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黄河连载·第三章河套卷涌 第三节2

t0150bc734bd5748e5c.jpg

九曲黄河


二、精神安居青铜峡

青铜峡,长约20多公里,为黄河上游最后的峡谷。峡谷峭深,夕阳下,石壁系青铜色,故名青铜峡。黄河之水,激湍扬波,养育了一个行政区划,名青铜峡市。

t01f68b9b3c4a8cef14.jpg

青铜峡一瞥


青铜峡市得天独厚,居宁夏平原之中,黄河流经58公里,古时,秦廷便在青铜峡黄河东岸始凿北地东渠,意在驻兵,治政、运粮食,筑长城。至汉时,武帝移民,屯兵于西北边陲,也在黄河东岸开凿汉伯渠,自南向北流,于富平注入黄河。后来,汉廷又凿汉延渠、光禄渠,两渠并流。唐时,再凿唐徕渠,全长322公里,可谓一条大渠。正是有了黄河、秦渠、汉渠、唐渠等,青铜峡市才盛产小麦、水稻、玉米之类的粮食,以及果蔬,得江南“鱼米之乡”的盛名。

古人曰,泰山为天下群山之祖,黄河是地上百川之宗。上下五千年,黄河九曲连环,横贯东西,一直是文明富饶的沃土。远在上古时期,便有三皇:一曰燧皇,河南商丘籍,发明钻木取火、熟食,所谓火纪;二曰羲皇,也为河南商丘籍,制卦,创瑟,与妹女娲配婚,传为亚当与夏娃之说,所谓人纪;三曰农皇,陕西宝鸡籍,神农制耒耜,种五谷,尝百草,所谓地纪。还有五帝:一曰黄帝,河南新郑籍,一统华夏,始制衣冠、造舟车、创音律;二曰黑帝,即颛顼,河南濮阳籍,制历法,立九州;三曰帝喾,与燧皇同乡,河南商丘籍,创制节气,创建盛世;四曰尧帝,也为河南商丘籍,创制历法,治水,访贤,推行禅让;五曰舜帝,治都山西运城,制时序,立爵位,举八元。三皇五帝,都出生并活动在黄河,都是人文始祖。

早在远古时,大禹斧劈贺兰山,也疏凿了安澜的青铜峡峡谷。

黄河哺育了中华文化。远古仓颉巡狩,由羊马蹄印获取灵感而造字,发生在黄河;先秦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鬼谷子,儒家、墨家、杂家、农家、阴阳家之类,集中于黄河;北宋初编辑的《百家姓》、清代康熙时所作的《弟子规》,产生于黄河;古代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发明于黄河;针灸、功夫、中药、国画、京剧、风水之类的国粹,产生于黄河。

be0eb5e27ba876168652b819d767fc7d.jpg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明时有一本书,名《增广贤文》,其曰:鸦反哺,羊跪乳。跪乳、反哺,不止是一种姿势,是一种对母爱的回报。作为黄河儿女,青铜峡人便在黄河边,一片文化生长的土地上,筑了一座黄河楼、一座黄河坛。其楼,其坛,是建筑,也是文字,更是一种文化,或文化的延伸。其楼,其坛,如商代的甲骨、周代的青铜、秦时的小篆,也如深秀、从容的晋楷,险峻、骨劲的魏碑,沉稳、雅逸的唐隶,但绝不是电脑合成的美术字。感恩,源于情,始于心,是一种情怀。青铜峡人便有这种情怀,肝胆、肺腑、肠胃里都回荡着感恩。

黄河楼入口处,立有牌楼,牌楼石座、红柱、横列一组,七门,主匾曰:大哉黄河;背面也有匾刻,曰:美哉黄河。一个大,一个美,是青铜峡人对黄河发自内心的礼赞。

从牌楼进去,便是弧形广场,广场立有12根青铜柱,柱上都有渔猎、农耕、战争、祭祀之类的背景图案,隐隐约约之中,上刻醒目者三:一曰生肖吉祥语,比如,蛇序呈祥,兔起凫举、诸事顺利、三羊开泰;二曰浮雕,男女福娃与某一动物的相处,主题是人与动物的和谐;三曰生肖名称。顶端是生肖头像,依次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居宿于黄河之边的先民,早就认为,他们与动物有着血缘上的关系,某一种动物就是最古老的祖先。于是,便有了动物崇拜、生肖之说。先民的后裔在崇拜先民时,也认为,先民与某一种动物有过亲缘关系,便出现了图腾崇拜,或说是祝福、向往。作为民俗文化符号,图腾与每一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关联。由是,12根青铜柱也谓之图腾柱。

再往里,便立着一头铁牛,圆睁双目,尾后有横铁轴,自唐玄宗元年负重以来,便没有卸下来,喘着气,却不松懈,神态也安逸。1950年春,青铜峡出土过一尊卧型铁牛,唐品,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唐时,有铁牛镇河之说。唐人造铁牛,并在铁牛的双耳镌八字曰:铁牛铁牛,水向东流,便是意向安澜,请黄河水不在青铜峡闹洪荒。这尊铁牛忠于职守,风雨侵蚀下,一直守护着青铜峡,后因黄河改道或别的原因,沉入水底、甚或泥下,但仍保持着向前牵引的姿势。出土后,运往银川珍藏。所以,青铜峡黄河楼前的铁牛是另一头,即唐开元铁牛。

古有四象之说,说的是东、西、南、北各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东有苍龙舞于春天初夏的夜空,南有朱雀飞于寒冬早春的夜空,西有白虎跃于深秋初冬的夜空,北有玄武现于夏天秋初的夜空。苍龙、朱雀、白虎、玄武,为四大神兽,分别代表东方、南方、西方、北方。据此,黄河楼门楼也有四象,即东门楼名青龙门、南门楼名朱雀门、西门楼名白虎门、北门楼名玄武门。

从门楼便可入黄河楼主楼。主楼古典、雄奇、绚丽,其主色调是中国红、富贵黄,秦汉气息、唐宋遗风、魏晋脉络、明清气韵中,都氤氲着这样的色调。主楼高108米,这个数字代表天地之数,即36天罡、72地煞之和,寓黄河楼雄踞在天、地之间。楼阁看似七层,却内藏两层,总体所谓暗九层。在佛教中,佛塔以七层为最高等级,所谓七组浮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至阳,或极阳之数,有最多的意思。主楼明七暗九,重檐、琉璃瓦、屋顶错落,凌空的翘角,让这座仿明清塔楼式古建筑多了一种飞翔的动态。

这座主楼的绚丽,得于彩绘的铺张。彩绘也是传统文化之一,民间私宅、园林多用苏式彩绘,官府、城楼、庙宇、牌坊多用旋子彩绘,而朝廷殿宇、坛庙则用和玺彩绘。黄河楼立于黄河西岸,是地标,是点睛之笔,自设计始,便定位宁夏黄河金岸第一楼,试与久负盛名的鹳鹊楼并肩。鹳鹊楼,始建于北周,居黄河中游东岸的山西蒲州古城。这样的定位,黄河楼主楼自然会采用和玺彩绘,唯以和玺彩绘,才能表达青铜峡人对黄河的敬畏。而且,彩绘图案多是中华龙图腾,龙尊荣,高贵,吉祥,有腾飞之貎、气吞万里之大势。

黄河楼还有附属建筑,名四个角楼,一曰春兰阁,二曰夏荷阁,三曰秋菊阁,四曰冬梅阁,四座角楼囊括了一年的喜悦、四季的风景。

t01d9f2646dbae54903.jpg

黄河坛


2010年5月2日,青铜峡口建筑起一座黄河坛,意在祭河,是为首创。黄河坛布有六条线,一曰黄河五千年文化线,二曰祭祀文化线,三曰青铜艺术线,四曰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线,五曰皇家祭祀园林线,六曰中国传统文化数数线。又分思恩区、感恩区、礼恩区,是一座精神家园。

黄河坛有圆坛,寓天圆;也有方坛,寓地方。坛中央,立一座高6.3米的黄河鼎,鼎身上有肃穆的饕餮纹、农耕的牛首纹、恢弘的云雷纹,更有一些古雅的图案,比如,渔猎、龙凤、太阳、月亮、河图洛书、禹铸九鼎,透出的信息是古时宇宙的阴阳平衡,人与天、地之间的和谐。黄河鼎之右,有一口黄河钟;之左,是一面黄河鼓。晨钟呼应暮鼓,或钟鼓齐鸣,再与黄河之声相汇,必能荡涤尘世、人心。

也立有特大型牌楼,青铜质,横跨45米,高15.8米,10柱9门,气势恢宏不凡,目前,为中国最大的牌楼。

黄河坛祭河,当有水,水上还有三座拱桥,9孔,玉带,一曰天健桥,二曰地坤桥,三曰人和桥,表现的是天、地、人之间的关联。又有地馈阁、地动仪,天赐阁,浑天仪,天与地浑然一体。另有十八竹简,《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书》《礼》《易》《春秋》生辉,《农书》《山海经》《道德经》《水经注》《黄帝内经》《齐民要术》《孙子兵法》《农政全书》《汜胜之书》纷呈,并有石书叙说旧石器时期以来的朝代文脉。还有碑林,铜质,载着诗、词、赋,沉淀着先秦的文化底蕴,以及李白、王维、苏轼、白居易、王之涣、刘禹锡辈的生命呼吸。

当然,也承载了五千年历史演进的风云。

作者田友国.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田友国,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驻院专家、总编辑,《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主编,大学特聘教授,著名作家,已在《中华散文》《散文》《长江文艺》《作家》《安徽文学》《延河》《创作与评论》《山东文学》《北方文学》《奔流》《鸭绿江》《当代小说》《芳草》《都市》《时代文学》《特区文学》文学期刊上发表小说、散文230多万字,出版专著7部,16部电视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曾获蒲松龄散文奖、全国人文地理散文奖、全国优秀剧本征集评选提名奖、文华杯全国短篇小说奖等,并入选《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

作者田旎_看图王.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田旎,《长江航运》杂志编辑,武汉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工人日报》《中国交通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中国水运报》《现代少年报》《少年文学报》和《椰城》《蓝铃》《百花园》《妇女生活》《莫愁》《幸福》等报刊上发表作品20多万字。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