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平江县伏羲广场
2025年仲春,伏羲文化广场的青铜日晷指向辰时三刻。我们亲手将金丝楠木雕刻的卦象牌悬挂于祈福长廊,指尖抚过二十四节气的浮雕立柱。主祭台上,九代单传的伏羲八卦拳传人正以刚柔并济的拳法演绎阴阳之道,拳风过处,满地梧桐花随之旋舞。广场东西两侧,智能全息投影将《河图》《洛书》化为流动的星辰图谱,传统与科技在此完美交融。
回溯2016年暮春时节,汨罗江畔鼓乐震天。第三届"欢乐潇湘·幸福岳阳·神奇平江"伏羲文化艺术节在黄龙镇拉开帷幕,五省十六市的非遗传承人齐聚,百米黄龙舞动时如星河垂地,活态演绎着《易经》中"飞龙在天"的古老意象。这场以伏羲八卦图为舞台背景的视听盛宴,让千年文脉化作可触可感的乡愁记忆。
作者与冲真观道长留影
2020年的伏羲祭典在疫情阴霾中更显珍贵。青烟缭绕的八卦香案前,老祭司以苍劲的声调诵读祭文,三百二十八面绘有先天八卦图的幡旗迎风招展。当戴着防疫面具的舞龙队员依然以矫健身姿完成"二龙戏珠"的经典套路时,观礼人群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是对文明韧性的礼赞,更是对生命力量的致敬。
今天穿梭于非遗市集的人群中,看见白发匠人用火塘煅烧着青铜器胚,年轻学子在电子屏前临摹伏羲造字;听见耄耋老者用方言吟唱《连山易》,孩童们用编程机器人复原八卦阵型。这些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恰印证着伏羲文化"变易、简易、不易"的深邃哲思。
作者在幕阜山留影
当暮色浸染天幕,万盏八卦灯次第点亮。人们手捧莲花河灯走向汨罗江,暖黄光晕随波远去,恍若银河坠入人间。此刻顿悟:文明的传承从不在固守形制,而在以创新续写永恒。正如每个躬身前行的人,既要如黄土般扎根传统,又要似春水般奔涌向前。且看漫山杜鹃正艳,恰是人间奋进时。
作者简介:刘冠凡,男,1958年生,湖南常德市人,中共党员,东北师大教育系毕业,湖南省中小学教育整体结构改革实验课题组副组长,湖南省优秀教师,曾在长沙湖南第一师范、湖南农大继教院等任教,曾任湖南省防洪总指挥部办副处长。北京世界家风大会组委会执行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