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两道圣旨惊现武汉新洲

圣旨到!大家在古装电视剧里会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在封建君主制已经废除百余年的今天,想见圣旨真迹恐怕并不容易。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发现两道清朝圣旨,距今整整370年。这两张“圣旨”并不完整都是残件,但是上面的文字印章清晰可见。

未命名图片.jpg

残缺圣旨


近日,笔者驱车穿过一遍山林古道来到武汉市新洲区徐古街克昌湾村,湾中一户人家,主人曹爹爹今年八十六岁,至今保留着祖上传下来的圣旨!由于年龄关系,曹爹爹耳朵和眼睛都不太好,通过几番口语手势比划,老人才知道我们的来意。

微信图片_20211213112502.jpg


曹爹爹从柜中拿出一个用红布包裹着的木盒,盒盖上刻有“曹氏诰封”字样和纹理花饰,看上去就非常有年代感。老人有序的打开盒盖,从里面拿出一卷丝织品,并小心翼翼地展开。由于丝织品损伤严重,从展开的内容者看到是清初顺治捌年捌月贰拾壹日,即公元1651年。其中一道为内翰林秘书院编修曹本荣及其妻李氏敕命、另一道为内翰林秘书院编修曹本荣之父曹大辅母于氏敕命。尺寸:纵31厘米、横残存120厘米,质地为丝质。其文字内容虽有残损,但可清晰看到是采用清代满汉合壁书写,满文行款从左至右,汉文行款从右至左,合于中幅而书年月日,并分别钤盖"敕命之宝"。"敕命之宝"为11厘米正方型。其中汉文书法为端庄小楷,气度雍容,方正飘逸,跌宕有致,字迹笔画突兀,毫无清康、乾后推崇流行于朝堂的匀圆丰满,千手雷同谓之馆阁体的书风,虽历经沧桑,其历史艺术价值,确委实令人惊叹。

据史料记载:“清顺治八年,福临宣布亲政。顺治帝亲政时,因不晓汉文汉语,阅读诸臣奏章,茫然不解。为此他发奋读书,深受汉文化的熏陶。执政期间,在推行汉化方面,他既胜过他的父辈,又深刻影响到他的后代。”从两道圣旨行文,简述皇帝的相关旨意。嘉奖曹本荣“清节自励”每一天为皇帝讲课,辨论经义,规劝顺治帝要修德勤学,这一举动是最早清代理学家以儒学影响最高统治者。

未命名图片 (3).jpg


曹爹爹是曹本荣11代后人,两道敕命现藏于曹爹爹家中。至于为什么残损,老人讲述了很有传奇色彩的真实故事,由于过去缺医少药,百姓愚昧无知,传言圣旨可以医治百病,如是家有病者,通过亲戚熟人借得圣旨祭坛捉妖,更有甚者,将圣旨撕扯少许,当治病灵咒,焚化后作符水饮服,以解病厄。但往往是病魔未除,圣旨则渐渐毁损,以致今日之残缺!

这幅圣旨真实记录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推恩制度,对于研究清前期社会文化具有很高的史料参考价值。结合相关史料,圣旨的重现,从侧面反映了新洲民间盛行耕读传家之风,这对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推动新洲“问津文化”的深入研究有着积极作用。

 

圣旨内容链接:

其一 内翰林秘书院编修曹本荣及其妻李氏敕命(残存)

曰锡类推恩朝廷之大典猷之常经尔内翰林秘书院编修曹本荣品行端凝文思渊博简居词苑奉职罔愆庆典欣逢新纶用兹以覃恩授尔为文林郎锡之敕命于戏弘敷章服之荣用励靖共之谊钦兹宠命懋乃嘉猷(初仕内翰林庶吉士二任今职)

未命名图片 (1).jpg

满文


制曰恪共奉职良臣既殚厥心贞顺宜家淑女爰从其贵尔内翰林秘书院编修曹本荣妻李氏含章协德令仪夙着于闺闱黾勉同心内治相成于覃恩赠尔为孺人于戏龙载用敬戒之勤翟弗钦承永作泉原之贲

其二 内翰林秘书院编修曹本荣之父曹大辅母于氏敕命(残存)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资父事君臣子笃匪躬之谊作忠以孝国家弘锡类之恩,尔曹大辅乃内翰林秘书院编修曹本荣之父善积于身祥开厥后教子着义方之训传家裕堂构之遗兹以覃恩赠尔为文林郎内翰林秘书院编修锡之敕命于戏殊荣必逮于所亲宠命用光夫有子承兹优渥永芘忠勤

微信图片_20211213114323.jpg

汉文


制曰奉职在公嘉教劳之有自推恩将母宜锡典之攸隆尔内翰林秘书院编修曹本荣母于氏壸范宜家夙协承筐之嬍母仪诒谷载昭画荻之芳兹以覃恩赠尔为孺人于戏彰淑德于不瑕式荣象服膺宠命之有赫永贲泉垆 

顺治捌年捌月贰拾壹日

(顺治八年即1651年)

 

 

曹本荣简介

曹本荣(1621-1664)字欣木,号厚庵,清今新洲人。清初著名易学家。

曹自幼勤奋好学,博通经史,曾就读于问津书院,学从王阳明入手,躬行实践,甘贫守道,常废寝食、屏迹山中,夜半月出,坐达旦,怡然有得。清顺治五年(1648)中举人,次年曹本荣与表哥刘子壮同科取进士,刘子壮中一甲头名状元、曹本荣中二甲赐进士出身。为顺治帝讲《易经》,被学界尊为“影响清初的一代易学大家”。选翰林院庶吉士,顺治七年(1650)任秘书院编修。

4.jpg


应诏上《圣学疏》,列举古今之帝王“有精一之训,有敬义之诚。无荒无息,罔游罔畋”,又强调“今皇上得二帝三皇之统,则当以二帝三皇之学为学。诚宜开张圣听,修德勤学,举四书五经及《通鉴》中有裨身心要务、治平大业者,内则深宫燕闲,朝夕讨论;外则经筵进讲,敷对详明。以此设诚致行,君德既修,自能祈天永命。”规劝顺治帝修德勤学。此举为清代理学家以儒学影响最高统治者之始。

顺治九年(1652),升右春坊右赞善,国子监司业。著《崇正堂冬至日会说》并刊朱熹《白鹿洞学规》,以警迪青年学子。对受业门人,因材施教,多有造就。

顺治十一年(1654)曹以词臣中之品端学裕者被选为日讲官,次年晋升为秘书院侍讲,转左庶子兼侍读。常与顺治帝讲论经义,“问无不对,对无不尽”。顺治称其为“嚣嚣居士”,并亲笔作画一帧,御书“丙申仲秋,仿宋僧巨然笔意”赐之。曹谦励益甚,以“每惭依日月,常欲振乾坤”之句明志。

顺治十四年(1657)九月,曹任顺天乡试主考官,呈《顺天乡试录序》。复奉命纂修《历代通鉴》。顺治每阅荐卷,多命其品评等第,决断去取。被取之人知其情往谢,则拒之不见,其不知者,亦未尝与人言。同年十月,任经筵讲官。十一月,因对同考官不法之事失察,降五级。次年十月,官复原职。十一月,顺治帝命曹与傅以渐同撰《易经通注》,上《进易经表》,阐述其修纂宗旨,后终成书九卷,该著广采众说,折衷诸论,词简意明,一时被学者为说《易》之圭臬。

曹氏学行颇得顺治青睐,曾称赞他说:“自得无欲,汝足当之矣。”曹还为传学而重视教士,其门人多有成就。在他病危时,仍以穷理尽性之学教诲守候在身旁的计东等诸弟子说:“当知此道极简易,勿过求之苦且难。”其学传至江苏、福建,颇有影响。当时著名理学家如孙奇逢、魏裔介、熊赐履、胡此庵、魏象枢等均与曹本荣过从甚密。

顺治十八年(1661)曹迁翰林院侍读学士,旋改国史院侍读学士。因多病,於清康熙三年(1664)乞归。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舟次扬州,不幸因病去世,年仅四十四岁。所遗除书籍外,别无长物。对曹氏盛年早逝,学者无不惋惜,孙奇逢说:“商周之际,道在箕子;宋元之际,道在许子(衡);明清之际,道在曹子。”高度赞扬了曹本荣在学术界的影响及其刻苦自励的精神。学者称文靖先生。

曹本荣居官清廉,其家素贫,虽在宫廷任“日讲官”三年,其家居北京时无宅第,故赁居黄冈会馆,四壁颓堕,不避风雨,甘於穷困,怡然自得。曾言“吾将以为学也。学贵澹泊明志,使吾学粗有成,得致吾君於尧舜,饥困非所惜也。”然遇人危难,则慷慨解囊。

汉阳谭风祯卒於京,贫不能殓,曹即为之治丧;并出金雇妪为之抚婴,视如己子。蔚州魏环极(象枢)作《古人交行》以纪之。

生平著有《易经通注》、《奏议稽询》、《五大儒语要》、、《周张精义》、《王罗择编》、《古文辑略》、《居学录》、《崇正堂冬至日会说》等书传世。清史有传 

曹宜溥 生卒不详,字子仁、号凤冈。本荣子。早年从学问津书院,博学多才,好学善文,清康熙十八年(1679),湖广巡抚张朝珍荐举以荫生试博学鸿词科。康熙帝以“璇玑玉衡赋” 御试,宜溥获钦取二等,列二十三名。特授翰林院检讨,纂修明史。清康熙十九年(1680),回乡主问津书院春祭祀典。著有《凤冈诗集》,清史稿有传。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