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新民书院:将今天的废纸变成明天的文物

近日,武汉炎黄文化研究会文化旅游“代你玩”群中的几位同志,一起驱车红安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参观了新落成的“新民书院”。

赤壁赋.jpg+.jpg

 

新民书院.jpg+.jpg

 

荣誉.jpg+.jpg

 

书院合影.jpg+.jpg

 

陶合影.jpg+.jpg

新民书院系武汉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戴新民创办,书院面积近千平方米。共分家族史、个人主编出版的书藉、杂志、拍摄的图片、DVD等,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内有藏书2万余册,图片5万余幅。这些图片中有现代大家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熊召政,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醒龙,还有当代著名画家周韶华、冯今松、陈作丁、冷军、徐勇民、王心耀,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张海、苏世澍、胡抗美、刘洪彪、金伯兴、徐本一等与戴新民的合影。这些图书与图片均系武汉文化建设的重要史料。

家庭留影1+.jpg+.jpg

 

留影2.jpg+.jpg

 

名家留影.jpg+.jpg

30多年前,戴新民先生就致力于武汉的文化建设,并积极参与其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他曾报名参加了武汉市硚口区办的一个广播剧、电视剧本创作学习班;下乡回城后,武汉市民族街文化站办了一个文学创作讲习班,他是其中的一名学员。业界认为,如果要写武汉文化繁荣的历史,民族街文化站是绕不开的。因为这里培养了数以千计的武汉文学青年,其中包括现在的著名作家邓一光等人。那时,湖北的许多大家都来这里讲过课,如曾卓、碧野、李蕤、吴丈蜀、莎蕻等。这个班前后开了20多期,学员达千人之多,现在武汉一些报刊杂志的骨干力量,大多来自这个文学创作讲习班。

电大毕业后,戴新民曾担任过一家报社记者。后来他担任湖北来日方长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武汉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曾策划、主编了100多部文集和画册,并为数百位作家、画家及书法家出版了文集和画册。他在繁荣武汉文艺创作,活跃武汉文化生活方面,被大家誉为“是一个不计名利或报酬的幕后功臣”!

在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同时,戴新民还默默地为武汉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他自已先后创作出版了随笔集《痕迹》《点到为止》、游记“睁眼看世界”系列(15本);和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了电影《杨得志围城打援》,参与策划、监制了电影《夜袭》《惊沙》,并自主拍摄了电影《山里山外》《孕城》《湖杀令》等3部,网络大电影1部,微电影30多部,获奖无数,其中《杨得志围城打援》获华表奖提名奖,并获电影频道“百合奖”一等奖。从少年时代开始,他坚持不懈地每天写日记,并用照相机、后来用手机留存影像资料,记录了武汉的重大文化活动及作家、书画家、音乐家、演员、文化名人的点滴片断。人们说今后要写武汉文化的历史,从个人方面来讲,戴新民是绕不开的一个人,从他这里可以寻找到武汉文化发展历史的痕迹和轨迹。

书1+1.jpg+.jpg

 

书1.jpg+.jpg

 

3.jpg+.jpg

 

4.jpg+.jpg

 

5.jpg+.jpg

 

7.jpg+.jpg

《当代名流》杂志曾慕名采访了戴新民,以《戴新民:武汉文化建设的幕后功臣》为题,报道了戴新民在武汉文化建设中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戴新民创办“红安新民书院”,源头来源于纪念澳门回归二十周年。去年他在澳门拍摄一部纪录片,期间参观了澳门大学伍宜孙图书馆。他发现该图书馆十分重视纸质书藉,只要哪位有书捐赠,他们都当着宝贝收藏,其中有中文,也有葡文。为了让这些图书永久留芳,图书馆保存的温度都是恒温恒湿,不会有丁点损坏。当时,他想到了自己几十年来在参与武汉文化建设中所积累的书藉、影像、图片等,现在都散放在公司的办公室和家里,很容易损坏。于是,在自己的老家红安创办了这个书院。

书院除了藏书和图片外,还建有卧室和生活区。戴新民说,这里今后会辟为创作基地,供作家、画家和其他艺术家来此创作。相信这里安静的环境及凉台前面空旷的原野,还有满屋书香,会给大家带来创作的灵感。

生活区.jpg+.jpg

戴新民创办红安新民书院的一个最朴实、简单的想法,就是将今天的废纸变为明天的文物。

315,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委员、长江作家协会主席、博士、研究员、著名长江诗人黄强,来到武汉炎黄文化研究会,与戴新民会长一见如故,两人就炎黄文化和长江文化如何进行对接进行了商谈,达成了一些共识。黄强表示,今后会关注红安新民书院的建设与发展,并打算把长航系统出版的《中华长江文化大系》8卷共64册、《中华文化系大江》24册赠送给新民书院。黄强曾任武汉水运工业学校校长、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等职。长期致力于长江文化建设,著有《大江放歌》、《大江神韵》、《大江印象》、《诗情画意说长江》等诗文集,以常杭、黄山、天方、江月等笔名公开发表诗词作品近3000篇,曾获湖北音乐最高奖“金编钟”奖、湖北省行业歌曲创作一等奖。近作《长江组诗》《长江组歌》《长江十赋》《长江,我的母亲河》《诗情画意说长江》长篇小说《又见红叶》(与羊角岩合作)等影响较大;主编出版《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中华文化系大江》《长江诗词三百首》《当代长江航运发展史(丛书)》、《长江航运文化》、《长江儿女》、《跨世纪的长江航运》等长江文化专著多部。

与黄合影.jpg+.jpg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