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刘冠凡短视频受热捧

微信图片_20251102130946_123_17 (1).jpg

刘冠凡拍摄的短视频


在青岛召开的全国旅居康养大会上,中国知青产业发展促进会正式成立,刘冠凡作为发起人之一站在会场中央,目光坚定。这位曾从西洞庭湖畔走出来的知青,用近半个世纪的坚守与开拓,书写了一段属于知青群体的时代篇章。

1975年夏,十六岁的刘冠凡奔赴农村插队落户,开启了知青岁月。两年多的日日夜夜,他在农场职工子弟学校边劳动、边自学、边思考教育的意义。煤油灯下翻烂的课本,田埂上背诵的公式,是他对命运不屈的回应。1977年恢复高考,他挑灯奋战,最终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于1982年春毕业回到长沙,投身教育事业。这段经历不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更让他深刻理解了知识的力量与管理的价值。

此后多年,他历任校长、院长、办公室主任(处长),积累了丰富的组织管理和团队建设经验。这些能力,在他退休后迎来了新的释放点——知青群体的服务与发展。

2017年,刘冠凡接任湖南省知青研究联谊会会长。彼时,知青活动多停留在回忆往事、唱歌跳舞的层面,形式单一,缺乏持续影响力。他敏锐意识到:知青群体正从花甲步入古稀,这是一个庞大的社会资源,也是一段亟待传承的历史文化。若仅止于娱乐,终将被时代边缘化。

必须走市场化、规范化、文化化的道路。他果断提出战略转型——注册商标、组建团队、融合产业。他创办中国北京知青接待站,凭借多年识人用人的经验,精准遴选各地杰出知青担任站长。这些人中有企业家、艺术家、教育工作者,皆为行业精英,迅速在全国建立起百余个分支机构,汇聚三十余万人,形成跨区域、跨行业的协同网络。

他深知,真正的知青精神不在怀旧表演,而在文化传承。于是推动文字记录、影像拍摄、书籍出版,组织编写知青口述史,策划纪录片项目,让那段历史不再只是口头流传的记忆。他曾带队组织150名分会会长、艺术团团长赴内蒙古包头知青小镇考察演出,既展示风采,也探讨知青文旅融合新模式。

与此同时,他积极拓展商业合作边界。联合二十多个湘商协会,成立湖南省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联盟,打通知青资源与康养、旅游、医疗、社区服务的链接。每逢佳节,知青艺术团走进药店、医院、养老基地免费演出,既传递温暖,也构建起可持续的互动生态。

微信图片_20251102131734_127_17.jpg

刘冠凡拍摄的短视频


他还推动国际交流,受邀举办中韩两国文艺会演比赛,让知青文化走向更广阔舞台。但他始终清醒:获奖不是目的,传播才是意义。

面对遍地开花的知青演艺活动,刘冠凡直言不讳:如果只停留在唱老歌、跳老舞,观众永远是那一批人,没有新生力量,就没有未来。他认为,优秀的知青会长应具备五大素质:有文化修养、有管理能力、有责任担当、有职业操守、有奉献精神。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拉帮结派,要为整个群体谋长远。

如今,他正全力推进中国知青产业发展促进会的实体化运作,聚焦旅居康养、文化IP开发、数字档案建设三大方向。在他看来,知青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可以成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参与者。

青春如诗,生命如歌。刘冠凡的脚步从未停歇。从挑灯苦读的知青少年,到桃李满园的教育工作者,再到引领三十万知青走向产业化发展的领航者,他始终坚信:只要敢想敢做,人生就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出发的新起点。

微信图片_20251102130622_122_17.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刘冠凡,男,1958年生,湖南常德市人,中共党员,东北师大教育系毕业,湖南省中小学教育整体结构改革实验课题组副组长,湖南省优秀教师,曾在长沙湖南第一师范、湖南农大继教院等任教,曾任湖南省防洪总指挥部办副处长。北京世界家风大会组委会执行主席。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