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航运七十年》·第二章 昂首起步7

第七节 航运支持保障系统的建立

1626963602634799.jpg 


一、长航公安机构的创建和早期工作的开展

(一)创建长航公安保卫机构

20世纪50年代初,长江干线各大城市的港航单位创建公安保卫机构,接管旧的护航武装。19503月,华中航政管理局保卫科成立;410日,更名为长江区航务局保卫科。1951年,改为长江航务管理局公安处,后更名为经济保卫处。1953231日,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公安局”,试行对长江港航各保卫组织的统一管理。610日,公安部《关于长江水上公安组织的领导关系的决定》明确:“为加强长江水上对敌斗争的统一领导,保障长江航运和水上居民安全,决定成立长江公安局。” 1954715日,长江公安局撤销,在长航局内设立长江航运管理局公安局,统一领导长江航运企业内部保卫工作,业务上受公安部十局领导。下设长航重庆、上海分局公安处和汉口港务局公安处、11科(长航宜昌、九江、黄石、铜陵、芜湖、马鞍山、南京港务局及长江航务工程局、青山船厂、金陵船厂、长江航道局保卫科)及宜昌船厂保卫股。至此,基本理顺了早期的长航公安管理体系。

(二)首次执行专船警卫任务

1953215日,长航局接到中南公安部紧急通知:“准备一条专用船,做好中央首长乘船的安全保卫工作。”这是长航第一次接受中央首长专船警卫任务,于是迅速成立船舶保卫组和码头保卫组,分别开展审定专用船和码头的清理工作。船舶保卫组由经保处第一处长岳盛光负责,选定“航川”轮为中央首长乘坐专用船。码头保卫组由第二处长马克逊负责,对二、四、五码头严格清查,要求水手昼夜值班守卫。218日清晨,“航川”轮停泊在四码头待命,保卫干部佩戴袖章在船上分段守卫。上午9时,毛泽东主席登上“航川”轮。“航川”轮驶往武昌中华路码头;毛主席登岸后,“航川”轮开回汉口待命。下午3时,“航川”轮又奉命到中华路码头。毛主席登上“航川”轮,问中央公安部长罗瑞卿:“长江的公安工作你怎么管?”罗回答:“长江已有公安保卫部门,准备成立一个长江公安局,统一管理长江。”毛主席点头赞许。“航川”轮行驶到五码头,毛主席一行离船登岸。第一次专船警卫任务圆满完成。

未命名图片.jpg 

航川工作船

 

(三)保卫川粮东运安全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失败,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挫败奸商的破坏捣乱,国家决定从四川调运粮食,支援华东地区,以稳定市场和平抑物价。

为加强川粮东运的安全保卫工作,长航局公安处成立由1名处长、2名科长、12名公安保卫干部组成粮食运输保卫小组,要求有关港航单位的公安保卫部门、护航队抽调足够力量,专门负责川粮东运的安全保卫工作。首先对参加运输粮食的船舶和调度、货运、港口囤驳、作业区等要害部门进行审查清理,对不适合的人员进行调整调离。其次是建立健全运粮船舶治安保卫委员会(组),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参加护航。保证了川粮东运的顺利完成。

 

二、长江航运通信的起步

(一)接管长江船岸电台

1953922日,奉政务院财经委之令,邮电部所属各江、海岸电台交由交通部统一管理,称为航务电台。1953108日,长航局接管镇江、南京、安庆、芜湖、汉口、九江、长沙、宜昌、重庆及万县等十座江岸电台。上海江岸电台由上海港务局接管。195410月—19551月,长航局与公私合营后的民生轮船公司等签订合约,对船舶电台实行统一管理,改变了多方负责、不便管理的局面。1954年底,长江拥有60余座船舶电台。1955年,交通部拨出专款购置电报机。1956年,新增船舶电台42座。至“一五”末,拥有船舶电台198座,汉申间12个港口设置江岸电台,对船舶开放高频电报业务。1957年前后,长航局多次下发文件,对无线电台设置、通信和安全保障作出了具体规定。

(二)建设长航有限专网

1954年以前,长江有线长途通信基本依靠邮电部门提供,无法满足航运需求。国家鼓励发展专用通信,交通部1954年指示加强电信工作。长航局出台第一个电信发展初步规划,提出修建重庆至上海沿江自建线路,借助邮电部门长途通信干线杆路,采取租杆挂线的方式,建立长江航运有线专网。1954年,交通部和邮电部达成协议,由交通部投资,在汉申邮电架空明线干线杆路上,加挂3.15毫米铜线一对,从汉口经黄石、九江、芜湖、南京至上海,全长1 088千米,引至沿江各主要港口,作为航运调度专线。加挂线路产权归交通部,支付租杆挂线和代维费用。两部间首次成功合作,既节省了投资,避免了重复建设,又较快解决了航运通信严重落后的问题。

19555月,交通部批准建设汉渝加线工程,在邮电汉渝干线杆路上加挂3.0毫米铜线,汉口至重庆全长1 037千米。“一五”时期,为适应川江航运发展,在川江狭窄河段的上、下信号台之间,建设了294千米航道有线电话线路,初步解决了川江航道通信问题。汉申和汉渝航运专线建成后,交通、邮电两部协商, 1956年分别在汉申和汉渝间开通三路载波电话设备;汉口、上海、九江、芜湖、南京分别安装三路终端机,进行电路转接。设备开通后,沟通了长航局至沿江主要港航单位的有线电话。长江在申渝长途载波实线,分别为汉口总调度室和上海、重庆、宜昌等22个港站调度室,开通30部选号调度电话,方便了运输生产调度。

 

 三、长江船舶检验的开展

(一)船舶检验机构的建立

19504月,长江区航务局内设航政处,下设船舶科,负责船舶检验工作。1952年下半年,首次建立长江船检垂直管理机构,即长航局机务处设技术检查科,后改称船舶检验科,统一管理长江干线船检工作。19566月起,长江各港船检机构与港航监督室合并,改称船舶检验组。长航重庆分局机务科船检组改称分局港航监督科,宜昌、汉口、九江、芜湖、南京、镇江等港验船组和船检人员,均划归各港港航监督科。

(二)制定规章开展船检

19531957年,长航局船检部门陆续新订和修订的长江船检规章有:《长江区船舶申请检验规定》(1954)、《长江区船舶丈量申请检验规定》(1954)、《长江船舶装运汽油检验暂行规定》(1954年草案)、《长江区船舶救生设备暂行定额》(1956)。这些规章使船检工作得以正常开展,并为制定配套规范提供了经验。1953年,长江船检部门开展船舶干舷调查,借鉴苏联标准,制定了《长江区钢质船舶干舷核定暂行办法》。首次按风、浪、流等条件将长江航区划分为甲、乙、丙三级,首次按规定勘划船舶载重线标志核发干舷证书,并于1954年起全面开展此项工作,至10月底完成。继而对木质轮驳干舷进行调查,拟订《长江区木质船舶干舷核定试行办法》,195410月公布。同时,船检部门加强客船定额检查,重点检查客船救生、消防设备及舵装置、锚泊设备,保证航行安全。

(三)拓展检验工作领域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批量生产适合长江航行的中型船舶,包括“民众”、“江峡”、“人民1”等轮,船检部门都按规定逐一验收,保证造船质量。

19548月,交通部海运管理总局发布《船舶蒸汽锅炉和主蒸汽管的技术监督规程》等4个技术规则和规程。1957年,交通部船舶检验局首次颁发《木制、钢质救生艇验收标准》。1953年,交通部公布《船用救生衣、救生圈规格标准的暂行规定》,19566月,交通部颁发《船用救生衣、救生圈规格标准》,长江船检部门到各生产厂家,对救生衣和救生圈进行外观检验和浮力试验。通过检验,促使生产厂家保证质量,这是中国船用产品检验的开端。

1957910日,交通部明确船检部门是船舶设计图纸资料的技术审查和批准部门。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地船检部门,陆续实行对船舶设计图纸的审批和驻厂检验制度,开展船舶建造检验工作。

 

四、医疗卫生系统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初,长航局机关内设卫生管理部门;195210月成立长航局卫生处。在沿线职工较集中的港口、工厂、机关、学校、航道段及宿舍区等处,建立门诊部、卫生所、保健站;在10艘直属客班轮建立保健室,设专职保健员;对拖轮或20~30名船员的船舶配发保健箱。在沿江各主要城市筹备建立职工医院。

1952年,在长航局上海分局卫生所的基础上,组建上海长航医院。1954年,汉口长航职工医院建成,开设病床120张,工作人员121人,其中医师21人,护士50人。除完成门诊、住院病人的治疗任务外,接管卫生行政工作,领导全线卫生工作,拟定防病治病工作计划,对在汉5 000余名职工进行了健康检查。

微信图片_20210727220726.jpg 

1954年医院大门


19544月,宜昌长航医院成立;1955年更名为“宜昌港务局职工医院”,隶属长航局,经费由局卫生处统一下拨。1956年,民生公司合并到长航局后,船舶增加到27艘,为保障船员、旅客身体健康,开展船舶卫生防疫工作,长航职工医院组建了船舶保健站,即卫生防疫站的前身,面向船舶开展预防保健、掌握疫情、培训船医等工作。

1626963647720326.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黄强,笔名常杭,著名长江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委员,长江作家协会主席,博士,研究员。曾任武汉水运工业学校校长、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等职。长期致力于长江文化建设,著有《大江放歌》、《大江神韵》、《大江印象》、《大江经纬》、《诗情画意说长江》、《诗赋长江万古流》等诗文集,以常杭、黄山、天方、江月等笔名公开发表诗词作品3500篇,曾获湖北音乐最高奖“金编钟”奖、湖北省行业歌曲创作一等奖等。近作《长江组诗》、《长江组歌》、《长江十赋》、《长江,我的母亲河》、《诗情画意说长江》、长篇小说《雪云顶上》、《又见红叶》(与羊角岩合作)等影响较大;主编出版《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中华文化系大江(丛书)》、《长江诗词三百首》、《长江航运七十年》、《放眼澳门诗词选》、《当代长江航运发展史(丛书)》、《长江航运文化》、《长江儿女》、《跨世纪的长江航运》等长江文化专著多部。

1626963661359326.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孙新华,笔名新华,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1972年参加工作,在部队和公安战线工作多年。1994年起先后担任芜湖港务局局长、党委书记;芜湖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以及芜湖港口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等职务。先后荣获全国自主创新优秀企业家、中国海员工会全国委员会金锚奖、中国港口十大风云人物、交通部人事部全国劳动模范、长航十大杰出人物、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人等称号。长期致力于长江港口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成为全国交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