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采风恩施吊脚楼

不久前,我看到贾平凹在《生活的一种》文中写道:“出游踏无名山水,省却门票,不看人亦不被人看。脚往哪儿,路往哪儿,喜瞧峻岩勾心斗角,倾听风前鸟叫声硬。云在山头登上山头云却更远了,遂吸清新空气,意尽而归……"读到这里,我与大作家似乎成为知音,这不就是我一直追寻的理想生活嘛!

时值初秋,恰逢科室医生们轮流公休,我利用十天年假,和先生一起,背着简单的行囊,顶着炽烈的秋阳,兴致勃勃来到几百里之外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寻找诗歌和远方。

杨海林写生.jpg

作者与先生杨海林一起写生吊脚楼

826日清晨,我们从家乡出发,坐汽车,转动车,下午二点半左右赶到恩施州,马不停蹄去参观土司城辉煌的建筑;夜晚又赶往女儿城,观看土家族热情澎湃的摆手舞,以及浓重的相亲会演出。夏未初秋,暑气尚未消褪,恩施市内游客如织,热闹属于每一座城市,我们却向往寂静的乡村和广阔田野。

我们原计划去利川度假,听一位导游说:“恩施西南边陲武陵山北麓,有一个保存完好吊脚楼式古山村一一彭家寨"。于是,我们在恩施只作短暂停留,次日清晨,收拾行囊,毫不犹豫乘车赶往二百多里的宣恩县,又转车继续向鄂西南方向行进百余里,来到沙道镇。

这里距彭家寨还有32里盘山公路路程。真不巧,彭家寨正在大力保护维修中,半年前已被政府号令停止游客驶入,此时又错过了当地村民每月阴历258赶集时间(每月有21天无公交车入村),我们只能在小镇上寻找一辆出租小轿车,直到夕阳西下,才风尘仆仆赶到美丽的古山村。靠近彭家寨那一刻,给我极大的惊喜,尽管一路坎坷,历尽艰辛,我们却十分庆幸一切都是值得的。

1.jpg

杨海林写生图

下了小轿车,我们手牵手,走过一条长长古木桥,一幅长卷山水画,呈现眼前。轻轻靠近古村庄,仿佛触摸到彭家寨灵魂,令我十分震撼。 踏进吊脚楼里那一刻,悠长的光阴里,尘世的烟火,从古老的时光里缥缈而出,如梦如幻。一路捡拾,岁月沧桑,却从不荒凉。

其实,在我的心中,最美丽的地方永远都不是什么大都市,虽然繁华现代,可却失了灵性。相反,我和先生一样喜欢走在山野乡间,远离喧嚣的闹市,让自己的心灵尽情被纯粹的自然风光抚慰,这一刻,仿佛得到了一剂精神上的良药。

这个村子不大,却古老而隐秘,小小山寨,只有46户人家,共250多人,均系土家族。它有着二百多年历史,抚摸着斑驳的吊脚楼,足以看到它浓烈无所遁形的历史沧桑气息。

2.jpg

美仑美奂的山村吊脚楼

据当地村民讲,以前的彭家寨并不出名,自从十年前,华中科技大学古建筑学专家张良皋教授来到恩施一带考察古建筑后报告中写道:“若要选择湖北省吊脚楼`头号种子’,必定是宣恩县境内彭家寨了。"他又以诗赞叹:“末了武陵今世缘,贫年策杖觅桃源,人间幸有彭家寨,楼阁峥嵘位地仙”。从此,这个小村落游览的人日益增多,难得的是,这里并没有因为大量游客的到来而受到侵扰和破坏,依旧是那般安宁,恬静,好像世上一切的功成名就都与它无关似的。这也是我深爱它的地方。

的确,这个山村既不繁华,也不冷清,有的只是时光的安稳,岁月的静好。我喜欢这样的村庄,干净利落,整齐有序,全寨26 座吊脚楼,每座吊脚楼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至900平方米不等,有的吊脚楼住着兄弟二三户人家,古村十几户人家集中在一个山坡,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另有十几户人家散落在连绵起伏的半山腰,整个寨子背面靠山,呈现前低后高之势,堂屋宽敞明亮,两侧有厢房、耳房、厨房、猪房,连为一体。一般厢房与耳房均为二层或三层上等木质吊脚楼,呈干栏式与半干栏式建筑风格,这种结构具有防潮、通风、防蛇虫等优点。吊脚楼上住着一家或两家人,楼下为饲养牲畜,贮备食粮之处,既可防盗又可作为野兽袭击的“报警器"

3.jpg

画家多角度展示吊脚楼

吊脚楼依山傍水,屋后苍翠欲滴,古木参天,幽草丛生,屋前溪水潺潺,人与畜,山谷和村庄,相互依赖,亲于一家人,在这种特定环境下,在这静默悠长的时光里,他们融为一体,互生共存,不得不让人产生出风水宝地的联想

走出一家农户,我又发现石板院中安放着一盘年久的石磨,几只鸡在磨下觅食,两条狗在台阶下闲逛。石磨曾经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工具,在过去,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它,而如今,现代化机器代替了石磨、石器, 人们依靠电动机器推米磨面,而忽略了石磨这个古老而又文明的产物,使它成了乡下岁月的一个不可磨灭的见证。

5天时间,我们乐此不疲走访十几户人家,在那蜿蜒曲折山路上,常常会不期而遇一位上山采药归来男子,背着满满背蒌草药从我们身边走过;在村口有一座百年风雨木桥上,我们也遇见了一位耄耋之年九旬老奶奶,精神抖擞,手持镰刀正下地去干活;其实,只要我们随意走进一户吊脚楼前,就会看到慈祥的老人们,坐在竹椅上,一双苍老手使劲掰着玉米,有的老人正在耐心给孙子喂食,偶尔还可遇见推米压碾的女人……他们专注的神情告诉你,山村的生活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复杂,那么沉冗。他们从容不迫,他们却又都那么执着。他们安于现状,懂得知足常乐,把繁杂的农事做得有条不紊。这就是人们所追求的、远离城市的慢生活。

4.jpg

画家笔下气象万千的吊脚楼

难怪这样的地方会吸引那么多游人,据说彭家寨古吊脚楼自2013年対外开放以来,全国各地游客络绎不绝,尤其吸引了众多艺术家曾慕名来到这里采风写生,都愿意在这里待上一天或几天,有的像我们一样入住吊脚楼的农户里,喝山泉水,尝野菜,与土家族的山民话家常,或从羊肠小道爬上山顶观赏武陵山脉的旖旎风光,看悠悠岁月随潺潺流水远去……

彭家寨的夜晚更加寂静,也更加迷人。你无需出门,拉开厢房里窗帘,透过雕花木格子窗口,就能看到星光灿烂的夜空,环顾四周,山村灯火星星点点,如一颗颗璀璨夺目的夜明珠镶嵌在磨家山坡上。在万籁俱寂的夜晚,静坐吊脚楼一隅,有一种超脱感,所有的忧愁思虑全都烟消云散,剩下的就是珍惜当下的那种敬畏之情。此时,耳边不时传来蝉儿与蛐蛐合奏催眠曲,很快就会让我们进入甜美的梦乡。

5.jpg

彭家寨给画家的印象

彭家寨,是一个充满文明和生态意识的村庄,善良的山民,美好的日子才能山高水长。你看,这里山青水秀,醉人的景色美得不可名状,目光所及之处,皆有古意,它不仅是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也是鸟儿与昆虫们的天堂。在大山宽厚的脊背上,在成片翠竹与果树上,无数不知名小鸟落在上面,还没走到跟前,它们就扑棱棱地飞走了,不知悄悄落到何处;也有数不清美丽蝴蝶在眼前飞来飞去,令人眼花缭乱。

每天清晨,鸟儿叽叽喳喳,叫醒黎明,也叫醒了我们。我着一身玫瑰红民族服,倚在吊脚楼一角,仿佛我就是这个山寨幺妹。此刻的彭家寨,氤氲在一缕晨曦里,美仑美奂。抬眼望,一轮红日,在绵绵青山之巅冉冉升起,似乎像热情洋溢土家族的小伙子向我频频招手致意,瞬间又神秘消失在云雾里,此刻,让我烦恼顿消,乐趣横生。

中国的南方属于多雨之地,但今年这里却遭遇酷旱,听说有一个多月没有下雨了。可是。今早天空阴沉下来了,虽然雾蒙蒙,雨菲菲,眼前又是一派新的景象,站在吊脚楼上,极目远眺,层峦叠嶂,烟雾袅袅,如梦似幻,美若天仙。紧接着,一场秋雨,酣畅淋漓下起来,渐渐驱散了大山的暑气,给干旱一个多月庄稼带来褔音。

6.jpg

鳞次栉比的吊脚楼

午后,雨过天晴,空气更加清新宜人。一抹斜阳,穿过山岗,涂在吊脚楼黛色燕子瓦片上,宁静幽远,更加诗意盎然。环顾四周,梯田层层叠叠,黄豆粒粒饱满,屋前屋旁的一块块菜园,一片片甘柚,勃勃生机,遵规守矩,在主人规定的范围内生枝散叶,保持着距离。就像邻里之间的约定,和睦相处,不逾半步,不妨碍它们枝节张扬,旁逸斜出。 

山上野樱桃、野弥猴桃与野板栗随处可见,随手可摘。这些树木,有的修长稚嫩,年华正轻;有的虬劲沧桑,经风沐雨。惟有一点相同,那就是在浅秋的时节里,枝条上的青果累累。可以想象,待到金秋十月,一定会是漫山遍野一片金黄,累累硕果挂满枝头,足以把彭家寨点亮。

这些古村农民,秉承祖先敦厚与勤劳,勇敢与善良,他们接过父母手中镰刀,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继续点种着自己喜欢的树木、庄稼,继续守护着家园,守护着村庄。乡间的泥土味,清香的庄稼味,和他们身上的汗珠一样,和成一股山村的气息,令我肃然起敬!

傍晚,我和先生吃完丰盛的晚餐,带着满口野菜的芬芳,借着一缕淡淡的月光,盈一袖清风,在这方净土上,悠悠漫步,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展望无际的山村夜景,体验着一种超然世外的恬淡生活,一股幸福的暖意,如古村里机杼上织出的丝线,随着秋风一点点拉长。

此刻,我们正走过各家各户门前,看到吊脚楼上都悬挂着一对大红灯笼,上面写着“优生优育""计生光荣"”几个大字赫然醒目,既照亮了山乡又装饰了门面,让人感受到一股惠民政策的喜庆与温暖。总之,不管从哪个时间,怎样天气,不同角度去看彭家寨,它都是一副生动而唯美的水墨画。

明天早晨,我们就要离开彭家寨,我不想说“再见”,来到这里一时,仿佛一世呀,真有点依依不舍了。

北宋大词人苏轼在《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一词写道:"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虽然我们俩口在这里仅仅驻足五天,让我对这小小山寨好感骤增,尤其是李文超一家热情款待,令我们留连往返,甚至想留下来,择一处山坡,建一座吊脚楼,把一颗疲惫的心安放在方山水间,向他们学种几亩豆,几块玉米,养几头猪,一群鸡,闲雅时候,一个画画,一个写诗,这里便会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我将与先生在这里终老,且不快哉美哉!

听他们夫妇讲,对面山顶上也有一个十几户吊脚楼式古村寨,叫唐家坪,翻过前面这座山,也许会有一个又一个像彭家寨一样美丽的山村,等着我们去拜访,我想,他们一定像彭家寨里村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与世隔绝世外桃源生活。这些古村落,这些纯朴的山村,是多少久居闹市人们向往的诗意和远方啊!

7.jpg

人们悠闲的生活在吊脚楼下

因时间的关系,此次出游,我们只能选择参观中国"没有围墙的吊脚楼博物馆一一彭家寨"了,深切感受最美乡村土家族乡民纯朴生活。如果有机会,再来这里,放下自己心中的缠累,依然会是我们余生绝佳选择!

如果我们势必要被淹没在尘土飞扬的生活里,也愿我们保有的诗与远方梦烟火不息。但愿回到家乡,我将浮躁殆尽,面带微笑,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医疗工作。

 

2019.8.29写于彭家寨吊脚楼李刚家

张近照.jpg 

作者在吊脚楼边留影

作者简介:幽兰 ,本名张红霞,湖北人,副主任医师,中国散文协会会员,中华文学签约作家,合集出版《2015当代作家作品精选》,作品收录于《当代诗人代表作品录》及散见于国内多钟文学期刊获奖。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