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探访三江源》连载之六 沱沱河畔

编者按: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作者曾经四次到过青藏高原,其中一次亲吻了这片土地,并拍下了许多珍贵的镜头,用文字写下了那里绝美的圣景,给人视觉以冲击,让人十分震撼。本网特予以连载,以飨读者。

 

清晨。沱沱河畔的唐古拉山镇还未从沉睡中苏醒,刚从地平线上露出的阳光,给青藏铁路沱沱河特大桥抹上了金黄,一列火车正从万里长江第一铁路桥上通过。

 1.jpg+1.jpg

清亮的沱沱河水从桥下缓缓流过,十几只白色的水鸟在水面展翅飞翔,横亘在天际的雪山闪着银辉。旭日,朝霞,远山,近水,景色如诗如画。

进入我镜头的沱沱河,静谧而安宁,亘古而又现代。

2.jpg+2.jpg 

这就是6300公里滔滔长江的正源沱沱河,也是与长江形影相随的我们魂牵梦绕的长江源头——被高原反应折腾了整整一夜的我们,清晨就来到了沱沱河畔。

 3.jpg+3.jpg

这是我第二次与沱沱河亲密接触,实实在在的站在它的身旁。 

第一次看到沱沱河,是20068月在开往拉萨的火车上。高于地平线的青藏铁路路基,加上一望无垠、无遮无拦的青藏高原,使在列车上的我,竟有了俯瞰沱沱河的高度。只见无数条细细的、密如蛛网的水流,在浅黄色的河床上平静地散开,将宽广的河床分割成很多或宽或窄、形状互不相同的河滩。分部河水、河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依相偎,相互交融,形成非常壮观、非常奇特的地貌。

 4.jpg+4.jpg

 

此时此刻,我第二次身临沱沱河畔,近距离的感受它的不凡和魅力。

沱沱河名称源自蒙古语,意为“平静的河”,1987年被国家定为长江正源。它在从格拉丹东雪山的姜根迪如冰川发源时,还只是一些由冰川、冰斗的融水汇成的小溪,宽不过3米,水深20多厘米。在由南向北流淌的24公里中,它汇集了多条冰川融水和两条小河岸边谷地的许多水流,并穿过突然下切、长约5公里的陡峭河谷,交汇了众多河流,在与切苏美曲汇合后,才有了沱沱河之名。出唐古拉山区后,沱沱河继续北流,切开祖尔肯乌拉山岗,流至沱沱河沿时,已是深约3米,宽20-60米的宽谷游荡型大河了。

5.jpg+5.jpg 

于是,我们看到的沱沱河,河道宽阔,流速平缓,散流、漫流、汊流呈辫状交织,水滩互现。

沱沱河,天孕的大江之源,神赐的生命之光。一条大江神圣而又辉煌的生命历程,从这里开始;中华民族的又一个摇篮,在这里形成。

我们的对岸,是唐古拉山镇,我们的身边,就是立于河畔的“长江源”纪念碑。

 6.jpg+6.jpg

在朝霞沐浴的沱沱河畔,我们满怀虔诚,采江源之土,撷源头之水,然后迎着朝阳,排列在纪念碑前,高唱我们自己创作的行业歌曲《长江儿女》:你走了很久还在走,从来就没有停歇的时候。你的身躯里有我的血液,我的脉搏里,是你的江水在奔流……”

 7.jpg+7.jpg

8.jpg+8.jpg

9.jpg9.jpg

拜谒仪式之后,我们以大地为桌,铺开宣纸,挥毫泼墨,亦诗亦文。在圣洁、美丽的长江之源,大家酣畅淋漓地宣泄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激情,表达对母亲河的赤子之心,殷殷之情。长江诗人黄强写下五律.沱沱河:

    

峰奇冰柱融,白雪化长龙。众水归滩野,一川流向东。

天风吻细浪,海月映苍穹。华夏文明史,渊源蕴此中。

10.jpg10.jpg 

11.jpg11.jpg

岁月留痕,江河作证。亘古流淌的长江源头沱沱河畔,第一次留下了19个长江儿女的足迹。

这一天: 2012108日。

近照.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周家华,1951年出生,湖北洪湖人。副研究员、主任记者。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水运报社记者、副社长;长江航务管理局党委宣传部部长;《长江航运》杂志主编。出版有新闻文学作品选集《沧海擷浪》、摄影作品选集《镜头视野》,《京杭运河》等。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