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寻根·六、越南情根6陋室德馨(下)

编者按:《南洋寻根》是作者早些年考察南洋时的所见所闻,这部五十多万字的游记散文立足于南洋,站在幽深历史文化的角度,对千百年来中华先祖在南洋的血根和历史文化在南洋的播撒,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将即行消失的非常宝贵的中华根脉文化,点点滴滴展示在读者的面前,读之,让人回溯,让人审视,让人深思,让人于九庙恫哭之外而砥砺奋起…… 

37、六十年代,越南主席与周恩来总理小酹,两人亲密无间.jpg

周恩来总理与胡志明小酌

                            

6

展览中,曾介绍了胡志明主席这样一个动人的情节:

作为在越南人民中享有崇高威望领袖的胡志明,每年5月19日,在他生日的前后,总会有一批越南领导人和干部、群众要通过各种形式为他祝寿。

而一直崇尚节俭的胡主席,则不赞成这样做,他曾对前来为他祝寿的越南领导人说:“我感谢大家有这份心意。但在我们全民正艰苦抗战、各项工作都十分紧张的时候,却来为一个人组织这样的祝寿活动,是不应该的。”为此他曾多次到中国避寿。

38、1953年,越南奠边府战役中国顾问团:梅嘉生(左起)、邓逸凡、罗贵波在现场指挥作战.jpg

越南抗美期间,中国派出的顾问团


1965年5月15日清晨,胡主席又一次秘密离开河内,到中国度假、避寿,随行的有越南中央保健局局长茹世保和秘书武奇。那时胡志明身为国家主席,但出国的行李,却只有一个小小的手提箱,他本人,则仍穿着那套人人都熟悉的棕色丝绸衣裤,外面加上一件咔叽布的中山装。

5月17日上午,当胡主席从长沙飞往北京时,中国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亲自到专机舷梯前迎接,并请胡主席在当地西郊玉泉山宾馆下榻。

第二天吃早餐时,胡主席看见宾馆的人员跑来跑去,像是在忙碌什么重要的事情似的,便让秘书武奇去了解情况。武奇秘书回来报告说,是中国的同志们在准备为胡主席生日庆贺。胡主席闻听此言,便将宾馆负责人请来说:“我在这个时候到中国来,就是为了躲避国内的祝寿。因此,我请你们也不要安排为我祝寿。”

接着,在叶剑英同志前来陪同胡主席去参观中国的武器展览时,胡主席再次提出,希望不要为他安排祝寿。叶剑英同志当即表示,中国同志很理解胡主席的心意,不会组织什么祝寿活动。但周总理却为胡主席在北京期间的日程,做了极为精心细致、周到的安排。

中午11时,胡主席步入餐厅就餐。当他一进餐厅时,只见里面坐着许多的女同志和少年儿童。大家看见胡主席,马上起立,热烈鼓掌、欢呼。这其中有毛主席的夫人江青、刘少奇主席的夫人王光美、周恩来总理的夫人邓颖超、李富春副总理的夫人蔡畅、陈毅副总理的夫人张茜等。而且每位夫人都带来一两个孩子,以而使得这次聚会更增添了浓浓的家庭氛围。

在整个午餐期间,到场的人,没有一个曾提到祝寿的事,也没有任何人致欢迎辞,更没有什么人去献花。但每张餐桌上都按照中国的风俗、习惯,摆有寿桃、寿面。人们欢声笑语,感情十分亲切、真挚。特别是孩子们的到来使胡主席格外高兴。胡主席走到每张桌前,同女同志握手,同孩子们亲吻,同许多人开怀畅谈,度过了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中午。

晚上,中方又安排了一场宴会,出席的有全体在京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夫人。这些出席的领导人,在谈话中,也没有谁提及过胡主席的生日。饭后还有一场文艺晚会,但主持人说,这是为了庆祝越南南方人民的胜利而演的专场。其中,反映越南南方抗美斗争的歌舞剧《椰林怒火》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演员们身穿越南南方妇女的衣服,头戴越南南方妇女的围巾,感情十分投入。胡主席看后两次用手帕擦拭眼泪。演出结束时,胡主席走上舞台,向演员们献花,同大家亲切握手。

就这样,这一荟炙人口的避寿活动,以中国人友谊的智慧和胡主席廉洁的执着,采用了极其特殊的方式圆满结束。这一活动,不仅增进了越中双方的友谊,而且使胡志明品德的馨香流传得十分地久远。

正因为胡志明品德的馨香,才使他在越南受到了至高无上的尊崇,在胡志明光辉历程展行将结束时,我们看到一个罩在玻璃罩里面的金光闪闪的小“金字塔”,大约有一人高,它用熠熠闪动的光芒,几乎把所有游客的眼光吸引过去。

原来,那是用越南人民自愿捐赠的钱,塑成的一座小型纪念塔,在那灿灿夺目的四块金面上,用世界的各种文字,分别雕刻了胡志明的遗嘱,那就是:“一切民族地位平等,都有生活和享受幸福与自由的权利。”胡志明,这位世界级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他用自已艰苦奋斗、清贫洁白的一生,为本民族争得了享受幸福与自由的权利,正是这一点,才使他与同时代的其他共产主义运动领导人拉开了距离,使他获得了人类评价的永恒,这种永恒,在河内,凡是与胡志明有关的建筑里,几乎无时不在。

                            

7

出了胡志明的博物馆,大家还在胡志明奋斗生涯的回味之中时,旁边一幢异常髙大的建筑已经骇然在目,那典型的法式风格,高大的门窗,层层上升厚实的台阶,层迭刚直的扶壁,浑实飞卷的斗拱,明黄高贵的色调,和那毗连着大块大块碧绿的草坪,以及一苑苑叫不出名字的异花奇树,让我们顿时生出了几分敬畏来。

11、胡志明博物馆这栩栩如生的雕塑,再现了越南一个烽火时代.jpg

雕塑反映了越南的峰火岁月


见我们感到诧异,阮导立即走近来,指着有越南卫兵守卫着,并飘有越南国旗的那栋大楼道:“各位,你们看,那十分讲究的黑色铁栅栏里面的那栋大楼,威不威严?”

“好高,好大,好厚的大门大窗啦,还配上骇大的草坪,真个是威严啰!”我团的刘国山站长见问,弯着有点“栽栽”(下倒眉)的眉毛,偏着月字形嘴,似笑非笑,边点头边答道。

“哈哈,威严吧!告诉大家,那就是我国政府的主席府,又叫越南独立宫。它的主体建筑由德国人建造,原来是法国驻越南的总督府,历来就以其豪华和威严闻名于南洋。在胡志明领导抗法战争取得胜利后,就将它改为了我国党政领导机关的所在地了。这栋大楼曾经是我们敬爱的胡主席生前办公的地方,但没过多久,因它过份地舒适和使人敬畏,胡主席认为太铺张和脱离群众,就搬到了你们等下可以见到的电工房办公和居住了。各位,你们想想,在中国,不是有一句什么‘陋室德馨’流传很广的话吗?它适不适合我们最为敬爱的国父啊?”阮导听刘站长答后,就一边讲解一边又向大家问道。

“就是就是,这么有名的领袖级人物,住的是电工房,真不可思议,实实在在的陋室啊,没想到你们的国父品德如此地崇高!”我听阮导介绍后,十分感触地答道。

“各位,我们马上就去参观国父的旧居,那旁边有个独柱寺,很古老,抽签十分灵验,我们的国父生前,曾与你们的毛泽东主席朝夕相处,也像你们的毛主席那样有个习惯,遇上重大的决择,就总喜欢先问个卦,我们胡主席问卦,就常在那个独立寺里,据说无有不灵。”阮导说着,引着我们一行,朝那个方向走去。

所谓的独柱寺,就位于胡志明故居的南边,非常近,在一蓬蓬的绿树掩映中,一个小小的水池很快映入眼底,那池十分精细,水池虽小,水碧波清。在那水池的中间,有一根十分粗壮的柱子,从水中伸出,它的上面托着一间很小的庙宇。那庙应当属于袖珍型的,上面是翘瓦飞檐,中间是雕栏门窗,下面是石质平台,跨池有石级将庙与岸相连。据说,它正式的名称是叫延佑寺,因其外型特殊而得名“独柱”。

独柱寺,也许是它的历史悠久和极其特殊的形状吧,由此而引来了远远近近络绎不绝的抽签人群,这里面,大约还因缘于华夏古老的文化脉络,它让这一方小小的寺庙,尽管它如此地小,又如此地陋,但上至领袖,下到平民,都爱到这里寻求生命在世的秘密,我想,这或许正是华夏文化在南洋血脉流传的所在吧。

                              

8

走过越南主席府,在胡志明故居纪念馆的左边,就是胡志明生前在河内工作和生活的地方。那里的树木高大,枝叶婆娑,花木繁茂,一棵棵古老而粗壮的菩萨树,沿着一个轻波微漾的小湖扭动着、蝤曲着排开,其根部就像一尊尊天然的雕像,在诉说着此地曾经影响着一个民族的岁月。在它的另一边,是一株株髙大的青柚林,林里髙髙低低的枝桠上,悬吊满了硕大的果实,那油油青青的柚儿,在浓荫中确实逗人喜爱。

当你再往前看时,有一棵巨大的榕树遮天蔽日,树荫伸张如盖,一排黄墙绿窗的平房就静静地座落在那里。听当地人说,那平房,就是胡志明的旧居,那榕树,就是南非前总统赠予胡志明的,赠树时,胡志明还健在。但奇怪的是,初时,那棵树长得奇慢,可就在胡志明逝世后的第二年,那棵树的四周就开始了疯长,树的上面越长越大,大得盖住了下面的房宿,下面也不断地繁衍出再生根,一枝枝弯弯曲曲延伸而去,它几乎把那平房半圈起来,于众多芒果树和印度槟榔中,显出自已奇异的姿态来。

8、胡志明博物馆大厅挺立着越南国父的铜相,他是一代人高风的典范.jpg

胡志明铜像


啊,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曾经十分熟悉的伟人胡志明的故居?清幽淡雅,朴实简陋,它与泰国的国王居室和马来西亚总统府第比较起来,前者金壁生辉,后者简陋无比。

胡志明的旧居分为两组,一组是1954至1958年前胡志明的临时住地,用现代版的《陋室铭》来诠释,决不为过。

那是1954年越南抗法战争结束之后,胡志明从越北地区的抗法根据地回到首都河内,搬进的主席府,即法国人统治印度支那的最高官员居住的地方。胡志明入住之后,由于不习惯壁垒森严的主席府,他就亲自在府内查看,当他看到法国电工居住过的三间平房时,连称“好、好,”并立即通知工作人员将那里打扫干净,分别作为自已的办公室、卧室和用餐间。由于这件事发生在1954年,人们便把胡志明的第一组旧居称为54号平房。

54号平房!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居住环境呀,红色的瓦,黄色的墙,简陋的门窗,透过玻璃的窗户,室内的情景一阅无遗:里面放着普普通通的一床、一柜、一桌、一椅、一书架。几乎难以想象,半个多世纪前,曾经有一位世界级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坐在这样一个无比简陋的环境里,在呕心沥血地指挥着越南的民族解放战争,在关注着世界风云的变幻。

那平房中透出的,是平凡中的伟大,信念中的坚定,品德中的纯洁,生活中的俭朴,律己中的苛刻…… 胡志明以他强大的人格魅力,使他在越南人民和国际友人的心中,形象越来越高大起来。

据讲解员告诉我们,胡志明住在平房里,每天三餐要到餐厅去吃饭,晴天到好说,一到雨天,他就要冒雨就餐。当每次见到领袖为就餐而淋雨时,胡志明的秘书心有不忍,于是,就请示胡志明说,是不是让大师傅把饭菜给端到房间来?胡志明听后立即给予了制止,他说:“端来吃,我是省得走路了,可给我端饭的人又得淋雨,何苦啊!”所以,一直以来,不论晴天雨天,一年四季,胡志明都是自己去餐厅就餐的。

作为人民的领袖,胡志明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这以至于往往到了苟刻的地步。在他那间除了桌椅几乎一无所有的办公室里,连待客的沙发都没有。就此问题,我们曾询问过讲解员,讲解员告诉我们说,由于胡志明工作和生活环境极其简朴,因此,连国际友人都对此十分理解,她说,包括中国的周恩来总理在内,只要他一到胡志明的办公室,两位老人就会自然而然地席地而坐,在地板上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从不感到厌倦和心烦。

也许是战争时期养成的习惯吧,胡志明睡觉十分警觉。有一天深夜,胡志明醒来,听见不远处有“刷刷”的声音,透过窗户,他看到环卫工人正在清扫马路上的落叶,他觉得环卫工人太辛苦了。后来在访问中国时,胡志明在海南岛看见了一种四季不落叶的树,很为高兴,于是,他请来了中国同志,帮他把树运回了越南,并把它们种在了54号平房门前。事后,他还交代越南有关的部门,一定要把这几棵树种好,然后推广到各地去,这样一来,环卫工人从此便不必太辛苦了。这事一晃几十年过去,今天,当我们伫立在54号平房门前,看见已经根深叶茂的中国树时,遥想当年领袖的德馨,仍然荡起了我们心中阵阵的涟漪。

                            

9

胡志明旧居另一组是高脚屋。由于越南的气候潮湿,54号平房毕竟太简陋了,1958年4月,越南党中央在主席府内为胡志明建了一栋新住房,这就是有名的胡志明高脚屋。它是一座木质结构的两层小楼,楼下只有几根木柱支撑,中间放有一张长桌和12把椅子,那是政治局开会的地方。四周砌有约50公分高的水泥矮墙,上面铺有木板。胡志明说,这样,少年儿童来看望他时,便有较多的地方让他们坐下了。

这栋高脚屋仍然很小,楼上只有两间小屋,分别作为胡志明的办公室和卧室,而每间屋的面积都只有11平方米,非常的简陋。没有吃饭的地方,也没有卫生间。

31、胡志明生前的旧物,仍如原状放在那里,它十分忠实地反映了当年伟人的内在精神.jpg

胡志明旧居


办公室内只有一张小桌、一把藤椅、一个躺椅、一个打字机。打字机很旧,他自己打字。当年,越南官员和国外贵宾来访,只要走进此处,就毫不见外地同胡志明一起席地而坐。卧室内有一张木床,一个很薄的褥子,床边放有一个小闹钟和一个暖水瓶,都是中国产品。床头小凳上放有一把芭蕉扇,那是中国首任驻越南大使送给胡志明的,整座高脚屋同其主人一样,简朴而雅致高洁。

屋的西侧是一条走廊,东侧有办公室、会客室和休息室等房间,室内的墙上和木桌上以及书柜里,陈列有主人使用过的军用地图、老式电话、打字机及主人阅读过的马列著作等。那十分俭朴的陈设,侧射出了主人清正廉明的一生。

由于高脚屋太小,胡志明的衣柜,就仍然放在54号平房内。据讲解员告诉我们,胡志明的衣服非常有限,衣柜里面只有两套黄色咔叽布中山装、一套捷克政府赠送的黑色毛呢制服、几件农民常穿的褐色无领布衫、一双橡胶凉鞋。到冬天,胡志明便换上一套中国的丝棉长袄。来年开春,再由中国驻越南大使馆把这套棉衣送回北京干洗。

我们现在仍能见到的这套丝棉长衣,不仅能够御寒,而且还蕴含着中国领导人对胡志明的兄弟情谊。胡志明一直独身,虽然有周围的工作人员照顾,但毕竟不如妻子照顾得周到。于是,他的中国老朋友周恩来、邓颖超,就经常记挂老大哥的冷暖。1957年,邓颖超就亲自为胡志明做了这件丝棉长袄。胡志明接收了后,也非常珍惜这件含有中越深情的袄子,年年穿了去洗,洗了再穿,就这样,它陪伴着胡志明主席,直至逝世。

据中国驻越南大使馆秘书李家忠回忆,除了吸咽,胡志明没有什么特殊的嗜好。当时,中国通过驻越南大使馆,定期给胡志明提供特制的中国熊猫牌香烟。胡志明节俭惯了,每次只吸半支,然后将另外半截放进一个装青霉素粉剂的玻璃小瓶内,让其自行熄灭,过一会儿想吸时,然后拣起来再吸。另外,中国大使馆还定期向胡志明提供崂山牌矿泉水。由于这种矿泉水内含有气泡,胡志明便要求中国大使馆,把大瓶矿泉水改成小瓶,免得因一次喝不完而把气泡放跑了,浪费了好的东西。

不管是站在胡志明的54号平房前,还是髙脚楼前,我们都会为这位领袖太少的遗物而唏嘘不以。在胡志明的故居里,我们几乎找不到什么象样的东西,在为数甚少的遗物里,有两件是中国领导人赠送的物品,那里面还凝聚满了中越友谊的精神:一件是毛泽东主席送给胡志明的收音机;一件是周恩来送给他的少女布娃娃——它暗含着对胡志明早日成家立室的祝福。

时过境迁,如今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两国的一代领导人虽早已过世,但在异国异地,望着这曾经深深凝结着老一代髙洁品质和深厚情谊的物品,我们的心又飞回到那个充満越中战斗情谊的时代。

                            

10

胡志明没有家庭,没有妻室儿子,身后也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的个人财产,只有为祖国和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以及那陋室里的洁白人生,永远会闪动出七彩的道德的光芒,照耀着未来茫茫的人生。

1642761301251786.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刘锋,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社会科学协会、自然科学协会会员,已出版《北纬绿斑——长江流域的七彩名区》等专著20多部,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戏剧学院研究员与客座教授,在《人民日报》《中华散文》等30多家报刊发表历史文化散文250多万字,撰写和编导的多部故事片和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主编出版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工程《中华长江文化大系》。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