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景推介·文赤壁一日游

今年11月中旬,趁丽日当头,清风拂面,们从武汉出发,带着几分憧憬与神圣的心情,了黄州的“东坡赤壁”。

东坡赤壁又称文赤壁,完全是因为苏东坡万丈豪情的一纸诗文而名垂千古,较之赤壁市境内的武赤壁要有名得多。苏东坡当年因“乌台诗案”而贬谪黄州,在这里度过了他生活艰辛却又是他文采斐然,佳作绝唱最为高光的时期。诸如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大江东去”、《定风波》之“莫听穿林打叶声”等众多惊艳千古的著名诗文都诞生于这一时期;而且,他的书法绘画,这一时期也大放异彩,甚至连他的美食著作《猪肉颂》《煮鱼法》也席卷舌尖;更不用说他对人生的感悟,对生命的超越,对时空的理解……已经达到了超凡入圣的地步。也因此,苏轼获得了文学史的崇高地位,成为历代文人墨客高山仰止的内在追求。

微信图片_20231214180921.jpg

东坡塑像



黄州因苏轼而青史有名,文赤壁因苏轼而无中生有,不幸的苏轼造福于后人,后人不知尊敬缅怀这造福者则更为不幸!是的,在黄州,建有由舒同先生题写的“东坡赤壁”牌匾的赤壁公园。公园范围颇大,院内的建筑不少,如留仙楼、挹爽楼,二赋堂,碑林等这些建筑,大多建在赤壁之上,虽没有悬崖百丈的惊险感,但也依山揽翠,凭空而出,很有一种绝处逢生的感觉。

微信图片_20231214181035(1).jpg

舒同题写的“东坡赤壁”公园匾额



我看过一些古今名人胜迹,有的地方风景特异,游人如织,有的地方,平平淡淡,经营惨淡;有的人声誉隆盛,受人膜拜,有的人,无疾而终,遭人唾弃。但本地人,无论好坏,不管你正史记载还是民间传说,一律予以尊重并捍卫其荣誉,这倒是维持了一种心理的平衡和历史的公正。名人效应是中国人深知的一种内在马太效应,为了发展经济,为了提高知名度,当地人挖空心思,不惜大兴土木,极尽奢华,为之建馆造阁,树碑立传。因此,传说中的孟姜女有了故乡,岑参的故乡有了争议,甚至连神话传说的人物都可以魂归故里了。这当然有些是似而非,甚至有些好笑,但也反映了当今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

微信图片_20231214180954.jpg

东坡赤壁公园一景



苏轼之于黄州,可不止是一个传说,而是有史可考,有迹可查的,尤其是苏轼名垂千古的诗文,更把黄州与苏轼连在一起。我看了“东坡赤壁”后,觉得黄州人尽力了。但总感觉有些遗憾,这种遗憾来自于一种失望,譬如,在公园里,根本看不到东坡开荒种菜地,听不到穿林打叶声,因长江改道,更看不到大江东去,甚至还吃不到传说中的东坡肉……沉浸式的体验无法得到,苏东坡的才气更无法感受。所以,来游玩的人并不多这莫名地给了一种寂寞感;再看看,来此处的稀稀拉拉几对少男少女,也多不了解苏轼,更不懂诗文,仅仅是为了游玩,穿得花枝招展,玩得不亦乐乎。我在失望之余,想象如果苏轼重来此地,该作何想。以诗为证东坡梦游黄州记》:

 

沧海余生寄小舟,何妨故地作重游。

当年欲抱酹江月,此刻空留挹爽楼。

有客赋诗吟赤壁,无人载酒醉黄州。

霜风起处遂惊梦,自愧如今不入流。

微信图片_20231214181007.jpg 

藏有苏轼诗文碑刻的碑阁 

 

 

还填了一首词,表达这种意思。

凤凰台上忆吹箫.访东坡赤壁

望眼黄州,况无百里,何妨一解相思。

不远处,东坡赤壁,斜卧城西。

拔地飞檐斗拱,风习习,丛竹参差。

留仙阁,仰二赋堂,千古谁知?

成双男靓女,来此处,盈盈对舞痴迷。

却听到,哼哼唧唧,岂懂诗词?

应怪东坡独步,高大上,何必凝眉?

且休说,窗外夜久星稀。

微信图片_20231214181045.jpg

东坡赤壁公园内的丛竹


 

今天,我突然想起了苏东坡晚年写过一首禅味极浓又似参透人生的诗,绝句,诗题《庐山烟雨》:“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历来对此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自己刚游了东坡赤壁,虽然一解多年仰慕之情,但也凭空添了一丝悲凉。用一首七律,来结束这篇侧记吧!

 

读苏轼《庐山烟雨》;

庐山烟雨浙江潮,苏轼为何恨不消。

未至千般思百态,粗尝半点醉三朝。

平生到得还无事,晚岁曾因去复遥。

历尽沧桑终悟道,庐山烟雨浙江潮。

 

2023年11月21日草毕12月10日改定

微信图片_20231214184907 (1).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沈光明,男,1958年3月生,湖北省天门市人,硕士,长江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赵树理研究会等学术组织的成员或理事。有多部学术专著和教材出版,在《文艺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对郭沫若、沈从文等研究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侧重于近体诗词的创作,已有二百多首诗和词在报刊杂志或网络平台上发表,是多家诗社的理事或重要成员。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