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推介· 世界读书日随想(外二篇)

书影照+.jpg

刘益善过去著作一览

益善文集+.jpg

益善文集

一个老兵的故事+.jpg


曾侯乙编钟那些事+.jpg


叫堤角+.jpg

刘益善新著


中国人爱读书的,不择时择地,读一本好书,如饮佳酿如过佳节。外国人喜欢鼓捣,呼吁人类多读书,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搞了个行动,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95年11月的第二十八次大会上通过决议,宣布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为什么选择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呢?关于这一问题,说法还不少,鉴于每个说法都有些意义,不妨引叙出来。一说是西班牙的文豪塞万提斯,他写出了伟大作品《堂吉诃德》,逝于1616年,4月23日是他的忌日。西班牙的大众节日“圣乔治节” 也是4月23 日。传说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获得了公主赠送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每到这一天,女人就送丈夫或男友一本书,男人们则回赠女人一支玫瑰。书与玫瑰,多好的礼物。另一说为4月23日与一批伟大作家的生卒日期有关,除塞万提斯外,还有莎士比亚、纳博科夫、哈尔多尔·拉克斯内斯、莫里斯·图翁、何西·布拉和曼努埃尔·巴列霍等,这些人的生日或忌日都是4月23日。中国历代伟大作家有很多,为什么这中间没有以他们的生忌日为参照呢?我想这大约是中国人是以中国农历纪年的,农历日期与外国人的西历日期不一致。同时,这是外国人鼓捣的事,他们少了东方的元素。以中国人的想法,把孔子、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曹雪芹等人的一个生日或忌日为参照,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也是可以的。

确定一个特定的日子固然重要,但确定日子后如何行动更为重要,前者为形式,后者为内容。世界读书日有一段宣言式的话,说得十分到位:“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这段话的最后一句是“都能保护知识产权”,是因为最先提出设立世界读书日是国际出版商协会,原来的名称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强调版权保护知识产权是维护出版者与作者的权益,这是所有读书者都应该做到的,也是法制社会应尊之法。

世界读书日还启动了世界书都项目,毎一年,从世界各城市评选出一座城市,冠以世界书都,开展庆祝和传扬人类的图书事业,开幕于当年的4月23日,结束于翌年的4月23日。这个活动是2000年开始的,西班牙的马德里、埃及的亚历山大、印度的新德里、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加拿大的蒙特利尔、意大利的都灵、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城市都当选过,目前中国尚未有城市当选。

每年的4月23日这一天,世界100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活动,但在中国,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有这么个日子,只是在近两年才有些出版社和书店在这一天搞一些公益活动。

世界读书日,一个多么好的日子啊!中国要走向世界,要融入世界,要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推向世界,影响世界,中国就要了解世界读书日,要参予世界读书日,要举办与世界读书日的有关活动。做好这件事,于民族于国家于爱书读书的人,利莫大焉!

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各个书店都悬挂醒目的标志,一本翻开的书,中间是一颗心。读书能养心静心陶冶心灵纯洁心灵,同时,书要用心去读。

 

水不淹书说

小时候在乡下,大人们教育我要敬惜字纸,对于一切有文字的书刊报纸都不敢亵渎和毁损。有字的书纸,那是神明,不仅人敬惜,自然中万物都不敢冒犯。成人后,当然明白这说法是教育孩子从小尊重文化,热爱读书的初衷。读书人,对于一切有用的好的书,都是热爱的敬重的,我也一贯如此。

当代文坛大家贾平凹,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水不淹书》,文风质朴一如以往,仍是大家手笔。对于贾氏的散文,我是很喜欢的。这《水不淹书》写了两件怪事,引起了我的兴趣。贾平凹写的两件事都发生在1993年。第一件事是他把《贾平凹自选集》百余册堆放在家里的地板上,出门去忘了关水龙头,回来后发现水漫了房间,地板上的东西都被水泡了,而书堆周围有一匝竟是干的,书安然无恙。第二件事过程也如此,他将《废都》原稿放在墙角的地上。这次水漫得更厉害,连楼下也被渗下来的水淹得不成样儿。他走进门,水深脚面,有报纸和一只拖鞋在厅里转悠。他第一个念头是《废都》原稿完了。周围的报纸泡得提不起来,“但《废都》却好,六七寸高的一摞稿纸一张也未湿,抱起来放在桌上,墙角就显出一个白白的方块。”贾平凹在文章里这样说。

这真是令我们感到十分惊奇的事情,贾平凹自己也觉得奇怪,所以才写出来。贾氏曾写过一些神秘氛围浓郁的小说,从禅学的角度观照人生和人的命运,比如他的那组《太白山记》的短篇。但《水不淹书》不是小说,是作者自己的记事。作者写这篇文章,决不是故弄玄虚,目的是为了让人从中悟出点什么来,作者在文中让王先生说:“八卦上讲艺书为离,为火,水火不相容吧。”可为我们解读这短文提供一些思绪,其意义自不必说。    

我写这短文的目的倒是另有所求。其一,让更多的读者先知道有这篇奇妙的文章(这文章会收人贾平凹的集子中的);其二,假如贾平凹为了表达自己的禅悟而编造这两件事的话,就是很不应该的(我相信他不是无中生有的编造),这不是小说;其三,这两件事情是真的,但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希望有能人作出解答。其四,这两件事告诉我们,连水都敬惜字纸的,人更应该敬惜。 

 

《文化苦旅》封面上的小鸟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蕴涵深邃,文化味浓,风采斐然,是大家手笔。对余先生的散文,我是见到就读,他的散文文集也是见到就买。

那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刚刚出版的时候,我曾四处寻觅此书不得,新华书店和街头书摊均不见。后来从武钢的一位朋友那儿借到此书,如获至宝,燃灯夜读,跻身于余先生营造的文化之旅中,如行在山荫古道,别有一番享受。《文化苦旅》是我欲藏之书,但朋友的藏书我又不能据为己有,只能还他。我等待着此书的再次刷印。果然不久,此书再次刷印,新华书店与书摊摆出许多,我买了一本,虽说是第四次印刷的,且定价比首次印刷的贵了许多。

我买到的这本《文化苦旅》是本宝贵的本子,发现其宝贵是在几天之后。我的一个写诗的学生特地买了本《文化苦旅》送我,我把两本书摆在一起时,就突然发现了我自己买的《文化苦旅》的奇异。奇异在哪里?我发现我买的这本封面上多了一只小鸟。怎么回事?我仔细看,原来是印刷工人在制封面压膜时,将一块褐黄色的薄塑纸片压进去了。这块薄塑纸片如一只飞翔的小鸟形状,这只小鸟就永远地留在《文化苦旅》的封面上了。封面原本是深蓝的天,深蓝的天下是无尽的沙丘和沙丘下的沙路,现在添了一只快活飞翔的黄褐色的鸟,变得广漠中有了生命的穿行,壮阔中有了灵动的游走。我久久地把玩着,体验着造物主无意中给我的收获。

后来,我的一个写小说的朋友刘醒龙来家,见我书架上的两本《文化苦旅》,让我送他一本,我将写诗的学生送我的那本给他了,留下了有小鸟的一本,珍藏着。收藏者有的收藏错版邮票,有的收藏错版人民币,我很高兴我收藏了这么一本宝贵的书。

文化苦旅,慢慢长途,学子旅人在艰难地跋涉着,这时从沙丘那边突然飞来一只轻灵的小鸟伴着你,使你的旅途少了许多的寂寞与孤单,你能听到小鸟的歌唱吧!

近照+.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刘益善,祖籍湖北鄂州,生在武汉江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仼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江文艺》杂志社社长、主编、编审,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仼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名誉会长、武汉东湖学院驻校作家。发表小说、散文、诗歌500余万字,出版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作品30余部。组诗《我忆念的山村》获《诗刊》1981——1982优秀作品奖,组诗《闻一多颂》获《诗选刊》年度诗人奖,纪实文学《窰工虎将》获全国青年读物奖,中篇小说《向阳湖》获湖北文学奖与汉语女评委奖,短篇小说《东天一朵云》获湖北文学奖,散文《飘扬在田野上的白发》获全国漂母杯散文奖,散文集《民间收藏纪事》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长诗《中国一个老兵的故事》获首届方志敏文学奖诗歌类大奖。有诗文译介海外并选入中小学课本。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