朱洲团队: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人物名片朱洲:男,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博士,美国爱荷华大学MBA,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管理博士后。曾任香港上市的中国农产品交易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现为湖北凯瑞百谷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入选第六批“3551光谷人才计划”,获2012年首届“湖北十大杰出创业家(人物)”评选“湖北创业经济年度人物”。

湖北凯瑞百谷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08年落户光谷生物城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工作人员从最初的5个人发展到现在的300多人,销售额由最初的数十万元发展到现在的2亿元以上。现在的凯瑞百谷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马铃薯试管薯高效生产技术发明专利的拥有者;世界上唯一一个将马铃薯种薯生产期缩短至两年的创造者;世界上唯一一个实现马铃薯试管薯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的开拓者。其发展的奥秘所在,关键是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如其价值观所说的一样:发展农业科技,维护粮食安全。
最近,笔者慕名采访了公司员工及研发中心主任柳俊和总经理朱洲。
员工们把公司的发展归功于以总经理朱洲为核心的领导团队,朱洲说:一个人浑身都是铁,能打几颗钉呢?只要用心,人人都是人才。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谢从华、柳俊科研团队和广大员工,是他们的科技攻关和创新精神,才让公司具有核心竞争力,我们才赢得了市场。

 

001HpOU1gy6Ual308ln5d&690.jpg

 

人才辈出的团队

凯瑞百谷种薯的脱毒技术水平不仅中国领先,而且世界领先。朱洲这样说。

朱洲介绍,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全国种植面积达八千多万亩。但我国的马铃薯平均单产很低,平均亩产只有1吨,在发达国家,如比利时、荷兰、日本,平均亩产可达到3吨。如果不发展新技术,我国土豆的单产量连世界平均水平都赶不上,更没法跟北美、欧洲、澳洲等发达地区比。

谈到我国马铃薯的种植,朱洲说其单产低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没有采用健康脱毒种薯,而是用已经退化的种薯。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在种植的过程中,容易受病虫害侵染,而感染病毒,造成马铃薯种性退化。而大量的种植户继续使用退化的种薯做种,就导致大幅减产,产量较低。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谢从华,原是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主任,大半生都在研究马铃薯试管薯工厂化繁育技术。他和爱人柳俊带领的科研团队用采用茎尖剥离技术选育出不带病毒的组织,通过组培技术培养出脱毒试管苗和试管薯。通过两年制脱毒种薯繁育体系产出的优质脱毒种薯,让我国马铃薯产量大幅提高。此种薯脱毒技术水平系世界领先,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奖和湖北省发明一等奖。

朱洲曾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学的是农业经济管理。毕业后考取国家农业部公务员,期间赴美国留学一年。7年后辞去公务员工作下,到农业部一家部属国企当老总,之后又进入香港一家农产品交易公司当总经理。跳来跳去,都没离开农业这个大圈子。

朱洲与谢教授夫妇平时走得很近,对谢教授夫妇也尊重有加。当他听说谢教授夫妇打算将试管薯工厂化和两年制繁种体系这一世界领先专利技术推向市场,他觉得马铃薯种薯市场很大,非常有前景,而且将这一脱毒种薯推向市场最终能提高我国马铃薯产量,具有重大意义。朱洲当即表示加入这个团队,出任总经理。

作为公司总经理,朱洲非常支持谢从华、柳俊夫妇团队的科研工作,并说出了成绩是他们的,有问题是我这个总经理的。过去,脱毒种薯生产存在生产规模小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受上游试管苗组织培养规模限制。传统的脱毒种薯体系是先在实验室培育试管薯,培育出的试管薯在温网室里栽种6个月,再移植到海拔1700米的高山繁育脱毒种薯,通过高山上低温、大风的气候抑制病虫害再生,但是传统种植因受源头组培室的规模及种薯繁育周期长的限制,很多企业不愿意大规模投入生产,少数愿意投入的企业都存在规模化能力很弱的问题。

谢从华教授进行科技创新,把试管苗的季节化生产变成工业化的生产。即在不需要培育试管苗的季节,就繁育试管薯,将收获的试管薯通过储藏技术,延迟休眠的方式,可达到试管苗和试管薯周年生产,从而解决了上游规模化的问题。而且凯瑞百谷研究推广的两年制脱毒种薯生产体系,既缩短了马铃薯种薯的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保证了脱毒种薯的质量。

 

积极创新的团队

一粒粒小种薯,却是大产业。过去,马铃薯仅作为菜用, 2008年国家将马铃薯的生产纳入国家粮食体系来发展,并且投入大量的经费,扶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这一新政策的出台,意味着产业化脱毒种薯的规模化生产是大势所趋。

“小土豆,大产业,管大用”。常言说,赶得早不如赶得巧。朱洲为此大力鼓励开展科技创新,他讲,只要有利于规模化生产的科研创新,有智慧者奉献智慧,要人给人,要经费给经费,有效地促进了公司的科技创新活动。

过去,马铃薯试管苗,都是应用可换气的玻璃瓶。不能堆码,要想实现规模化生产,使用玻璃瓶,那么生产成本很高,而且玻璃瓶的污染率很高。通过柳教授团队的多次科研实验,研发出一种新型的马铃薯试管薯培养盒,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这种盒子与原来的玻璃管子比有哪些优势呢?工作人员介绍,原来的玻璃管子一摔就破,这个塑料盒是摔不破的;另外塑料盒能码放,堆放多层都不会被压破;塑料盒的透光性很好,并且可以反复多次使用,平均寿命为5~6年,从而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最值得一提的是此种培养盒既能交换空气又能降低试管苗的污染率。

过去用于培育试管苗的培养基里加了琼脂浆以后会凝固,这样会影响配制效果,也影响配制速度和产量。工人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后,积极跟车间领导提建议请求改革。车间领导将问题反映给总经理朱洲后,朱洲给予大力支持。后来,公司委托有关方面,发明了一种磁力搅拌机,很快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
统计种薯数量是个十分费工费时的活计。试管薯和微型薯都以颗计算,以往工人们在点数装袋时,特别容易出现差错,不是多装就是少装。多装,会影响公司盈利,因为一颗种子从培育、收获到最终走向市场,利润非常低;少装,会极大影响公司的声誉,扰乱整个市场秩序。针对这一问题,公司技术团队根据工人们的意见进行科技攻关,发明了马铃薯微型薯点数机。点数机不仅点数精准,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它的效率比人工效率提高了8倍还多。
试管薯培养盒灭菌后要从堆放室转移到接种室,但是这个过程会使培养盒暴露在有菌的空气中造成第二次污染,车间领导鼓励工人们出谋划策解决这一问题,工人们建议将堆放室与接种室连通,这样一来,培养盒就不会通过人工接转造成第二次污染。朱洲听说后非常支持这一改革,并亲自审定改造图纸,督办施工,不久就打通了堆放室与接种室的通道,这一改革,使第二次污染率由百分之十几点降到百分之一以下。

培养盒的清洗也是一个十分繁锁和劳累的工作,这个工作过去都由人工承担。培养盒完成一次育种的全过程后,要进行彻底清洗,一般要清洗四次,一天一人只能清洗几百盒左右。几万个培养盒如果都由人工清洗,所需的时间极为漫长,这也是严重制约种薯规模化生产的最大瓶颈之一。公司技术团队通过集思广益,研究出马铃薯试管盒洗盒机,并委托工厂制作并最终使这台机器投入使用,洗盒机的使用将工效提高十多倍,满足了马铃薯种薯规模化生产的需要。

目前配套的十几个专利都是为了整个产业体系研发的。朱洲感慨,实验室的技术想要产业化,企业必须投入更多精力去做。凯瑞百谷科研团队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为其规模化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种薯产能逐年提高,到2012年,公司就已经形成了年产2亿粒以上微型薯的产能,之后产能还在逐年提高。

 

放眼未来的团队

一般商品生产者的心态是,市场竞争对手越少越好,而朱洲的心态则恰恰相反,他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说,有条件的竞争者越多越好。因为尽管公司种薯的量产能力达到了2亿粒以上,又控制着核心技术,以后随着科技的进步还会不断增加,但是即便如此,公司所占全国范围种植面积的比例也只能达到5%左右。

另外全球范围内做马铃薯种薯培育的企业并不在少数,但能将试管薯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仅凯瑞百谷一家;全国研究马铃薯微型薯的企业大概有20多家,他们都有能力生产这种微型薯,但高标准、大规模、高生产效率的企业也只有凯瑞百谷一家。朱洲之所以提出有条件的竞争对手越多越好,是因为他担心有条件的竞争对手少了,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会把市场搅乱,只有有条件的竞争对手多了,国家才能加大马铃薯产业的监管力量。未来如果有条件的竞争对手少了,仅靠凯瑞百谷一家公司的力量,是难以净化整个马铃薯种薯行业环境的。只有一批企业的规模做大了,国家才会集中监管。虽然目前公司已在全国十多个省市设有子公司,但是中国是农业大国,种子市场太大,单靠一家公司的力量远远不够。所以,朱洲还希望通过市场推广,引起政府部门注意,促使国家制定一些行业的标准,净化马铃薯种薯产业的环境。

目前,凯瑞百谷的市场网络已扩张到四川、重庆、贵州、广西、内蒙古、甘肃等十多个省(市)区,公司形成的生产能力,可供种植面积百万亩以上,展望未来,朱洲说,他希望公司能够永远保持旺盛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力争在中国的版图上,凯瑞百谷的脱毒种薯推广面积每年都有提高,让老百姓能用上真正的马铃薯脱毒种薯,为咱们中国老百姓的增收助一把力!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