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才艺助理想破浪远航(上)

——记武汉市江岸区致远学校办公室主任李为民

图片1.jpg

李为民近照


李为民钢琴独奏《土耳其进行曲》


 

他虽然不是词曲家,但他作的词曲却唱响了海内外。而且全国著名的大武汉词作家写的歌词也请他谱曲;他虽然不是销售专家,可他培养的销售员被人称为销售战狼,在大武汉的土地上大展身手,14家商场有12家商场年度夺魁,而且为多个企业培训了一批批销售骨干;他虽然不是教育家,却让一些学业差的复读生和应届艺术生涅槃重生,并考上了著名的中国学府;他因为家庭的缘故,虽然只读了个初中,可通过刻苦自学,却获得了研究生的学位……

更值得称道的是,他的多才多艺还成了他实现大爱理想的助推器。

他就是现任武汉市江岸区致远学校的办公室主任李为民。

 

 

自古英雄出少年

李为民在少年时期,知晓的人都夸他是“神童”、“天才”,因为他打小就知道与年令不相当的许多事情。这主要得益于他的家庭教育。是家庭这只无形的手托举着他,让他站在了一些大师的肩膀上。

李为民出生于书香门弟,其祖父解放前任过潜江县县长,解放前三年辞官。潜江县志记载,他的祖父是一个清官,每当灾年来临就下令开仓赈灾。他的父亲李泽是1950年从武汉大学毕业的法律高材生。毕业时,上面给他两个去向选择:一是去武汉市政府当秘书,二是进长江日报当记者。最后他选择去长江日报。他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虽然没有什么官衔,却能在新闻活动中和许多地方处处享有先机。

a4b6bcdbae6409db7694f5a779a4a3c.jpg

父母亲生前合影遗照


母亲解放前虽然是出身三代的纱厂童工,但她十分勤劳刻苦,用囊莹映雪、凿壁偷光来形容母亲的学习劲头一点也不为过。解放后,由于她勤于动笔,凭着翻身热情,在纱厂劳作间隙写下了纪实文学《童工血泪》,并发表于全国许多报刊,深刻揭露了资本家家剥削工人的丑恶嘴脸。为此,她当上了武汉纺织厂宣传部副部长、组织部副部长。报社领导想把她调到报社,让她作为工人阶级的代言人。并专门送她到北京中央党校学习了三年。回来后,她没有选择继续当官,而是要求留在报社,为此工资还降了两级。到报社后,由于经常向其父亲请教,两人坠入爱河,结为伉俪。母亲年轻时也喜欢跳舞和唱歌,偶尔还弹一下钢琴,也算有一点艺术细胞。

李为民在父母的指导下,3岁就开始背唐诗,5岁练书法,主要摹帖,练颜体、欧体和柳体。上小学后,父亲督促他天天写日记,2条铁律:1、不准记流水帐;2、每天要写新内容。为此,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每天放晚学做完作业后,去图书馆读书,这样写日记每天就有新内容可写。稍大一点,他把读的一些中外名著讲给父亲听,并谈出自己的观点,得到了父亲的赞赏。父亲为此将他推荐给武汉电台的一位领导,这位领导亲自接见他,让他谈见解。比如对《斯巴达克斯》,当时有两个版本,李为民说有一个版本用的是赞赏性的语言,把人物描写得酣畅淋漓,人物形象令人起敬;而另一个版本是灰色的,不激励人。他对小品的创作也有独到见解和一定的表现力,这位领导对他的观点和演技表示肯定。

除了读书练字以外,上初中时他还迷上了小提琴。那时,他从每天过早的钱中省下一角钱,攒了一年,攒了十元钱,到拍卖行买了一把旧的小提琴。艺术触类旁通,初中下来,他不仅会唱歌跳舞,琴棋书画也样样通晓,并表演得有板有眼。

稿定设计导出-20220713-201514.jpg

李为民少时表演照


书读多了以后,那时他的理想是当一名作家。父亲说当作家当然好,要是当不上呢?所以不能好高婺远,理想要符合实际。你喜欢唱歌跳舞,那理想就是把快乐送给大家;在学校那就要把学习搞好;在工厂就要把工作搞好。总之,理想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累积起来就是一个大目标。

他们家的旁边住着时任武汉说唱团的团长王书田,在父亲的介绍下,他跟王书田学相声,至今他的绕口令的功夫就来源于那时。比如“扁担长,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没有板凳宽。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扁担绑在板凳上。”这个段子,他现在还能倒背如流。说起那个时候学说“惯口”,李为民讲了一个故事。那天,他找王书田去学时,自己有点怯场。王书田当时教给他一个办法,把手往外一伸,翘起大拇哥,往胸前一拍,说只要咱们往这里一站,天王老子都得听咱们的。不要慌,要把话说清楚。这句话让他终身受用。从这时起,他不仅学会了相声,还学会了话剧、评书等。那时候,长江日报每年举行春节晚会,他都是晚会上的成员之一,不是唱歌跳舞,就是说相声,或小提琴独奏等,这让他的才艺再上一个台阶。

在取得一点点成绩后,为防止他骄傲自满,父亲又教他一招终身受益学做人。这招就是“满招损,谦受益。”意谓对自己的成绩感到自满,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虚而时时改掉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处,这个告诫他谨记了一辈子,因此在平时他的为人总是谦虚谨慎,与人为善,从不骄傲,深得大家喜欢。

父亲有两点特殊的品质对李为民一生产生了巨大影响:

1、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一生勤奋简朴并多才多艺

父亲写得一手极为漂亮的毛笔字,因为父亲12岁时就开始给别人家写中堂,而且父亲喜欢拉二胡,唱京剧,演过赵子龙等等。特别让他扎实成长的是父亲从初中就开始规定的勤工俭学。那时每逢寒暑假,他都要去践行。小时候的他粘过信封、火柴盒,卖过报纸,拉过板车。有一次还在读小学的他,从汉水桥下一直拉板车到丹水池,长长十几里的路程,只有五角钱。勤工俭学让他认识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义所在。

图片4.jpg

曾经的全家福照


父亲是长江日报的优秀记者和编辑,写过许多社论和人物专访,被称为报社“一支笔”。离休后即被《人民日报》聘为特约高级记者,并兼任《中国老年报》湖北记者站站长。父亲离休后自费主编《中国精神文明年鉴》一书,为了节约费用,住在北京的地下室,吃面包,生活很清苦,书出版后,受到时任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的接见,赞扬他具有中国脊梁精神。

20085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父亲听到这一晴天劈雳后,一是向地震灾区的同胞表达了同情之心;二是他觉得自己必须亲往一线,自己是新闻记者,又是记者站站长,不去不能安心。家人和朋友都劝说他,你己经81岁高龄,自己已是要别人照顾的年纪,那里经常有余震,我们实在放不得心。他则坚持要去,还说我作为一个老新闻工作者,全国最大的灾难性事故我如果不去将会后悔一辈子。他独自一人去了将近2个月,写下了很多感人的事迹和报道。父亲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一线采访和一线做震区灾民的心理工作,让许多灾民放下了思想包袱,重新拾起了生活信念。哪怕是回到武汉后,还经常有来自震区的这样那样心理疾病的人来找父亲,最后在父亲的开导和启发及鼓励下,重新满怀信心开始了新的生活。由于在震区长时间采访,父亲不幸感染了一种病毒叫“鲍氏不动杆菌”,因没有特效药,经常发烧,加之回来后又夜以继日地著书立说,父亲病倒了。父亲在医院的病床上躺了两年后去世。可父亲的教诲,大爱和敬业精神,已永远刻在了他的脑海里,成为他精神上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

已是医学博士的弟弟在医院照顾父亲数年,他曾打开父亲的脑盖检查时发现,80岁父亲的脑沟相当于40岁人的脑沟,这是父亲勤于用脑的原因,他的脑子只相当于40岁人的脑子,这使得李为民明白一个道理:就是脑子越用越活。

在李为民的大家庭中,弟弟李明杰的成就是最高的。父亲成功的教育在弟弟身上得到了极佳的体现:弟弟不仅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打得一手好乒乓球,还会唱歌,跳舞,当主持等等,他的社会责任感和医学方面的建树也是可以溯源的:

弟弟小时候曾患过脑膜炎,也曾被硫酸烧伤过,幼小的年龄和巨大的痛苦使他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做个好医生。因此弟弟高考第一志愿是医学专业。5年毕业后,弟弟被分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外科。每天一下班他就直奔解剖室,去研究人体结构,为的是让自己精准地掌握人体构成;哪怕在家里看电视,弟弟总是将一大把几寸长的线头放在手中练习打结和撤线的手法。30多岁了还没有谈过女朋友,这样一心一意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和医学钻研上,使得他的技术突飞猛进,口碑极好。

图片6.jpg

李明杰近照


比如阑尾炎手术,一个教授的手术时间是一个半小时,而弟弟往往只要40分钟,而且刀口长度只是别人的一半。那时弟弟还是一个普通的住院医生,但是因为手术做的特别好,找他的人源源不断。他虽然累些,但也享受其中。这时,父亲就教导说,我不希望你以后只是一个单纯的开刀匠,你要把博士读完,你要多写论文,你一定要成为专家。当时弟弟还曾经对李为民说,老头子(指父亲)总喜欢唱高调,他不知道我有多累。家庭潜移默化的教育,已是一种熏陶。父亲今天讲,明天讲,今年讲,明年讲,最后,弟弟终于成为全国著名的外科专家。他的优秀除了父亲的教育外,还得益于他个人的特殊经历使他有别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三点:

1、小时候弟弟就是一个“资深病人”,他深知患者的痛苦和诉求;

2、无影灯下40年的外科生涯使他特别明白医生的职责;

3、父亲在弟弟所在的医院住院2年,使得弟弟特别知晓病人家属的需求,因此他的医患关系就比普通的医生处理得好得多;

由此他先后获得武汉市“人民的好医生”光荣称号;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医学会普外科特殊贡献专家奖等等。

(未完待续)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