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推介·天堂是图书馆的模样

e19c085fd900a06d9c6c49c94d9eed4 (1).jpg

作者在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读书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长时间的阅读使人升华,首先是思想、才华、良知和勇气的升华,最终归结于人情人性,这也是文学的最终关照。

将阅读生活化,则是一种理想追求。而人类精神的神圣归宿,的确应是图书馆的样子,果能把阅读生活化,无需天堂,思想深处也能生出飞翔的翅膀。

博尔赫斯说,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实际上,你凝视过什么就会被什么塑造,这种凝视有时不必来自现实。

 

图书馆就是给匆忙的现代人保留的一处安放精神生活的空间。

微信图片_20220423183155.jpg


读师范时的学校图书馆和各个不同时候的在图书馆的时间,都曾在我脑海里烙下印记。

图书馆作为物质建筑层面的意义和馆内图书作为精神食粮的意义,是生命里最优雅的时间。

读师范时的图书馆是在教学楼的一楼,格局像是一本翻开的图书,建筑本身并不宏阔,却是我认知最辽阔的启蒙之地。

走进学校的图书馆我才知道书居然可以“这样”读,才感觉到有一个“我”的存在,自我意识与伟大灵魂的交流碰撞后自然觉醒。

在这之前十几年的求学生涯,我一直学的都是知识,并不是文化。如今我从这些书中读到了人、人性、人情,情感的深度以及世情的苍茫与酷烈。

除了文学书籍,哲学随笔启迪了人的理性回归。

在此之前读到的书上写着,尼采自诩为太阳,后来他疯了,叔本华则被称为悲观主义哲学的代表。

 

十六七岁的青少年,认知懵懵懂懂,习惯以二元对立模式评价人与事,于是便先入为主地在心中认定这两个人都是坏人。

等走进图书馆拿到他们的哲学随笔时,简直可以用爱不释手来形容,他们写的也是人性人情,文字表述富有逻辑性,比文学作品的陈述更客观、更冷静也更趋向理性,我读了能读到的哲学书籍。

微信图片_20220423183213.jpg


位于湖北武汉阅马场的湖北省图书馆老馆。我曾经一杯水几个老面馒头,在里面博览全书,度过了无数青春年少的时间。

湖北省图书馆老馆建筑本身就是一部书,是一部立体的空间作品,古典精致外型设计,古典雅致中不失宏阔,气度非凡。

馆内陈列的那些旷世经典融入血液之时,也将温良正知镌刻在灵魂深处。

你走进图书馆时,尚是一个愚昧的“旧我”,你一次又一次的走进又走出,踩踏在图书馆廊道上的脚印层层叠叠,如同时间缀下密密麻麻的针脚。

当你再次从图书馆走出来时,早已是一个闪耀灵性之光的“新我”。

记得梁启超先生曾说过,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

经过和先哲留存于世的书籍交流,你曾经仅有二元认知的头脑在文化的熏染中自觉开启了一扇窗,现实之光、自由之光便照了进来。

光,从泛黄书页射出的光,自带一种文化的温度,寂寂暗夜,内心升起乌云之时,光便洞穿了黑暗,锋利的精神之光照亮了前路,指引我原本踉跄的脚步走得更加坚实。

关于读书与精神愉悦之间的关系,博胡米尔·赫拉巴尔在《过于喧嚣的孤独》中做了一个神奇的比喻。

 “因为我读书的时候,实际上不是读,而是把美丽的词句含在嘴里,嘬糖果似的嘬着,品烈酒似的一小口一小口地呷着,直到那词句像酒精一样溶解在我的身体里,不仅渗透到我的大脑和心灵,而且在我的血管中奔腾,冲击到我每根血管末梢。”

图书馆能映出一个人的无知,而读书能提升我们的审美品位,促成更为准确的价值判断。

那些被书籍填充的书架犹如一面又一面厚实的墙,走进去总生眼花缭乱之感,瞅瞅这本、翻翻那本,心生爱意。

难免也有不自量的贪念,幻想有朝一日把这些书全部读一遍。

清代名士张心斋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赏月。老年读书,如台上望月。”

隙中窥月,心中装满了好奇;庭中赏月,自我审美寓于心间,书与我便有了知己之感;台上望月,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多了一份享受的安然。

卷帙浩繁,总有一些书我们没有读过,有的来不及阅读,求学时光已悄然滑过。

也有一些是没有引起阅读兴趣,年少时总是认为不喜欢的都是写得不好的,随着阅读经验的丰富,发觉有些书是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相遇,才能擦出火花。

有些当时自己不喜欢的书,恰是个人阅读审美尚未提升导致的。

 

凯尔泰斯·伊姆莱在《船夫日记》中写道“在诸多信仰之外,在毁灭之前,自由虽然短暂,但却是伟大的瞬间。”

自由与独立思考对于一个人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我独立思考的能力正是得益于图书馆中那些伟大的书籍,因此当我成为一名教师后,总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总是对那些能教给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同仁心存敬意。

dbbce25b6e25f3436e0fce4aad02d06d.jpg

湖北省图书馆一角


宁静的海洋是图书馆最恰当的比喻,奔涌千年的滚滚波涛被紧紧锁闭,变得像酣睡的婴儿一般悄声无息。

在图书馆里,语言静寂无声,水流凝滞止息,人类灵魂的不朽光芒,为文字黑黝黝的链条所捆缚,幽禁于书页的囚室。

没有能够预料它将何时暴动,冲破寂静,焚毁文字的藩篱,冲向广阔的世界。

这好比喜马拉雅山头的皑皑白雪锁闭着汹涌洪水,图书馆也围拦着随时会一泻千里的思想的江河。

人们知道导线限制着电流,可有谁在乎过“静默”限制着“声音”,有谁在乎过人们将美妙的歌声、燃烧的希望、灵魂的欢呼、神奇的世界锁闭在纸里!

有谁在乎过“往昔岁月”被幽闭到了“今日”!有谁在乎过漫漫岁月之上有一座用书架起的辉煌桥梁!

一踏进图书馆,我们便站立在无数道路纵横交错的交叉点上。有的道路通向宽阔的大海,有的道路通向起伏的群山,有的道路则直通向人类的心灵深处。

在这里,所有的道路都是一往无前。这狭小的书香之地,居然拘禁着人类精神的河流,拘禁着人类自我解放的辉煌灯塔。

犹如在海螺里能听得见海啸,人们在图书馆里能听见哪颗心脏在怦怦跳动?在这寂静之地,生者与死者同在,辩护与驳斥相伴,犹如孪生兄弟。

在这里,疑虑与坚定,探索与发现,彼此形影不离;在这里,长寿者与夭折人心平气静地友好相处,没有嘲弄,也没有歧视。

人类的声音穿越河川、山峰、海洋,抵达图书馆这个目的地。这声音传自亿万年前的边缘。来啊,这里闪烁着光芒,高奏着伟大的生命之歌。

最早沐浴天堂之光的哲人对人们谆谆而语:“你们全是天堂之子,你们身居仙境胜地。”

哲人洪亮的声音化作许许多多文字,飞越千年尘雾,在图书馆里飘荡回响。

在图书馆,我们难道就无言向上苍倾诉?我们难道就不能向人类社会吟唱出欢快的歌声?在世界热烈的合唱声中,难道唯有图书馆寂然无声?

在图书馆,难道我们的头上就没有湛蓝无垠的天空?繁星一般书写在苍穹上的漫漫岁月的灿烂文字难道已被抹煞一尽?

 

经过了若干年的沉默,大地上的生命已经成熟丰盈。让这片大地用自己的语言倾吐理想与志向吧!世界之歌将因为汇入了人的心声,而变得更加明丽动听!

心是一个迷雾海,有重重雾霭弥漫昼夜,有深渊沟壑遍布四野,有叠嶂山峦横亘峰岭。心是一个囚笼狱,有层层布防困扰周遭,有阴暗潮湿侵袭发肤,有寒冷饥饿内外交迫。

微信图片_20220423183237.jpg


生者于世间,遍尝千辛百苦,身体力行,始有证悟。据境遇,根性,习俗等等又有所不同。有追名逐利孜孜不倦者,有放荡不羁随任自流者,有踏实劳作日暮而归者。

凡此种种,无不是在验证自己的生活。于我而言,我是信佛的,又是不信佛家的全部。我是敬历史的,又是不敬历史的全部。在不断地寻找,尝试中,慢慢丰富自己,填充自己。

有光在前,不迷,不惑,不执。

有灯在前,信之,明之,然之。

(图片除湖北省图书馆一角之外,都摄于中南民族大学北书院图书馆) 

 

作者简介:汤令,笔名令子,资深小学语文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现已退休。退休后,被本网聘为专题部主任。青年时大量写诗歌,中年改写散文,近年主要写游记,作品见诸各地报刊和网站,以优美文笔吸引众多粉丝。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