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著名作家姜燕鸣讲述老汉口的故事

今天恰逢武汉16家公共图书馆拉开“阅读活动马拉松”接力赛的“阅马日”。武汉市文化与旅游局开展的“爱中华•迎军运•读好书”主题读书活动,将“一馆一品”与旅游景点紧密融合,谱写文旅融合新篇章,讲好城市的故事,用朗朗书声、清新书香迎接武汉军运会的到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

511下午,泛海书城携手汉梦清音读书会,开展主题为“百年汉口 倾城芳华”的读书活动,邀请著名作家姜燕鸣作客书城分享汉口往事和民国情怀。前来参加今天活动的有著名作家任蒙,武汉市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黄陂区作协副主席彭丽丽,黄陂区作协副主席李永芬,湖北省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摄影家陈丽,湖北酒店烹饪行业协会副会长、新海景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客座教授、湖北省女摄影家协会理事、摄影家官小娥,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王琪,武汉炎黄旅游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当代名流网副总编代新元等近50余人。

姜燕鸣讲课.jpg

姜燕鸣近照

姜燕鸣讲完老汉口的故事后,汉梦清音读书会的成员现场诵读了姜燕鸣作品片段,同时还表演了精彩的旗袍秀。武汉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

姜燕鸣以写老汉口的沧桑往事和辉煌风景享誉文坛,先后推出长篇小说《汉口的风花雪月》《汉口之春》《倾城》《大智门车站》,曾获第六届湖北文学奖。前不久所出的新作《武汉的沉香浮影》分为两部分,《中和门》《嗨,足球小子》等老武汉题材为上部;下部则是《雪地无垠》《1999年的春节》等当代武汉题材,从小人物的故事入手,写出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展现的武汉精神——志气、勇气和坚忍等。

合影.jpg

读书会成员合影

活动从汉梦清音会员们精彩的旗袍秀拉开序幕,随着舒缓悠扬的音乐,身着民国服饰的表演者款款而来一下子将在场者带入那个久远的岁月中。随后,姜燕鸣老师以她小说中的武汉风景作切入点,将汉口往事娓娓道来。

姜燕鸣说,在座有的朋友可能知道我的几部长篇小说,《汉口的风花雪月》《汉口之春》《倾城》《大智门车站》,但我其实是从中篇小说起步的,我就从《武汉的沉香浮影》这本集子说起。这个集子收录了几篇老武汉背景的小说,跟《汉口的风花雪月》相比,创作手法和涵量都显复杂和厚重点,他特别讲到了《足球小子》。

在讲这篇小说之前,姜燕鸣说,大家应该记住一位英国人,他叫杨格非。

杨格非是将西学引入武汉的最重要的外国人,是华中地区西方医学、教育与文化的早期著名传播者。

杨格非24岁来到中国。在汉口,他创建了华中第一所基督教教堂首恩堂。他没有住在租界,而是以后花楼居巷为据点,以接近平民。当时正值鸦片战争之后。杨格非眼见中国人被鸦片荼毒,终日生活在烟榻上,便苦口婆心提醒中国人,吸食鸦片之害。另一方面,多次透过传媒,义正辞严向英国政府上书,提出停止将鸦片输往中国。因这种贸易会造成中国人对传教士和福音产生强烈偏见,让华人无法理解英国人既传达救赎的福音,又带来具毁灭性的毒品。

后来,他在首恩堂旁买了块地办了一家医院,取名汉口仁济医院,也就是现在的武汉协和医院。医院诊所是慈善性质的,不收病人一分钱,无论是门诊开药还是住院手术,都是免费的。外国医生们起初都很反对,这样经费就更显拮据。杨格非说:“如果一开始就想着赚钱,以后就不会再愿意做没钱的工作了。”

虽然这么艰难,但杨格非的大义之举赢得了口碑。后来汉口地皮大王、慈善家刘歆生慷慨赠与30亩地,用于仁济医院扩建。

1899年,杨格非在汉口后花楼街居巷创办博学书院,邀请牛津大学毕业的牧师马辅仁出任首任校长。1907年,教会又在韩家墩买地建新校舍,即武汉四中现址(图7),后来这所学校涵盖中学和大学,是当时汉口最大的教会学校。

博学书院课程设置开新学风气之先,除经学外,还授国文、英文、历史、地理、生物、数理化、艺术、体育,以及大学部的经济、机械、地质等十多门课程,完全与西方接轨。除国文外全部英语授课。学生全部住读。当时,博学书院中学部毕业的学生,可申请报考包括牛津、剑桥在内的英国所有大学。它的大学部,后来被并入私立华中大学,也就是现在的华中师大。

杨格非在武汉的50多年里,开医院、办学校、做报社、建印刷厂,留下了庞大的文化遗产。离汉时,他已是80多岁。他对武汉充满了感情,曾在一篇文章里深情地写道:“我现在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长江与汉水,散居在这两条壮丽江河岸边数以百万宝贵的灵魂,我愿为之生,为之死。”

逝世前几年,他还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上帝再给我50年的生命,我仍将全都给予中国。”

1931年,杨格非百岁寿辰之际,汉口一间新教堂奠基,命名“格非堂”,作为对他的永久纪念。如今的格非堂叫荣光堂,位于汉口黄石路26号,也是武汉市现存最大的基督教礼拜堂。

在今天谈起武汉往事,不能忘记为我们城市作出重要贡献的这位可爱可敬的英国人。

中篇小说《啊,足球小子》就是以汉口博学中学的一段真实历史构思的。当时记载,博学中学抓体育很有特色,尤其是足球颇负盛名。1933年,博学足球队接受多国洋人组成的“红队”挑战,在汉口西商跑马场举行一场引人注目的足球比赛,尽管对方有洋人裁判偏袒,但博学足球队还是以42战胜了多国洋人组成的红队,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当时看到资料很惊奇,想不到那个时代还有这一帮足球小子令我们自豪。联想到现实中国足球,现实中小学基础教育现状,就有了创作冲动。小说就是根据这个故事进行构思,当然仅仅写这个故事肯定不够,也够不成小说。也赋于更多的寓意,比如成长、教育等,里面主人公“万猴子”也是实有其人,后来成为老师的万业文,当然是进行了虚构。

小说里也加了不少方言,这样写,就使小说汉味浓郁,也接地气。

《大智门车站》这是首部以火车站反映城市沧桑变化的长篇小说。

此部作品以汉口大智门车站建成初期至日寇侵占一段为时代背景,三个男人谢承远、徐奕宏、刘黑生与女主人公宋珠喜之间的情感纠葛为通篇的主线,故事情节围绕着他们各自的家庭命运所展开,他们的成长与挫折,友谊与背叛,痛苦与欢乐,最终规避个人的恩怨走到一起,共同完成了一次复仇行动。小说因历史的走向而涉及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直奉战争、二七大罢工、武汉抗战等,为更好地展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半殖民地特征,小说还着力描绘了大智门周边华界与租界的面貌,如街道、茶园、舞厅、烟馆等,再现因外来人口的积聚,多样文化的融合,而呈现出的老汉口别样风情。

……

整场讲座,因为讲的是老汉口的故事,加上故事情节紧扣读者心弦,所以大家都听得十分认真。会后大家评论,虽然是讲小说,但讲的是身边事,身边人,我们很乐意听,希望今后多组织这类的读书活动。

赠送书法作品.jpg

 

作者与姜燕鸣留影.jpg

作者与姜燕鸣留影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