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南洋寻根》是作者早些年考察南洋时的所见所闻,这部五十多万字的游记散文立足于南洋,站在幽深历史文化的角度,对千百年来中华先祖在南洋的血根和历史文化在南洋的播撒,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将即行消失的非常宝贵的中华根脉文化,点点滴滴展示在读者的面前,读之,让人回溯,让人审视,让人深思,让人于九庙恫哭之外而砥砺奋起……
河内文庙夜景
7、华光潋滟
(1)
中越之间有如梦幻般的同志加兄弟的友谊,一晃已经逝去四十多个春秋了,至今回忆起来,颇有些恍恍惚惚,那就如同一个遥远中漠糊的存在,或许由于它去得太远太远,倒让人生出了或有或无的猜测来。
上述的那样一种感受,直到我们这次十分真实地踏上了越南的土地,并且在河内水的波光潋滟里,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它处处耀射的烁烁华光,才让已经十分遥遥的两个民族的梦魂相系,又拉回到了眼前。
(2)
那是我们一行参观完了越南共产党中央主席胡志明故居的第二天,早不早,阮导就把我们召集起来,道:“嗨,各位,听说你们中国有许多华人的遗迹,呵呵,我们这里也有啊,今天,我就带你们诸位去见见你们先祖的遗留吧。”
哈哈哈!我们听后不竟大笑起来。“阮导阮导,中国本来就是华人的故乡,那里所有的遗迹,不是华人的,难道还是越人的?真是真是,你说是不是废话?真是个大嘴巴的呵呵,哈哈哈!”我团的刘站长眨了眨眼睛,哈哈大笑地取笑阮导。
越南首都河内空中鸟瞰
“老子打死你的,你敢笑老哥!”阮导听后,似笑非笑地拿着话筒,朝着刘站长的肩头打来。
“唉哟,唉哟,你敢打你哥,打伤了,我找你赔。”刘站长边躲边笑道。
“我赔你个球,等哈赔你个中国文庙。”阮导哈哈笑着,把大家喊上了大巴,我们的车开始朝文庙的方向驶去。
(3)
清晨的河内市,好像早不早就闹热了起来似的,一辆接一辆的摩托车,从各个路口轰鸣而来,又奔驶而去,它们俨然如同这个城市的主宰,见了大车小车,行人牲畜,完全没有要慢下来的意思。街头蒙面的越南小妹,精瘦的黑面细哥,也全骑着日式摩托,在小巷里快速蛇行。还有那卖米粉的,售糕点的,一摊摊围满了人,他们手里拿着越南本国面额巨大的钞票,在等待着交钱过早。真是好一派轰鸣的河内,繁杂而又颇有点紊乱的河内!
走过了最后一条车水马龙的街道,前面马路边出现了数杆石柱,上面斑驳陆离的破损和缀着繁写的华文,一下子把我们从现实的繁杂,拉入到了远年的时代。
奇啊,就这么数杆石柱,耳畔顿时没了摩托的轰鸣,没了早点面摊,更没了小贩的叫买,只有晨雾蒙蒙梦幻一般地宁静。
(4)
“呵呵,奇怪吧?知道吗,为什么一到这个地方,就静得像鬼打得死人似的?”阮导以手指着那排石柱,偏着大哈嘴,笑着问大家道。
“不就是景点么,这简单的问题,还值得一问?”我团的刘站长,朱着嘴,冲着阮导搖搖头回答道。
摩托王国名不虚传
“哼!你晓得个屁,真是个傻蛋!光是景点有这静?那是因为钱!钱!是钱狠,伙计!为了赚这旅游的钱,越中两国原来打得像鬼样,现在关系又热了起来,热得我国的领导人像黎可漂、杜梅、黎德英等人,都跑到这里召开个什么庆祝河内建城990周年纪念会了。哈哈,个么会沙?不就是把这里的中国房子死儿地炒作了一下子么,呵呵,像这华式古典建筑的国子监太学堂,那就是所谓越南昔日的最高学府哟,就这么一炒,其建筑又是修复,又是重建,顿时就变了个样。据说,经济效益好哟!怎么好?一到旅游旺季,华人蜂涌而至,像潮水!于是,为了赚钱,明明是景点,却硬说这里是读书的圣地,不能嘈杂,这不,条规来了,把那小商小贩一赶,再把非旅游的烂车一拦,呵呵,一个热市区,顿时只留下一个‘静’字了,各位哥们,你们说钱伟不伟大?”阮导鼓着眼,用手指了指眼前的几根石柱,望着刘站长说道。
(5)
“个杂种式的,我信了你的邪,静就静咧,还屁去傻来的,满嘴的烂渣子。”刘站长歪着脑袋,斜眼瞟着阮导,憋着湖北的黄陂话反讥道。
“什么、什么!你说什么?”阮导听不大懂那中国的黄陂话,连连向刘站长逼问道。
“他在说你好啊,几难啰,你让他在你国的河内,见识中国的太学堂呀。”我看阮导满腹狐疑的样子,赶忙把他的注意力引开。
“呵呵,就是嘛,去这里,是提高你们的情感热度呀,这是在南洋,在我们越南,去看你们中国的太学堂啊!这个太学堂,别看它门口破破烂烂的,那可是道地的原装货啊,几百年了,还是越南最有名的华式建筑,它的名字叫做文庙,等下你们可看看,像不像你们山东的孔庙呀?”阮导听完我的话,十分高兴地接着道。
停了一会,阮导又道:“你们的文庙,是纪念孔子的,而我们的文庙,却是供奉我国的儒学大师朱文安的,他对我国的儒学发展贡献不小啊!可惜这学问的事,我肚子太黑,说不清楚咧。”
(6)
“文庙,越南,”听完阮导的话后,这两个词,在我脑海里不停地徘徊着,它让我慢慢地陷于了回忆。
记忆中,我曾读过的《大越史记全书》好像载过:是越南李朝的皇帝在越南首建的文庙,当时好像还立了孔子、周公及四配塑像,画了七十二贤肖像,以便四季供奉,并让皇太子前来学习系统知识的啊。
文庙牌匾高耸
那时,大汉民族的优越感浓啊,它导至我记忆深刻,让我记住了越南热爱汉学的开国君主李公蕴。曾记得,他自幼受汉文化的熏陶,饱读过汉文的书、诗、经、史,是个有远见的开国君主。他曾吸收过前朝的历史经验,以中国的孔孟之道治国,仁政亲民,励精图治,而于公元1010年下诏,把昔日的安南国都花芦迁到升龙(河内)了,他并在城内为祀孔子,教化臣民而建起了气势雄伟的文庙。
这里的文庙,是有了庙,然后才有了文庙街,它是河内市最重要的古迹之一。该庙座北朝南,据说这里的大拜堂正中,高悬着一块南洋有名的汉字匾额,匾上有四个猶劲的大字,即“万世师表”。
那匾非常非常地有名,为何?只因是中国清朝的康熙皇帝御书。有了皇帝的手书,周遭氛围就要上档,如是,那正殿内,必有孔子供桌;两侧,则应奉祀中越两国先儒;还有当年的“进士碑”,它肯定是由活灵活现的石龟昂头驮着。
而且还据说,那第一块进士碑,已经被驮了500多年,这以后,每一次进土考试,便树起一块石碑。从越南的大宝三年,到公元1779年的最后一场科举考试,按越南黎朝的制度,应进行了110次进上考试,但由于战乱,现在河内文庙,只存有了这82块进士碑,并且每块碑上部,标的科举考试的时间、碑文的撰写者、书写者、雕刻者,以及考取的进士名单等等,虽经岁月的磨砺,但时至今日,还清清楚楚。
(7)
文庙文庙,归宗溯源的文庙,我正在思衬着。
“文庙!你们看。”阮导突然一声喊,把我从昔日的记忆,拉回到现实。顺着阮导的手指,我抬头一看,呀,好一个所在!前面一排苍天的古木映入了眼帘,在古古怪怪弯弯曲曲猶木掩映的深处,一组组翘壁飞檐的古建筑,从内里渐渐地透露了出来,在古建筑的最前方,穿过下马碑,竟有如同国内一个模态式汪汪的一碧池水,它清如明镜,静静地卧在那里,波光潋滟里的,是映透出来俨然一丛如同中国孔庙似的精神。
好一方魁伟的文庙!它层层迭迭地拔地而起,五组院落错杂纵深,古朴典雅,完完全全是一组中国丛林式古建筑群啊,它坐北朝南,回还了中国风水文化的布局精神,其规模竟高达26000多平方米!
嗯,这样的一组丛林?文庙耶,孔庙耶?立在水池边的我们,透过那水光凝凝的一碧,发现倒映在水中的那丛林,竟很有一点如同我国山东曲阜孔庙的再现一样,在布局上,棂星门、魁文阁、泮池、杏坛、大成殿等建筑,一样也不差啊。在潋滟的波光里,我们看着,再看着,真是疑为是故里的孔庙现身呀,但再看那周遭,却尽是越南的京人在穿梭着。若是的的确确为越南的文庙,却再细看那庙宇的建筑、布局,乃至牌匾上的题字、对联,怎么又尽是华式的风格呢?于是,一时痴住了的我,最终将此归为千年华光在南洋的映射了。
(8)
转过那华光鉴影的水池,就到了五进五道的中国传统式的院落了。这是站立在越南的土地上啊,还是其首都河内的闹市区里,我们立于院落的门前,看到的一切,竟是那样地熟悉,那就仿佛在端详着自家的庭院一般。
文庙内绿韵闪闪
前面就是文庙的大门,即为第一进,也是第一道,中国人把它叫作人道。当我们一行一迈进去,那建筑廊柱上一幅幅古朴的楹联,像是从数百年古道里走出来的一样,让身处南洋的我们,看到了一束束古老的华光再现:“瀛寰中教目吾道最先万宇舟车同起敬,全境内文祠此地为首千秋芹藻尚流芳”;“大国不易教不变俗且尊从之亦信斯文原有用,吾儒变通经要识时无拘固也尚思圣训永相敦”;“逝水有如斯文武衣冠王侯宅第,高山长仰止三关间奧数仞宫樯”……
据说,这里古来原是越南王朝时代开科取士考试的地方,门口墙柱上垂吊的这许多似曾相识的名联,多为各个时代越南王朝取士的头名者所撰,因为那联均为中文书写雕刻,自然让远在南洋游览的我们所震憾了。且看那猶劲的中文书法,丰富的文化内涵,久远的岁月遗存,它让我们一颗颗拳拳赤子的心,大受陶冶,大家不禁在不自觉间,拿起笔顺着抄录起来。
(9)
第二进也即第二道,就是颇为高敞的大忠门,中国人传统称它为成达,这是让学子们静心沉碧的地方。我们一迈入大忠门,环眼一望,只见院内两侧对衬有两个方形莲池,待我们走近一看,只见两池石栏古朴典雅,其布局雕功均为华式,池中之水乃静静一碧,水面莲叶清漾,荷花盛开,其寓意很明显,为学子之境界:清贫洁白,廉而自守,如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之意也,它是中国古老的《爱莲说》,在南洋的延伸。
(10)
第三进,也当然就是第三道,这里要进入一阁了,中国人常称它为魁文阁。此处极具象征性,只见在四条粗大的方形柱上,一方秀丽的文阁娉婷而立,上层以粗细相间的格木建成,阁上的四道雕花门面向四方,象征着幸运的魁文星光芒四射。
首都河内街肆
在它的下方,还开有两道门,被称为秘文与蓄文,它象征着学子的文章涵意深远,文辞优美。这里,可以说是整个文庙最有名的建筑,它曾经被越南政府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志报送,最近又被其列为河内文化的标志了。
(11)
第四进或者第四道,就是记载着学子荣光的进士坊了。越南的儒学如果上溯,有史可查的藉著采自于中国的唐代,延至越南的圣宗时代,于1484年才开始在文庙立进士碑。因越南没有状元,所以没有状元碑,而只能设立进士坊了。
好一个进士坊!当我们一踏进这一方颇为神圣的土地,就顿时感到有如时光倒流一般。这里有82块石碑,它们都高高耸立在巨大的石龟背上,这些石龟都昂着头,活灵活现的。上面的石碑形态各异,块块雕工精细,其时代不同,风格亦不相同,它每块高约1.5-2米不等,均用中文记录着从1442年到1779年337年间82届科举的1306名进士的姓名与籍贯,碑的上部还标有科举考试的时间、碑文的撰写者、书写者和雕刻者。每块碑都集中国书法艺术、龙凤花草人物的雕刻艺术为一体,让那时代的特征表露无遗。
此时此地,久久凝视的我们强烈地感到,以碑阵为中心,前有藏之久远魁文星的光芒相照,后有古风森然的大成殿相映,周遭有百年森天大树的合围,中间这按年表排列像军团式的碑阵,那里面历朝历代的千百进士们,他们一个个衣冠博带,穿越了数百年,正轻飘飘地在向我们走来……
337年,124次的科考!我着意地数了数,那里面,十四至十五世纪的进士碑,有14块;十六世纪的,有25块;十七世纪的,有43块。其中,有两位进士还相当特别,那便是12岁考中的阮贤和68岁才考中的郭童寅。很显然,从碑的兴衰,看得出越南独尊中国儒学的波峰与波谷,而那碑文,自然也都是对历朝的时代和进士歌功颂德的了。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刘锋,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社会科学协会、自然科学协会会员,已出版《北纬绿斑——长江流域的七彩名区》等专著20多部,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戏剧学院研究员与客座教授,在《人民日报》《中华散文》等30多家报刊发表历史文化散文250多万字,撰写和编导的多部故事片和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主编出版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工程《中华长江文化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