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读这篇纪实文学,让我们真正了解了武汉抗疫的真实情况。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逆行的志愿者许多故事让人泪目。作为亲临一线的作者,她过去是不吃方便面的,但这次抗疫,却以方便面为主。开始,为寻一碗开水泡方便面,好多人怕感染连门都不敢打开,幸亏遇到一位好心的老人,帮他们煮了几壶开水;排查打300多个电话,连续3天打完,好多人不理解,作者的耐心着实令人起敬;宅家期间,有人故意骂人,但人们却没有一个人应声,后来大家说,骂人的人与我们一样,都是憋在家里憋久了,要出气,能理解;为了值守,在大雪纷飞、外面又没有值守棚、非常寒冷的冬日,作者和值守者靠原地跳、跑取暖,她不敢看手机,怕时间难熬。终于等到武汉解封,在阳光明媚、春和景明的四月,回忆这段时光,我们会永远铭记那些用生命守护大武汉的逆行者们,让我们道一声感谢,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一、“抗疫”集结号
我们家今年的年饭成了抗疫“集结号”,一餐饭没吃完,大家纷纷谈到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一脸的沉重,各自都在想,疫情来了,我们尽自己的力量,做点什么吧,大家的能量汇聚到一起才能形成力量。
以往每年,我母亲家里都是定在三十或是二十九的晚上吃年饭,几家人虽然在一个城市工作,父母亲也退休了,但是平时各自忙自己的事儿,有时候即使去看望老人也很少碰面,经常是这个刚走,那个就来,所以,每年吃年饭的时候才是一家人到得最齐的日子,相当于家庭聚会,一年到头忙完了,一家人聚在一起,相互关心,彼此问候,其乐融融。但是今年,母亲打电话说,年饭要提前吃,因为小妹妹的老公一直加班,可能三十没有假。妹妹的老公在医院里上班,每次吃年饭都是就他的时间,因为他大部分时间在上班,即使有假,他总说一年忙到头让年轻人休息,他留在医院值班,我们也都理解,总是饭菜都摆上了桌子,餐具摆好了,还在等他。他说,有时候医院里有事,不是到了下班就可以走,要把事情处理完才能走,干这一行都这样,不以时间为界,而以工作为大,作为医护人员,这也是他们的职业操守。
我确实见过医院的医生这样工作,最近到武汉市中医院看病时,有时候医生为了把挂号的病人看完,一直坚持到下午2点钟没吃饭,有的病人实在过意不去,悄悄的买来牛奶和面包递给他,可他坚持看完才吃,所以医生这份职业,真的挺辛苦,压力大。妹妹的老公从来没在我们面前抱怨过,相反,有时候谈到他的病人医治好了出院了,帮到别人,他总是很高兴,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从来都是最后一个到来吃年饭的人,我们总是耐心的等待。
今年的他没有往常乐观,进门就拿起一件围裙套在身上,穿上鞋套,主动拿起一次性碗筷添了一点点菜单独吃,来了不到十分钟就匆匆忙忙走了,说是到单位里去。当时还开玩笑说,你这个大忙人,没有要你帮厨,我们都做好了。他只是勉强笑笑,大家都没在意。那天是腊月二十八。他走到门口的时候说道,今年的冠状新型病毒肺炎很厉害,一定不要出门,做好防护和消毒措施,医院里的许多医护人员都感染了。他说,他一直挺在一线,准备大战300天,现在关键问题是一线医护人员严重缺乏口罩、防护服和护目镜,没办法调到。听到他的话语,随着他的匆匆离开,这顿年饭算是结束,大家没有心思吃了,心事重重的对望着,眼神里充满无赖,“怎么会这样?”虽然之前,在网上了解一些消息,单位里也部署了过年期间不得外出,不要在外就餐,但是得知情况已如此严重时,我们意识到,病情扩散的速度之快超乎了我们的想象,之前也就以为是和往年一样,就是一场流行感冒,一段时间就会好,现在已经发展到了这么严重的地步,我们怎么办,马上就要放假了,我们怎么能够帮助到这些医护人员?于是我们商量着怎么能筹到一些医护用品,纷纷拿出手机开始了我们的家庭防疫救援工作。小妹妹说,“我家里所有备用的口罩、鞋套、手套,都给他拿到医院科室里发给工作人员了。我现在还要赶紧去各个药店采购,买多少算多少,给他明天拿去医院用。他刚才其实是做的隔离,怕影响到你们,他没有说。”二妹说,“我来联系一些部门,看看能不能调剂一些到人民医院,”几个电话打完后,二妹突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方的回复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虽然出自不同人的口中,但是说明我们遇到紧急问题了,我们进一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已经不仅仅是人民医院紧缺了,整个区域都奇缺,武汉市大医院更严重。我们的心紧紧地揪起来,用什么办法呢?我们得赶紧想办法。“我们本地这样奇缺,外地会不会好一点呢,或者找外地的亲戚通过快递运输给我们呢?”我的建议得到二妹的认同,她立马拿起手机,给外地的表妹联系口罩和防护服事宜,并说了武汉的严峻形势,表妹马上联系她的同学同事,寻找医药公司。因为是晚上,她的朋友要等到第二天才能回复具体的数字,这一夜,我们都无眠,表妹深更半夜还在家庭群里,回复我们的问题,包括她联系的情况,别人是如何答复的,她都截屏给我们看。我们在等她的信息时,就捉摸着,这一部分物资只能应急,下一步怎么办?还得想办法筹集到更多的医护用品送到医院。这时候想起海外的一位亲戚,希望通过她在国外帮我们采购一批医疗物资。资金方面,我们来想办法凑,或者募捐。我们和海外的亲戚视屏,把武汉目前的情况告诉了她,她赶紧联系海外的朋友采购,同时组织大量的华人华侨募捐,进行大批量地采购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小妹从各药店、超市买回用品后,就一直在朋友圈转发医院奇缺医护用品,希望有人能提供一些信息,此时医院的公众号也把需求信息转发了,希望得到帮助。但是院方提供的电话一直占线,他们也积极在向各方寻求援助。
第二天,表妹说,她已经筹集到十五箱防护服及口罩,分别向两个医院寄快递,新问题来了,所有运到武汉的物资,快递全都停运,进不了武汉。于是,表妹找到邮政快递说明情况后,总算可以运送了。她把在各药店购买的防护品寄给医院工作的妹夫,先把这些物品用着再去筹备,接着后面还有,妹夫收到后连声“谢谢,我全都带到科室,大家都用。”接着,另外的几箱也到了,算是可以应对几天了。
国外筹集的防护品,手续就麻烦多了。先是国外的物品到不了武汉,武汉封城了,天河机场停运了,怎么办?于是海外亲戚一直和华人华侨在想办法,最后决定运往上海,只要到了国内,再想办法运往武汉。和上海的海关联系,说明了紧急情况后,海关立马同意了,说赶紧办理通关手续,一到上海就赶紧特事特办发往武汉。这是海外亲戚的微信,“国内通关,联系了武汉海关,已开始建立绿色通道。货物到达的城市都确定一个物流单位,帮忙在当地城市收货发货,清关由武汉海关负责。联系国内物流,保证物流运输到武汉,目前武汉公安局有专线电话,已打通,可以协调物资运输。”我们此时松了一口气,感到欣慰时,又问道,你和他们说了吗,地址是黄陂区人民医院,结果又收到微信,“这批物质只到武汉,由专门指定的单位接管,不能到黄陂。”我们纳闷,为什么我们联系的捐赠物资救急,所有外部机构都能帮助,为什么就不到这里,我们很着急!后来又接到回复,武汉市的医院也严重缺乏医护用品,只能发给市内的医院,怎么办?虽然到不了黄陂,能为市里医护人员救急也行,但是我们这边怎么办?我们仍然着急。
国外的小姨和她的朋友们继续在各大商超扫货,再次联系武汉,向武汉捐赠,直到后来可以直接捐到黄陂,看到医院开的捐助接受证明,大家心里才有一种如释负重的感觉,终于能到我们的医院了。
接下来,武汉封城了,形势越来越严峻,发现的疑似病人越来越多,医院已经不是缺乏医疗物资了,连医生、床位都缺乏。我们只能在家中不停的通过网络得知信息,同时也不停的通过海外的亲戚不断联系华人华侨大量地购买物资快递到我们区。不是所有物资都能顺利到手,有时候据说要验收,怕有不达标产品。没办法,只能快递到医院,让个人收下,然后分给需要的部门,以解燃眉之急。
我们家的电视估计今年春节期间播放的时间超过了以往半年的时间,除了在家庭群里联系采购物资外,就是盯着电视,当大量的医护人员深夜坐专机赶往武汉驰援时,带来大量设备和物资,顿时感到一种强大的力量,当时就想哭,我们真的是一个大家庭,不论是身在省外的亲戚朋友,还是海外的华人华侨,此时都心系着武汉,因为武汉是我们的根,这份故土情是无论何时何地都不曾改变过。接着我们都下沉到社区一线抗疫,忙忙碌碌,但是捐赠物资的联系一直没停过。
二、站在卡口守望
2月2号,接到局里的电话,通知我们全体人员下沉到包保社区。所有社区由各机关单位实行包保制,与社区工作人员共同维护和把守疫情期间的小区。
包保单位负责人与社区工作人员商量工作
各个社区的路段被围挡隔断后,只保持一个通道,唯一的功能就是运送病人,另外就是我们这些值班的人。因为还有一些服务工作的人员上班,加上封城后,没有接着封户,进出卡口的人非常多,而且整个城区,就是我们值守的地段保留着,所以,工作量特别大,开始时两个人,左右各一个人,对来往的行人进行测体温。有些人根本不配合,直接冲岗,甚至有些人骂骂咧咧要打架,鉴于这种情况,于是,单位里有加派人手,四个人值守。
有一天,一次过卡达7个人。我们同事分别给他们逐一测体温,由于卡扣狭小,他们人多,导致彼此间的距离就隔得很近,在对第三个进行测量时,体温枪“嘭”的响了,接二连三的响,赶紧拦住这三个人,并迅速联系社区,有三个人体温不正常,要送到医院里检查。后来社区派车子和专人把他们送到发热门诊,结果出来后,果然三个人都确诊了。我和值班的同事,担心了好几天,自己会不会被传染?
天黑了,四盒方便面整整齐齐的摆放在路边的桌子上,天上飘着雪花,路灯在雪夜里似乎总把光亮藏着掖着,让人觉着又冷又饿,喷洒酒精消毒后,摘下手套,口罩,才发现方便面该怎样吃到口?旁边所有的门店都关着,虽然不远处有住户的灯亮着,现在这个时候,谁敢开门给开水呢?每家每户此时的开水可能多得是,可是此时对于我们却成了奢侈品!灯光照在路面漆黑漆黑,可是找得四盒方便面却格外亮,甚至亮得刺眼,四个人你望着我,我望着你,彼此对望后无可奈何地摇摇头,有个人自我解嘲道,“方便面还是不够方便,如果用雪花能泡就好。”除了天上飘的雪花,冷水也难找。找了好多家,人家不愿开门。有一家小门面,很破旧,卷闸门下露着20公分,没拉上,我们喊了一声“师傅,有开水吗?”他把门拉上一点,看到我们带的红帽子,红马甲,“你们莫过来,莫过来,我烧好了叫你们。”老师傅果然把水烧好后放到门外,再拉下门,待我们倒完水后,把水壶放回原地,喊一声“谢谢,老师傅。”我们走远后,他才拿回水壶。虽然尴尬,但总算吃到了这盒方便面,坚持站到到晚上十点半,不至于晕倒吧。后来就有经验了,我们每天自带开水瓶,大家也都记住了,雪花是不能泡方便面的。有人用手机拍下来这段经历,我们调侃道,这段经历就叫“雪夜乞讨”,也有人说,叫“雪花与方便面”吧,说起来,也许心酸,但是,大家真的还蛮感谢那位大爷,虽然他让我们有些尴尬,但是只有他给了我们开水,这种特殊时期,他能这样已经不简单了。
3、陌生电话里的问候
电话排查并登记
每逢过年,我们彼此都会停歇忙碌的步履,停靠在温馨的港湾,万家团圆迎接新年到来,可是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扰乱了人们的生活,打破了平静。武汉这座有着“九省通衢”之誉的美丽之城,突然宣布“封城”了。曾经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突然像被按下了暂停键,大街小巷空空荡荡,一边为了抗疫保护更多人的生命,要求居民不出门,隔离病毒传播,另一方面,为了保障生活和救援,许多人逆行在路上,我们全员放假不休假,下沉到包保社区。我们包保有两个社区,其中一个有十六个小区,还有市场,三千余户,一万多人。另一个在盘龙城,也有三千余户。
2月6日,接到单位的紧急电话,社区要加派人手到一线,立即赶往社区。在社区的服务大厅,大家都带着口罩,除了露出一双眼睛,彼此都不认识似的,眼神里透着焦虑。我们十来个人一起在会议室听了社区布置的任务,每人按照桌上的网格资料分别给每一户人家打电话,询问家里有无发热症状的人,进行第一轮摸排调查。我们有一个共同的顾虑就是,随着封城的实施,禁止外出,有些居民可能有一些抱怨或者恐慌,我们打电话时不能和他们置气,除了询问外,要关心他们需要哪些帮助,并安抚他们。
我拿到满满的两盒网格信息表,这一套表上有三百多户人家,三天之内第一轮必须完成,意味着每天要打一百余个电话,所以时间非常紧,当即开始打。此时的我们也许和住户是一样的心情,不安甚至有些恐慌。因为当前的疫情传播速度之快,加上究竟有多少人传染上,估计有些人感染了病毒,自己都不知道,所以我们说话的语气尽量尽量平和,电话一接通,我们就自我介绍,我是某某社区的工作人员,现在正在进行疫情排查,可能打扰您,家里有几个人,有没有发热症状,现在需要提供帮助也告诉我们,我们24小时为您服务。即使是这样,还是有人不耐烦,在打到第三个电话是遇到一个女人,她好半天不接电话,接通后直接在电话里吼吼唧唧的,“哎,我说你们烦不烦,我们没有发热的症状,如果有,还要你说,我不知道去医院?就这样,我忙得很。”随机挂掉电话,我的问话还没出来就被她怼回去。只有忍着性子再次打过去,这次不等她接话,我一连串的说出我打电话的目的,本着为她和家人负责,不许挂电话,回答我们的问题,虽然她仍然不配合,但是经过劝说,她还是勉强回答了问题。我感到了她近乎歇斯底里的状态,想生气怼她,还是忍住了,现在这种状况,我们原本是安抚他们,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去积极应对目前的疫情,要有信心,听从政府的指导和安排,不出门,居家做好隔离并告诉她要保持好心态,如果需要任何帮助,可以打社区的电话,然后又说了一些安慰的话。后面的电话,大部分人还是比较配合。记得有一户派出所的家庭,他的回答非常细致,他告诉我,他家里原本是三个人,年前放假,侄女从武汉回来后一直住在他家,他把详细时间也如实相告,并说明没有发热症状的家人,他也在外执勤。感觉这个电话沟通起来就很顺畅,如果大家都这样就好。还有一户人家里就是两位老人,他接通电话听到自我介绍后,告诉我,“家里的儿子媳妇都在医院上班,听孩子们说了,现在疫情严重,我和老头子响应政府号召,我们不出门就是为国家做贡献,你们现在出来工作也很危险,要保护好自己。”听到老人的话,心里暖暖的,当时很感动,一是觉得疫情爆发时期,夫妻二人都在一线救治病人很让人敬佩,二是两个老人克服困难宅家里,反倒安慰我们,而且把政策要求说得如此流利,将心比心,真的很感动。其实,当时打电话之前,想着老人的思想工作会更难做,因为他们对过年看的更重,思想比较传统,没想到,他们反倒非常配合。于是问了一下老人家里的生活状态,生活用品够不够,特殊时期不要出门,有需求找社区,并告知社区的电话,并祝老人家平平安安,健康长寿,老人家很高兴。随即,我们把像这样类似家庭,如子女在医院一线工作回不了家的,还有家里只有老人居住的家庭一一做好记录,即时汇报到社区,特别关照,需要志愿者定期上门服务,安排好他们的生活。还有的人,煤气用完了,问我们怎么办?这对于宅家的人是特别重要而且急需解决的事情,“别急,我们马上通过社区联系后回复你。”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做记录,而且马上要解决,社区立即派志愿者骑上电动车,带上煤气罐给居民区灌煤气。接着打下一个电话,电话里人告诉我们,要买口罩和酒精,这些物资连一线医院都奇缺,所以我们只能告诉他,平平安安呆在家,不要出门,有需要打社区电话可以帮助,这些物资现在到处买不到,过一阵子物资会有的。
每次打电话,居民总有各种需求,尽量为他们解决。许多人回答完后会问一句,“我们么时候可以出门,能给我们透个信不?”
这个话题,真的不好回答,我们只能安慰道,“安安心心在家看看电视,不出门,一直保持这种健康状态,疫情慢慢控制住了,一天会比一天好起来的。”虽然不能承诺什么,也许他们听到这些话会心安一点吧!从早上一直打到天黑,中午匆匆吃完方便面后接着打,一天打近一百个电话,既不能匆匆忙忙应付了事,又不能说太长,因为后面还有居民要逐一问到,还要及时解决一些问题,当天的记录汇总后填表上报,上报后前前后后再仔细梳理一次,看看有没有记漏了,再把几个未接电话重新打一次,打完后,根据记录的数据来看,大部分人家还比较平安,有十几户人家回老家乡下过年了,健康状况还好,一天紧蹦着的神经此时可以松懈一下了。走出社区,虽然外面天黑,飘着雪花,但是内心里没有之前的恐慌,至少今天的大部分人身体状况还好,生活物资方面的需求,我们可以帮助解决。
一天下来,回到家里,嗓子哑了,眼睛酸痛,腰也直不起来,感觉好累,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病了。回到家门口时,全身喷洒酒精消毒后,把衣服放到阳台上,赶紧洗头洗澡,猛喝了三大杯水,把一天未喝的水补回来。然后把手机电充好,准备第二天继续奋战。
八点多钟的时候,接到一个陌生电话,问我是谁?我有点懵,突然反应过来,我现在的身份是社区的工作人员,可能是哪位居民回过来的电话,果然,那人说他在下乡排查。哦,原来是“同行”,他把我要排查的问题直接告知了,互相道了一声“辛苦了,请多保重!”并在记事簿上把他的情况作为第二天补登的记录。接着,又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我就直接告诉对方,我是社区的疫情排查工作人员,把相关的问题都问了一遍,对方说他在外地,问什么时候可以回武汉?需要办理什么手续。他说他是做生意的,年前去旅游,准备过完年回来的,结果被隔在外地不能回来,他的门店一直关着,他想回来。我告诉他,武汉的疫情好严重,你如果在外地没有发热症状,暂时就在外地居住一些日子,现在封城了,高铁、飞机都到不了武汉,你最好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要出门。所有门店都没有营业,你就安心休假吧。然后他又问了武汉的一些状况和小区怎么样,他说他在外面住长了想家,从来没有离开家这么久。只能用手机和家人视频,聊聊天吧。我安慰他。他沉默了几分钟又说,“如果形势好转的时候告知一声,我们尽早回来。”“好的,在外面注意安全。”放下电话,我盯着电视里,看白岩松主持的新闻1+1,关注专题抗疫的连线话题,电话的另一端李兰娟教授的出现似乎成了武汉人的期盼,人们都希望她和钟南山教授的专家团队能研制出治疗新冠的特药,然后看到雷神山医院开建的场景,还有全国的医疗物资不断运往武汉,虽然感到了一股强大的支撑力量,但是我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在加重,还要加快进度排查。
第二天,六点钟就匆匆忙忙起床,烧开水,用开水泡了一盒方便面,方便面的味道迅速弥漫在客厅里。疫情爆发之前,我从来不吃方便面,现在它却成了我每天的早餐。吃完方便面,戴上口罩,开着车子往社区里敢。路上,没有行人,店铺也都关着,只有少量和我一样贴着“通行证”字样的车子在街上跑着。疫情越来越严重了,在街上的车辆和人,几乎都是和我一样身份的人,——下沉到社区的工作人员,我们统称“志愿者”。虽然飘着雪花,每一个卡扣的值守人员依旧站在路上,拿着测温枪,穿着雨衣,带着口罩,我被测过体温后,被放行了。八点钟就到了社区,开始打电话,一连十个电话都不太顺畅。第一个电话对方就反问道,“我现在需要酒精和口罩,还有鱼肉菜,你能现在送来吗?”“附近药店下午有酒精,你可以出来买。”“买就不用了,你们打电话不是应该给我们送到家吗,不然,这个电话打来干嘛?”对于这种电话,我们感到很无奈,只得告诉他,你在家多看看电视,多关心现在的形势吧,但是我们还是把他的需求记下了。
下一个电话,对方说他们一家人在乡下,她是一位孕妇,32周了,现在医院里都是新冠肺炎病人,她要做产检怎么办?我问她一直产检的定点医院在哪,有没有熟悉的医生?她说每次去,都是当班医生检查,没有固定的医生。面对这个问题,我赶紧与社区联系,把她的需求一一记录,让社区迅速与街道和防疫指挥部及相关医院衔接。
接下来的三户居民,分别在酒店隔离。听说话的语气还比较平静,我又问道她们的现状,她说,在酒店隔离比居家隔离好,有医生每天为她们发药,打针,酒店提供一日三餐。“心态放好,好好休息,你会早日康复的,社区等你回来啊!一定平安回来。”我在电话里一个劲地鼓励她们,其实内心也很担心,真的希望他们早日回来。就这样,又打了一百多个电话。到了第三天,为了加快进度,我们单位又加派了人员打电话,必须把第一轮排查结束。因为新冠病毒的潜伏期长,防疫指挥部决定必须连续排查三次,担心有的人先前无症状,后来才发现,所以重复打电话,电话不通的,上门问询。十几个人在一个会议室里,室内每天都用84消毒水消毒,而我们仅仅只有口罩,所以眼睛每天都有刺痛的感觉,又不敢用手揉,只能忍着。希望尽快把病人都筛查出来,让他们住进医院。每一次的电话结束,我都会说一声,“保持良好心态,祝你们全家都平平安安!”并不是为了结束而说这句话,真的是希望大家一起配合工作,共同度过难关,他们似乎感觉到了我们的关心与鼓励,也回应道“你们在外面,也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其实大家素不相识,但是简单的关心与问候,让我们心里都暖暖的。
四、走楼梯入户排查
下沉社区人员作排查准备
饭后继续排查
作者入户排查中
电话排查完毕,单位通知要求我们上门排查。三天之内,必须完成。一大早,我们单位全体出动,在社区门前紧急部署,每两个人一组,带上记录簿、笔、粘胶、告知单,以及住户资料,挨家挨户上门查。我领到的是一个老小区,无电梯的普通7层楼结构的房子,查完7个单元,有的单元3住户,也有2住户的。下了几天雨,唯独大排查这天,竟然放晴了,不过寒气未散。我们穿着棉袄,带着口罩,护目镜,外面套着隔离服。一层楼一层楼的往上爬,一户一户地敲门,问询家人的状况,有没有发热的病人,有没有外地回来的亲戚。逐一排查,逐一登记,做好记录,家里没有人答应的,就贴上告知单。上午的排查完毕,竟然到了一点半钟,赶紧在社区门口蹲着吃完盒饭,不喝水,不脱衣服,半个小时后,进行下午的排查。下午是另外一个小区,32层的电梯楼。我们从五楼开始排查,看着耸入云霄的高楼,要一层一层往上爬,心里有些怵,但是我和同伴两人相互鼓劲,“走吧,我们一起加油上!”每一层四居室,一户一户的敲门,问询,登记,拍照。许多人要开门,我们都会提示他们不开门,我们就隔着门说话。有的居民,看我们是走的楼梯,会打开门说,“你们辛苦了,喝点水吗?”“不用啊!谢谢!”
有的家庭,敲门没人应声,打电话才知道,人已经在医院住院。有的人家已经回到乡下老屋了,他们会在电话里轻松愉快的告知我们,家里一切都好。此时的我们也很高兴。还有一户人家,她说头有点晕,自己买了感冒药吃,不知道是普通感冒还是新冠肺炎。我们立即让他测体温,并联系社区。还有一户人家,孩子生病了,到前川卫生院看了儿科,医生说是扁桃体化脓,打了点滴回家,不知道会不会感染新冠病毒,我们告诉她,现在只能居家隔离观察,如果有发热症状立即联系社区。
到了天黑,终于排查完毕,我的棉袄已湿透,外面的防护服由于不停的爬楼早已破了,洞口正在滴水,走到社区,脱下防护服,全身喷洒了一遍酒精,找了一个空地吹风,稍稍凉快一点才回家。回到家里,再次拿起酒精朝自己前后左右猛喷,因为今天接触了太多人,洗头洗澡后,拿出莲花清瘟胶囊和抗病毒口服液喝,心里不断告诫自己,“千万不能感冒,明天还得继续!”
第二天早上,天还未亮,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吵起来,以为是单位里出来时,紧急任务来了,睁开眼睛一看,才五点钟,电话里说,老太婆不行了。我和老公匆匆起床,下楼开车,到了卡口,发现门锁着,于是赶紧打社区的电话,谢天谢地,值班的人披着一件军大衣,骑着电动车很快就来开了门,那天早上天空完全没有透明度,弄得化不开的大雾,估计能见度不到3米,幸好是封城,外面没有车,出奇的安静,我几乎是摸着开车,摸到了老太婆住的小区,车只能停在外面,待我们到家时,老人已经离世了。算是匆匆忙忙的看了最后一眼,处理完后事,特殊时期不能聚集人群,各人回到家里,调整了一天的心情,默默忍住悲伤,我们都各自返回岗位了,继续抗疫。
5、互道一声“辛苦了!”
作者与凯迪水务工作人员一道维修破裂的水管
排查完毕,我们都被安排到卡扣和小区门口值守。虽然路封了,禁止任何人和车辆外出,但是工作人员,还有志愿者,及运送物质的保障车,救护车,从一条路上走,还是显得车流量,人流量非常大,这是很危险的事。我们对过往的行人一个一个进行排查,查他们的出行证件,量体温。总有一些不遵守规定的人,他们的理由就是,在家闷,要出来透透气。对于这些人只能尽量劝返,做工作,对于执意闹事的才报警。一般情况下。我们就好言好语劝,从各方面沟通,让他们回家,毕竟特殊时期,他们心里有一些恐慌,焦虑,以缓解他们的心里压力,居家平安度过疫情期。
有一天,社区把国家补助的评价肉全都用社区的执勤车拖过来,分成等分,在路边的肉案上分块时,路很窄,环卫车到这边来掉头倒车时,为了避让社区的工作车,轧到路边的水管,一瞬间,白花花的水柱像瀑布一样冲到2、3米高,楼上的人就骂骂咧咧的,还有的人担心停水,直接拿桶下来准备蓄水。紧要关头,本来一些人就烦躁不安,要是停了水,那还得了!我赶紧联系水务部门来维修,他们关掉水闸,可是拖设备的车辆进不来,几个路口都封死了,只得联系相关社区的值守人员,赶紧联系社区,打开通道,让运设备的车辆进来,直到晚上六点半,破水管换下来了。水闸开了,人们可以做饭了,调试完工已是晚上八点钟,水务部门的人才离开。夜幕下,几家人纷纷在窗口向我们道谢,我也松了一口气,在我值守的地段,不仅仅是要管控进出口的人群,也要时刻关注他们的生活环境,不能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其实水务部门也真的特别积极,他们走时,我也道了一声“辛苦了!”他们看到我们值守不容易,为居民买药,接快递,登记,一直忙不停,也向我回了一声“谢谢,辛苦了!”
还有一位50多岁的妇女,她每天早上拉着电动三轮车出门,外面的疫情很严峻,街上基本看不到人。我问她,这个时候出去危险呀,她拿出出门证明递给我说,她是送快递的,一天不出门,生活就没了着落。次数多了,她每次出门就和我打招呼,我总是为她把门拉开。那天下着雨,降温了,远远地,看到她的脸上都是雨水,拉着车费力的缓缓走来,走到门口时,我仍然为她拉开门,可是她的车却推了两次推不进来。她说,车子今天没电,推着车送快递,现在好累。于是我帮她把车推进去了。她回头很真诚地说道,“哎呦,这场疫情,把你们都累着了,天天坐办公室的人在这守门,帮我们干活,坚持这么长时间。”“我们的坚守,是为了你们的健康啊,守住了小区的健康,就是守住了小区人的生命。你们都能理解,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即使有想出去的人,看到我们每天站在门口劝说,也就返回了。但是还是会忍不住问一句,“什么时候疫情可以结束?”他们似乎把希望都寄托在我们身上,“有好转的迹象,就应该快了。再坚持一些日子吧,形势只会越来越好。”其实那天的我在雨中屋檐下,不停地跳动,来回走,因为降温了,不能离开岗位,又是风又是雨,好冷!我一直在寒风中坚持着,默默的给自己鼓劲,“再坚持一会儿,天黑了,就可以回家了!坚持!坚持!”我穿着两件雨衣,希望能挡住寒冷。我不敢看手机,怕看到时间难熬。有一对从外面提着米和菜的老年夫妇走过来,我拦着不让进,因为我每天在这个小区值守,虽然住户不太多,但是大部分人进进出出的,我都记住了,其中一位老爹爹说,“姑娘,今天这么冷,这巷子里北风口,你们又没有一个棚子,冷啊!你们不容易。”“是啊,今天特别冷,早上出来还好,”我边说边哆嗦,“你千万莫冻感冒了。”
他们边和我说话,边腾出手拿证明,其实两人就只有一个证明,“那只能一个人进去呀,这个时期,尽量不要两个人出门,减少出门的次数,您都这么大岁数,出来太不安全了。”老爹爹指着几百米远的地方说,“我们就住在前面小区,没事哪想出来呢,我婆婆的哥哥瘫痪在床,嫂子昨天去世了,他的孩子今天去火葬场办理后事,我和婆婆来给80多岁的舅哥做饭。”天啦,70多岁的老两口冒着寒风冷雨来给80多岁的人做饭!早上,有个白色车子出去的时候,那人对我和对面小区的值守人说,“家里老人去世了,”这种情况下,我实在不能让老人返回去,我只得拉开铁门,“注意,慢慢走。”我帮他们提着米送到楼梯口。老人说,要喝水就来倒。随后的三天,两老人每天都冒着大雨来做饭。他们仍然每天和我道一声,“辛苦啦!”我也记住了那个亲切喊我“姑娘”的老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能给与我支持和问候的老人,我守护着你们的健康,也谢谢你们的支持。我们一起努力,度过艰难的时刻。逆行在路上,但是能得到许多人的理解和关心,我们还是挺感动的!我们不是不尊重生命,我们是为了更多人的健康,为了保护更多人的生命安全,竭尽自己所能为大家做好服务,一起渡过难关,迎接春暖花开!
六、月季花隆重地迎接春天
除了值班外,其他时间就宅家里,阳台成为我与外界的桥梁。我喜欢坐在阳台上,静静的望着外面,看云卷云舒,看花落花开。这就是老式住宅小区的好处,接地气,站在楼上的人可以和楼下的人拉家常。我们隔壁小区,前后楼的人常常坐在自家阳台上聊天,每天就是谈疫情,先前,他们总是很焦虑,这几天,看的出来他们的神情轻松多了,说是,武汉的疫情控制住了。外面的天气暖和了,各家各户晒被子、衣服,一楼的住户,在自家小院子门前种菜,种花,不知道,楼上是谁家掉下了一片袜子正砸在她的头上,老太太跳起来骂楼上的住户,“你妈的,老子挖死你!”他手里拿着刨土的小锄头,反复话这几句,另外一家老太婆出来,笑着骂道,“你就是会骂几句吧,还不如不骂,又没人理你”老头子一直很气愤,听到这人出来解围,就笑起来了,“憋在家里好久了,就是想找人骂一下,说说话。”后来几个老太婆一人拿着一袋什么东西,笑嘻嘻的进了院子,“莫骂,快快去拿好东西。”“么好东西,一人一袋,给点我。”几个人只是笑着拿走了,他拉住另外一个老太婆问,“是么好东西?”“鸽子粪。”“真的是好东西,我要一点。我要让院子的春天更隆重一些。”老太婆顺手倒了一些在他家小院门口,老人正好要做花肥,就是这点东西,度过了一个下午的时光。他又端出自家的月季花加土。我看到,月季花有一朵花已开得红艳艳的,对着阳光正闪亮闪亮的,那一朵花在绿叶中格外耀眼。老人家门口的桂花树叶也格外绿的精神,老人家取下口罩,点燃一支烟,看着他的花花草草,很是休闲自在。我在阳台上看着隔壁院子春和景明,疫情散去,人们正在回到原有的生活轨迹。
七、凉亭是无疫情小区
村干部带病人看病
我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一个令人高兴的电话,王家河凉亭村竟然是无疫情小区,而且一直保持着,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听书记胡克安说了整个过程,我感叹,这是大家辛辛苦苦拼命换来的结果,太不容易了!
凉亭村位于王家河街东北角丘陵地带,东与红安县及蔡榨街接壤,版图面积3.5平方公里。凉亭村有1069人,314户,7个自然湾,
2020年1月22日,村里接到疫情命令,就开始布置工作,将村委会分成四个领导小组,村干部任组长,每组五、六名党员为组员,分别对指定的村子实行24小时严格管理,各负其责。所有工作有村支书记统一调度,工作紧张且有序开展,首先实施封村封路,在所有进村的路口实行封堵,所有人员禁止出入。对于年前从外地放假已回家的人员实行每天上门测体温,登记上报。为了让广大村名积极配合,每天在村里用喇叭、广播进行宣传,号召村民不要串门串户,外出回来的人自己在家隔离。另外,从街道领回数十条横幅,宣传标语挂在村里屋前屋后,提醒村民千万不能疏忽大意,要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建立村支部微信群、志愿者微信群、村民购物群,在群里也进行宣传。
为了保障村里环境不受污染,组织年轻志愿者每天背着消杀器具对所有住户屋前屋后进行消毒。由于消毒药水紧缺,村支部书记联系了捐赠,但是由于封路,对方不能送货,只能自提。村支部书记胡克安向区有关部门申请办理了通行证,将自己的私家车用于为村里运送物资的保障车。对方提供地址后,村支部书记胡克安独自一人开着导航出发,谁知,由于现在封路,有些路况的改变,手机导航一直把他导向了雷神山医院,到了医院门口,值守的人员问他来干嘛,他说是来运送消毒液,值守的人很气愤的说了一句,“你没病跑到这里来运什么消毒液,没看到这是雷神山医院,找死吧?”他此时才意识到自己走错了,赶紧重新导航,找到了提货的地点,赶紧拖上84消毒液返程,想到刚才误入医院附近,心里还有后怕。不过总算把消毒液运回村里,可保证消杀工作不间断。
每逢村民需要购物,大家都在群里上报需要的物资,如有的家庭有小孩,需要购买奶粉、尿不湿,孩子的食品,家里的生活用品,统计后列出清单,由胡克安驾车到城里的超市进行采购,回到村里后,由志愿者按照表格到各家各户送上门。另外,还组织村里的能人捐款捐物,总计收到捐赠的物和款项达7万余元,并进行公示,都购成物资发放到村民手中。为每户村民免费发放300余元的物资,保证每家送一包大米,8斤面,4斤盐,一壶油,每家40余元的菜品。他说在村委会值班,电话微信没听过,中午吃饭只用十分钟,匆匆忙忙吃完赶紧办事,累了,就在办公室的椅子上眯一会儿,完全不敢松懈。
非常时期,老年人也容易发病,十天前,胡克安自己的老父亲80多岁,突发老溢血卒风,生命危险,胡克安再次驾车把老父亲送到人民医院,此时人民医院已开始收治非新冠肺炎病人,送去救治后,胡克安回到街道主动要求隔离,在指定的酒店隔离期间,一刻也放不下村里的工作,他说,联防联控工作一刻也不能马虎,这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一定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也许以前觉得最难控制疫情的可能是村子里,因为住户散,人杂,加上从外地返回过年的人多,没想到村里疫情控制得这么好,这也许就是村长们的“硬核”措施取了作用!幸福的凉亭人啦!
自疫情爆发以来,武汉庚子年的冬天,成为无数人的伤痛,经历了漫长的抗疫之路,70余天,曾经车水马龙的城市,仿佛一夜之间被按下了暂停键,我们经历了从恐惧到焦虑,到投身一线当志愿者,扛着艰辛,忍着悲伤,到春暖花开,其中的酸甜苦辣真是永生难忘。
3月30日,我家老太婆的骨灰送到老家乡下安葬了,一家人回到老人家住的房子里,看着墙上挂着的黑白照片,几家人对着照片,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老太婆的往事,仿佛就在昨天。如果不是疫情期间,可能她会像往常一样紧急送往医院救治,可能我们会常常去看她,但是疫情爆发以来,我们都各自在一线忙忙碌碌,曾以为她不出门更好,却没想到她会这么快就离世了。这算是我们一家人第一次聚在一起,各自带着口罩,一起谈论疫情,一起怀念老人,然后各自回到岗位继续忙碌。
2020年的4月8日,是身为武汉人终生难忘的日子,武汉解封了,城市按下了启动键,开始复工复产了,人们走上街头,看到了久违的长江大桥,武汉江滩,黄鹤楼,吃到了可口的热干面,我们终于熬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季,盼到了樱花盛开的春天!武汉,是我们的根,不能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你!武汉,你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一起用生命守护你!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任茂华,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武汉市签约作家、挂职作家,曾任黄陂区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盘龙文化研究会会长,在《中国财经报》、《长江日报》、《芳草.潮》、《湖南文学》、《江城财苑》、《武汉作家》、《武汉宣传》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出版小说集《海阔天空》、散文集《湖光山色》。黄陂区第三届、第四届政协委员,现在财政系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