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弘桥中学非遗进校园活动
非遗,始于历史,千年传承,坚守匠心。非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称,它作为人类文明最宝贵的财富,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和人类历史的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本学期武汉市弘桥中学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了首届非遗文化节暨非遗第一课。出席本次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
湖北省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 程琛
武汉炎黄文化遗产委员会秘书长 易志学
汉阳区教育局基教科德育负责人 盛科长
非遗传承人代表沈松柏和多位传承老师
以及学校领导熊校长、汪书记、政教处杨主任
【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提高学生对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兴趣,杨华主任带领学生会成员们利用课余时间对会场进行了简单的布置工作。
各种各样的非遗作品令同学们眼花缭乱,瞬间吸引了大量同学前来欣赏,让他们对非遗进校园活动产生了强烈的期盼。
【第一环节 非遗表演】
在杨华主任的主持下,武汉市弘桥中学非遗进校园活动顺利举行。
首先,许艺老师带来了精彩的独弦琴表演。随着手指的律动,悠扬的琴声倾泻而出,如清风抚慰我们略显焦躁的心灵,我们跟随着时而轻缓时而明快的曲风,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心情变化,以及独弦琴传达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和精髓。
接着,在热烈的掌声中,熊梅老师带来了同学们翘首以盼的川剧变脸。随着熊老师的动情演绎,不断变换的脸谱仿佛是在书写一段段精彩人生,当最后一张脸谱揭下,露出熊老师的真容,我们才恍然发觉,自己好似穿越了时空隧道,体会了不同角色的爱恨情仇。
【第二环节 学校领导熊校长致开幕词】
弘桥中学一直坚持立德树人、多元发展办学理念,给学生的成人成才搭建广阔的舞台,因此在校领导的筹备下,学校经常会开设丰富多样的体验式校本课程,鼓励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特长,在弘桥中学的这片热土上尽情展现青春靓丽的色彩。
非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生活智慧,它承载着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蕴含着中华历史文化的“根”与“魂”。让我们一起做非遗文化的传播者和守护者,让非遗文化在弘桥校园里“生根发芽”。
【第三环节 非遗传承人代表致辞】
非遗传承人代表文昌刺绣传承人彭金枝老师表示:“今天是弘桥中学第一届非遗校文化节,它既是响应非遗进校园的政府号召,更是非遗文化走进弘桥中学的起点,将非遗传承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当中,做到非遗在身边,非遗可视化、可用化,可陶冶情操,为学生们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我们在传承非遗道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脚步,同时也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身为弘桥中学第一届的非遗授课老师,她们深知万事开头难,但她们有决心、有信心,完成课程中传统文化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从接触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到学好传统文化的同时,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推广者。
【第四环节 非遗第一课】
袁娟老师作为湖北省群众艺术馆、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中级馆员,为我们精心打造了《非遗第一课》。
她以非遗的定义为切入点,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非遗的特点、非遗名录体系、非遗项目的十大分类(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以及我省的非遗资源,最后引导我们了解了非遗保护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以及非遗保护工作中的几种力量及作用。
非遗是千丝万缕的奇思妙想,是巧夺天工的大美无言,是千锤百炼的匠心营造,是初心坚守的豁然开朗,是喧嚣中甘于寂寞的修行,是守护华夏繁衍生息的秘方。非遗所传承的细腻情感,是永远无法被冰冷的机器所取代的。
【尾章】
为了传承和保护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兴趣,11月我校将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此次系列活动历时近两个月,将会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开设等十多门课程,将特别邀请茶艺、剪纸、泥塑、布贴画、面塑、中国结、脸谱、水墨画、风筝、缠花等10多位非遗项目传承人进班,为高一高二学生授课,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这将为同学们打开一扇了解热爱非遗的大门,营造人人知晓非遗、人人热爱非遗、人人学习非遗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荣誉感,鼓励同学们传承、弘扬非遗文化,深化我们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化的家国情怀。
非遗进校园活动进入尾声,同学们的脸上却满是不舍。他们在会场门口久久不愿离去,一遍又一遍地观赏着大师们带来的作品;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许艺老师弹奏的独弦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围绕在许老师身边,想再听听关于独弦琴的历史故事。
非遗,并未走远,亦行于时代,跨界融合,探索创新。
当我们与古老的非遗相遇,将会擦出怎样绚丽的火花呢?持续关注武汉市弘桥中学11月“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
高一(3)班和高一(8)班的同学们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整场开幕活动,他们积极地用文字记录了当时的感悟:
高一(3)班陈振铭:不敢说自己是个有智之人,但至少在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后,我知道一个要有着豁达心胸才可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高一(3)班周祥云:从古至今,物质文化遗产一向是人们的宠儿。它们可摸,可触,精美的做工,别致的外形,给人触觉上极大的满足。相比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受欢迎程度就少得可怜,其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它独特的韵味。
高一(3)班陈瑞璇:现在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慢慢地失传,大部分人都认为它们太土了,没有时尚感,实际上它们是中华文明上乃至世界文化的结晶。这种文化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也就是说,它值得我们一生去品味。
高一(8)班李可心:今天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开场的独弦琴演奏,低音丰满有力,高音清脆空灵,让整个会场蓬荜生辉一般,真是“如听仙乐耳暂明”啊!这非同小可的表现力也让我在结束后特意与许老师交流几句,了解到独弦琴全部适用泛音演奏,全国能弹奏的也寥寥一千多人,我惊叹于许老师的坚持,这份传承让我为之敬佩!
高一(8)班赵雨萱:泠泠一弦上,静听松风寒。独弦琴的琴声余音绕梁,精彩的变脸表演更是让人赞不绝口。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我们生逢其时,更应当主动承担起继承非遗文化之责,去了解,继承我国的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人。
高一(8)班万昕艺:这次的活动第一次让我与非遗文化如此零距离接触,曾经只在影视中见过的作品今天都呈现在我眼前,令我心神俱醉。作为青少年,我们有责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自豪地做非遗文化的下一代见证者、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