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夜景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有一本研究黄河文明与大海文明,而轰动一时的小册子。
小册子里有几段话,当时就令我心潮难平,深以为然。
这几段话的大意是:几千年来,中国东方的太平洋一直是沉默的。即使在十五世纪的1405年开始,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用二十八年的时间,七下西洋,帆影遍于东南亚、南亚,又横渡印度洋,航程远达阿拉伯和东非海岸,但这七次的航行,却是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的毫无经济目的的大规模航海活动,仅仅是几次纯而又纯的政治游行。它要施恩于海外诸国,以表达中国皇帝对这些国家名义上的“最高宗主权”。
黑格尔说过,大海是邀请人类来征服和贸易的。而从太平洋来的中国人,竟是所谓“正其谊而不谋其利”的谦谦君子。当时的历史选择了中国人,而中国人那时还不能超越陆地上封地筑墙的有限思想和行为半径,遗憾地没有科学地选择历史。
由于这次选择的坐失良机,在十五世纪中叶以后的五百年时间里,欧洲人用几艘小船开始了地理大发现大探险,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当1840年太平洋的狂涛,载着西方列强的军舰和炮火呼啸而来的时候,两次鸦片战争,中国人已无还手之力了。曾经在这个星球上遥遥领先的中华文明,也因此不得不接受被动和屈辱的命运。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人开始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图存救亡运动。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无产阶级革命……
最终,于1921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体中国人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牺牲奋斗,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结束了那段屈辱历史,让中国人从此站了起来。
开封夜宵
1949年后,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又经过了七十六年的探索与实践,尤其是经过四十六年的改革开放,中国高速走过了西方列强几百年走过的路。现在无论是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还是工业体系完备、科技创新跃升、国防安全自信等等方面,都在赶超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正在迎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凭借自身的坚韧、勤劳和智慧,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关头!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发小出发地
中国的百年屈辱,是从海防被人踹门进入而开始的。中国的复兴,也是从沿海开放引进外资而开始的。
于是,邀上几个从儿时一直厮混到现在的发小,自驾从湖北出发,准备经河南、环渤海、到丹东、走大连、渡渤海至山东,再从山东一路沿海岸线南下到广西的东兴。我觉得,这条八千多公里的海岸线,是过去辱也如斯,现在兴也如斯,中国梦的脉动线。
今天早上,武汉和红安两地的发小们一行七人,在红安集结,中午从红安出发,徬晚抵达开封。漫步街头,暮色鼓楼的飞檐,挑着古都的烟火气,青砖黛瓦暗透着历史的沧桑;虹桥下汴河的倒影,晃动着《清明上河图》的宋韵风华……
在这个静好的夜晚,写下了这段文字。也算是正式进入海疆游之前,对这次出游发心的一个交代吧。
2025年4月7日晚,写于河南开封
作者简介:清风徐来(本名徐斌),曾任武汉市市直某单位主要负责人,现为武汉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参事室)咨询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