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景推介·尘埃上下(之九)

微信图片_20241208190521.jpg




今天,我们向然乌湖的来古冰川进发。

昨晚下雨,有雷。

早晨出发时,太阳出来了。

穿城而过的怒江流速更急了一些,也浑浊了一些。

微信图片_20241208190505.jpg

怒江浮冰



我们在车上庆幸,运气好,晴了。

一出城,发现路很泥泞。前面车辆的速度明显慢下来。经了解,是昨夜的风雨,引发了泥石流。八宿县交通部门,出动了应急大型铲车,及时清除了路上的泥泞和碎石。目前,行车是慢了点,但没有影响通行。应为交通部门的应急响应点赞!

到然乌湖来古冰川景区时,已经中午十二点了。换乘景区交通车,直抵冰川观景台。

远远看去,几座雪峰在正午阳光下,蒸云腾雾。顺雪峰,巨瀑般铺下来的冰川,充满了山壑,一直延伸至怒江的河道。怒江的流水与冰川形成的峭壁擦肩而过,水面上漂浮着还没有完全消融的大小冰块,缓缓地随水流,带着一种古今合一的气息,时而盘旋,时而静默。

来古冰川,是美西冰川、雅隆冰川、若娇冰川、雄加冰川、牛马冰川等六大冰川的统称。是西藏已知面积最大、最宽的冰川,被誉为世界三大冰川之一。

微信图片_20241208190457.jpg

来古冰川之雄加冰川



我们在观景台看到的,是雄加冰川。

冰川观景台附近的村庄,叫来古村。这个村,可以提供直接去冰川的体验服务。我们向村里租了车,向雪峰脚下出发。

开车的是一位温和的藏族汉子,他的名字叫加达。

车沿着只有一车宽的盘山碎石路,颠簸前进。路的一边,是高原裸露的巨石和不时伸出的低矮绿植;另一边是临渊的江水。我们的心,一下子悬在了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

一直沉默着专心开车的加达,打开了车内音响,播放出熟悉的藏族歌曲,缓解我们的紧张。并告诉我们,他开了二十多年的这种山路,让我们放心。他的普通话不太顺畅,从他费力的讲述中,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敦厚与真诚。

到了冰川前,加达跪在地上,一一替我们的鞋子上绑上防滑鞋套链,耐心地给我们讲解行进冰川的安全事项。

他吹着口哨,在前面引路。冰川上的坡度很大,鞋子上的防滑链,将我们的每一步都牢牢地钉在冰层上。虽然行走得缓慢,但在这一步万年的冰川之上,我感觉到,每一步都在与自然和历史对话。

冰层上,有来过的游客带上来的小石头磊成的“马尼堆”,是指引我们后来者的路标,更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加达在“马尼堆”旁,吹着口哨,挥着手,提醒脚下安全,引导我们绕过冰缝。

在一处下冰坡的地方,加达走在前,快速站在高原与冰川的接壤处,将我们逐一扶到相对平坦的地方,面带微笑,指向左方,一处崩塌的冰层,展现在眼前。

那是蓝洞!有过冰川旅行经验的老李大声告诉我们。顺着崩塌的的方向一看,下方,赫然露出一处蓝蓝的洞口。太阳照着冰川,洞里的冰层暗暗地透着阳光,将整个冰洞衬映得蓝蓝的。

加达跳下去,站在洞口伸手将我们一一接引下去。

老刘激动地开始拍摄,老李随加达小心地往洞的深处探路。加达反复嘱咐,不要走太深,里面太冷,便站在洞口盯着洞内的情况。

我站在洞内,转项四顾,那幽幽、湛湛的蓝啊,真的如梦如幻,给人不太真实的感觉。可伸手抚摸洞壁,那股透过岁月传来的清凉,又让我隐隐感知到地球沧海桑田的变迁中,那些激荡的呼唤。今天,我们来了。来到这蓝洞聆听它万古洪荒的前世今生。

我沐着这蓝蓝的光艳,耳边仿佛传来远古海洋潮汐的声音。一切都那么遥远,又近在咫尺。历史从来就没有走远,历史从来都陪在我们身边。只要心意相通,历史会给我们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当我们从冰川上返回时,看见另一队来体验的游客。领队的藏族小伙子,指着加达,激动的告诉他的游客:那就是给你们讲的,我们的村书记。那边的游客跑过来,要求与加达合影。

小伙子在这个间隙,向我们介绍起加达。

微信图片_20241208190513.jpg

来古村支书加达




原来来古村是个穷村。加达带领大家前二十年搞起了冰川旅游,组织村民修通了前往冰川的盘山公路。现在村里每年旅游收入过千万。村里107户、900多人,都享受到了集体经济的红利。村里的孤寡老人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当加达告别那边的游客,向我们走来时,我们顿时觉得这个藏族汉子在阳光里的身影非常高大。

我觉得他就是这片冰川的儿子。想起他那些沉默里的体贴、俯下身段的帮助、温暖关切的安全提示……都传承了冰川的厚重和晶莹:呼唤你、期盼你,更护你周全。

生活里这样的贵人很多,像是离你很远,却总在你需要时出现,护你、温暖你、给你力量。

 

写于2024.9.10

 

 

作者简介:清风徐来(本名徐斌),曾任武汉市市直某单位主要负责人,现为武汉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参事室)咨询委员。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