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敬老爱老”风景线扫描
华中师大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全校职工和青年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近年来,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发的“敬老爱老”的通知精神,如今全校已蔚然成风。各后勤服务、安全保障部门和广大青年学子对老教师、老职工处处关爱,尊敬有加,良好、友善的温馨气氛笼罩在桂子山上,使老年人处处感受到温暖和煦的熏风。
老年人最需要照顾的就是饮食和医疗。首先是食堂,教工食堂餐品丰富多样,饭菜软烂可口,少油少盐,利于老人健康;主食和菜品价格合理,馒头几年来都是一元钱4个。北区食堂馒头、包子都比过去做的大些了,后勤领导要求每一个馒头必须保证重量,宁可多一克,不准少一克。
再就是校医院对老教师看病非常耐心。全科医生黄谦,每天诊病人数很多。但他对每一个患者都是细致耐心,特别是为许多老教师解除了腰腿病痛,深得好评。中医科刘丹医生对老年患者细心询问病情、病因,对症下药,效果显著。检验科廖医生是老化验员,一贯兢兢业业,在检验室挂上“老年人优先”的牌子。他化验中发现指标超高的患者,马上主动联系医生,以便及时送医院救治,争取最佳的治疗时间。
保卫部门特许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以坐“的士”进入校门回家。在车流高峰期间,他们看到坐轮椅的老师过马路,立刻叫停轿车和行人,为老人让路。
这种良好校风的形成,关键在于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身体力行。学校每年为七十、八十、九十岁以上的老年教工举行祝寿会。党委书记或校长致慰问词,青年学生为老人表演歌舞。离退休工作处长何小红经常召开会议,解决老同志急难愁盼问题,有时上门看望慰问。居委会积极为老教师排忧解难。一些学院、校出版社、附属小学等单位领导在春节前,亲自或者派人上门给老年人送慰问品。每年重阳节,学校都为老年教职工举办作品展、书法展、画展。青年学生在重阳节志愿为老年人理发、修理电器。校史馆借校庆120周年的大好时机,组织大量人力采访了健在的80岁以上的老教师,做成音像和文字两份文档,为传承华师革命校风和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抢救了许多宝贵的史料。
如今“敬老爱老”已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是桂子山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无论学生还是职工,在人行道上看到行动不便或坐轮椅的老人,都主动上前帮助。华师有近3000名退休职工,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有良好的党风校风,学校增添了光彩,也为“爱在华师”做出了新鲜的诠释,让党的温暖落到实处。每一位退休老职工都觉得生活在桂子山上,如逢朝阳,如沐春风,心情欢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