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评弹·如何搞好调查研究(上)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体会

 

按语:这是湖北省委政研室二级调研员余爱民同志向中央党校前来调研的老师们所作的一篇汇报材料。编者在编发前,曾认认真真地阅读了三遍。文中因为有故事,重数据,接地气,所以虽时隔两年,读来一点也不觉得过时,也不觉得文长而罢手。从中不仅明白了搞好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也深刻明白了搞好调查研究“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的意义所在。为此,特予以连载,以飨读者。

641.jpg

湖北美丽乡村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之大典”刚刚结束,世界军运盛会刚刚闭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正在全党学习贯彻,在党庆国庆军庆“三庆叠加”的喜庆气氛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办公厅调查组的领导老师们来湖北调研和指导工作,这是我们很好的学习机会。我在来的路上还想着,中央党校的领导老师们下来搞调研,是高层与基层的结合,是老师与学生的结合,是平板与脚板的结合,实质上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领导老师们给我这样一个汇报机会,我很荣幸、很激动、也很惶恐。我是学生,不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

 

我汇报的题目是《如何搞好调查研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体会》。

汇报四个方面的体会。一是提高政治站位;二是改进方式方法;三是切实转变作风;四是践行优良文风。这四个分标题基本来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调查研究、提高调查研究实效的通知》这个文件的标题。我主要是谈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中央文件精神的体会。

 

一、提高政治站位

我在学习中理解,调查研究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思想,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科学决策的必要前提,是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

很多同志以为调查研究是个“高大上”的事情。打开电脑和电视,都是中央和省委等各级领导在搞调查研究,包括你们中央党校的领导老师们来搞调查研究。我觉得调查研究是家家都在搞、人人都会搞的平常事情。比如说,我隔壁的王奶奶,每天早晨去买菜,有时候双休我也同她去买菜,她在菜摊上拿了一颗白菜翻来覆去地看,我说奶奶你看什么?她说我看叶子上面有没有洞,有洞说明虫子咬过,说明没打农药。她翻来覆去看虫洞的过程,就是一番简单的调查研究。要是我们在座的美女你们上街买衣服,如果是在武汉买衣服,你可能先到中南商场去看一看,楼上楼下跑,或又跑到武汉广场来看一看,一至五楼再跑,这样跑来跑去的过程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调查研究。为什么男生不大愿意陪美女逛街?就是因为美女搞调查研究特仔细,咱们男同志跟不上喏。如此看来,调查研究,大家都要搞、也在搞、还蛮会搞,这是因为调查研究是我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和过程。

1000.jpg

湖北美丽乡村


调查研究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承。几千年前的孔夫子,主张“每事问”,他在咱们武汉就留下了“问津”典故,“问”就是调查研究。他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那就是以他为团长的一个调研团到周边考察。中国的知识分子一生要做两件事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就是搞调查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写成《资本论》,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毛主席说:“认真调查研究,对具体的问题做具体的分析,而不是抽象的主观主义的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

毛主席一生重视调查研究。可以用“一二三”来说一说。一是“一炮打响”,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有一篇著名的调查报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那是他在老家湖南做了32天的调查研究,回到咱们武昌,用了三天三夜写成的光辉著作。二是双峰并峙,是指在革命时期,形成了两座调研成果高峰。一峰是调研报告,毛主席在那么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一年要搞7到8次调研,并且亲自撰写7到8篇调研报告,像《寻乌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等,都是亲自“动脚动口动手动脑”写成的。《寻乌调查》有8万多字,那是用毛笔蘸着墨汁,在昏暗的油灯下,一笔一划、一字一句写出来的,是多么不容易呀! 另一峰是理论文章,毛主席在这期间产生了比较多的调研理论著作,像《反对本本主义》,原名就是《调研工作》,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著名论断。三是三潮叠起,是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断推出调研高潮。第一潮是毛主席写《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这也是他调研的高潮,是他研读了一百多篇农村报告写成的;第二潮是毛主席用了45天时间,听了34个部门汇报,写成光辉的哲学著作《论十大关系》;第三潮是1961年,毛主席组织全党的高级领导全部下到基层去调查,并把当年作为我们党的调查研究年。毛主席到浙江去调查;刘少奇到湖南老家调查44天,并在农家猪场里面住了17个晚上;周恩来到邯郸武宁,朱德到豫川陕,邓小平彭真到北京,陈云到杭州。毛主席一生的调研成果分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写有很多调研报告,一方面产生了很多调研理论著作,还一方面是通过调查研究形成了我们党很多重要文件,可以说,毛泽东思想就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形成的。

小平同志的调查研究也可以用“三个三”来说一说。一个“三”是小平同志参加和组织了建设时期三项重大调研。参加毛主席主持的《农业六十条》调研;毛主席又安排他主持《工业七十条》和《商业四十条》调研起草。再一个“三”是改革开放时期的三个地方调研,都是著名调研。一是“北方调研”,为改革开放做了舆论思想准备;一个是在“江浙沪调研”,确定了“翻两番,三步走”的目标;再一个是“南方调研”,掀起了改革开放新高潮,有一首歌唱道“有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那是什么圈?那就是调查研究的圈。还有一个“三”就是他有三个调研特点。第一特点是“重群众”,比如说他调研农民办食堂的问题,他认为,吃食堂是社会主义,不吃食堂也是社会主义,办不办食堂不应该是中央说了算,应该是群众说了算。第二特点“重数字”,喜欢算账,他提出的“翻两番,三步走”都是在调研过程中算出来的。第三特点是“重事实”,比如说改革开放之初,经济特区究竟办不办?怎么办?中央是有分歧的,并且负面的声音很多很大。小平同志乘专列南下,亲自到特区看一看,看完之后有了结论,回到北京挥笔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众声嘈杂,一锤定音。

江泽民同志作了大量调查研究实践,也有很多调查研究论述,并有不少调查研究理论创新。他曾“10年8下黄河考察”,也曾“两个月跑50家企业开10场座谈会”,还曾“8个整天听汇报”。记得我从县里调到省委机关来,第一件事就是学习《江泽民文选》。 我在学习中发现,三卷文选203篇文章中,论及调查研究语段就有60条,平均每4篇不到就有一段讲调查研究。江泽民同志上任党的总书记第一场讲话,第一段就向党和人民“表态”,要加强调查研究,尽心尽力做好工作,不负同志们期望。江泽民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是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经验”,这些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调查研究思想。

我当时不会打字,就用钢笔把这些调查研究语段,一条一条抄下来,抄了几十页,然后呈给领导,领导感到惊讶,作批示推介给同事们学习。

胡锦涛同志高度重视调查研究。他把“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作为突出问题提进党代会报告,极具震撼力。他要求全党同志做到“三个深入”搞好调查研究,以制度建设作保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纵观我们党的调查研究历史,有几个特征,一是持续性与波浪性推进统一,二是带动性与自觉性统一,三是重大性与普遍性统一,四是决策性与落实性统,五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

说到我们党的调查研究历史,特别要说一说习仲勋同志的调查研究故事。可以这样说,我们党是靠调查研究起家的,习仲勋同志也是靠调查研究起家的。他的调查研究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个是革命时期的调查研究,一个是建设时期的调查研究,一个是改革开放时期的调查研究。

大家都知道他的“广东调查”,他在主政广东时,从“逃港事件”入手,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大胆地向中央争取放权广东,让广东先行一步,从而使广东走在中国改革开放最前列。

大家不一定知道他的“长葛调查”。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我国经历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初期严重的三年困难时期,河南是全国的重灾区,出现了饿死人的严重事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习仲勋同志,率领12名同志到河南省长葛县蹲点调研,纠正“左”的错误,解散公共食堂,把100多名因讲实话受迫害的同志从牢里解救出来,写下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光辉一页。

775da9c839654ad89a248672720871ef.jpg

湖北美丽乡村


其实,早在延安革命时期,他的绥德调查就很出名。他30岁的时候就被党中央派到绥德当书记,下去第一件事就搞调查,发现郝家桥村和农民刘玉厚是抓革命和搞生产的好典型,于是组织开展了一场“村村学习郝家桥,人人学习刘玉厚”活动,把绥德的革命和生产推向了高潮。在习仲勋同志的发现培养下,刘玉厚后来进步很快,还上过天安门城楼,这个农民去世时,习仲勋同志还送了花圈。现在,在郝家桥立着两块石碑,一是习仲勋同志的纪念碑,一是刘玉厚同志的纪念碑。接下来开展土地改革,习仲勋同志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本地情况跟毛主席讲的有点不一样。他发现贫农中也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这种人能不能依靠呢?他又发现地主中也有勤劳致富并没有剥削农民的,这种地主要不要打倒呢?他就大胆地把这些事实和想法写成调研报告向毛主席反映。毛主席看了很重视,批示党内同志学习参考,充分肯定习仲勋同志反映的意见和问题,勉励习仲勋同志继续深入调查。习仲勋同志又继续把调查的情况,一篇篇地寄给毛主席,毛主席就一篇篇地批示发到党内同志们学习,所以习仲勋同志早年就享有“党的宝贵的群众领袖”光荣称号。——调查研究既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优良家风,是习家的“立家宝、传家宝”。

我们讲提高政治站位,主要是加强“四个学习”:

第一,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一要系统学。我曾经去有的单位交流时,听有的同志说习近平总书记调查研究讲话,好像只有一篇,就是在中央党校讲的“谈谈调查研究”。我收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讲话和文章有十多篇,梳理有八个方面的重要思想观点。一是得失成败论,二是基本功能论,三是加强改进论,四是问题导向论,五是科学方法论,六是作风深入论,七是求是原则论,八是完善制度论。每一个方面都挂着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思想点,要系统学习、全面掌握。

二要提纲学。就是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学会提纲挈领,由厚到薄、举纲张目地把握核心观点和精髓思想。我在学习中理解,有这么五句话特别要记牢。第一句是定义,什么是调查研究?字典上、网络上都有解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把要求”就是最权威定义:“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这个“三把”就不同于我们刚才说的老太太买菜和美女买衣服那么简单了,而是很高的要求。第二句是地位,“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这是核心句。毛主席对此有一个非常“厉害”的论述,他说“不调查不研究就不得了,那就要亡党亡国亡头”,我把他简称“三不三亡”之说。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永远的、根本的工作方法”这其实说的是群众工作方法,不是一般的工作方法,这就是关系党和人民得失成败的大问题。第三句是目的,“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毛主席当年说过“解决问题是调查研究的目的”“所谓调查研究就是解决问题”。第四句是作用,“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决策之要”。第五句话是要求,“调查研究务求深、实、细、准、效”。这五句话非常关键,要深刻领会、认真落实。

三要重点学。全国上下都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省正在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四个着力、四个切实”的要求。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以来,3次来湖北调研,非常关心重视湖北,这是湖北人民的光荣、骄傲和幸福。总书记在视察湖北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调查研究。第一次来,他就讲了“三个不行”“一个必行”,他说:“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第二次来,用了很长一段话强调调查研究,要求做到“四个不能、四个实”:我们不能搞“蜻蜓点水”式调研,不能搞“钦差式”调研,不能搞“被调研”,不能搞“嫌贫爱富”式调研。总书记说的这“四个不能”,其实都被我们“能”过了,总书记看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他是点到血路、打到七寸,让人一身冷汗。总书记特别强调,要身到心到,做到“四个实”: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四要跟进学。就是要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要求。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书记特别要求要把调查研究贯穿全过程,强调要注重实效,把它变成“三过程”,做到“三防止”。中央党校办公厅这一次下来搞调研,就是在践行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的要求,把调查研究贯穿全过程,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的一个示范之举,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二,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调查研究的定位把握。每一项工作都非常重要。像张力丹同志我比较熟悉,以前是搞招商引资,那是非常重要,是头号工程,现在到中央党校办公厅去了,要办文办会办事,那也非常重要。那么调查研究在我们党的工作中摆在什么位置呢?我经过学习,有一个小小的发现,总书记把它摆在“第一位置”。不知道这话准不准确,我正好向中央党校办公厅领导和老师们请教。我想说“三个第一”。

“八项规定第一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上任以后,全中国全世界人民都在关注,第一招搞什么?是出台“八项规定”,八项中的第一项是 “改进调查研究”——有什么比这更能证明调查研究在我们党的全局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呢?因为我经常搞调查研究,一看到“八项规定”第一项是调查研究,很激动地写了一篇文章《把改进调查研究落到实处》,时任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傅德辉同志签批发给大家学习。写这篇体会文章的时候,我也有一点纳闷,悠悠万事为什么把调查研究摆在第一项呢?慢慢学习,便有了一些理解。

两本著作第一篇。有一本书叫《之江新语》,是习近平同志当浙江省委书记的时候,为《浙江日报》评论专栏写的一系列评论文章,一共有232篇。我打开这本书一看,第一篇是《调查研究务求深实细准效》,我似乎开始明白了,洋洋两百篇文章,为何要把调查研究放在第一呢?后来又印发了一本书,叫《摆脱贫困》,那是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当地委书记的时候,他的讲话、报告、批示结集。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在想,该不会第一篇又是调查研究吧?翻开一看,果真是!还不仅仅是一般的调查研究讲话,而且是调查研究报告。这本书里就有多篇是习近平总书记写的调研报告。我们看看,这篇报告的写法跟我们办公厅的写法可能不一样,他用的是这样一个题目《弱鸟如何先飞》,如果我们一般的地市委书记写这样的文章,估计就是“关于宁德地区如何加快发展的调研报告”;如果我参与写这个报告,可能标题会写成“关于某个地方弯道超越的调研报告”。但习近平同志不是这么写的,他用一个比喻作题 “弱鸟如何先飞”,习惯打比方,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语言特征。这两本著作,一个是省委书记一本书,一个是地委书记一本书,都把调查研究放在第一篇。

三级书记开局工作第一事。习近平同志当正定县委书记、宁德地委书记、浙江省委书记,每次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先搞调查研究,用他的话说是“调研开局、调研开路”。他提出著名的“三跑遍”要求,即“省委书记要把所有的县跑遍、地委书记要把所有的乡跑遍、县委书记要把所有的村跑遍”。我老家湖北省监利县,是140多万人口的大县,我在那儿工作时有700多个村,可以这样说,我按照习近平同志要求,都跑遍了,因为我是县税改办主任,需要到每个村去检查工作。我跟县委书记说了一句话:“检验干部作风,不要问干部,也不要问群众,要问狗”,他说为什么要问狗,我说,如果你经常到村里去跑,村里狗就认得你了,你一进村狗子就前呼后拥地围着你转,然后引着你直接往贫困户家里去;如果你从来没有去过,是头一回去,狗会老远就朝你“汪汪汪”,这“汪汪汪”翻译成“人话”,就是批评你“没来过”“不深入”。所以说“村子里的狗是检验基层干部作风的试金石”。总书记提出“三跑遍”,不仅是跟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和县委书记提的,也是跟我们所有的干部提的。比如说我们省委政研室,主要职责是服务省委主要领导,主要领导要把湖北105个县跑遍,那我们如果不先跑遍、早跑遍、多跑遍、深跑遍,怎么能对接上,怎么能服务好?所以我这一看、一学,就明白了习近平总书记为何要把调查研究放在“八项规定”第一项了,他是从村干部起步,到县委书记,到市委书记,再到省委书记,都是一以贯之地把调查研究放在“第一位置”,并且贯穿工作始终、贯穿决策落实全过程。

第三,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调查研究的示范行动。数据显示,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五年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调研50次,累计151天,国外考察28次,累计193天,国内国外调研考察共344天。不是有个外国记者问习近平主席:“你的时间去哪里了?”至少有五分之一的时间在搞调研。想想吧,我们不比总书记更忙吧?我们至少不管军事、不管外交,但我们有没有拿出五分之一的时间搞调研呢?或者有十分之一的时间搞调研吗?甚至有五十分之一的时间搞调研吗?有的机关干部一年到头呆在机关里、扑在办公桌上,极少下去搞调研,却总在说“向总书记看齐,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觉得看齐和一致是需要落实到脚步上的。

第四,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我请大家看几张图片。这三张图片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7月23日和2018年4月23日到湖北来调研的图片,这组图片是非常经典的。比如说这一张图片,总书记打雨伞搞调研。我们以前见过毛主席有一张调研照片,非常熟悉、非常亲切,毛主席戴着草帽在麦穗田地搞调研。现在习近平总书记顶风冒雨打伞搞调研。当时一看这个照片,我就一惊、一喜、一激动,我跟同事们说,这张照片肯定要获得中国新闻一等奖!因为我以前当过报社总编,搞过新闻摄影,我对图片比较敏感。这是一组图片,前面后面都拍了,看得出来大雨把总书记的皮鞋、袜子、裤腿、后背都淋湿透了。我爱人看了这组照片动情地说了一句话:“总书记啊,您别感冒了!”这代表我们人民群众对总书记的爱啊!这组照片的意义还在于,2013年7月23日,成了一个历史节点,此前上上下下的领导干部到基层去调研,如果打雨伞,一般不会自己打,谁打呢?我们打呀,比如我长期搞办公室工作,当过乡镇党办主任、县委办副主任,我们这些办公室的秘书先要干好三件事情:端茶杯、提袋子、打雨伞,可以说我们都是帮领导打雨伞打过来的。但从那一刻起,就没有任何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哪个敢让部下帮助打雨伞!这不就是历史节点意义吗?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这就是“一打纲领不及一步行动”,这就是“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带头干”!

这一张照片,是总书记到鄂州峒山村开座谈会。我后来沿着总书记的调研脚步也到这个村去作了一番“调研”,村里好像是把这间会议室变成了旅游景点,桌上面竖了牌子,标着谁谁谁坐这里。我定晴一看,看出三个问题,我吓一惊,我一说,旁边的同志吓一跳。总书记坐的位置不是坐的“首席位”。一般情况,会议桌朝大门的中间位置是首席,但是总书记是背对大门坐的。我问村支部书记,“你怎么没有把总书记安排在首席呢?这哪有荆楚人民的礼仪呢!”他说:“你这个同志还说是搞调查研究有名,你不调查研究你怎么能批评我,我怎么会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呢?我们是要把总书记安排最好的地方坐,但是前来办事的同志说把最好的位置让给人民群众坐”。我就问我那谁坐了首席位置呢?村支书笑了笑说:“是我坐了,我要汇报,我就代表人民群众坐了!”我又发现总书记坐的这个位置刚好是两张桌子的接缝线上,这真是“岂有此理”!这可不是一般的“政治问题”,哪有让总书记坐在两桌接缝线上?村支书说:“实在是个误会,总书记来的时候桌上铺了桌布,当时铺着桌布放着鲜花看不出来,但是听说总书记不喜欢搞这种‘形式主义’的东西,前来办事的同志临时把桌布和鲜花撤走了,我就没办法,就让总书记坐在中缝位置了。”我试着在总书记坐的位置上坐下来,发现两条腿没办法伸直,往下一看,桌子脚是用粗大的圆柱子做的,连我这个小个子腿都伸不直,总书记那么高大魁梧怎么能坐得舒服呢!村支书忙对我说:“总书记心中考虑的是,让农民群众坐得舒服就行!”。我很感动,回来就写了一篇调查报告,题目是《把人民群众看得比天大——习近平总书记在鄂州市峒山村调研的温馨细节》。

还有两张照片,一张是总书记在正定县当县委书记,搬一张座子在大街上搞接访、搞调研的照片。我们现在转作风,县委、市委、省委领导都在面向基层搞接访,每月都有接访日,但有没有谁敢把桌子摆到大街上去接访呢?我估计也有,但是不容易,总书记做到了。我一直在寻找一张照片,习近平同志当年到下党乡调查,下党乡条件不好,不通路,调研的时候需要拿着刀披荆斩棘,开出一条路来,还有一两条河拦着,需要扛着自行车趟过河水。遗憾这张照片网上没有,估计当时也没有照下来。

tianyefengguang-30142123_1.jpg

湖北乡村风光


下面这张照片,是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跟一位苗族老奶奶在拉家常。老奶奶家里没有电视,她不认得习近平,她就问了一句话,“你是哪个啊?”估计在场的记者也听不懂这个方言,就把这句话写成了“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你?”你猜总书记怎么回答:“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后来就这个回答,询问了一位乡镇党委书记:“你说总书记为什么不直接回答我是习近平呢?或者我是总书记呢?”那位乡镇党委书记想了想说:“老奶奶可能有高血压,说是习近平,她可能一高兴、一激动,或者一惊讶,高血压一上来,搞不好会出问题甚至出人命的,总书记最关心人民、最爱护群众,他需要给老奶奶一个缓冲式的回答。”这个分析还靠谱。后来湖南省的作词作曲家们创作了一首很好的歌,歌词写得简明朴实,表现了总书记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和亲民情怀,我朗读一遍——

“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你,你千里万里来苗寨里;

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你,你风里雨里走进我家里,

摸铺盖,看米缸,一条松木板凳连着我和你。

不知该怎么称呼你,你把我的手握在手心里;

不知该怎么称呼你,你把我的事装进你心里。

拉家常,细叮咛,一句精准扶贫暖透我心里。

我在你心里,你在我心里。

你爱着我们老百姓,我们老百姓深深地爱你!

——掌声响起来!为总书记优良作风鼓掌!向总书记学习看齐!

(未完待续)


1631276190228270.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余爱民系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 省委财经办)二级调研员,华中农业大学兼职教授。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