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黄河连载·第二章云端藏湾 第三节1

按语:或许,黄河边的一块化石、一抔泥土、一粒北粟,便是我们的祖先,或许,我们的祖先入泥为草、化霞如绮、缕若清尘了,但我们的血管里仍有他们的体温、基因。本书第一章总述黄河的地脉、文脉、龙脉之后,以空间为序,用第二、三章详解了上游云端里的山水、风情、艺术,河套中的美景、乡韵、马背上的柔情;再用第四章透视中游惊天的晋陕峡谷,以及两岸的名景、名吃、名建筑;后用第五章讲述下游的“悬河”,以及沿岸的古都、古战役、古土地上的环保情怀。

t0150bc734bd5748e5c.jpg 

 

 

第三节  雕塑柔情 

敦煌的苍穹下,石窟的云涌中,睡着多少的塑像与史迹,也醒着多少的灵魂与故事。公元366年,前秦的工匠便开始了敦煌石窟的开凿。鸣沙山、三危山之间断崖如刀,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清的工匠却登高入云,细琢了491座洞窟、4.5万平方米的壁画,与一个艺术圣地,叫全世界由古而今来朝拜。西宁湟中有一座莲花山,一沟两坡上依山建

筑塔尔寺,其寺蜿蜒,其塔巍峨,香炉的紫烟升腾了630多年。而黄河母亲雕塑、日月山雕像、炳灵寺石窟,石质,却都有一颗慈善之心。

 

一、生命之源

一尊雕塑通体散发出母性的光芒,照彻了一座古城。这尊雕塑名《黄河母亲》,这座古城名兰州。

CggYGVZb6IOAfjvxAAMRF-NJqqk918_R.jpg

黄河母亲


古有“依山而居,临水而栖”之说,说的是人与山、人与水、山与水的关系。黄河滔滔,沿岸居住的不止是人,还有村庄,更有城镇,城镇因黄河而名振,黄河也因城镇而激昂。而且,黄河边上居住的省(区)会都市也有几座,但由黄河横穿整座城,兰州却是一个孤例。或许,正是这个独一无二的地理优势,兰州荣膺了“黄河之都”的美誉。

黄河流贯兰州城,由西南而东北,是在一条带状峡谷、盆地做出的一串飞腾,如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今草,纵任奔逸,流畅,还发出了深情的呼啸。南岸、北边,群山起伏。黄河便在山间、城中奔流,或叙事,用朗朗的涛声叙述着自己与群山、与兰州的古往今来。这是一种流动的叙事结构。

自古以来,兰州却用凝固的语言叙事,讲述着这座城与黄河的血脉关联。兰州,山根盘踞,形势险要,正所谓“西域咽喉”。早在西汉时,昭帝刘弗陵便在这里倚岩百尺,设了一座雄关,名金城关。于是,汉廷身在长安,也掌控了偌大的西域。那时,兰州便有一个古称,名金城,取的是固若金汤之意。

金城临黄河,城墙虽坚,却浸泡在河水中,而城头又有浪涛拍击,两岸百姓隔河分居,南来北往,只能用小木船、羊皮筏摆渡。若是遇到凌洪,小木船停摆,羊皮筏也不能渡,急了两岸的百姓。到明洪武年间,金城人建了一座浮桥,名镇远桥。浮桥简陋,摇晃,月光泼在浮桥上,也如涟漪,但,镇远桥却通向了两岸人家的门。

金城关前、白塔山下,立了一座铁桥,是公元1907年发生的事件。当时,主政陕甘的总督升允心向百姓,与相关方面签了建桥合同,德国铁条、铆钉、油漆之类也在送往兰州的途中。这时,升允才给紫禁城上书,请示建一座黄河铁桥。说升允是忙晕了头,忘了上书,不大可能,他身居高位,向央府请求、汇报的程序早已烂熟于心,更何况,在黄河上建一座桥梁,空前,那是惊天动地的事!或许,升允是故意“忘”的,先斩后奏,却是一种政治智慧。一时间,清廷煮沸了,但光绪帝、慈禧太后没怎么为难他,御准了。于是,中山铁桥横跨在黄河之上了。

雕塑也是凝固的叙事,或抒情。

《黄河母亲》坐落在兰州“外滩”、黄河南岸。雕塑石质,40多吨的花岗岩却有生命,在长6米、宽2.2米、高2.6米的画面上,有一位母亲,温润,端庄,古典,似从《列子》《淮南子》《山海经》中走来,带着补天的传说、填海的神话,以及姬的美貌,斜卧在滚滚的浪涛之上,秀发如瀑,在风中飘动。胸部丰满,却内敛。手腕细腻,却饱满。身体修长、曼妙,又迷人,呈现一种婉约、含蓄的曲线美。其身体的曲线似浪涛,浪涛又似身体的曲线,两者呼应一体。母亲娴雅,柔情,曲着右膀,抬着头,慈爱地望着身边的小男孩。看上去,她是汉族籍母亲,也是少数民族的母亲。

母亲的右旁、波涛之上,裸依着一个小男孩。他一脸的顽皮、天真,有几分憨态,高鼻梁,单眼皮,头发自然卷曲,不止有汉族小男孩的相貌特征,也形似藏族、彝族、满族、苗族、壮族、瑶族、侗族、蒙古族、土族、朝鲜族、布依族、土家族、哈尼族、裕固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小男孩,其象征意义是56个民族的小男孩。小男孩俯身、侧首,睁着一双眼睛,看人来人往、春秋代序。于是,画面上有了波涛声,更有了母子的心跳声。而且,花岗岩也有了水的流动声。

这是一幅造型艺术品,简约,却满含寓意。小男孩是活泼的,母亲是舒心的,所谓天伦之乐。小男孩吮吸着阳光,如植物一样成长;母亲满脸孕育的幸福,如黄河一样博大。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华夏子孙的血脉传承。许多游客到了兰州,是会在瓜果的清香里,爬白塔山,看古遗址,足迹与古人的脚印重合。又因为这尊雕塑主题的深刻,更会去品赏《黄河母亲》。如果走进了一座村庄,一个儿子不回家看望母亲,是不孝之子。

站在这尊雕塑前,谁都会找到生命的源头,谁都会想到这样一组温暖的词汇:母亲、母性、母爱、母体、母语、母仪、母乳。谁的眼角都会有泪水滑落,甚或涟涟流淌,每一滴泪珠是一种惦记、一种回忆、一段动情。母亲的怀抱温暖,静谧却安全,不喧嚣,又如童话般明澈,是一种大境界,那是每一个儿女神往的地方,即便为人父母了,也有一个愿望,就是泊进母亲的怀抱,感受母亲的濡沫。怀念母亲的怀抱、乳汁、濡沫,乃至一根头发,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因为这一切是一个人从善、向上的起源,因为母子情深,有着坚实的血缘关系,更有着深刻的师生关系,母亲的唠叨、赞扬、叹气、表情,是儿女为人处世的尺度,儿女会受用一生。每一个人自少年走向婚恋,走向富豪排行榜,或棚户区,都是从母亲的子宫出发的,都是母亲生命的延续。其实,贫富近在咫尺。

《黄河母亲》生动、传神、细腻、精微,触摸着每一位游客的心灵,也连接着兰州、乃至黄河悠远的历史文化。雕塑画面上,没有文字,胜有文字,无声,胜有声。雕塑的画面是一首诗、一部书,一种曲,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声调,有声母,有韵母,有偏傍,有部首,有点、横、竖、撇、捺之笔画,也有花朵摇曳的缤纷、母子贴心的呼吸。当然,还有阳光、雨露。尤其是雨初收,几只鸟,或一群鸟,相约飞向这尊雕塑,再歇在雕塑的基座上,收翅,或振翅,感觉黄河源头的云卷、黄河上游的沧浪,与兰州当归、秦艽、甘草、党参的气味,以及黑瓜子、冬果梨、白兰瓜的清香,甚至会歇在黄河母亲的手腕、肩膀、胸怀中,如那个小男孩可爱、调皮,那是一幅画,美伦美奂,鸟与河、鸟与人诠释着老子的最高境界“和”。

这尊雕塑发源于一位名女的大脑,她叫何鄂,甘肃雕塑家。何鄂曾深入大沙漠、戈壁滩,在一片片的荒凉中感悟生命,又到敦煌莫高窟感悟文化遗产的灿烂,寻找艺术的密码。何鄂的身心居住在莫高窟,一居住便是十二年。回到兰州后,她一直为这次艺术的长旅感动,总在思考一个人、一位母亲、一条黄河,一尊雕塑、一种文化、一种感情之间的关系。于是,她用一双渗着血,磨没了指纹的手,一边雕,一边刻,创作了《黄河母亲》。1986年4月30日,一位温婉的母亲,一个可爱的小男孩,构成一尊雕塑,卧于基座上,开始用源远流长的表情、形体语言叙说,说母子的缠绵、黄河的故事,以及人的血管里流动的血脉,说给兰州人听,也说给黄河儿女听,说给近水听,也说给远山听。

《黄河母亲》说的是一切生灵,诸如人、植物、动物的生命之源。

这尊雕塑不是静态的,不止居于兰州黄河南岸,更驻在兰州城的心中、兰州人的敬仰中。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形象标志,兰州居得两山、一河,形象标志自然少不了蓝天、黄河、绿地,或者说少不了天、地、人。而且,在横向的蓝、黄、绿三色的空间里,动中有静,居着一对母子,即雕塑《黄河母亲》的造型。于是,形象标志不止有了奔流、波涛的流畅写意,更有了灵魂、韵味,与黄河文明的底蕴。

黄河北岸,也有一座雕塑,高14.2米,分三部分:一曰水池,深0.8米、直径25米;二曰基座,金字塔型;三曰彩陶,古朴、精致。甘肃是彩陶故乡,以彩陶立于雕塑顶端,表现着马家窑文化与远古人类的文明。这是一座泉涌雕塑,泉水亘古不息,自彩陶喷涌,顺着塔体滑落,沿途有潺潺的水声,跌入水池更现澎湃之势,水声也更劲。这座雕塑手法简练,与《黄河母亲》隔河相望,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彰显的都是生命之源,这座雕塑还干脆取名《生命之源》,意与《黄河母亲》相和。

ffa43e8686ff4e49a282524da53ed494.jpg

生命之源


战国时期,有“孟母三迁”之典故,才有伟大的学问家孟子。北宋,有“欧母画荻”的故事,欧阳修才名列“唐宋八大家”。南宋,有“岳母刺字”的励子,岳飞才写出了名篇《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孟子、欧阳修以成就反哺母亲。黄河哺育了华夏子孙,那么,华夏子孙如何反哺黄河?

作者田友国.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田友国,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驻院专家、总编辑,《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主编,大学特聘教授,著名作家,已在《中华散文》《散文》《长江文艺》《作家》《安徽文学》《延河》《创作与评论》《山东文学》《北方文学》《奔流》《鸭绿江》《当代小说》《芳草》《都市》《时代文学》《特区文学》文学期刊上发表小说、散文230多万字,出版专著7部,16部电视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曾获蒲松龄散文奖、全国人文地理散文奖、全国优秀剧本征集评选提名奖、文华杯全国短篇小说奖等,并入选《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

作者田旎_看图王.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田旎,《长江航运》杂志编辑,武汉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工人日报》《中国交通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中国水运报》《现代少年报》《少年文学报》和《椰城》《蓝铃》《百花园》《妇女生活》《莫愁》《幸福》等报刊上发表作品20多万字。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