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文化交流与研讨会在盘龙遗址博物院成功举行

盘龙文化是黄陂的三大品牌文化之一为了更进一步了解盘龙文化,宣传和推介盘龙文化,2020年元月11日,武汉市黄陂区盘龙文化研究会组织部分作家、诗人、书画家,在盘龙遗址博物院进行了研讨与交流。

公园门前留影.jpg

与会人员留影


大家走进盘龙城遗址,参观了盘龙城宫城区。3500年前的宫城区虽然已是沧海桑田,但岁月还是留下了历史的遗迹,当时的贵族们就住在这里。

宫殿遗址.jpg

宫殿遗址


宫殿++.jpg


城墙现在虽然只1-3米高左右,仍然不失其雄伟壮观,可在商代却有15米高;在宫城的东北角,有两座坐北朝南,且前后平行排列的宫殿基址,分别是一号宫殿和二号宫殿。参观了这里的宫殿基址,然后在展馆参观复制还原后的宫殿,你仍然会被3500年前人们的建筑艺术所倾倒。

宫殿复制图.jpg

宫殿复制图


大家参观完宫殿基址后,继续参观盘龙遗址博物院,在这里聆听专业讲解员讲解从发现到发掘到研究盘龙古城的过程。在这里,大家寻找武汉城市之根;见证当时发现盘龙城之经过;了解商代盘龙城之优秀文化,大家被深深地震撼。著名画家杨丽华感叹,盘龙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去探索。

武汉城市之根.jpg

寻找城市之根

出土的鼎.jpg

盘龙城出土的鼎

出土的陶缸.jpg

盘龙城出土的陶缸


在交流研讨环节,黄陂盘龙文化研究会会长任茂华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过去的一年,在宣传推介盘龙文化方面,研究会除写文章宣传推介外,还向各地赠书,扩大宣传影响;同时参与一些活动,如开展“第八届盘龙读书会”,协助花乡茶谷举办《曾卓诗歌节》、《梅花诗会》、《月亮诗会》等活动,并在各大网站宣传报道推介盘龙文化。今年,盘龙文化研究会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做好盘龙文化的宣传工作。今天的研讨交流,是新年的首场活动。我们旨在通过活动,传递盘龙文化研究的信息,与大家共同携手,将盘龙文化研究不断引向深入。

会议现场.jpg

研讨会现场

会后留影.jpg

书画家向盘龙文化研究会赠送书画作品


赠书留影.jpg

盘龙遗址博物院向与会者赠送书藉


之后,举办了诗歌朗诵会,任胜华朗诵了原创诗歌作品《盘龙城》,其他作家、诗人也纷纷走上前台朗诵了自己的作品,赞美和抒发了对盘龙城的热爱之情画家杨丽华向盘龙研究会会长任茂华赠送了一幅牡丹,书法家姜红园向任茂华赠送了书法作品。盘龙遗址博物院还向大家赠送了有关书籍。

任胜华诗朗诵


随后大家参观了具有近200年历史的杨楼子榨坊,还有王永康书院。大家称此次盘龙文化研讨交流内容丰富,意义重大,受益匪浅。

 

诗歌《盘龙城》链接

作者/任文胜 

 

我建造一座城

把时代留给后世

 

我建造一座和中华民族一样古老的城

比所有的文字所有的典籍更古老

和我血液的源头一样古老深沉

 

我建造了一座和大地一样丰厚而沉默的城

我体内流淌的两条河流

——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

是我的任督二脉

在我冥想的远方天地交汇

比所有的传说和故事更古老

比所有的根更紧抓大地

比所有的梦想和飞翔更强劲有力

 

我在古汉江边眺望

我在江湖中

但我有更广阔的疆域需要拓展

 

我是我的王

我在高出一切的城里

盖我茅草屋顶的宫殿

我用双手制陶

用青铜制鼎

多少年后我的语言消失

只留下薄而锋利的玉

传达我永恒的信念

 

我比所有的高楼更渴望星空

当茅屋被时间所破

我泥土夯实的宫殿之基与大地合为一体

但我的灵魂无时无刻

不像龙一样在飞翔

 

  

盘龙城遗址资料链接

 

1、盘龙城为什么叫盘龙城?

以前有许多说法,有的人认为盘龙城因盘龙湖而得名,还有人为,盘龙城以前叫做盘土成,因城是土而筑,后读音转变而成盘龙城。根据考古专家陈贤一教授最近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过去,盘龙城被水淹没是,汪洋一片,只有较高的城墙如两条蜿蜒盘旋的龙盘踞着,因此得名盘龙城,这个依据盘龙城的地势和形状而得来的,这个依据目前被众多人认可。

2、盘龙城遗址是如何被发现的?

1954年发大水时,因童家湖筑堤需要大量的土,防汛取土的人就到儿取土筑堤,那儿的土好挖,而且土质粘性好,筑堤是好材料,于是每天就沿着土坡挖,挖了十多米的时候,就露出了一铜器,铜鞷(古代的一种礼器)。当时带队防汛的队长连夜向黄陂县文化馆汇报,县文化馆立即向省文物馆汇报并上交出土文物,当时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只知道挖出来的可能是文物,所以很重视。

盘龙城进驻考古,是1963年,北京大学教授俞伟超和张云鹏带着两名大学生此地考古,其中陈贤一教授当时是华中师范大学历史考古系毕业,从荆州楚都纪南城调过来,(至今从事考古事业60余年,现年80多岁,)他们起早贪黑,逐一访问当地村民,扛着铁锹、锄头找啊、挖啊,经过努力,终于发现大量铜器、陶器、玉器及墓地,于是正式成立盘龙城遗址考古站,陈贤一教授是第一任站长。他在盘龙城工作了一辈子,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至今提起在盘龙城工作的日子仍然记忆犹新,往事历历在目。还有省博物馆原副馆长王劲教授,如今80多岁,在全国商文化论坛会上,谈起盘龙城遗址的发掘过程和成果,滔滔不绝,能顺着年代发生的、发现的文物及其特征一一描叙,令在场的专家感到震惊。有了他们的一辈子辛辛苦苦的工作,盘龙城遗址的研究才有今天的累累硕果。 

3、盘龙城发现了那些文物及其意义?

至今为止,在盘龙城遗址 发现青铜器、陶器、玉器、金器各类文物3000余件。大部分保存在省博物馆。遗址总面积3.95平方公里。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现知布局最清楚、遗迹最丰富的青铜器时代早期城市遗迹,亦是 黄河、长江同属华夏文明发祥地的重要见证。发掘面积打16000平方米,,发掘出大型宫殿基址与大型贵族墓。1956年,公布为湖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01年,获“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殊荣 。

它改写了“商文化不到长江的历史”。(郭沫若语)人类的商文化起源于长江流域,甚至长江流域文化比黄河流域还要早,在人类文化文明起源方面提供了可靠证据。

5、它的现实意义何在?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一座城市的文化遗存,不仅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而且是城市延续力、发展力和影响力的根本所在。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国际性城市,如开罗、雅典、罗马、巴黎等,都以其悠久的历史价值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而长盛不衰,扬名世界。一座城市的文化资源,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是再生的经济资源,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达城市来看,文化产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高。一座城市的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有型的文化遗址上,而且体现在无形的文化内涵上。

城市的历史文化沉淀,是维系市民的心里纽带,这种文化同根的认同感,是城市凝聚民心,增强市民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建设家园热忱的巨大力量。武汉要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迫切需要充分发掘自身丰厚的文化底藴,以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构成城市发展的精神内核。我们探求这座城市的源脉,是为了让今天的人们认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过去的人们辛勤劳动和智慧的建设成果,也用辛勤劳动和智慧推动城市的发展。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