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近照
我为人子近五十年了,为人父亦近二十年。
在今年父亲节快到了的时候,在外求学的小女提前一天来电祝福。女儿说,已感觉到了我这大半辈子的不易,特别是小时候不听父言,有时候就是与我对着较劲,让我伤心;还嘱咐我尽量少抽烟,保养好自己的身体;少发脾气,体贴和照顾好她妈妈。接完电话后,我整个人微微一愣,眼睛也渐渐红了,一种别样的感觉涌上心头。
作为父亲,有这样逐渐明事理的,已初长成的女儿,心里当然很知足了。一句简单的问候,几句温馨的嘱咐,已经使我感受到孩子对我多年付出的爱是值得的。反思我们自己,我们兄妹五人作为儿女,好像都从来没有当着父亲的面表明我们对他的爱。
父亲对子女的爱,的确是深沉的,是不易察觉,直到我们为人父母时才感觉到父爱如山,情深是海。
渐渐的,我眼前似乎出现了以前小时候的许多片断。在我们干农活口渴难耐时,父亲总是先要把水留给我们喝;在吃不饱的年代,除了正常出工外,一有时间父亲就去打渔、种菜;在有改善伙食的时候,让母亲先盛一份给随我叔生活的奶奶,再分好给每个子女的,剩下的才是母亲和他的;经我的父亲之手盖了四橦房子,诸如打石头、挖泥土、混泥砖、挑重担等高强度体力活全揽在自己身上;农闲时,带着他的两弟弟,走村串户弹棉花、做家具;后来又开豆腐小作坊,杀猪卖肉......不由得,我泪眼朦胧,父亲为我们家庭,为了我们子女付出了太多,他自己却一直无怨无悔。
父亲的一生是艰辛、不辞劳苦的一生。出生一个雇农家庭,经历过抗战时的逃难,国民党时期的雇农生涯,解放后的艰难岁月,改革开放后子女长大求学、成家的巨大开支的心力焦愁。父亲作为长子从小就放弃了上学机会,六岁以后就开始扎根农村,一成家就早早自立门户。长年独自闯荡,独立承担,走过坎坎坷坷风风雨雨。一路艰难的旅程,锻成了他纳于言敏于行,喜怒很少形于外的个性。只要自己力所能及的他就从不求人。我们子女都能从盛一碗饭这样的细节中能感受到,在我们的记忆里,他从没有主动叫我们给他盛过一次。
可是,现在我的父亲老了,他将离我们渐行渐远了。这是此刻从我心底里砰然跳出来的,让我很伤感。 尽管父亲明年就是80高龄了,但在我的意识里,内心间,他仍一如既往地年轻,我从没觉得父亲已是老态龙钟风烛残年一样,到现在为止,他仍然种着全村最多的田地。直到今年清明我回老家祭祖,才发现父亲的步履已蹒跚了。他确实老了,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一现实了。
在我回家时,他陪着我一处一处地祭拜。我在想他老人家也许感觉时日不多了,难得有机会和令他骄傲的儿子一起缅怀先人。然而,我惘然惆怅得想哭,父亲毕竟老了。他受尽苦难,一生劳作不息。更令我动容的是,还交代我要承担起振兴家族的重任来,特别嘱咐我要更多地扶持他的长子—我的兄长一把。
坦白讲,每当我在人生旅途步履沉重时,我总能想起父亲坚毅的目光,传递的力量让我不断前行。实际上我父亲的眼神,在我们子女看起来一直很严厉,我们现在已经感觉到包含更多的是仁慈和关心。
父亲的经历和引导,一直让我衷心感激。这些年来,我所有的为父之道都来自于我父亲的恩赐。我现在知道做一个父亲竟然会这样不容易。父亲在养育我们时,做得足够好,这使我更加感激。
我要像我的孩子一样说,以前不知道自己有一个多么好的父亲,但是现在我知道了。在这特别的一天,我想说我为父亲感到骄傲,谢谢父亲为我们子女做的一切。
身在远方的我们子女一切都好,在我们内心里不变的是永远爱着有博大胸怀又劳作一生的父亲。
作者简介:宋润生,1965年生,湖北省红安县人。1982年进入大学,1986年国家统分入职一国企,工作至今。一直在企业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现为中国兵器招投标评审专家、襄阳市建设项目节能评审专家、高级工程师。喜爱文学、艺术,关注社会,身具人文情怀,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胸怀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