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推介·秋日登磨山


微信图片_20201018223826.jpg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一直下雨,今日,阳光明媚,秋高气爽,我带着家人驱车东湖磨山,享受着大自然带给我们的阳光、空气!这也是疫情之后我们第二次来到东湖磨山。我已有二十多年没有去朱碑亭了,带着期待和眷念,20201011日下午,我徒步攀登磨山,拾级而上,瞻仰向往己久的朱碑亭。当我站在磨山西侧的休息长廊处,俯瞰东湖风景区,心潮澎湃。环湖而建的绿道和石桥映入眼帘,上世纪五十年代沿着湖边栽种的的武汉市树——水杉己长成参天大树,形成一条镶嵌在美丽的东湖之滨的绿色彩带。经过东湖几代人的努力建设,东湖现已成为全国著名风景名胜,令人神往。

微信图片_20201018223818.jpg



我们对东湖有着不懈的情缘,只要有时间我们就会去东湖,因为东湖曾经是岳父万流一战斗工作过的地方,也是他用了大半辈的心血为之奋斗的地方,更是把他的骨灰播撒在这里,回归到他生前热爱着操劳着的清波之中——东湖!

6f2d7e40453099b720c5e45d5d187bc.jpg

万流一遗照


岳父万流一是经中南军政委员会秘书长、武汉市政府副市长张执一推荐,1951年担任东湖管理处副处长。自此以后就一直与园林事业打了大半辈的交道。东湖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与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员工们辛勤奋斗的足迹。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国家财政困难,物资不足,在缺人才缺资金的情况下,万流一迎难而上,带头在东湖安家,全身心地投入到东湖创建之中。他以“只争朝夕不争名”的精神,率领技术人员和园林工人几十个人,踏遍了东湖的山山水水,走遍了沿湖78平方公里的泥泞小道,认真考察沿湖一带的历史遗迹,依靠群众,广征博采,追根溯源,探幽寻胜。例如:刘备郊天台,曹操庙,关公卓刀泉,鲁肃马㙇,吴王庙,放鹰台,楚王墓,饮马泉,清河桥,屈原行吟泽畔,太平天国九女殉节处等地都引起他极大兴趣,他认真研究,制定规划。为了引进园艺专业人才不惜代价,不怕非议。凡是有一技之长者,都设法聘用。如在丹麦专攻园艺的余树勋还未毕业,就先汇路费请其毕业后来东湖主持技术工作。得知本地或外地有园林,建筑等方面的人才,均按需招聘。不断充实技术和管理干部队伍。对工人进行文化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人的业务素质。用“化缘”的办法来解决东湖建没资金短缺的困难。在陪同中央或湖北省领导游览东湖之际,主动汇报东湖建设及远景规划情况,积极取得上级领导的支持而及时拔款。例如:李先念主持中央财政部工作时,万流一利用他回汉住东湖客舍的机会,一大清晨,先念同志还未起床,万流一早已守候在门外,先念同志出门时,他马上迎上去,递上东湖建设规划,请先念同志批款。先念同志笑了笑,风趣地说:“你真会找机会要钱。”说着就接过纸笔,搁在腿上批了一笔专款。后来,万流一对职工们兴奋地说:“领导同志对东湖的建设十分关心,我们一定要努力工作,不要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怎样利用有限的资金来建设好人民的乐园,他费尽心血规划东湖景区的建设,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万流一对东湖风景区建没的步骤:以民主人士周苍柏捐赠的“海光农圃”为起点,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精打细算,由小到大,长计划,短安的原则,提出沿堤插柳,有坡皆松,先苗圃后公园,先绿化后美化的建园思想进行建没。为发扬湖景优势,首先沿湖安排亭、台、楼、轩,建筑均为民族风格形式,至1954年已先后建成先月亭,可竹轩,水云乡,听涛轩,濒湖画廊,沧浪亭,鱼乐园,露天剧场,九女墩,湖滨小楼,听涛游泳池等15处景点。修复湖心亭改名湖光阁。当听涛景区初具规模后,他就着手规划东湖的远景方案,亲自登上杂草丛生的磨山实地进行考察,1953年,筹备建设武汉植物园,园艺场。他还亲自担任武汉园林艺术学校校长,为武汉市园林事业培养人材。东湖和磨山景区都留下了老人家为东湖建设和发展的足迹。

他的亲密战友、武汉园林局局长巴南岗制定磨山植物园规划时约他同行,他感慨万分,带病陪同前往,以《磨山行》为题写了两首诗,一纪其胜,一励其行!

 

巴公约我磨山行,

一壑一丘分外亲,

秃岑荒原思过去,

茂林硕果看而今。

 

钢花怒放连天赤,

湖水微波接岸青,

遍地红专生产者,

风华正茂少年人。

 

漫夸规划有明文,

实现宏图在力行,

万木汇编植物志,

百花齐放江南春。

 

科研生产多良种,

学术交流集大成,

踏遍青山人未老,

争朝夕不争名。

 

岳父万流一高兴地陪同刘和赓及汉阳亲友游东湖刘和赓(19152005),湖北武汉市蔡甸区大集镇鹤林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纵队司令部财委主任,苏皖边区一、四专署财政局局长。建国后,历任苏北行署财委副主任,江苏省财政厅厅长、省财办主任、省计委主任,中共中央华东局财办主任,湖北省、江苏省副省长。他们一行登磨山眺武钢,小饮听涛,憇长天楼。万流一并赋诗一首:

 

轮舟满坐老中青,

指点东湖笑语频,

岭芳林花斗艳,

钢城赤焰景翻新。

 

常怀海内存知已,

放眼天涯若比邻,

更喜武昌鱼味好,

登楼畅叙故园情。

 

天,我仰望磨朱碑亭感慨万千!

19543月,朱德委员长游览东湖时,住东湖客舍,万流一抓住机会请朱德为东湖题词,应万流一的要求,朱德挥笔赋诗一首:“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定比西湖强。东湖有很好的自然条件,配合工业建设,一定可以建设成为劳动人 民十分爱好和优美的文化区和风景区。”

微信图片_20201018223748.jpg


1982年落成的朱碑亭前的广场上,矗立着朱德题词的红色石碑,碑文镌刻在白色的大理石上,大理石碑镶嵌在不规则的红色沙石上。碑高约35米。 碑上镌刻着朱德委员长19543月视察东湖的题词:“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

微信图片_20201018223739.jpg


在我的记忆中,1978年初,当时的东湖领导带着磨山拟建朱碑亭的策划方案来到同济医院四楼高干病房,请因胃癌手术后住院的市园林局副局长东湖开拓者万流一审阅,此时,岳父己胃癌转移,脸色腊黄,病情己很严重,进食困难,完全依靠输液维持生命。当得知磨山将建朱碑亭便强打起精神,身体依靠在病床上,一字一句地提出他的意见。当时,我正好在医院照顾岳父,清楚地记得,他讲:朱碑题字的石料要选用红沙石,朱与红相近,更体现题词的寓意。朱碑亭的建设也要与东湖现有的建筑风格保持一致。要加速朱碑亭的建设,请郭沫若题字,磨山应多栽芳香植物,使之成为香山。磨山植物园应多引种湖北的乡土树种,使之变为“活湖北植物志”。岳父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念念不忘东湖的建设!1978324日,岳父万流一被癌症夺走生命,最终没能见到朱碑亭。 在他逝世后,遵照他的遗愿,骨灰播撒在他为之付出毕生心血的东湖!

万倾碧波的东湖见证了一位老人的辛劳甘苦为之奋斗的一生,见证了他对东湖一片深爱的情怀!

今日赋小诗一首,以致纪念:

登攀磨山望朱亭,

往事历历忆故人,

前辈拓荒建东湖,

只争朝夕不争名。

 

梅岭客舍领袖情,

樱园欢笑迎佳宾,

环湖绿道马拉松,

继往开来勤耕耘。                            

20201012日于武汉

df7957ae6685d23a1bd80cb32feed3a.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吴克平194811月出生于武汉。原江汉大学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省市政府釆购中心专家从事教育技术专业教学及管理工作。于2008年退休。

 

 

武汉东湖管委会原局长彭雪松留言链接:

反复读罢吴克平教授所作秋日登磨山》的文章,心潮澎湃、感概万千。从文稿里我仿佛看到老一辈拓荒领导人留在东湖山水林田间的辉煌足迹。仿佛领略了老一辈拓荒领导者的深谋远虑和卓越远见。去年东湖管委会老干处举办的国庆70周年座谈会上,东湖健在的老同志还深情的回忆了50年代初,万流一处长带领大家艰苦创业,规划、建设东湖的难忘岁月。那时各方面的工作、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在东湖景点的规划、建设上万处长都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在用人上,引进的都是各行业的能工巧匠。读罢巜秋日登磨山》更使人感到,没有万流一等老一辈拓荒者打下的基础就没有今天欣欣向荣的东湖。从巜秋日登磨山》文稿中看到了吴克平教授的东湖情怀,令人起敬。东湖的过去己成为历史,东湖的今天也将成为未来的历史,吴教授将东湖的过去和现在展现给大家,值得我们学习、珍藏。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