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长江港口转型发展成效明显
一、港口功能全面提升
2009年,长江港口通过能力和吞吐量持续快速增长,长江港口进入全面发展时代,形成了以主要港口为枢纽,地区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协同发展的格局,形成了煤炭、液体化工、铁矿石、集装箱、粮食、商品汽车、载货汽车滚装、旅客等八大运输系统。港口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亿吨大港从无到有,达到14个;长江干线形成了三大航运中心、5个自由贸易区、22个主要港口和26个水运开放口岸。2017年,长江沿江应取缔的959座非法码头全部拆除,其中809座完成了生态复绿,恢复生态岸线100多公里。2018年,14省市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3.28亿吨,同比增长0.9%,占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的58.2%。其中,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3.11亿吨,增长2.7%,占全国的55.2%;集装箱吞吐量1.24亿TEU,增长6.3%,占全国的49.4%。长江干线全部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28.36亿吨,同比增长1.4%。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4.01亿吨,增长3.1%;集装箱吞吐量1883.8万TEU,增长5.8%。
(一)结构功能显著改善
2010年,长江干线生产性码头泊位3 890个,与2005年相比减少740个,码头总延长370 226米,与2005年相比增加145 106米;年综合通过能力,散货、件杂货138 762.57万吨,集装箱1 335.76万TEU,旅客10 310.73万人,分别是2005年的1.87倍、4.32倍、0.76倍;长江干线万吨级及以上泊位达到323个,主要分布在南京港及以下,其中江苏320个、安徽3个,相当于改革开放初期全国万吨级泊位的总数。港口吞吐能力过亿吨的省市由3个增加到7个,其中湖北、安徽、江苏分别超过2亿吨、3亿吨和4亿吨,湖南、四川等省港口吞吐能力也翻了一番。
2010年,长江水系14省市拥有内河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数24 073个,同比减少88个,码头总延长1 275 655米。年综合通过能力,散货、件杂货286 653.1万吨,1 421.76万TEU,旅客25 502.73万人,载货滚装汽车157万辆,商品滚装车辆212万辆。
截至2018年末,14省市内河港口共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16809个,占全国内河港口的92.4%。散货、件杂货物年综合通过能力35.0亿吨,集装箱年综合通过能力2882.4万TEU。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着力构建以三大航运中心为骨干、以沿江重要港口为支撑、其他港口为补充的现代化长江港口体系。”
2016年3月,鉴于长江横贯重庆境内679公里,约占长江通航总里程1/4,重庆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10项重点任务和10项支持政策,着眼辐射周边、服务流域,把重庆建设成为辐射国内、联通国际的长江上游中心港口城市,到2020年,全市将形成以“一干两支”航道体系和“四枢纽九重点”港口集群为构架,现代化船队为载体,航运服务集聚区为支撑的航运体系,建成“服务+辐射”型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2016年6月,湖北省政府出台《加快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加快建设长江中游“六中心、两体系”,即综合交通运输中心、多式联运中心、高端航运服务中心、航运金融中心、对外开放中心、产业集聚中心、绿色航运体系和应急救助体系,把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打造成通江达海、辐射中部、面向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规范化智能航运中心,初步形成资源高度集聚、服务功能齐全、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便捷高效的内河航运体系,带动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为沿江产业优化布局和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支撑。近年来,武汉新港港航基础设施投资从50多亿元增加到200多亿元,新建11个集装箱港口泊位,集装箱吞吐能力由120万标箱增至300万标箱,五年增长1.5倍。
2016年8月,上海市发布《“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划》,提出深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进一步完善物流集疏运体系,加强海运、航空物流基础服务,巩固上海海空枢纽港地位;服务全国港航业发展,以航运交易、航运金融、信息咨询、临空产业、“互联网+航运”等为抓手,优化服务,培育市场,增强高附加值航运服务的市场集聚度,基本形成现代航运服务中心;率先开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优化航运发展环境,提升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瞄准一流国际航运中心的上海,虽早已形成长江支干流、深水海港互为补充的港口集群,港口建设却从未停歇。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去年底开港试运行,成为全球最大规模、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港区。2017年,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点功能区域,虹口区已有各类航运企业4300多家,比“十一五”末多出千余家;浦东新区则集聚了6000多家航运企业和相关机构。
(二)对外开放最长的内河港口群
2010年12月,长江干线对外开放的一类水运口岸达20个,包括太仓、南通、常熟、张家港、江阴、泰州、镇江、扬州、南京、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安庆、九江、黄石、武汉、城陵矶、荆州、重庆。长江对外轮开放的里程已达1 331千米,超过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成为世界上开放里程最长的通航河流。其中重庆港可直接开提单将货物运往国外,但外轮不能直航。太仓港、南通港、张家港港、江阴港、镇江港、南京港、芜湖港实现对台直航。
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一轴”就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依托“江海直达”骨干航线发展“轴辐式”运输,武汉稳定开行“武汉-台湾”“武汉-东盟四国”“武汉-日韩”等通达7个国家和地区的3条近洋航线,“荆汉、宜汉、泸汉”等内支航线以及“中三角”省际集装箱公共班轮航线,已成为中部地区集装箱运输、大宗货物中转、外贸货物出关的主通道。2018年,南京港拥有集装箱航线83条、航班736班/月,“南京—中亚五国”班列实现周双班稳定运行,“南京—欧洲(莫斯科)”班列实现周班运行,新增“南京—日本”近洋航线,新增“南京—营口”内贸干线及“南京—重庆”“南京—宿迁”“南京—皖江”中转航线。太仓港近洋航线总数从2015年的20条增加到24条,航班达92班/月。开通运营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启动东南亚进口水果业务,引导东南亚优质大米进口,做大进口食用水生动物业务,推动太仓港特色货种业务量居全省前列。2018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4.11亿吨,同比增长1.57%,占全国比重为33.73%。其中:上海港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4.02亿吨,下降2.06%;浙江省主要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5.2亿吨,增长3.74%;江苏省主要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4.73亿吨,增长2.36%;安徽省主要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0.16亿吨,下降4.14%。
二、港口客货吞吐量的变化
(一)干线港口客运回落与货运增长
2010年,长江干线港口完成旅客吞吐量1 214.4万人,是2005年的0.48倍,2005—2010年年均增长率为-13.7%。长江水系14省市港口完成旅客吞吐量12 656万人,其中完成内河港口旅客吞吐量9 143.6万人,沿海港口旅客吞吐量3 512.4万人。
2010年,长江干线港口(包括沿江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重庆市境内所有港站)完成货物吞吐量15.4亿吨,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外贸吞吐量1.76亿吨,比上年增长17.33%;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26万TEU,比上年增长26.39%;苏州、南通、江阴、镇江、南京5港年吞吐量超过亿吨。分区段来看:江苏区段6.04亿吨,占6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04亿吨,占91%;安徽区段占16.4%,湖北区段占8%,重庆区段占5%,四川区段占2%,江西、湖南区段各占0.80%。从货种看,金属矿石2亿吨,煤炭及制品1.8亿吨,矿物性建筑材料1.3亿吨,三大类货种占56%。长江干线港口吞吐量前10位分别是:苏州港、南通港、南京港、江阴港、镇江港、重庆港、武汉港、芜湖港、马鞍山港和泰州港。
2017年,重庆水路货运量完成1.85亿吨,同比增长11.1%。水路货物周转量占全市交通运输业货物周转量的六成;水路外贸进出口货物占全市国际物流总量的九成以上。2017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023万标箱,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大港。上海航运交易所旗下的“上海航运指数”商标也注册成功,至今已经覆盖17大类、200余个价格指标,成为航运市场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2018年,长江干线亿吨大港数量达到15个,扬州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一亿吨大关。两亿吨大港数量达到5个,重庆港、泰州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两亿吨大关。亿吨大港中,江苏段以上港口除重庆港、武汉港外,吞吐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江苏段除苏州港外,吞吐量稳定增长。外贸货物吞吐量中,南京、江阴、泰州等港口增长超过20%,武汉、铜陵、镇江等港口增长超过10%,重庆、岳阳、九江、南通、苏州等港口下降比较明显。集装箱吞吐量中,武汉、岳阳、九江、芜湖等港口吞吐量快速增长,分别突破150万TUE 、50万TUE、40万TUE和80万TUE。长江干线其他重点港口中,池州、安庆等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超过20%,宜昌、泸州等港口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池州、宜宾常州等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大幅增长,其中宜宾港翻番,池州港超过70%,常州港超过30%。集装箱吞吐量均呈现较快增长态势,水富港翻番,黄石港达到70%,安庆港接近50%,常州等港口超过20%。
(二)主要支流港口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
“十一五”时期,据长航局运输处统计,纳入长江水系运量统计的嘉陵江干流、湘江干流、汉江干流、赣江干流、淮河水系、京杭运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分别上升1.51、3.11、1.02、1.54、1.03和4.17倍,其中嘉陵江和赣江略有增长,汉江和京杭运河持平或略高,湘江和淮河大幅增长。
2018年,长江支流重点港口中,杭嘉湖三港吞吐量均过亿吨。淮安、枣庄、合肥、钟祥等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较快,徐州、长沙、襄阳、广元等港口下降幅度较大。支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均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湘江沿线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247.7万吨,减少16.51%。其中,长沙港货物吞吐量3469.2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6.4万TEU,减少33.7%和增长10.3%。沅水沿线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230.3万吨,减少23.8%。湖南境内完成2193.6万吨,减少23.5%,其中常德港完成货物通过量1760.5万吨,集装箱吞吐量5622TEU,减少27.4%和增长32.5%。汉江沿线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463.6万吨,下降14.3%;湖北境内港口完成2191.0万吨,减少15.3%;陕西境内完成货物吞吐量272.6万吨,减少4.7%。集装箱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吞吐量达2.92万TEU,是2017年的5.6倍。
三、港口企业强劲发展
2009年,长江干线港口企业贯彻落实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全力化危为机,港口生产经营各项指标保持稳步增长。
2010年,上游区域产业主要以矿产、机械和农产品为主,滚装运输和旅客运输较为发达。重庆港是长江上游最大的综合水运中转港和集装箱枢纽港。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管辖重庆、万州和涪陵3港,拥有生产泊位181个(4个铁水联运换装口岸),港口货物年吞吐能力2 667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113.5万TEU,商品车通过能力30万辆,载货滚装车通过能力6万辆,自有运力25万吨,铁路专线28.5千米。2010年,吞吐量达3 114.28万吨。2018年,重庆市3000吨级及以上泊位184个,港口货物通过能力由1.36亿吨提升到2.1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实现翻番,达480万TEU,重庆港已成为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集装箱集并港、大宗散货中转港、滚装汽车运输港及邮轮母港。
2009年,中游区段主要港口企业完成货物吞吐量10 694万吨,同比增长25.40%。2010年,完成7 019.26万吨。武汉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辖汉阳、汉口、阳逻、沌口、青山、左岭等港区。2009年,完成货物吞吐量3 002万吨,外贸货物193万吨,集装箱31.5万TEU,实现营业收入4.8亿元。2010年,完成货物吞吐量3 788.17万吨。2009年10月28日,武汉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与武汉阳逻开发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武汉新港集装箱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8亿元,股比为53%和47%。2018年,武汉航运中心各项经济指标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集装箱吞吐量、航运交易量及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货值等核心指标再创历史新高。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57.4万TEU,同比增长16.0%,其中水水中转占比45%。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货值9.36亿美元,同比翻一倍。武汉航运交易所交易额完成54.05亿元,同比增长50.94%。
2009年,下游区段主要港口企业完成货物吞吐量93 466万吨,同比增长9.70%。2010年,完成货物吞吐量41 340.55万吨。芜湖港是长江煤炭能源中转第一大港和安徽最大的外贸、集装箱主枢纽港。裕溪口煤码头和朱家桥外贸码头是两大港区,年通过能力达1 280万吨、600万吨。2009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 138万吨,其中外贸货物110万吨、集装箱9.95万TEU。2010年,完成吞吐量1 049.75万吨。马鞍山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 801万吨,其中外贸货物35万吨、集装箱4.95万TEU。2010年,完成吞吐量1950.18万吨。南京港口集团公司2009年完成货物吞吐量6 013万吨,其中外贸货物492万吨、集装箱120万TEU。2010年,完成吞吐量7 302万吨,集装箱1 423TEU。12月,南京港口集团与中外运长航集团结为合作伙伴,南京港口集团改制重组取得成功。太仓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十一五”时期长三角重点建设与发展的港口,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 286万吨,其中外贸量552万吨、集装箱151万TEU。2010年,完成吞吐量1 440.70万吨。常熟兴华港口有限公司由新加坡国际财团与江苏常熟经济开发集团合资组建, 2009年完成货物吞吐量871万吨,其中外贸量585万吨、集装箱8万TEU。2010年,完成货物吞吐量994.63万吨。2018年,仅以舟山为例,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以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坚持浙江自贸区与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融合发展,深入实施“7234”工程,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全年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5.08亿吨、同比增长10.93%;江海联运量达到2.11亿吨、同比增长10.29%。
四、集装箱吞吐量高速增长
2010年,长江干线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08.3万TEU,同比增长26.20%。其中外贸360万TEU,同比增长19.40%,内贸548.3万TEU,同比增长31.20%。其原因,首先是内贸成为增长主因。随着国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制成品及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加大,货物运输要求进一步提高,适箱货源比重不断上升。其次是外贸进出口大幅增长。其中产成品、高新技术产品、特种原材料及成套设备进出口明显增加,外贸商品结构进一步改善,集装箱运输增势强劲。2010年长江十大集装箱港口排名,分别是苏州港364.40万TEU、南京港145.32万TEU、江阴港101.07万TEU、武汉港64.54万TEU、南通港46.23万TEU、重庆港42.72万TEU、扬州港30.30万TEU、镇江港30.26万TEU、芜湖港14.28万TEU、九江港12.06万TEU。2017年完成1750万标箱,2018年完成1915.4万TEU。
五、港口物流体系的初步形成
“十一五”时期,长江主要港口的专业化码头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形成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龙头,以区域性枢纽港口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以主要港口南通、苏州、镇江、马鞍山、芜湖、安庆、九江、黄石、岳阳、荆州、宜昌、泸州为骨干的大、中、小结合和专业化特色明显的港口群;在煤、油、矿、箱和汽车滚装等专业化运输系统的基础上,以港口为核心的长江航运物流体系初步形成。例如,南通、镇江的金属矿石,张家港、扬州的木材,泰州的非金属矿石出口,江阴、常熟的钢材,南京、南通、太仓、武汉、重庆的集装箱,芜湖、南京、武汉、枝城的煤炭,镇江、池州、铜陵的非金属矿石,黄石的水泥和黄沙,宜昌、万州、重庆的滚装及商品车运输等。
加快实施《“十三五”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方案》《“十三五”长江经济带港口多式联运建设实施方案》《推动长江干线港口铁水联运设施联通的行动计划》《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加快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重点突破铁路、公路进港“最后一公里”。重庆建成果园港区、蓝家沱、珞璜港区、九龙坡和万州红溪沟5个铁水联运港区,铁路专用线39公里,铁路年装卸车能力3000万吨。湖南省湘钢厂区铁牛埠码头将湘黔线的铁路专用线引线至码头前沿;湖北黄石新港疏港公路、铁路建成运行,宜昌紫云铁路完工;随着港口集疏运网络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港口铁路公路集疏运能力显著提高,布局进一步优化,与港区的衔接效率稳步提升。
六、港航物流联盟应运而生
2014年,长江沿线港航物流企业发起成立“长江经济带港口物流区域合作联席会” 合作机制。首批成员单位包括宜宾、泸州、重庆、宜昌、荆州、岳阳、武汉、黄石、安庆、池州、铜陵、芜湖、合肥、马鞍山、淮安、南京等城市的相关企业。
2017年7月20日,由上港集团等9家港口集团和长航集团等5家航运企业共同发起长江经济带航运联盟在上海成立。联盟的宗旨是将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发挥联盟的协同联动作用,以长江经济带港口建设和航运发展为导向,推进长江航运资源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着力提升黄金水道功能,实现航道畅通、枢纽互通、江海联通和关检直通,降低企业综合物流成本,更好服务长江经济带贸易增长,促进经济发展。
长航集团注重港航服务,包括能源服务、船舶服务、航运科技、港口码头、绿色航运等业务。其中能源服务(燃料供应)业务拥有加油站68座,供、储、运等各类船舶175艘,陆上大型油库4座,库容10万立方米,铁路专用线一条,下属中石化长江燃料有限公司是长江水上最大的燃油供应企业,集水陆内贸成品油批发、零售和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经营资质于一身,具备服务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能力,2017年完成燃油销售量约200万吨。绿色航运业务拥有洗舱站2座,受托管理7个长江溢油应急设备库,在重庆、南京设有水上国家应急救援队,配有40吨自航全回转浮吊船、300吨自航浮吊船、2,640千瓦全回转消拖两用船、侧翼式溢油回收船。
2017年,武汉港航发展集团发起成立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港航联盟,由长江中游的港口、航运、物流、服务及货主等代表性企业共同组成,旨在推进区域内及跨区域港口、航运物流企业间联动发展,收集、发布行业市场信息,打造利益共同体。联盟单位共计115家(武汉45家、九江13家、南京1家、岳阳4家、宜昌9家、荆州14家、黄石7家、黄冈11家、鄂州5家、咸宁4家、荆门1家、仙桃1家);其中港口、航运等企业97家,入盟行业主管单位10家,此外还有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武汉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等8家。基本涵盖了长江中游重点港口航运企业、有关主管部门及关联单位等各个方面,涉及港口、航运、货主、船代、货代、信息服务、规划设计、建设、科研、配送等领域。
2018年,长江港航物流联盟先后组建了全程物流、互联网+航运、绿色航运、安全管理、江海联运、多式联运、人才等12个专业委员会,就发展共性问题分专业、分区段、分企业开展了调研工作,并积极推广经验、共享资源,实现沿江与沿海港口东西互动、上下联动,联盟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开展了长江港航物流联盟安全操作规程和事故案例汇编;全程物流专业委员会协作单位深化战略合作,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与四川省川威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铁水联运、江海联运一体化示范项目,与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强海进江矿石全程物流业务合作;旅游客运专业委员会与宜昌市、秭归县政府多次沟通,确保了三峡旅游客运新产品的顺利推进;绿色航运专业委员会加强行业研究,积极为会员单位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商品车滚装专业委员会帮助协调商品车滚装船优先过三峡船闸问题,探讨了商品车物流合作,降低车企物流成本等事宜;载货汽车滚装运输专业委员会研究了川江四个滚装码头实施岸电的可行性问题,制定并完善了《川江滚装船舶服务质量标准实施办法细则》;液货危险品运输专业委员会以推动长江船舶洗舱基础建设为突破口,促进会员单位船港深度合作以及绿色航运发展;集装箱运输专业委员会探讨了港航联盟航线的可行性问题,积极实践长江集装箱船型的优化和升级,协调同行共同应对航线成本增长;互联网+港航专业委员会加强港航货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合作,初步得到长江航道测量中心数据与技术支持,南京航运交易中心与金马云物流开展平台共建,涉及二手船舶交易、船舶竞拍、货运业务等;多式联运专业委员会建立多方联动机制,积极搭建铁水联运经营平台,加强多式联运信息互享;江海联运专业委员会,协调马鞍山海船锚地扩容、芜湖大桥至高安圩航段深水深用等问题。
2018年7月,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港航联盟发布了“保护长江生态 发展绿色航运”共同行动宣言: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科学理念引领港航企业转型升级,以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一致行动助推长江港航绿色发展,以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得力举措奏响美丽长江动人乐章。
2019年2月25日,长江港航物流联盟人才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明确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为主任委员单位,并审议通过《长江港航物流联盟人才专业委员会工作条例》(草案)。26日,长江港航物流联盟暨长江港协长江船协2019工作年会在重庆召开。联盟包括港口、船舶代理、货主单位、科研院校、电商企业等百余家单位。 长航局局长唐冠军作题为《合力推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 争当交通强国建设排头兵》的讲话。
七、长江三大航运中心逐步形成
“十一五”时期,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加快推进。2009年,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武汉新港建设启动,一大批建设项目集中开工,开通直达洋山的集装箱班轮。2010年9月29日,全国内河首个航运交易所——重庆航运交易所揭牌,与上海航运交易所遥相呼应,功能互补,形成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促进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江苏和浙江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形成集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报关、货代船代于一体的一门式服务格局,口岸服务效率和服务环境大大改善,一批重点港口逐步发展成区域性的港口物流枢纽,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实现与高速公路无缝衔接,并形成以港口为依托,以报税、物流、开发区为载体的联动发展模式。如张家港保税港区封关运作,太仓、江阴等报税物流中心挂牌运行,内陆第一家重庆寸滩保税港区封关运作,不仅加速长江沿线地区外贸集装箱货物的出口速度,又为货主节省中转费用,扩大沿江地区出口外贸集装箱通过长江运输的数量。
上海市政府制定《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明确到2020年,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对标国际一流,倾力打造世界先进的海空枢纽,提升海港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空港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邮轮港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港口水路集疏运发展,优化陆路集疏运网络。2018年,上海市拥有国际船舶运输企业55家,外商独资船务公司17家,国内船舶管理企业36家,国际船舶代理企业105家,无船承运人企业3025家,国际航行船舶登记数411艘(其中:特案免税登记数13艘),国际航行船舶登记总吨10691551吨(其中:特案免税登记总吨121820吨)。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后续工程于2018年6月完工并投入试运行。全年上海港接待国际邮轮靠泊406艘次。其中,以上海为母港的邮轮378艘次,邮轮旅客吞吐量275.29万人次。
湖北省政府批复《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总体规划》,提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将着力实现“三中心、一门户”的战略定位,即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主轴、港口为核心的综合交通运输中心,以发展铁水联运、江海直达为主的多式联运物流中心,以航运交易、科技研发、投融资、保险、人才培训、信息交流为服务重点的现代航运服务中心,以综合保税区、临港产业物流园区、国际航线为推进抓手的对外开放水上门户。
重庆市进一步完善长江上游航运中心顶层设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明确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要注重前瞻性、科学性,合理布局航道、港口、船队、航运服务等体系,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到2022年,初步建成航道网络紧密衔接、港口布局科学合理、运输装备节能环保、运输组织先进高效、航运服务高效便捷的长江经济带绿色航运体系,航运科学发展、生态发展、集约发展的良好态势基本形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依托重庆航运交易所,积极推进全国内河最具影响力的交易中心、信息中心、人才中心、结算中心建设,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初具雏形。
八、长江沿线铁水联运量同比增长
2015年,加强对重点港口的指导,鼓励新(增)开长江集装箱班轮航线,增加发班密度,积极发展集装箱江海联运。积极参与国家和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推动四川省集装箱港口多式联运发展。协调铁水、公水物流服务联盟推进工作。全省开通泸州、宜宾至上海等集装箱班轮航线8条,每周发班30余班。打通泸州、宜宾至台湾、日本、韩国集装箱江海联运物流通道。“十二五”期,四川省完成铁水联运集装箱吞吐量3.6万标箱,港口集装箱吞吐总量达到159万标箱,是“十一五”期的5.5倍。2015年,完成铁水联运集装箱吞吐量2.5万标箱,同比增长125.13%;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2.08万标箱,同比增长40.74%。
2016年,集装箱铁水联运加快发展,宁波舟山港全年完成铁水联运24万标箱,同比增长42.3%。武汉港新开通“中远海运号”沪汉蓉铁水联运集装箱班列、沪汉陕铁水联运班列。重庆市新开通“万州至西安”铁水联运班列,重庆港散货、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分别增长34%、77%。四川省新开通泸州港至攀枝花、宜宾至昆明集装箱铁水联运班列,启动泸州港-昆明铁水联运供应链一体化项目。
2017年以来,长江沿线铁水联运量同比增长高达25%以上。其中,武汉阳逻港预计全年达到3.6万TEU;2017年底,泸州港开通首列外贸铁路通道——“泸州—广州外贸铁路班列”,进入铁水联运新时代。与原水运通道相比,铁路通道运输时间节约了20天以上;重庆主城果园港铁水联运接驳改造基本完成,果园港获批国家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项目,“渝黔桂新”铁水联运通道实现常态化运营,周边省市货物通过重庆港中转比例达到45%;芜湖港皖江物流控股的铁水联运公司,具备铁路专用线6.914千米,年运输能力150万吨,全年完成铁水联运集装箱空箱出港量3862TEU。长江干线南京、马鞍山、黄石、武汉、岳阳、重庆等一批港口多式联运项目获得国家支持。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航运物流中心及沿江主要港口总体规划编制将多式联运纳入相关规划范畴。
2018年,长江干线四川省、重庆市、湖南省、湖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等主要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总量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约24万TEU;重庆市全年完成铁水联运量2283.5万吨,同比增长20%,其中集装箱铁水联运量7.83万TEU。上海市全年完成集装箱海铁联运量约4.0万TEU。江苏省全年南京港和连云港港共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35.5万TEU,增长14.0%;其中南京港完成5.2万TEU。湖北省全年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5.6万TEU。湖南省全年完成铁水联运量约为980万吨。四川省全年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3.52万TEU,同比增长25%。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黄强,笔名常杭,著名长江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委员,长江作家协会主席,博士,研究员。曾任武汉水运工业学校校长、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等职。长期致力于长江文化建设,著有《大江放歌》、《大江神韵》、《大江印象》、《大江经纬》、《诗情画意说长江》、《诗赋长江万古流》等诗文集,以常杭、黄山、天方、江月等笔名公开发表诗词作品3500篇,曾获湖北音乐最高奖“金编钟”奖、湖北省行业歌曲创作一等奖等。近作《长江组诗》、《长江组歌》、《长江十赋》、《长江,我的母亲河》、《诗情画意说长江》、长篇小说《雪云顶上》、《又见红叶》(与羊角岩合作)等影响较大;主编出版《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中华文化系大江(丛书)》、《长江诗词三百首》、《长江航运七十年》、《放眼澳门诗词选》、《当代长江航运发展史(丛书)》、《长江航运文化》、《长江儿女》、《跨世纪的长江航运》等长江文化专著多部。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孙新华,笔名新华,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1972年参加工作,在部队和公安战线工作多年。1994年起先后担任芜湖港务局局长、党委书记;芜湖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以及芜湖港口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等职务。先后荣获全国自主创新优秀企业家、中国海员工会全国委员会金锚奖、中国港口十大风云人物、交通部人事部全国劳动模范、长航十大杰出人物、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人等称号。长期致力于长江港口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成为全国交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