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201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17.1亿元,增长9.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2.7亿元,增长7.8%,其中税收占比达到8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万元,增长8.6%。制造业增长势头强劲,工业投资增长11.9%,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9%,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2019年1—4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14.4亿元;限额以上贸易销售额614.9亿元,同比增长26%;进出口总额662.6亿元,同比增长27.6%。
一、主要举措
(一)牢记使命勇担当,推动战略高标准实施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青岛重要论述精神,推动落实海洋强国战略。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走向远海、新兴产业走向深海、服务业走向陆海统筹,完成海洋生产总值1182亿元,同比增长16.3%。140个海洋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海洋项目相继落户,全球最大深海渔场“深蓝1号”等高端海洋装备走向世界。
(二)创新实干抓项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一是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抓好177个省市动能转换项目,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95家。全国首个协同式集成电路项目开工建设,台玻集团新型导电玻璃投产,海尔落成全球规模最大滚筒洗衣机智造基地,海信商用空调等一批传统项目实现存量变革。二是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有机融合。组建30个精准招商团队,深入开展“千企招商大走访”活动,累计洽谈引进项目160个。参加“2018香港山东周”,签约总投资197.7亿美元。实施“梧桐树”人才新政,新引进院士9人、各类人才5.4万人。三是开展项目建设“三大战役”挂图作战。组建10个项目推进专班,抓住从立项审批到竣工验收的50项关键节点,开展全过程跟踪服务,全年开、竣工项目403个,总投资3567亿元。青岛港国际、海容商用冷链完成A股上市。
(三)改革攻坚再深化,推动全域高水平开放
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勇立全省改革开放桥头。一是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规划建设中俄地方合作园、中英创新产业园等国际合作新平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累计88个、总投资达21亿美元。二是激发功能区发展活力。青岛开发区深入推进国家智能化工业园区试点示范,智慧厨电等24个动能转换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董家口经济区取得全国首批原油期货交割业务资质,首条外贸集装箱航线开通,全国最大的铁路港口物流园投入运营。
(四)倾心用力优服务,推动营商环境改善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服务效率,着力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一是建设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政务服务大厅入驻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一次办好”全覆盖,“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32个执法部门全纳入、380项执法事项全覆盖。二是建设精准有序的市场环境。推出建设民营企业大厦、小微民营制造企业产业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基金等一系列惠企政策,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2018年,全区新增企业同比增长39.5%,新登记市场主体日均达到158户、总量突破25万户。三是完善便利的交通环境。地铁13号线、青盐铁路等通车运营,青岛西站及换乘中心、董家口火车站投入使用。风河快速路等28条道路建成通车,78公里岸线建成蓝湾路慢行系统,通用航空产业园启动并实现试飞,陆海空立体大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二、下一步工作考虑
一是高质高效落实重大战略。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创新实施工作机制,努力形成一批创新示范成果。细化量化三个“向海经济”目标举措,精耕海洋经济“一业一策”。
二是高质高效加快动能转换。加快建设智能制造、循环经济等“六大基地”,家电电子、信息技术等产业集群;支持工业互联网等项目建设,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瞪羚”企业培育力度。加快齐鲁石化总部等总部经济、金融机构项目建设和引进。
三是高质高效深化改革开放。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开展“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优化项目集约用地机制。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区规划建设。大力度“双招双引”,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深入落实“梧桐树”聚才新政。
四是高质高效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精简项目建设审批环节、压缩办理时限,积极推行“拿地即开工”“证照合办”等举措,力争一次办好、一站服务、一网通办的理念。开通“服务直通车”,认真对待企业和项目诉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