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评弹·两手抱太极 阴阳和合化风险(之八)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那么,乡村振兴的核心与关键是什么?能否抓住要点一举打开突破口?怎样创新经营体系适应变化了的产业格局?谁是乡村振兴的经营主体?用什么样的体制机制才能凝心聚能,让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按照预期目标推进?能否创造无愧于历史的新时代的辉煌?!为此,《当代名流网》特别策划:从今天起,开辟《乡村振兴纵横谈》专栏,围绕乡村振兴这一话题,各位网友既可长篇大论争鸣,也可片言只语点评,发表真知灼见,我们期待“希望的田野百花齐放”。对卓有见地的文稿,将编辑《乡音锦言》文集出版发行。

本网近期将陆续推出陶武成先生关于“乡村振兴”的系列文章。陶武成先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产业改革与企业发展委员会特聘研究员,世纪之交曾主动请缨参与大别山扶贫攻坚,“解剖麻雀”,成为全国第一位具有大学和研究生学历的村官,第一位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当选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他长期以来致力于实践、探索“三农”发展与乡村振兴。他的系列文章,善采百家之长,敢开一家之言,阐述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产业兴旺”必须面对的一系列问题及其破解难题的思路与方式方法,可操作性强。当然,仅是一家之言,在此发表,以期引发“三农”专家、经济学家以及研究、关注“乡村振兴”的各界人士、热心网友积极参与讨论,为“乡村振兴”出高招,支实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和美家园。” 

微信图片_20230715130500.jpg

 

 

农业相较其他产业是付出与回报不对称的产业为了确保国计民生农民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和血市场经济时代农业更是风险极高的产业

风险何在?

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旱灾涝灾风灾冰灾雹灾虫灾病灾等等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以预防一些灾害但由于气候的变化有些方自然灾害防不胜防有些地方有些时候往往遭受灭顶之灾而农业保险政府提倡多年农民望眼欲穿保险的阳光却难以普照“希望的田野”……此其一也

微信图片_20230715130447.jpg



市场经济带来的风险——走向市场经济之初信息农业被奉为圭臬什么赚钱种养什么结果跟着信息走种养什么什么就卖不出去农业经营主体不以市场为导向不跟着市场走肯定是入不敷出随着市场走向跟风赶潮而潮起潮落甚至跌宕起伏折腾得农民晕头转向投入血本无归摸不准规律的信息农业”把农民坑苦了害惨了结果是“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小农经济此其二也

不守契约带来的风险——实现市场经济以来订单农业”也曾风靡一时资本集团下乡订购农产品签约规范严谨且信誓旦旦政府也极力撮合且强行推广可是一遇市场风浪资本集团为保全自己的利益契约则被丢弃到大西洋去了政府也怕承担连带责任撮合者推行者要么避之唯恐不及要么王顾左右而言他农民“靠山山倒靠水水流在法制经济不成熟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农业经营主体随时都会遭遇风险此其三也

第四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大力发展某种产品出台“红头文件”规定奖励标准可是遇到市场风险红头文件”规定的政策就不算数了连国家政策也是翻来覆去曾几何时大搞“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如今又大搞“退林还耕”退湖还田殊不知有些经济树林是需要5-8年才能受益的可正值盛产期却被强行毁掉……

有此四者,农业主体哪经得起如此折腾

乡村要想振兴,必须防范自然、市场风险,减少乃至杜绝人为的风险。

t017d64fbe7311d17e5.jpg



防范自然风险,一是气象部门要加强灾害性气象预报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二是提高抗旱排涝的设施标准与性能;三是针对不可抗的自然灾害,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农业保险范围及覆盖面的扩大。

防范病虫害风险,特色产业专业委员会要加强科技手段,准确及时预测,定位准确专业的服务公司要精准施治。

防范市场风险,则是重中之重,价格是市场的风向标、农业结构调整的指挥棒;商品经济时代,价格体系往往会紊乱,价格也把市场搞乱,把农业结构调整搞得乱七八糟。产品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形成,但政府为保障某种产品的稳定性,往往出台保护价,还有补贴、减免税费、贷款授信激励政策;价格飙升时,及时抛售国家储备库物质,以平抑物价。价格调控的手段产生了一定的稳定物价的效果如果任凭市场自由调节,政府放任自流,抑或宏观调控不力,只能是某产品价格向好时,一窝蜂赶浪潮,导致产能过剩;价格陡跌时,政府的保护价不能保本或取得微利时,生产者纷纷退出某产品的生产经营,结果导致供不应求,价格又猛涨……如此这般跌宕起伏,恶性循环,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市场的极不稳定,导致产业结构调整左冲右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从下手。四十多年来的实践,教训够深刻的。

有鉴于此,政府必须运用“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引导“市场支配这只无形的手”合力运行,方能扼住市场的”牛鼻子“

四十多年来,我国政府从未放弃宏观调控,只是有时候、有些方面没有处理好市场配置资源政府有效宏观调控的关系,没有运用好“有形”和“无形”的两只手形成合力牵住价格影响优势产品形成优势产业“牛鼻子”,往往宏观调控用力不到位甚至错位。“三项补贴”,一是补贴标准过低,不足以弥补种子、农药、肥料、排灌、人工、机械等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成本,比较效益不划算,农民没有种粮的积极性。二是补贴发放的对象错位,近年的农业“三项补贴”制度改革:农业补贴“一个到村,两个到户,七个不准”,虽较之过去的做法有很大改进,但仍然是隔靴搔痒!什么叫“直补”?三项补贴直接补给卖粮者,以质论价按量补贴不就得了?何必搞得那么复杂,岂不多此一举!就算村里张榜公布,村干部还要一家一户去登记买种、买肥、买药的数据,未必能得到真实数据不说,发放补贴的成本也增高;就算数据真实,不一定能够达到鼓励多种粮、种优质粮的目的,反而还引发很多本可避免的矛盾,更难以杜绝基层干部的贪腐及偏向亲朋好友的行为

要改变这种事与愿违的被动局面,其实很简单——就是直接补贴给售粮者,优质优价,拉开粮补级差。由粮食收购网点直接发放给售粮者,粮食收购主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予以监察到位。此一改革,有的地方开始这样做了若能全面施行,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优质粮的面积将会在粮食主产区迅速扩大,可以确保粮食价格的相对稳定与粮食安全。

t01f53a41523bc2d990.jpg



举一反三,粮食补贴如此,其他优势农产品的补贴亦然!唯其如此,才能优化区域布局,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为了尽量避免自然灾害和市场折腾给农业带来的风险,政府需进一步采取必要的措施。除了保险部门对已审定的优势产区主导产品逐步完善保险机制外,更重要的是县级政府使用各种支农资金的方式方法必须创新,支农资金的主要用途有三:一是用作农户贷款发展农业生产的担保平台;二是用于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建立优势农产品“蓄水池”建立价格调节机制,即政府指导面积内的优质粮食产品和其他优势特色产品价格低迷时,必须以合理价格应收尽收,专业合作社收储,待市场回暖后再出售,或经营主体自由销售,而政府给予价差补贴不致于“谷贱伤农”。以此三途破解销售不畅、小生产与大市场、国内外价格倒挂等矛盾,避免市场跌宕起伏给优势产业带来的反复折腾,确保“三区”各自的特色产品供需平衡行稳致远。才是保障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避免风险产业韧性强的最有效途径!

“一阴一阳谓之道”,如此这般,才能体现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和政府宏观调控“有形的手”双手抱太极能量聚生合力与活力,握紧“市场指挥棒”,有为政府能有效掌控自由经济这匹“脱缰的野马”。否则,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主体也好,相对规模较大的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也罢,抑或实力较强的企业集团,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都如一叶小舟,经不起风浪的折腾。40多年来的实践,无数事实证明,把农业种植养殖什么(抑或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全交由市场决定的理论,在中国农村的广袤土地上是难以生根的,开不出灿烂之花,更不可能结出丰硕之果!

微信图片_20230715124849 (1).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陶武成,男,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产业改革与企业发展委员会特聘研究员。1956年出生于湖北仙桃农家。1977年,在湖北国有中洲农场工作,先后在办公室从事地方志《中洲农场志》编簒、在政治处负责宣传等方面工作。1997年,主动请缨参与大别山扶贫攻坚,湖北省委经严格考察后,选送到罗田县凤山镇晒谷石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次年,当选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代表履职期间,提交“取消农业税”、“改革县级领导选拔制度”、“重视城乡二元社会桥头堡——中心乡镇的建设”、“三农建设重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的七个问号必须拉直成感叹号”等议案,被多家主流媒体关注。2002年任中国改革杂志社湖北记者站站长。期间,与湖北电视台合作,撰写脚本并指导拍摄《三农困境突破口》三集电视专题片,获湖北省新闻一等奖。曾受聘兼任《美中晚报》国内主编。先后在国内外媒体发表长篇通讯、报告文学、新闻评论、杂文逾200万字。作品多次获奖,其中撰写的论文《传播优秀文化 促进世界和谐》及采编的报纸图文报道《天府风光惹人醉》,于2007年在成都市举办的第四届“世界华文媒体论坛”上双双获一等奖第一名。2007年,在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名家讲坛》栏目连续三年主讲“三农问题”。善取百家之长,敢开一家之言。2013年至今,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聘为产业改革与企业发展委员会研究员,研究的主要方向:农业产业、健康产业、文旅产业。关于县域经济、重点小城镇建设、乡村振兴的创新思路,具有独到见解。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