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景推介·余爱民八看天下寺庙

——游北京大觉寺有感

微信图片_20240314114554.jpg

作者(右)与爱人在北京大觉寺留影


 

中国寺庙知多少,网上有统计数字,已开放的佛教场所3.3万所,知名寺庙5300余座。中国寺庙游客知多少,不知道,知道的是越来多的年轻人喜欢到寺庙旅游,占到寺庙旅游人数的一半。一部中华文明史,半在中国寺庙中,想看历史人文景观,少不得要进寺庙。进寺庙看什么,以前还真没多想,今天看了北京西山大觉寺,忽有所悟,以为“八看”。

首看方位,次看历史,三看建筑,四看树木,五看造像,六看碑刻,七看楹联,八看游人。限于篇幅,说说前面四看吧。

首看方位。未去先查,寺庙在哪儿,怎么走。这就是空间位置。比如大觉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阳台山麓。开车去最好,打车去太贵,我们是从丰台出发坐地铁转公交去的。为什么要去那儿呢,因为他是北京十八大景点之一,这是网上评选出来的,值得看。这也是价值方位,是旅游景点中所占的位置,是游客心目中所处的地位。

微信图片_20240314114627.jpg



次看历史。北京有60座著名寺庙,都是有年代的,一般初建于唐宋之前,兴盛于明清两代,几乎都与康乾有关,特别是乾隆帝,最喜欢建寺庙、游寺庙、吟寺庙,尽显一代天子风流,也为我们留下丰厚的寺庙文化遗产。大觉寺始建于辽代咸雍四年(1068年),当时因有一溪泉水从寺庙流出,故称清水院,金代时为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后改名灵泉寺,明重建后改为大觉寺,清代康熙乾隆年间不断扩建,形成今日之规模。

我觉得大觉寺这个名字改得好大觉者,大彻大悟于人生。像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常在人生困顿中、迷茫中,多少事,从来急,解不开,理还乱,看不清,道不明,问世上有多少明白人,问自己有多少明白事,冲着大觉这个名字就应该去看一下,虽不能致大觉,然心向往之。与大觉寺名相对应的,是乾隆题写的两块匾额,“动静等观”“无去来处”。何谓“动静等观”,动当静看,静当动看,反过来念,观等静动;何谓“无去来处”,去即来,来即去,无所谓来,也无谓去。这里面深藏着多少道理哲理禅理。我想起在老家湖北黄梅五祖寺参观,明白“渐悟”和“顿悟”的一些道理。这就是进寺庙的收获,增知识长智慧,有别于山水旅游开眼界长见识,寺庙旅游本质是重宗教敬历史,在穿越宗教历史的过程中开悟人生愉悦自我。

微信图片_20240314120858.jpg




三看建筑。中国建筑史博大精深,寺庙建筑史源远流长。其中作为主体的佛殿建筑融入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强调整体布局,讲究整齐对称,体现宗教功能,展示艺术形式,彰显中国特色。其实我们也看不太懂,感觉天下寺庙建筑差不多,都有大雄宝殿啊、天王殿等,远看庄严雄伟,近观精雕细刻。我留心了一下,大觉寺的建筑与我们平常坐北朝南的建筑方向不同,他是坐西朝东,山门朝向太阳升起的方向,原来这是辽国时期契丹人的“朝日东向”的建筑习俗。寺院分三个系列,中路寺庙建筑系列、南路行宫系列和北路僧房系列,总占地6000平方米。我们先看的是中路建筑,拾级而上,依次看到山门、碑亭、放生池和桥、钟楼和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大悲坛,最顶上是座白塔,高15米。然后从南路下来,看到四宜堂憩云轩;再从北路上去,有方丈院玉兰院。整座寺院依山而建,布局精巧,错落有致如同一幅国画挂在西山上。

微信图片_20240314114603.jpg




四看树木。北京古树多,寺庙古树更多。大觉寺内共有古树160株,有1000年的银杏、300年的玉兰松柏。功德池桥边有一古柏,上有老藤从下部树干分支长出,谓之古藤缠树。四宜堂院内,有一颗大柏树,1米多高处分成两个主干,在分叉处出一颗鼠李树,人称鼠李寄柏。无量寿殿前的左右各有一株银杏树,北面的一株雄性银杏,相传是辽代所植,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树高25米,胸径7.5米。乾隆曾写诗赞誉:“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孙枝缘荫肥。世外沧桑阅如幻,开山大定记依稀。”四宜堂内有颗10多米高的白玉兰树,相传为清雍正年间迦陵禅师亲手从四川移种,树龄超过300岁,树冠庞大,花大如拳,花瓣洁白,香气袭人,每年清明前后绽放,持续到谷雨,谓之古寺兰香。向导介绍,大觉寺玉兰是北京春天踏青的胜景。

微信图片_20240314114619.jpg




微信图片_20240314120844.jpg




所谓八看寺庙,只是我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各人看各人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普通游客就图个旅游快乐。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来寺庙是敬菩萨的,求菩萨保佑,保佑家人平安,保佑升官发财,保佑早生贵子,保佑健康长寿,保佑早日找到如意郎君,保佑高考考出好成绩,这些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能光求,更要奋斗,幸福都从奋斗来,撸起袖子加油干。这就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哲理,也是心动生因、行动结果、有因才有果、无果不成因的禅理。如此看来,天下寺庙八看之后还有一看,看因果。

 

2024年3月3日下午写在北京地铁手机上)

 

作者简介:余爱民,中国银保传媒体顾问、公文写作小组组长,湖北省政研会调研部长,华中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参与服务五任省委书记文稿,写有200多篇调研报告获中央领导和省领导批示肯定,其中30多篇获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批示肯定,27篇文章体会在中央办公厅《秘书工作》杂志上刊发,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都有个人专题报道。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