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航运七十年》·第七章 千帆竞发4

1627478348528964.jpg



  长江港口建设投入力度加大

 

一、新建改建码头和运输系统的形成

“十五”时期,长江干线规模以上港口年设计吞吐能力达5亿吨,是1995年的2.8倍,年均递增12.40%,新增万吨以上泊位70个,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195个,比“九五”时期增加60%,南京以下码头泊位大型化、专业化趋势明显。同时,以港口为核心的长江航运物流体系和五大运输系统基本形成。2006年,沿江省市更加重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成立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出台加快水运发展的政策。2007年,江苏省每年拿出5亿元用于内河航道建设,重庆市每年拿出2.3亿元,湖北省、安徽省每年拿出1亿元,四川省每年拿出6 000万元用于水运建设。

2007年7月,国务院批准《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长江水系主要港口布局16个,即泸州、重庆、宜昌、荆州、武汉、黄石、长沙、岳阳、南昌、九江、芜湖、安庆、马鞍山、合肥、湖州和嘉兴内河港。长江南京及以下港口则纳入2006年8月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8月26日,交通运输部和沿江七省二市联合举办“保护长江航运资源、共建和谐黄金水道”主题宣传活动,长江“接力瓶”从上海溯江而上,经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等省,9月24日在云南水富结束。

(一)新建专业化码头

“十五”时期,长江干线新建一批集装箱、矿石、汽车、煤炭、石油化工等专业化码头,建成马鞍山、芜湖、九江、黄石、武汉、城陵矶等外贸码头和重庆主城港、万州集装箱码头。苏州、南京港吞吐量过亿吨,南通、镇江、武汉、江阴、芜湖等5个港口吞吐量超过5 000万吨,重庆等10个港口吞吐量在1 000万吨以上。2001年1月,长江上第一座专业化汽车滚装泊位在南京港新生圩外贸港区开工,2002年10月建成,2003年12月9日通过交通部验收正式投产。年设计通过能力36.4万辆轿车,工程投资7 995万元,建设万吨级载车海船滚装泊位1个、千吨级内河载车驳船滚装泊位1个及6.2万平方米的存车场等。

2005年,投资8.2亿元的龙潭集装箱港区一期工程竣工投产,集装箱吞吐能力50万TEU,缓解了南京港集装箱吞吐能力不足的问题。南通狼山港区三期工程完工,投资7.3亿元,建成10万吨级矿石进口泊位2个,5 000吨级泊位1个,3 000吨级矿石装船泊位3个,新增通过能力1 500万吨,使南通港矿石堆、取能力分别达到4 200吨每小时和3 000吨每小时。重庆寸滩港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总投资7 000万元,集装箱吞吐能力28万TEU,商品汽车滚装能力15万辆。武汉港务集团投资6 610万元兴建沌口滚装码头,设计商品汽车滚装能力13.9万辆。

 图片1.jpg



亿吨大港重庆寸滩港

 

(二)技术改造老码头

“十五”时期,长江干线主要港口投资9.63亿元,改造货运泊位13个,集装箱泊位6个;改造生产作业线2条,库场面积15 000平方米,购置机械设备40余套台;新增通过能力1 617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44.8万TEU。据测算,改建与新建同等规模的码头,时间减少1/2,投资节省1/10。南通港集装箱改扩建工程是国家“十五”重点技改项目,新增12.4万TEU,形成25万TEU的通过能力。城陵矶港老港区改造工程投资7 400万元,新增通过能力120万吨。汉阳集装箱码头改扩建工程投资6 000万元,新增集装箱吞吐能力5.8万TEU。

(三)长江干线五大运输系统的形成

“十五”时期,沿江各省市积极推进现代物流发展。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纷纷制定规划,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沿江主要港口积极筹建港口物流园区,一些传统航运企业,如中远、中海、中外运和中国长航集团强强联合,在沿江地区发展现代物流,建设自己的物流园区。通过多年建设,长江干线五大运输系统基本形成:集装箱运输系统。初步形成以上海港为干线港,南京、镇江、张家港、南通港等为支线港的集装箱运输体系;汽车滚装运输系统。围绕汽车制造企业形成重庆、武汉、芜湖、南京等较大规模的汽车市场,商品汽车大量采用水运方式;煤炭运输系统。“三口一枝”(浦口、裕溪口、汉口和枝城港)煤炭运输格局趋于完善,海进江、京杭运河及川江煤炭运输发展迅猛;矿石运输系统。马鞍山、武汉、重庆等钢铁企业所在地铁矿石码头接卸能力得到提高,南京、南通、镇江等港的专业泊位相继建成;危险化学品运输系统。与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地的石油产业基地相配套,一批专业化油品运输泊位相继建成。

 

二、港口企业改制转型谋发展

“十五”时期,长江干线港口相继进行改制。一是成立上市公司。2003年3月25日,“南京港”股票在深圳证劵交易所正式上市。加上重庆港九股份有限公司、芜湖港储股份有限公司,长江干线港口上市公司达3个。二是民营竞买。2003年,巴东港以职工为主通过法定竞买程序,以5 076万元整体购买巴东港资产及经营权,于2月2日成立巴东港口发展有限公司。江阴港、泰州港、公安港分别组建江阴港港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泰州港务有限公司、湖北通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三是资产重组。2005年12月22日,经商务部批准,南通港资产重组,香港保华集团公司、南通众和控股有限公司、国投交通公司分别持股45%、42.68%、12.32%,注册资本96 600.44万元。张家港资产重组,苏州港口(集团)发展有限公司、国投交通公司、张家港港务有限公司职工持股会分别持股38%、36%和26%。镇江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与国投交通公司和镇江港口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资产重组,其股比为56.2458%和43.7542%。四是合资经营。2005年4月29日,武汉市国资委、上海港务集团和上港集箱合资组建武汉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股比为45%、30%和25%,注册资本67 390万元人民币。12月28日,武汉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出资3 100万元,与荆州港务集团公司组建荆州港盐卡集装箱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 760万元,投资比例各占45.86%和54.14%。

 

三、港口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长

2001年,长江干线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29亿吨;2002年达到2.57亿吨;2003年完成4.81亿吨,同比增长16.30%;2004年达到6.83亿吨,同比增长42%;2005年,长江干线港口,包括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省和重庆市境内所有港站,完成货物吞吐量7.95亿吨,同比增长16.40%。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0.7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74.78万TEU,同比分别增长21.50%、26.41%。

6.jpg 

 

四、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迅速

“十五”时期,长江干线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迅速,有力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开放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2003年,长江干线20个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2.4万TEU,同比增长34.30%,进口66.9万TEU,出口75.5万TEU,同比分别增长30.20%和38.20%。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列前10位的是:南京、张家港、南通、镇江、武汉、重庆、芜湖、江阴、城陵矶和泰州。2004年,沿江省市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7.37万TEU,同比增长31.74%。其中四川0.85万TEU、湖北18.57万TEU、湖南4.87万TEU、江西2.35万TEU、安徽9.14万TEU、江苏165.65万TEU、重庆15.94万TEU,同比分别增长400%、47.30%、141%、158.20%、22.80%、25.40%和61%。2005年沿江省市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统计,详见表7-1。

 

7—1  2005年沿江省市干线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统计

 

省市 量(万TEU) 其中内河

(万TEU) 量(万吨) 其中货重

(万吨)

四川省 2.15 2.15 27.8 23.2

湖北省 27.68 27.68 249.07 178.45

湖南省 15.72 15.72 151.45 119.78

江西省 6 6 60.06 48.05

安徽省 11.26 11.26 121.43 87.75

江苏省 305.42 203.82 3 146.24 2 499.58

浙江省 555.71 0.23 4 820.59 3 651.02

上海市 1 808.49  16 250.38 12 606.45

重庆市 21.98 21.98 232.36 186.67

总计 2 754.41 288.84 25 059.38 19 400.95

资料来源: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档案中心。

 

长江上中下游的集装箱运输各有特点。长江上游随着西南地区轻重工业、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外贸进出口大幅增长,重庆市腹地箱源增幅迅猛,四川、贵州等地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重庆为进出口贸易中转港,重庆港的区域枢纽地位逐步显现。长江中游港口发展潜力巨大,武汉市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大户。2004年,武汉市的集装箱运量为1.6万TEU,同比增长45%;2005年达23.72万TEU,在湖北省占比高达85.70%。长江下游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外贸适箱货较多,集装箱化率较高,且航道条件较好,江海联运系统较为完善,内陆出口货物可一票运达目的地,运价也较为合理。因此,集装箱运输优势明显。长江集装箱运输80%集中在长江下游江苏省和上海市境内。2004年江苏省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5.65万TEU,占长江全线的76.30%;2005年为200.5万TEU,占长江全线的73%。上海港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的出海通道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2002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61.22万TEU;2003年达到1 128.2万TEU,同比增长31%;2004年达到1 455.41万TEU;2005年,达到1 808.49万TEU,同比增长24.30%,居香港和新加坡之后列世界第三。

1627478414864558.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黄强,笔名常杭,著名长江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委员,长江作家协会主席,博士,研究员。曾任武汉水运工业学校校长、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等职。长期致力于长江文化建设,著有《大江放歌》、《大江神韵》、《大江印象》、《大江经纬》、《诗情画意说长江》、《诗赋长江万古流》等诗文集,以常杭、黄山、天方、江月等笔名公开发表诗词作品3500篇,曾获湖北音乐最高奖“金编钟”奖、湖北省行业歌曲创作一等奖等。近作《长江组诗》、《长江组歌》、《长江十赋》、《长江,我的母亲河》、《诗情画意说长江》、长篇小说《雪云顶上》、《又见红叶》(与羊角岩合作)等影响较大;主编出版《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中华文化系大江(丛书)》、《长江诗词三百首》、《长江航运七十年》、《放眼澳门诗词选》、《当代长江航运发展史(丛书)》、《长江航运文化》、《长江儿女》、《跨世纪的长江航运》等长江文化专著多部。

1627478480760106.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孙新华,笔名新华,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1972年参加工作,在部队和公安战线工作多年。1994年起先后担任芜湖港务局局长、党委书记;芜湖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以及芜湖港口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等职务。先后荣获全国自主创新优秀企业家、中国海员工会全国委员会金锚奖、中国港口十大风云人物、交通部人事部全国劳动模范、长航十大杰出人物、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人等称号。长期致力于长江港口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成为全国交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