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景推介·尘埃上下(之四)

微信图片_20241030170855.jpg

丽江街景


 

晨起,大理下雨,潇潇洒洒。

在手机上看到武汉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这里的气温才十五度。添上羊毛背心后,我们一行驾车赴丽江。

道路的左侧是雄踞如龙的苍山,右侧是烟波浩渺的洱海。雨水轻快的敲打着车顶,薄雾在车头车尾嬉戏。老李驾车,发挥他飞行员的视力优势,不到上午十点钟,就跑完了一百七十余公里,平安到达丽江。   

我们选择了在古城中一家叫“初一小院”的民宿住宿。民宿老板是一对东北夫妻。前年,他们来旅游时,盘下这个小院,连同东家那条叫“初一”的摩萨耶狗,也一起留下了来。

放下行李,雨已经停了。

迫不及待地,我们扎进了古城错综交叉的街巷。虽然是旅游淡季,但满街的游客还是摩肩接踵。雨后的清新中,街道两旁木楼的窗台上、屋檐下,各种鲜花嫣然开放。热闹的绣球、艳红的三角梅、安静的菊花、羞羞的海棠……家家户户,争奇斗艳。两条水渠,缠绕街道两边。清澈的水流,轻抚着绿绿的水草,在两岸绿植垂阴下,欢快的轻歌。真是:家家流水,户户垂杨,一街一景,皆可入画。远处的玉龙雪山,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将古城衬映得仙风逍遥。   

这里的巷子都是窄窄的,民宿的门大部分都是小小的,但进门后都别有洞天。无论推门进那一家,或小院清幽,碧玉温婉;或庭院端庄,大气厚重。

与大理相比,丽江多了几分精致,小资得入木三分。外地来的年轻男女,穿着各种少数民族的服饰,在摄影师调教后,镜头下他们大方、含蓄、奔放、诙谐地表达出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又为古城平添了几分活色生香的景致。

微信图片_20241030170903.jpg

丽江民宿


 

午饭选择的点:“阿婆情.腊骨头汤馆”。这是此行想和我们一起出游,又没有到退休年纪,且请不了长假的吴总极力在武汉炎热的天气中电话向我们推荐的。果如其所荐,此处汤汁甚佳,没有那种的咸重,喝到嘴里淡淡的,但回味深远。

午后又飘起了雨。老李早上开车辛苦了,回民宿休息。我和老刘去了“同心阜马帮博物馆”。

我是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提到并极力推崇“同心阜马帮”。上午在翻看丽江地图时,发现标注有这么一个博物馆。

博物馆在南门广场背后。凑巧的是,我们遇上了这个家族博物馆馆长和荣贵的夫人。听和夫人介绍,和荣贵是马帮的第十八代传人。现在马帮消失了,他们一家在经营普洱茶营生。和夫人解释了冯骥才先生为何极力推崇他们家的原因。因为他们在丽江是经营时间最长的一家马帮,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滇藏线通车,他们家的马帮才最后退出历史舞台。

 纳西族“同心阜马帮”的“马锅头”,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总经理吧,一直由和荣贵的家族担任。他爷爷打算将第十八代“马锅头”的担子传给和荣贵,无奈时代的发展,茶马古道的马帮已经走到历史尽头。但是和荣贵还是在爷爷的精心安排下,从少年时代就经历了九年的马帮长途生涯,在十四岁至十九岁又经历了每年一个月的马帮短途生涯。他已经成为罕见的、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最后马帮人”。

虽然没有见到和荣贵本人,但和夫人给我们介绍了他们这个家族的诚信传承,以及马帮运输途中的各种艰苦和危险。从他们这个家族的历史可以想见的是:丽江是茶马古道上几百家马帮用马背驼出的城市。

如今这个博物馆,是他们前些年,用五十多饼普洱茶换来的资金修建运转起来的。博物馆里,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七十二坛,从第一代到第十七代运输茶叶,每代存留下来的普洱茶物证。

微信图片_20241030170910.jpg

户户鲜花


 

从博物馆出来,已经是下午六点半了。老李已经在一家专门煮菌的小餐馆里等我们。

餐位临一片落地大窗。我们于窗里,看着外面小巷来来往往的游人,在霓虹的辉映下熙熙攘攘。也许游人正匆匆瞥见我们在窗里悠闲自得。

且容我仿卞之琳断章:互为风景,各自安好。

 

写于2024.9.5

 

 

作者简介:清风徐来(本名徐斌),曾任武汉市市直某单位主要负责人,现为武汉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参事室)咨询委员。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