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召政:文化强国的践行者

他从小就做着诗人梦,稍长于旧体诗能出口成章。他于1979年发表政治抒情长诗《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震动文坛,仅216行的诗句,就有评论30多万字,该诗获1979-1980中国中青年优秀新诗奖。
 他28岁成为专业作家,30岁出任《长江文艺》副主编。1992年下海经商,不久成为“商儒”。以后“十年不鸣,一鸣惊人”,推出四卷本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被誉为新时期长篇历史小说的里程碑,摘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头魁。
  2016年,他的百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大金王朝》第一卷《北方的王者》出版,再一次轰动文坛。 
他在影视制作方面声誉鹊起,先后担纲编剧、制片人,制作了40集电视连续剧《万历首辅张居正》,纪录片《桥上的中国》《风云三国志》等。不久出版散文集《文明的远歌》,有关内容走进湖北、江西两省高考试卷。
他于2011年当选湖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2012年当选湖北省文联主席。尽管公务繁忙,但在文化强国、文化强省活动中,他亲历亲为,不遗余力。策划设计的上海世博会湖北馆、武汉税收博物馆受到全国瞩目。至今湖北共举办了四届炎帝节,他都是策划人、祭文《颂炎帝文》的作者。他的辞赋与书法合璧,堪称中国一绝。自2003年起,他再孕力作《大金王朝》,2016年出版第一卷《北方的王者》,又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如果说《张居正》能给当今改革以启示,那么《大金王朝》带给当今的将是启示和警示并重!
他就是我国著名作家、楚文化使者熊召政!

 

080601.jpg

诗人的熔炉
今天,我们来阅读《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的其中章节,不得不为这首诗震撼人心的力量所打动,也为诗人当时具有如此的胆量与气魄所折服。据后来发表该诗的《长江文艺》编辑部统计,该诗仅短短的200多行,在当年却有评论30多万字。
这首诗其中的一段是这样写的:
昨日的苏区
——火坑
春雨浇不灭鬼火淫淫
今日的苏区
——冰坑
骄阳穿不透千丈坚冰
十里车尘
怎盖得住
土圆仓凄凉的蛛网
卖嫁女泪湿的衣襟
一笛秋风
不忍传递
报纸力夺的丰收
白发饥病的呻吟
啊!
我的亲爱的苏区人民哪
难道你们当年
用仅有的一根线
缝补红旗的弹洞
用仅有的一把米
挽救饥饿的革命
就只是为了
挽回这千古不移的贫困?
……
熊召政诗人的功底到底是怎样炼成的?
熊召政的名字很富有诗意。
熊召政出生于1953年古历冬月23日。那天,下大雪,打大雷。他是隔壁的喜娘接的生。喜娘的丈夫叫李喜贵,曾毕业于国民党时期的一所军校。
当喜娘把熊召政出生的消息告诉丈夫后,李喜贵马上赶过来向熊大羲道喜,说你这伢儿冬天打大雷、下大雪出生,今后一定会有出息的。这样吧,我给你儿子取个名字,就叫雷震子。
熊大羲尽管一字不识,可他坐茶馆听过说书人说过《封神榜》。封神榜上有个神叫雷震子。马上说,这个名字封神榜上有,不好。

当时这取名之事就搁下了。
转眼到了年关。这天,李喜贵给熊家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瑞雪兆丰年”,下联是“冬雷震乾坤”。送给熊家时,李喜贵喜对熊大羲说,我给你孩子取的名字有了,取这对联上的两个字,就叫兆震吧!
熊大羲觉得这个名字好,就把这个名字叫开了。可家里人都不会写这两个字。
熊召政上小学报名,是母亲领着去的。报名时,母亲说叫兆震,老师可能把音听差了,写成了召政,以后熊召政就一直叫这个名字。
 熊召政的书法可以说与诗词齐名。说起诗词,人们会异口同声地说熊召政的代表作是《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但说他是大书法家,可能知之者不多。至今,熊召政的书法,常被中国作协和省政府带往国外作为友好交流的礼品,并被收藏于中国博物馆及国外的一些博物馆。
练习书法与写诗,熊召政说,他从5岁时就开始了。
熊召政的外公是英山县城有名的儿科郎中,还写得一手好书法。每逢春节,邻近的几条街道,家家户户的对联都是他现场吟诗作对,没有一家雷同。熊召政5岁起就师从外公练习书法和作对子。
熊召政开始练书法时,练的是柳宗元的《玄秘塔》及文徵明的小楷《离骚经》。
外祖父除教熊召政练书法外,还教他写诗作对。
 外祖父先让熊召政从一个字对起,如山对水,红对绿。一个字对好后,然后就对两个字以上的。如春花对秋月,青山对绿水。后来一直对到50个字。
 1970年春,熊召政全家下放到英山县金铺区孔方乡四顾墩大队。
熊召政深深地懂得,要想成为一个诗人,就必须多读书,否则那只能是做“白日梦”。有一次熊召政从六十里外的山村借了别人的一本《文心雕龙》,边读边抄。由于规定了还书的时间,点灯的煤油用完了,书还没有读完,熊召政舍不得还回去,因此跟母亲讲了。母亲跟父亲商量后,马上到厨屋里把仅剩的二两菜油提来倒进了灯壶!
当借完了村庄周边的书后,有一天一位乡亲告诉他有一位民办教师家还有一本好书,是《古文观止》。
 这是他做梦都想读的一本好书。他选择了一个不能出工的下雨天,专程前往那里借书。当他行走了半天的路程,赶到那位民办教师家时,人家理都不理他。
但熊召政并没有走,而是一直等在他家外面。当民办教师一家人吃完饭,看到熊召政没有走的意思,那位民办教师走过来说,看来你这娃儿真是个读书的料,那我就借给你吧。不过只有半部。熊召政说,你那么相信我,我身上还有一毛钱,那就作抵押,看完了就还你。民办教师说,我反正留着也没用,就送给你吧。
在他所在的四顾墩大队,有一位郎中和一位木匠对对联和诗歌也颇有研究。一次,他们起诗会,将熊召政叫了去,郎中指着身边的一颗向日癸说:“向日癸早晚都向日”,要熊召政对,熊召政马上脱口而出:“含羞草至死总含羞”。
至此以后,熊召政和他们成了非常要好的诗词唱和朋友。
1973年5月的一天,湖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吕庆庚专程前来考察熊召政,因为熊召政在《长江文艺》的前身《湖北文艺》5月号上发表了一首诗《献给祖国的歌》。
吕部长见到熊召政是个土生土长的山里伢,就问那诗里写的好多地方如万里长城、天涯海角等地方,你去也没去过,怎么写得出来?你不会是抄的吧?
熊召政说,虽然那些地方我没有去过,但我看书看的。
吕部长还是有些似信非信。熊召政从头至尾把这首诗背了一遍。
熊召政背完以后又说,其实我过去是不写新诗的,我只会写格律诗。写新诗完全是受了贺敬之的影响。吕部长听了熊召政所说,高高兴兴地笑了。
一天县文化馆的客人来了,并且直接来到熊召政的家里。
为了招待人家,母亲借遍一个湾子,终于借到了一升米。因为怕被客人见到笑话熊家穷,于是只好绕到厨房后面,以咳嗽为暗号,将正在病中的熊大羲喊了起来,想把那升米从厨房的窗户里面递进去。可是窗棂子太窄,那升子大了,递不进去。这时熊召政的母亲就一把一把地抓给熊大羲,熊大羲接一把就往碗里放一把,终于把这丑遮了过去。
这年的十月间,熊召政被调往英山县文化馆担任创作辅导干部,由一个“泥腿子”变成了吃“皇粮”的国家干部。这年熊召政还不满二十周岁。
在英山县文化馆熊召政一干就是6年。
 这6年,也是他发奋读书的6年。文化馆有一个图书室,里面有十多架书,其中外国文学有三架,还有十多架是古典文学,他把这些书全部读完了。
 请记住1979年9月。这月,熊召政在《长江文艺》发表了《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
 这首诗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呢?
 1979年8月下旬,熊召政去乡下拜访一个乡村教师。遇见了一位农妇,这位农妇的丈夫因为在当年水库建设中,只因为在家里筹措柴草,耽搁了一天,后来被当作逃工的典型整死,还被打为反革命。而今,这位农妇四处奔走,要求给她丈夫评反,但当地领导谁也不管。他继而想起了某某湾上的某某人家,为了度春荒,他们把女儿送到安徽给人做媳妇,人家用秤称,比如姑娘重60斤,就换60斤红薯干……
想到这里,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熊召政想起了巴金,想起了雨果,想起了普希金……他要用诗歌把自己的愤怒之情表达出来。
这首诗发表以后,当地组成了批判组,批判熊召政把在“四人帮”时期或“四人帮”跨台前后已经得到处理的问题,都作为现在出现的问题,武断地判定熊召政描绘的是一幅“黑暗王国”的图画,因此作品是“不真实的”,而且开通广播天天批判熊召政。

一边是地方开动各种宣传机器批判,一边却有人给予热情赞颂与褒扬。

全国著名评论家邹贤敏、杨匡汉、李准、丹晨等人则针锋相对地指出:“作者没有凭空去编织五彩的花,昧心去填动听的词,而是直面人生,从生活中去挖掘诗的矿石,揭示生活的真相。”老百姓支持他,认为他说的就是当时的实情,纷纷传抄这首诗,一时英山洛阳纸贵。
正在制止与反制止进行到胶着状态时,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的陈丕显亲自召见了熊召政。并指示省文联主席骆文,让他把熊召政调到省里来,为熊召政创造更好的学习和创作条件,鼓励熊召政加倍努力写作。

1981年初,《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获1979-1980年度中国中青年优秀诗歌奖。
这一年熊召政28岁,这年他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成为专业作家,是全国专业作家中最年轻的一个。30岁,他出任《长江文艺》副主编,当时《长江文艺》的主编为徐迟。32岁,入武大作家班读本科。

 

1306574584023354-1306574584025718.jpg


从商儒到大家
熊召政从英山调到武汉后,他一直把徐迟、姚雪垠、曾卓等几位在中国当代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作家,认定是自己生命中的贵人,是他创作上的指路人。他把他们一直当作大师来尊敬和爱戴。熊召政在与徐迟同志朝夕相处的几年时间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徐迟曾经对熊召政说,愤怒出诗人,一旦没有了愤怒,你就写不出好诗了。我要花五年的时间,把你的文学观念和写作方式扭一扭。
然后,徐迟给熊召政开了个很长的书单子,中国古典的、国外的都有。外国图书从《荷马史诗》《神曲》开始,一直到徐迟翻译的《瓦尔登湖》。
名著的力量是神奇的。经过精读,熊召政以后的诗风有了明显的转变,质朴、隽永,既乡情浓郁又蕴含哲理。这从熊召政以后出版的《在深山》《闲人诗稿》等诗集中,就可看出熊召政诗风的变化。
以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的姚雪垠曾对熊召政说:“文学是跑马拉松,你死了以后,作品还在赛跑呢。一首诗定不了乾坤,死后要有好作品垫后脑勺!”
1992年年初,一则消息,让湖北文坛震惊不已,那就是熊召政“下海”了。那天,一家杂志社通知熊召政去开笔会,由于没有买上硬卧票,他索性托朋友去买一张软卧。当时朋友开玩笑说,买软卧只有厅级干部才有资格,你一个专业作家连科级干部都不是,买了报销不了的。你要是商人就好了。
熊召政想,自己绝对不比那些做得出色的商人差到哪里去。因为他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他还想,此时文人也有下海的,写《灵与肉》《绿化树》《牧马人》的作家张贤亮不也下海了吗?听说他现在不仅赚到了钱,而且还开上了轿车。人家能我为何不能?
 回到家里,他把下海的想法与妻子邱华讲了。妻子是家乡原县长的女儿,是粉碎“四人帮”后考入中南财大的高才生。妻子时任华中电力系统某研究所的领导,并兼任《财会研究》主编。妻子眼中界定的作家,应当是没有铜臭味的,所以坚决反对。
熊召政铁血男儿的本性并没有因邱华的反对,而改弦易辙。当徐迟听说熊召政下海的消息后,心痛不已。他把熊召政叫去大加训斥,痛心疾首地说,我想把你的创作方向扭一扭,想不到把你扭到钱眼里去了。
1993年6月,有个商界朋友约熊召政到上海,带他走进一个高尔夫球场。当朋友出示会员证时,熊召政问,别人为什么要买门票,而你却出示的是会员证。朋友说,这个球场还没诞生,我就拥有了。
朋友的话,让他眼睛一亮。他想,湖北也有不少追求贵族式娱乐的富人,同样可以采取“会员制”去筹集资金。
回武汉后,他开始考察球场选址。在鄂州华容区红莲湖畔,他看到这里自然条件很好,不仅水源充足,而且多丘陵,地形起伏,很适合建一个高尔夫球场。于是开始策划征地事宜,首期征地3000亩,分三期开发。

1994年8月底,红莲湖一个18洞的标准高尔夫球场开始围网施工。当时建成的和在建的约有60余处,而在湖北是首家。    
庆典仪式那天,香港、台湾、泰国等地和国内高尔夫球界名流云集红莲湖畔,当天参会的人数达到7000多人,被湖北媒体誉为当年的一大盛事。当天庆典仪式结束,所售会员证的收入达到1000多万。熊召政开发红莲湖国际高尔夫球场历时3年。这时,国内有大佬看到红莲湖国际高尔夫球场潜在的巨大商机,就从熊召政手下盘下了这笔买卖。
熊召政之所以同意出手,因为这期间,深圳运通公司的老板要聘请他担任副总裁,另外,他骨子里深爱的仍然是文学,如果由自己今后一手来经营红莲湖高尔夫球场的话,恐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搞他挚爱的文学了。
熊召政经商成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着他的凯迪拉克轿车,将他的恩师徐迟和老领导络文接到一些风景区去度假,这让两位老人非常感动。但他们感动之余,仍然希望熊召政能重拾他的文学梦。
在深圳运通公司工作的几年间,他成功地策划了抢占全国市场和地级市场的案例,被业内认为是少有的顶级策划之一。与此同时,他还兼任上海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董事长,还是君安证券等大公司的首席顾问。在君安证券公司,他主管企业文化建设。在这里,他力主不拘一格用人才,不搞论资排辈,因此,君安证券启用了一大批年轻人,一些年轻人刚刚20多岁就走上了分公司经理的领导岗位。在这里,他十分推崇精英文化,因此,把一些名牌大学的高才生都聚集在了君安证券的旗帜之下。
兼职的几年时间里,熊召政主要从事有关企业战略方面的研究。由于是战略研究,他涉猎了很多历史书籍,并重点研究了明史,希望从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从各个朝代的兴衰沉浮中,寻觅一些发展经济、富国强民的济世良方。
一天,一位商界朋友请客,朋友邀约了深圳政界的一个朋友作陪。席间,这位政界朋友就问熊召政,现在农村改革成功了,但城市改革刚刚开始,现在改革要从国企开刀,大批工人下岗,感到非常之难。请问中国历史上有没有先例,如果有例子作为参照就好了。
作为对历史有广泛涉猎的熊召政,他当时马上肯定地回答说有。
他说,稽诸历史,在中国古代的改革家中,做得比较成功的,应该是明朝万历年间的首辅张居正。通过深入的研究,熊召政认为张居正领导的万历新政对当下的改革有借鉴意义。
张居正所处的那个时代,士族集团大量兼并土地,大批农民失去土地;军队开支庞大。当时张居正改革也遇到不少瓶颈问题,但他凭着自己的政治智慧很好地解决了这些瓶颈问题。
邓小平同志今天就香港回归问题,提“一国两制”,这也是政治智慧。张居正为了与少数民族和睦共处,建了当时的板升城,即现在的包头市,开展边贸,保证了边境的安宁。
这位政界朋友当时对熊召政寄予了厚望,希望他早点将这部书写出来,也对当今改革有个参照。

正是有了深圳政界这个朋友的建言,熊召政日后读史时,才开始重点研究明史,重点研究张居正这个历史人物。
1997年年底,熊召政辞去深圳运通、君安证券等单位的职务,回归文学之路。
熊召政无论动笔写什么,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都要身临其境,只有切身感受了一事一地一物,他才下笔。1998年清明节,他来到了位于荆州古城之内的张居正墓前。这里荒草萋萋,一副衰败景象。朋友告诉他,这墓在文化大革命中曾遭到破坏。他发誓今后一定要为重修张居正墓鼓与呼,让人们记住我们历史的先贤。
写《张居正》期间,他注重了文化方面的三个真实。
一是典章的真实。这个方面包括奏章,其中有高拱的《陈五事疏》、张居正的《陈六事疏》等。他把这些典章都挂在自己的书房里。二是民俗风情的真实。他写作之前,书房里全都摆上了明朝的东西,如明朝的衣柜、瓷器、线装书等。三是文化的真实。熊召政说,我的小说是文化历史小说,我主要的任务是要复活文化的真实,不能有戏说的成份。
1998年,他完成了第一卷《水龙吟》的初稿,共38万字。他同时打印了三份,给了三个不同的人。一个是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处长,一个教授,一个下岗工人。
 不久有信息反馈过来。政府处长说,你把张居正当官的背景资料搞得很清楚,还有一些启示。那个教授讲,我是数学教授,读起来很费劲,但是知识含量很高。最早退回的是下岗工人,他说你不是害我吗,这个我根本看不懂。
 熊召政想,我不能把一个半生不熟的产品推向社会,他他将文稿收回后彻底打散,写第二稿,只采用原稿的一万字左右。
之后,他再将文稿拿给那三个人看。处长说:“官场里的事你比二月河搞得清楚。”数学教授说;“我带到火车上看,一晚上一晃就过了。”下岗工人说:“玉娘就这么完了吗?”熊召政知道,这次,行了。
接着写第二本,写了20万字后,他觉得太过精致,对文学过于自恋。于是他找来武汉大学的5个教授当读者,他们一致认为:缺第一卷的大气。熊召政再度“黛玉焚稿”,又将自己一年的心血全部推倒重来,“第二稿,5个人全票通过!”
《张居正》共写了四卷,这四卷分别是《水龙吟》、《木兰歌》、《金楼曲》、《火凤凰》,2003年出齐,次年,熊召政凭借《张居正》获湖北省首届姚雪垠文学奖,2005年,更是以全票通过获茅盾文学奖第一名。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主任张炯这样评价:“《张居正》语言典雅明丽,以宏大的格局解构了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深刻刻划出张居正的悲剧性命运。相比《曾国藩》《李自成》等以人物传奇经历为主线的历史小说,张居正的斗争在殿堂之上,不易写得惊心动魄。熊召政却在看似无奇的历史事件中挖掘出巨大的戏剧性冲突,难度更大。”
 《张居正》获得茅盾文学奖后,据后来人们考证,熊召政的答谢词是全世界最短的:“我愿选取历史中积极的、健康的一面,来重塑中华民族的灵魂!”
 《张居正》获得茅盾文学奖前后,熊召政曾两次重谒张居正墓。在他第三次来时,张居正墓得以重修,而今,这里成了荆州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97875063618662148592-fm.jpg

文明的远歌
 自《张居正》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后,一段时间以内,熊召政仿佛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这段时间内,他将自己住的地方取名闲庐。继出版《闲人诗稿》《闲庐诗稿》外,还结集出版了《文明的远歌》等数本散文集,还将《张居正》改编成了大型电视连续剧《万历首辅张居正》,还拍摄了《风云三国志》《桥上的中国》等影视片,为文明的远歌添上了一个个酣畅淋漓、大气磅礴的音符…
 2010年,湖北、江西两省爆出一条重磅消息,熊召政散文集《文明的远歌》上的《烟花三月下扬州》《饮一口汩罗江》分别赫然出现在这两个省的高考试卷上。一时间,熊召政成为语文教育的热点人物,高考命题人和考生的重点盯防对象。
“愤青之言易,君子文章难”,这是古往今来文人们常常为之感叹的,尤其是写出让15岁少年变成谦谦君子的作品更难。
 但熊召政做到了。
 这些年来,他每到一地,见山,则情满于山,见水,则情溢于水;访禅,文中则充满禅意、禅诗、禅境,让人读后有一种沐心的感受;他善于寓史于每一篇游记中,以史为镜,让人知兴衰,明大理。因此,有了一篇篇美文的问世。
在《文明的远歌》中,有一篇文章熊召政历时5年才写成。这篇文稿就是第二辑中的《菩提本无树》。在此文中他提炼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不拘一格用人才”。
在湖北这片土地上,有两件事在历史中都具有典型的意义:一是刘备看中27岁的诸葛亮,拔擢为“军师”;二是弘忍看中慧能,让其成为接班人。中国用人,历来论资排辈。若刘备与弘忍两人,不敢打破常规,独具慧眼起用新人,则诸葛亮与慧能,恐怕就会昧于众生,终老江湖了。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哪儿曾经是诞生中华文化的一片沃土?诵读《文明的远歌》,你可在《漫步羑里城》中找到答案。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有瑕疵吗?
熊召政在拍摄《风云三国志》电视纪录片时,对《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地理文化大都进行过考证,其中有些地理现状,他认为完全是凭想像而推理出来的,应该予以匡正。
如在描写博望坡诸葛亮火攻曹军时,曾写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后来曹军在这里因遭遇诸葛亮火攻而大败。但熊召政实地进行考察后,发现博望那个地方根本没有山,而是一马平川地带。
《三国演义》中写诸葛亮曾五出祁山,这五出祁山中,第二次走的是陈仓道,第五次走的是褒斜道,另外三次都没有记载路径。
熊召政为了弄清这三次究竟走的是哪里,曾查阅了后世历史学者为这三出祁山画的路线图,并深入实地进行考证。结果发现,后世历史学家描绘的路线图,其途中都是悬崖万仞,现代人都走不通,更别说是古人了。因此,熊召政认为,这三次走的路线应该都是陈仓古道。
2012年元月21日,《湖北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稿的题目是《怀念老水手》。该文是给纪念老一辈作家曾卓文集作的序,文中除了深深怀念老作家曾卓外,还缅怀了作古的其他四位老作家姚雪垠、徐迟、骆文、碧野等。
2011年春节前夕,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请在鄂的院士和一些名家吃团年饭,熊召政在被邀之列。席间,李鸿忠书记、王国生省长向熊召政敬酒,尊称熊召政为熊老师,从此,省委、省政府一班人都改称“熊先生”为熊老师。当今,省委书记蒋超良、省长王晓东也对熊召政尊重有加,老师之称一如既往。

省委领导为什么称熊召政为熊老师呢?
随州炎帝节自2009年始,至2012年已举办了4届,熊召政受省政府之请,担任这四届炎帝节的总策划人,而且省长的祭词《颂炎帝文》都出自熊召政之手;2008年的世博会湖北馆的总策划和设计人也是熊召政,当时湖北馆以水为魂的横空出世,让湖北馆走进了全国世博馆的第一方阵,受到了参观者的好评;他应省委宣传部之邀,为大型歌舞《家住长江边》担任串词与主题歌的创作,创作了五幕诗剧《我从山中来》及四幕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所有这些工作,都有省长亲自参与,因此,曾任过省长的李鸿忠、后任省长王国生都对熊召政飞扬的文采和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给予过高度赞扬,期间,他们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2012年5月14日,在台湾湖北周结束的欢送宴会上,台湾立法院长王金平前来送行。席间,王金平给熊召政敬酒。他对熊召政说,您的到来,使我改变了对大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看法,遗憾的是您这次没有给我留下墨宝。
王金平这话含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说熊召政诗词歌赋的古典文化底蕴很深;第二层意思是熊召政此来台湾,给台湾的部分政要、商人赠了诗,并配以书法,却没有赠他一幅。熊召政当时之所以没有写,除了王金平外,还有马英九。因为他考虑到他们公务繁忙,不一定能见到他们。想不到,王金平院长却来参加了欢送他们的早宴。
王金平说完后,就要服务员倒酒,然后端起杯先饮。王金平喝完后,熊召政对服务员说,你给我的杯里多倒一点,比院长的这杯要多。熊召政事后说,其实多也多不到哪里去,不过只是酒有溢出状,实质上也是一杯。熊召政说这是对院长的尊重。
酒倒满后,熊召政端起杯来一饮而尽。饮毕,他对王金平说,您家有几面墙?我下次来,不只写一面墙,您家有几面墙,我就写几幅。
王金平听了熊召政的回答,非常满意地笑了。
这次去台湾之前,熊召政根椐省有关部门的安排,进行了认真地准备。一共为台湾政界、商界有关人士写了十一首诗,并写成书法条幅。这十一人是连战、吴伯雄、江丙坤、蒋孝严、郁慕明、胡志强、许昆源、黄慧敏、郭台铭、王雪红。
在中国作协,一些名家称熊召政是一个“智者”。这个称谓,来自于一次中国作协代表团访问印度新德里大学。
 2000年,熊召政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到印度进行访问。在印度新德里大学坐谈时,新德里大学一位研究哲学的教授,向代表团提了一个刁钻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都遭到了失败,惟独你们中国还在坚持。你们认为,中国还能将马克思主义坚持多久?”
这实在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在大家还没有想好怎么回答的时候,知识渊博、富于智慧的熊召政这样说:"我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我到印度来是为了寻找印度佛教,结果我非常失望。这个向全世界输出了佛教文化的国度,佛教已经式微了。
“现在印度最大的宗教是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佛教人口在十三亿人中只有九百万。对于这个人口众繁的国度来说,九百万佛教徒实在太少了。我很奇怪,为什么创造佛教的国度没有延续它的辉煌?
熊召政说到这里,继续引经据典:“大概在印度的阿育王时代,佛教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期间,特别是唐代之前,中国有不少高僧大德跋山涉水,万里迢迢到印度取经。这些人中最著名的要数玄奘了。他终生的意愿是要获得印度佛教的真谛。不辞劳苦取回佛教典籍,并亲自担任翻译工作。正是因为有无数的玄奘式的人物的努力,佛教终于在中国落地生根。到了晚唐,禅宗的出现,印度佛教基本上在中国已经本土化了。
“这种改造是水滴石穿的过程。因此,现在全世界认识的佛教多半是来自于中国。特别是唐代兴起的禅宗,这似乎成为当代世界佛教的正脉。中国是佛教的二传手,却是佛教发扬光大的功臣。中国从引进佛教到输出佛教,这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是最为杰出的范例。教授先生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和佛教一样,都是外来文化,都被中国人接受。这个接受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既然是外来的,总有一个水土不服的阶段。中国人花八百年改造印度佛教,中国人一定也有耐心花八百年来改造来自德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个过程非常漫长,不是我们一代人所能完成的,但是我们中国人有这种锲而不舍的毅力,最终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
在日本东京银座,熊召政考察日本的企业为什么越办越兴旺这个主题后,他觉得很有必要把这个信息告诉给国内的人民,于是,他当晚奋笔疾书,写下了《银座》这篇散文。
日本企业之所以长盛不衰,熊召政在这篇文稿中,列举了翔实的事实,得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结论。其中他把两国家庭财产的继承制作了一个比较,日本是只传长子,中国是几个儿子平均分配,兴衰自然可以界定。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熊召政是文人中第一个给灾区捐款的。不仅如此,他先后写了散文《今夜,共和国无眠》及新诗《爱的寓言》及多首旧体诗予以悼念。   
熊召政自2003年以来,再孕力作《大金王朝》。第二卷《擒龙的骑士》,第三卷《逊位的皇帝》已经写完,第四卷《崩塌的帝国》正在构思之中,四卷《大金王朝》写作时间是14年。熊召政说,我在做准备的时候,20余次到东北,看过当年所有的战场。河北去过张家口等地。这十多年间,他为了积累素材,爬冰卧雪数千公里,考察金与宋、与辽的作战地域,以求地理文化的真实。

未命名图片 (1).jpg

他的腿上有一个个伤疤。其中有一个较大的,是在暴雨中探访一个北方移民部落时留下的,因为当年大金灭了北宋,中原很多贵族都迁移到南方,他去采访这些移民部落时,在一处崖壁前,被一块石头滚下来砸中的。
熊召政之所以要写《大金王朝》,是他看到我们国家在一段时期内,让超女、明星占据了生活的主流位置,许多超女、明星一夜成名。这样引导下去,北宋那个时期“黄髻小儿,但习歌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的影像又会重演。强大北宋被区区2000人起家的金兵打得都城南迁,割土求和的屈辱日子难道不值得我们警醒吗?
而今,熊召政在文化强省、文化强国的活动中,正不遗余力地奋斗不已!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