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作者曾经四次到过青藏高原,其中一次亲吻了这片土地,并拍下了许多珍贵的镜头,用文字写下了那里绝美的圣景,给人视觉以冲击,让人十分震撼。本网特予以连载,以飨读者。
玉树州的治多县,因地处长江源头而出名,被誉为长江之源、万里长江第一县。
治多县地处“中华水塔”的核心,境内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海拔6542米的姜古迪如冰川、海拔6621米的各拉丹东雪峰,均为巨大的冰雪山体,冰雪融水是万里长江的最初水源。这些流之不尽的天然固体冰库,被誉为“江河之母”。
县境内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河流多属长江水系,主要有通天河(长江),当曲、可可西里湖等,素有“一江九河”之称。通天河被誉为百川之祖。其突出的生态地位,被誉为长江流域乃至东南亚国家的“生态源”。
治多县山峦重叠。昆仑山脉绵亘境北,乌兰乌拉山横贯境南,可可西里山横穿中西部。昆仑山被誉为万山之宗。
治多县草滩多。得天独厚的草甸、草滩构成了全县植被的主体。在水草丰美的草原上,分布有著名的江荣滩、查荣滩、邦荣滩、雅荣滩和巴荣滩六大草滩,仅巴荣滩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
治多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在县府加吉博洛镇。我们是在下午3:00到镇上用餐的。利用饭前饭后的机会,我步履匆匆、走马观花的扫视了这个高原小镇。
镇子不大,房子不多,楼层不高,最高三层楼。在十字相交的主干道上,分布着和内地乡镇差不多的小商店、小饭店。大的集贸市场设置在有天蓬的广场上,小商贩的售货摊子就依次摆在马路边上。
三辆皮卡车上,蹲着5只待售的藏獒,为了卖个好价钱,主人在它们的脖子上套上深红色的花环。产自于青藏高原的藏獒,体型高大,头颅硕大,前胸开阔,体毛丰厚,性格凶猛,让人望而生畏。其独有的神武外形,像狮非狮,似虎非虎。由于凶狠善斗,忠于主人,被誉为“东方神犬”。
市场经济催生了藏区的藏獒产业。由于藏獒是举世公认的最古老、最稀有的大型犬种,在全国市场上售价都很高。在北京,普通藏獒每只5000-1.5万元,精品血统藏獒,每只13万元以上。据说,在西藏农奴社会,贵族买藏獒时连狗的主人(一般为奴隶)也一同买下。
在一个售卖头饰、手镯的摊位上,我看到一位盛装的藏族妇女。她雍容、华丽的服饰上,布满水纹、云纹和龙纹。其头饰上绘着日月、星辰、山水的变形图案,表达了藏民族对自然的崇拜和信仰。
治多县地广人稀,是玉树州面积最大的一个县,总面积8.0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重庆市,或两个海南省,人口却不足23000,人口密度为0.25人,每平方公里不到一个人。与我国人口密度为683.51人/平方公里的江苏省相比,真可谓天壤之别。
在人口如此稀少的治多县,我居然看到了这么多的人和较为兴旺的商贸。在集贸市场,一个父母带着3个孩子的五口之家,进入我的镜头。孩子们的脸颊被高原紫外线灼成紫色现象告诉我,我正身处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高寒缺氧,空气稀薄的治多县,是在被称之为生命禁区、我国最大无人区的可可西里地区。
严酷的生存环境并没有阻碍藏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历史上,加吉博洛镇就是唐番古道上的重镇,康巴地区重要贸易集散地,曾有“十全宝地”的美称。
藏族作家文扎著有《寻根长江源》,书中介绍:“唐蕃古道进入玉树境内,分三条线路通往拉萨。即南线、中线和北线。其中后两条线穿过治多县境。中线称“卫藏道”,是古代康巴通往拉萨的重要交通线;北线穿越昆仑山口往西南延伸,古称“蒙古道”,亦称“蒙古商道”。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周家华,1951年出生,湖北洪湖人。副研究员、主任记者。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水运报社记者、副社长;长江航务管理局党委宣传部部长;《长江航运》杂志主编。出版有新闻文学作品选集《沧海擷浪》、摄影作品选集《镜头视野》,《京杭运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