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雪岩顶美景 学店子坪“愚公”

——参与长篇小说《雪云顶上》研讨会的武汉佳宾活动侧记

 

“黄山归来不看山,泰山归来不看岳”,参观了建始县雪岩顶村顶秀台美景,那美不胜收的感觉不仅仅让人陶醉其中,也让人产生了来此旅游的游客所说再也不想看其他山的说法的确不虚。

微信图片_20201122180412 (1).jpg

东方维纳斯像


1120日早晨,在雪岩顶村工作队队长彭琤,队员刘江波、汪炀的陪同下,武汉几位参与长篇小说《雪云顶上》研讨会的同志,乘车来到雪岩顶村一组。车停下时,一尊被称为东方维纳斯的石像矗立在我们眼前,从正面看,该石像虽没有头、没有手,可有乳、有臀部,还有裙摆,因此有前来旅游的客人给该尊石像取名为“东方维纳斯”;从侧面看,石像之头仿佛如一只狗仰天而望,因此有人将此石像称为“望天狗”;站在上面往下看,这尊石像宛若张飞的“丈八长矛”,总之仅该尊石像之名就让人产生许多联想。再往上一层,建有观景台。因为这里海拔本身就有1500米高,每登顶一层,都有让人“一览众山小”的开阔视界。站在这里往前眺望,西南、西北水汽蒸腾,烟云缭绕,层层叠叠的山峦,仿佛藏在白云深处,隐之于天际。

微信图片_20201120214517.jpg

侧看仿似望天狗


“登上顶秀台,背靠小黄山”,湖北省朗诵家协会的专家闻小红与著名长江诗人、原长航局党委书记、长篇小说《雪云顶上》作者之一的黄强留影时,黄强先生诗兴大发,口占一联,联中将眼前的美景称之为“小黄山”,这一提法得到了大家的响应,因为眼前之大美确实可与黄山之景相媲美。同时,他即兴赋诗一首:

精准扶贫战鼓昂,红帆飞舞聚村乡。

雪中走访寻岩顶,夜里集思起妙方。

新路绵延通寨院,平台锦绣立松岗。

登高放眼黄山小,绿色康庄共远航。


武汉炎黄旅游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代新元见此美景,情不自禁地说,今后我们“代你玩”群将组织多批次的人来这里旅游。

0b28bf408cca6d10103ac2afb4095d0 (1).jpg

朗诵专家闻小红与黄强留影

ddde4186543fdebf5859e7add68e0ff (1).jpg

代新元取景顶秀台


这个景点据说是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扶贫工作队发掘,在长航局和当地政府支持下打造的一处新景观。这当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届时,队员们会写出美篇与我们共享。

 

参观完“小黄山”后,大家驱车前往村里的中心广场。

07a016470c46957f7c3f6b8072bc02e.jpg

黄强、胡其红、王取发与工作队员及小说中王贤江的原型人物李贤江留影


路上,工作队员给大家讲述了雪岩顶村村名的来历,据有关资料记载,有三种不同的传说。

“血岩顶”之说。因为雪岩顶为川鄂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不知经过了多少战争。明朝末年,起义领袖张献忠为了摆脱追兵,来到雪岩顶,被官兵包围,突击战打了三天三夜,火光冲天,血流成河,连山顶上的石头都染红了,后来就有了“血岩顶”之说。

“斜岩顶”之说。这种说法比较普遍。亿万年前,新华夏系地壳运动,跨大巴山南缘分枝末端与武陵山脉分枝余脉结合部,茅田乡经受地壳运动次数较多,地壳断陷和抬升显著,雪岩顶就是地壳运动中板块抬升而形成的。如果你到过雪岩顶,你会发现,很多山峰都是自顶斜面而下,所以当地人称“斜岩顶”有一定的道理。

“雪岩顶”之说。该说法源于此地的气侯特征。每到隆冬季节,雪岩顶上成天雪花飞舞。哪怕是阳春三月,其它地区都雪融冰消,雪岩顶还是一片白雪皑皑。雪岩顶由此而来。此名不但名副其实,而且颇有诗意,让人印象深刻。

紧挨着雪岩顶的有一个村名叫耍操门,这里还有关于关云长戏耍曹军的故事。看来,这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沉淀着可供发掘整理的厚重历史。

村里的中心广场位于该村中心地段,中心广场面积近2000平方米,目前是茅田乡最大的村级广场。广场规划有序,建筑布局合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村民们经常在这里开展文娱活动,文明新风从这里荡漾开去。据工作队员介绍,雪岩顶村生态旅游分为三大片区。这里包括我们昨天开研讨会的百年老屋、集中安置小区是中段景点。东段景点即我们昨晚住宿的村旅游接待中心福康康养山庄,西片区即顶秀台。

福康康养山庄,是工作队开展精准扶贫引进的一家龙头企业开发的。该龙头企业的老板是雪岩顶村人。他作为创业成功人士,回村投资兴业,反哺桑梓。他回村后先后投资800多万元,已建成旅游接待中心一座,大小木屋15幢,带动农家乐3家,主营绿色生态旅游业务。在他的带领下,又有7名农户开了农家乐。去年大家共盈利60多万元。这里一年四季游客不断,歌声飞扬。

百年老屋,亦名燕子屋,是建始县范围内迄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具有土苗风格的古建筑,具有一定的民族遗产保护与研究价值。

5cfacefc6feeafe561b082efdf9fab8 (1).jpg

百年老屋院内一景


它始建于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原为地主王维俊的私宅。随着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夺得政权,地主王维俊最终家道衰落,这座私宅最终被人民政府接收为公共资产,先后成为人民公社办公所在地、村办小学和村委会办公场所。201510月,随着党的精准扶贫方略的实施,茅田乡党委政府顺应村民群众的愿望,与交通部长航局驻村工作队共同争取资金近百万元对这座老屋进行了保护修缮,昔日破落的老屋焕发出新的风采,成为雪岩顶村“八德”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土中医卫生室、老年人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长航局党员干部教育基地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平台,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参观,成为宣传展示雪岩顶村发展进步的一张“名片”。

 

今天前往参观的最终目的地是建始县店子坪村,前往学习当代“愚公”精神。

ee1dea8ba1e6821ef67bf506d8d5d97.jpg


“左有石柱河,右有洋芋河,前面梯子河,后面大山坡,祖祖辈辈肩挑背驮像骆驼!”一首民谣,道出了店子坪村民曾经的无奈。这里位于武陵山区腹地,平均海拔1200多米,四面是峭壁和深谷。多少年以来,一条“挂”在绝壁上的古盐道,是村民们外出赶集、就医、打工的唯一出路。不知多少人失足葬身深谷之中。闭塞的交通,也阻隔了店子坪人脱贫的脚步。

过愚公桥,悬崖峭壁下面就是村民们修建的一条出山路的路口。峭壁上镌刻着一条醒目的标语:“石头再硬,也硬不过店子坪人的骨头!”他们的骨头究竟怎么个硬法?

当年,这条出山路完全是村民自己集资,自己出劳力修成。2005年,已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的王国光,抱着“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的坚强意志,挨家挨户做工作,我们这辈子修不成路,也给下代人留下一点基业。5年修不好,就修10年、20年。 他把自家养的7头牲口全都卖了,把钱捐出作为启动资金。在他的再三动员和坚持之下,村民们终于被打动,纷纷捐钱捐物,参加修路。

2vya-hmivixn3164669.jpg

“愚公”修路照


20145月,历经8年多时间,投入劳动力4.5万余个,店子坪村至高坪镇全长11.7公里的断头路打通并全部硬化完成,洋芋河上一座跨河大桥拔地而起,村民出行难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为了尽快脱贫致富,王国光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反复讨论后决定发展猕猴桃、魔芋、烤烟“新三样”,告别包谷、洋芋、红苕种田“老三样”,为打消村民心中疑虑,王光国带头把自家8亩田都调整出来种猕猴桃,并请县里农技专家给大家进行技术培训,新产业终于落地。目前,店子坪村已建成高标准优质猕猴桃示范园450亩,发展银杏等种植基地850余亩。村民们种植的土豆、猕猴桃、红心苕等水果贴上了本村“愚公”牌商标,销往武汉、江苏、上海、广州等地。

如今,店子坪村已建成湖北省当代红色教育基地、当代红色旅游基地和精准脱贫示范基地,店子坪人“愚公移山”的动人事迹不胫而走。王国光也先后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荣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上下一条心,誓修出山路;学习新愚公,治穷先修路;干部带了头,群众有劲头……”我们一进店子坪村的村口,金牌导游、村民张九果唱着自己编的山歌在村口等着大家,并向大家表示热忱的欢迎。之后,他向黄强、胡其红等同志汇报了“愚公”书记王光国的事迹,又唱了几首激情昂扬的山歌,并要大家一齐跟他唱。顷刻歌声响彻在悬崖峭壁的苍茫大山之中……

d6cedd76d270ec9e3ca11f20e68c367.jpg

金牌导游张九果介绍当代“愚公”精神



根据店子坪村的安排,大家先后参观了村荣誉室、并在村里的文化广场上与王光国合影留念。之后,大家来到村史馆。村史馆以店子坪村历史沿革、经济社会、村落文化、民俗风情、特色成就等为重点,通过文字、图片、实物、文物、视频等多种形式,还原历史记忆,记住奋半历程,留住美丽乡愁。在村史馆,王光国向黄强、胡其红等介绍了学习“愚公”开山修路有的关情况,并在王国光的家门前与王国光一起留影。

微信图片_20201120214217.jpg

王光国(右一)向黄强、胡其红等介绍村史


9dfeb95b667d4b06b45f55f650d000c (1).jpg

黄强、胡其红与王光国(中)留影


9df592edfc891e2753d2ba48b36dd8b (1).jpg

王取发与王光国留影 


通过参观,大家了解了店子坪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开山修路的一部奋半史,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使命,以当代愚公为榜样,脚踏实地,踏石留痕,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尖刀班精精再出发!黄强参观后赋诗一首《七律·店子坪村新愚公》:


三面临河背靠山,誓言修路起波澜。

六年苦干终成事,几道悬崖何畏难。

铁骨铮铮天道畅,激情满满凯歌还。

脱贫致富愚公乐,光耀家国美誉传。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