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谢氏总祠落成记
前言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河流;刀耕火种,始有尺寸之地。泱泱中华,走来谢氏一家;华夏文明,谱写华彩乐章。皇皇百家;各家风流。我之谢氏,源于中原。申伯受封,谢氏流芳。谢氏先人,翘楚无数,风流辈出。谢氏今人,才人屡现,各显风华。山川深厚,草木华滋,薪火相传,春华秋实。千万族人,遍布寰宇。一脉相连,血浓于水。试看笔从烟中过,饱含春雨写桃花。
树有根,水有源,人有脉。长江黄河,绵延不绝、经久向前,所经之处郁郁葱葱,繁花似锦,造就生命大格局。一条血脉,奔流不息,成为情感的归依,所产生的回响足以让世界聆听。有一处所在,根之所系;有一个地方,心之所往。春风,拂过时光阡陌,让我们念念不忘。无论身在何处,我们来自这里——中华谢氏总祠。
两层蓝色的琉璃瓦屋檐,四角檐际各有一只鸟喙伸向天际,蓝天白云映衬下,中华谢氏总祠显得更加巍峨壮观。丹墀前面是三脚两耳的硕大香炉,淡黄颜色,炉身书“进财行善”,美观与实用完美结合。丹墀的两边,各有一大一小的一对石狮子,更显祖殿的威严与气派;从两边的丹墀拾级而上,便可进入祖殿的正门;外墙上,“忠孝”二字格外醒目,彰显谢氏的家国情怀。两个大字的中间,一排字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中华谢氏总祠;进入总祠,上百种体例的“谢”字如百花绽放,熠熠生辉;二楼展示的是谢氏从古至今的十个一百:即百派、百堂、百谱、百训、百典、百贤、百将、百忠、百杰、百企。让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总祠两边,建有四个角楼,两个凉亭和环殿四周文化展厅。总祠前面建有门殿,其风格与总祠一致,皆为汉代气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中华谢氏总会会旗和彩旗在总殿门前迎风飘扬。
中华谢氏总祠始建于2017年6月,总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历时6年建成,总投资达3600余万元。汉式风格,极具气势,一种震撼油然而生。总祠的落成,使全球谢氏终于在祖地有一个祭拜祖先的圣殿,一个联谊的场所,一个亲情连结的纽带。
共识
因缘际会和合而生。总祠让我们感受到不一样的气质与温度。承接着谢氏的过去、现在,以及充满无限希望的未来。
2011年11月,中华谢氏联谊总会成立暨第一届代表大会在武汉开幕。
本届谢氏宗亲联谊大会亮点多多,按时任广西谢氏宗亲会会长的话说,这次会议是谢氏宗亲会历史上规格最高的一次;本次会议达成的共识之多,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参与代表的广泛性也是最多的。会议代表来自全球各地,不仅有美洲、澳洲、还有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宗亲。
诚如所言,这次会议来自全球的谢氏宗亲达600多人,多是谢氏精英、社会贤达。本次会议全国侨联副主席、湖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都有领导与会。与会人员报到的当天晚上,时任湖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代表省委、省政府宴请了谢氏宗亲代表,氛围隆重热烈,谢氏宗亲在如此氛围中,感到分外高兴和幸福。大会作出一个重要决议,即《武汉决议》,得到与会宗亲一致举手表决通过。
于中华谢氏联谊总会而言,《武汉决议》意义非凡。该决议明确了当时和今后谢氏宗联谊总会的目标和任务。该目标和任务为三点:一是修建中华谢氏总祠;二是编修中华谢氏总谱;三是开展谢氏宗亲联谊活动和弘扬谢氏文化。早在2007年,在全球第三届恳亲大会上,就通过了《武汉宣言》,宣言决定成立中华谢氏联谊总会。确定了祖地定位、通谱定框、宝树定义三件事。中华谢氏全体宗亲建谢氏总祠的动议。建造中华谢氏总祠,对于凝聚宗亲共识,团结广大宗亲,极有特殊的意义。
航行靠舵手,飞行靠头雁。作为宗亲组织,一个有名望、有担当的领头人至关重要。本届会上还选举了中华谢氏联谊总会总会长。大家一致推举谢俊明出任总会长。谢俊明对任职总会长,开始是推辞的。因为他的工作非常忙,不仅国内有多家企业,而且香港和国外还有企业。谢俊明后来回忆时笑着说:“他是完全被大家赶鸭子上架,自己也属于半路出家”。
“天行健,君子将自强不息”这十个字是谢俊明总会长一直遵循的座右铭。“自尊、自爱、自强、自立”是谢俊明的父亲在他年少时送给他的生日礼物。在谢俊明30岁生日时,其父又送给他八个字:“尊重、理解、友善、责任”。这26字箴言成就了谢俊明的梦想,梦想更变成了现实。在中华谢氏联谊总会,谢俊明总会长以其卓越领导力以及宽厚待人的品格,享有崇高威望,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后来很多次,谢贞超常务副总会长中肯而动情地说:“没有谢俊明总会长,就没有中华谢氏联谊总会,没有总会,就不会有总祠”。
征地
冉冉升起的朝阳会映照在任何一块土地上,而每一块土地都因其负荷而厚重。时间没有不老的印记,但时间有不老的光荣与梦想。
河南南阳宛城区,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腹心。宛城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据《中华姓氏通史·谢》《中国谢氏世系图》《西周申伯公家谱》记载,始祖申伯生于公元前884年,卒于公元前778年(名姜诚、字思用,号川郞),周宣王元舅,初封“甫候”、又封“申国”国君、伯爵位,在“宣王中兴”有功于社稷,勅封“左王”、加升“太师”,于周宣王七年庚辰(公元前821年)赐邑于谢,祖地为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金华镇东谢营村。至邑立宗,别申立谢,为中华谢氏受姓始祖。
春秋时这里建宛邑,史称宛。秦汉时期是全国最大的冶铁中心和六大都会之一。有“商遍天下,富冠海内”之美誉。一代医圣张仲景、光武帝刘秀、三国蜀汉大将黄忠等历史名人都出自宛城。
自《武汉决议》以后,征地工作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早在动议之前,东谢营村在时任村支书谢少先的倡仪下,提出了实施无偿征地的计划。当地宗亲听说祖地要建总祠,奔走相告,觉得总祠在这里建设,是祖地谢氏宗亲的荣耀,都踊跃参与其中。在实施捐地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实际问题,宗亲的土地在百亩范围内还好调整,远离百亩土地的户头,那土地又怎么征呢?为此,村里征地班子想了很多办法,以村组为单位进行统筹调剂。在百亩范围内就多征一点,不在百亩范围内的户头,就和区域内的户头置换。这样有针对性地解决矛盾,宗亲们都比较开心。当时村里征地班子决定,每户征地一分田,计划征地100亩。号令发出后,大家开始行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六百余户村民中无偿捐出田地80余亩,实行了集中连片,以备建祠之需。
之后,开始跑批地的手续。经过多方历时数年的努力,终获河南省人民政府豫政土【2015】659号文件批准。
捐款
更多的时候,我们从一片湖到另一片湖,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对祖先的敬意使谢氏之间没有边界,同样的信念使我们没有分野。
土地问题的圆满解决,为建设中华谢氏总祠奠定了基础。但是,当时没有启动资金。谢贞超副总会长将这一情况向谢俊明总会长汇报后,一向以快节奏著称的谢俊明总会长,没有丝毫迟疑,当即把公司财务找来,让她先拨款100万元,以后陆续捐款到500万元,最后共捐款达709万。
副总会长谢招修出资捐款超过550万;湖北宗亲会的会长谢永信捐资达100多万元……启动资金到位后,总会随即成立了总祠建设工作班子,由副总会长谢招修具体负责。谢招修先生殚精竭虑,从图纸设计、工程招标到建筑施工,全程参与,全程管理,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完工。
就拿图纸设计来说,他们按总会的要求,设计了三个式样:清代、唐代、汉代三种风格,经过反复审核,仔细讨论,认为清代设计过于繁华;而唐代风格虽然大气一些,但没有汉代风格简洁,汉代建筑气势磅礴,如湖北省博物馆就是汉代风格。最后,总会决定中华谢氏总祠按汉代风格建筑施工。
为了动员宗亲参与到总祠建设上来,副总会长谢贞超、谢少先制定了捐款表彰办法,拿出了多个方案,在征得总会的同意后,他们开始大张旗鼓地开展筹款工作。在《告宗亲书》上,重点说明建设总祠,是敬祖祭祖的需要,是传承族风、家风的需要,是凝结大家共识,爱国爱家的需要。在筹款上总会也出台了具体规定,凡捐资超过100万的,在总祠修功德亭;超过50万,在总祠修展示厅;捐款5万元,为其供奉一位祖宗牌位;超过1万元,在总祠文化厅展示本人半身像,并配上个人简介。
总祠建设资金筹集来源于宗亲捐款。筹款过程中,总会及各省宗亲组织进行了大力宣传,各地宗亲闻讯后热情高涨、纷纷响应。有的分会组织本地宗亲捐款集中转交总会,有的宗亲或通过微信、或通过汇款帐号、或亲赴总会、或项目现场等方式捐款。总会不定期公布捐款。
总会以宗祠文化凝聚人心,谢氏子孙以舍我其谁的主人翁精神,以实干兴族的具体行动,投入到总祠建设中。为了管好这笔账务,总会财务人员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办事,做到每笔捐款都及时上账公榜,做到了账务透明公开。亚酒财务专班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义务把账务管理得井井有条,有力地保证了总祠的各项建设。
宗亲们把谢贞超比做一个辛勤的蜜蜂,为了总祠建设,他跑遍许多地方,筹集款项。海南省的会长谢志明,因为得了肺癌,一直住在医院,筹款工作一直没有进展。但前期该宗亲已作了一些工作。2017年的时候,他任海南谢氏宗亲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时,就发了告宗亲书,并着重讲建总祠的意义所在。谢贞超有一次专程去医院去看望他,对他说,现在总祠开始建设了,海南的事没有你弄不起来。现在能动吗?得到“能动”的肯定答复后,谢贞超说,你马上召开常务理事会,我们共同来开个会。这样既不耽搁治病,也能保证捐款有一定起色。谢志明不仅召开了会议,而且还在会上带头捐款1万元。谢志明说,我知道自己活不长了,但总祠建设是千秋万代的事,我为总祠捐了款,也为谢氏宗亲作了贡献,死也瞑目了。在谢志明的带领下,海南宗亲这次共捐了30多万元。
湖北恩施地区的谢竹林秘书长在恩施的宗亲工作可以说是风生水起。他们那里经济不发达,由于他组织得力,一次召开了600多人的会议,当场就筹款数万元。
中华谢氏联谊总会顾问、已至耄耋之年谢小品老宗长为总祠两次捐款共4000元。其儿子谢一尘捐款2000元,其孙子谢天心捐款2000元,其重孙谢宇昶小宗亲捐款2000元。小品宗长是山东省谢氏联谊会的创会老会长,年近九旬。也是谢氏当代文化名人,为谢氏文化建设多有贡献。
对于好的典型,谢贞超每到一地就不遗余力地宣传号召宗亲向他们学习。广东潮汕有一个老宗亲,在农村种菜养鸡,他听说要建总祠,表示这是件大好事,自己一定要作贡献。于是一元一分地积攒,第一次捐款的时候,捐了8000多元,第二次捐了一万块。谢贞超专程去拜访他,发现他非常扑素,平常连一件象样的衣服也舍不得买,但对于建总祠积极性非常高。谢贞超了解到他的事迹后,要对他进行大力宣传。这位老人说,我这么个年纪,不尽力表示个心意,对不起祖先。不过,我请求不要宣传我,如果儿媳妇知道了,会扯皮的。其实,其子、儿媳是很赞同他为总祠捐款的。
广西有一个小学生,听说宗亲们都在为建总祠捐款,他当场来到现场,将自己5元压岁钱捐了出来。
总祠后边,副总会长、湖北谢东华捐的100棵名贵树苗,以及其他花木正茁壮成长,郁郁葱葱。
中华谢氏总祠建设顾问、原湖北省技术监督管理局常务副局长谢百成德高望重,为宗亲事业出钱出力,了解到谢贞超为建祠筹款、宗亲联谊来回奔波差点“跑断腿”的事迹,专门写了两篇文章,打算登在总会会刊上。谢贞超知道后说,他是按照总会长谢俊明的意见在办事,即使作出了一丁点成绩,那也是各位宗亲的帮衬与抬爱。他总是这样勉励自己:“总祠建设还没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建设
小草用绿表达自己的春色,平原用广阔表达自己的深沉。
也许,只因有同一个梦想,便足够有幸福的时光。也许不是一个梦想,把所有的梦想串起来,便足以拥有更辽阔美丽的天地。
每当我们看到一座宏伟的建筑,都会为之惊叹,甚至有文化人为它作传写赋,赞美它的美丽与辉煌!中华谢氏总祠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
中华谢氏总祠包含祖殿、门殿及环殿厅堂,要想保证质量,房柱的建设质量就是关键。对此,建筑施工图纸也作了明确的要求。然而,按建筑图纸施工下来,承包商谢彦红却发现一个问题,柱子浇灌出来后,出现小问题,谢彦红心想,在招标时自己就承诺过,一定要保证总祠建设质量,这粗糙的柱子能保证百年大计吗?
当他要推倒重来时,有的工友说,我们是严格按图纸施工的,如果重新更改,是要倒贴一大笔钱的。公司现在目前也缺流动资金,按照常理,宁可亏公家,也不可亏个人。我们写个申请,请求总会再增加一点预算不行吗?
谢彦红说,我们这次虽然要倒贴一笔钱,也不是一大笔钱。建设总祠的钱,是大家一分一厘积累起来的,非常不容易。为保证质量,这笔钱我们出得值得,就算我们为创百年公司品牌出的一笔投资吧。我也是谢家子孙,有机会建设总祠,必须要做到保质量、多奉献。
大家又建议,既然我们非要投资不可,我们难道不可以拼接?拼接起来的模板效果也一样。谢彦红又说,保证质量没有捷径可走,拼接的模板总是拼接的,质量问题还是让人纠结。大家看到了谢彦红的坚决态度,最后都表示支持。于是,公司投资了一笔钱,买了专门浇灌柱子的模具,以后浇出来的柱子表面非常光滑,再也看不到质量问题。
如今的中华谢氏总祠,色彩艳丽的琉璃瓦在阳光下显得特别壮观,不仅色彩柔和,而且铺陈赏眼。就像一幅蓝色的画卷徐徐展开在你的面前。当初,设计图纸上只要求是琉璃瓦,并没有强调瓦需要什么样的质量。但谢彦红却高标准要求自己,买就买最好的,他说,买差质量的虽然可以节省一笔钱,但却掉了自己的底子,也没了公司的面子。
布局
每一片层林浸染,大自然的爱,如一溪清流,在阳光中轻轻拂动,一切都如此神圣。
中华谢氏总祠的堂廊之间、亭殿之间,相隔不远就有一道道装饰精美的间墙、文化装饰和灯光广场。三进庭院高耸在平原无壑的土地上,气魄恢宏的新建宗祠古色古香,庄严肃穆。远眺总祠,它屹立于姜水河畔,与官庄、油田隔公路相对,掩映在姹紫嫣红的百花丛中,近看犹如一只展翅的凤凰。
门前与门后,红花绿树在微风中摇曳;外观与内堂,庭院沉稳、平静、给人一种朴素、宁静和深沉的感觉。绕过宗祠高大牌坊,穿过其楼门,宗祠左右两边捐款功德碑映入眼帘,记录着两万多名谢氏敬祖情崇宗意。
总祠屹立在南阳市宛城区金华镇东谢营村波光粼粼的姜水河畔,占地20余亩,庭院式建筑面积10003平米,房屋建筑面积5500平米,峪廓、明台和台阶面积1800平米,广场面积3200平米。三进式为主的崭新庭院,一进为门厅,二进为焚纸香烛祭祀殿堂,三进为大殿,供奉始祖神像和中华谢氏列祖列宗之神位,以及谢安公、谢灵运公等谢氏先贤、名士、英雄等列祖列宗人物的灵位。整个布局,庄严与肃穆相生,繁华与静谧相融。中华谢氏总祠分为总会厅及周围有各省厅(堂)、港澳台厅(堂)。除了供奉祖宗牌位之外,还涉及谢氏的孝道文化、南阳根祖文化、浙江东山文化、太康郡望文化、瑞金红色文化、安康谢氏廉政文化及谢氏家训等。
总祠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看,布局极其合理。格局何其大,对称何其美,集建筑学、仿古学、美学之大成,不仅体现一种建筑的气派,更会成为当代总祠建设的典范。
牌坊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我们所见到的世间万物,都可以发出不一样的乐声,与我们内心的一种声音产生共鸣,宛如天籁。
雄伟矗立的总祠牌坊,是一段历史,是一个故事,更是一段无声的语言,述说着泱泱谢氏的历史与未来。成为谢氏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成为谢氏独有的文化象征之一。“万派朝宗”四个大字鎏金放彩,高9.9米,宽11.66米,为四柱三门五楼式,用白色花岗岩76吨,制成坊形巨大、气势雄伟,文化内涵深邃的石牌坊。毗陵谢氏宗亲会,曾多次操劳,联系四方,取得牌坊的创意文案:牌坊正面坊额“万派朝宗”。意为神圣的中华谢氏总祠,是全球各地万派谢氏的朝圣地。牌坊正面分别以“炎黄”“申伯”开头的牌坊对联,意为伟大的炎黄,他们滋育润泽的后裔千千代;贤德的申伯公,他受封谢氏的功德后传万万年。牌坊正面上下,篆刻四字句,用篆刻旨在辨认的过程中能加深对文意的理解,篆是内容,刻是表达,刀与石的碰撞,自然崩裂的线条是最原始的美感。上首句为“万世垂辉”,意为伟大的炎黄、贤德的申伯,留下的光辉万世不朽;下句为“派衍九州”,意为炎黄、申伯的后裔,在历史的长河中繁衍派分,流徙播迁,遍布天下。牌坊背面坊额“南国世泽”,意为周宣王封元舅申伯于“古谢国”,勤政牧民,谢氏得姓,世代受其恩泽。牌坊背面分别以“煌煌”“岁岁”开头的牌坊对联,意为雄伟辉耀的谢氏宗祠是天下谢氏的祖殿,申伯的后裔,敬香而拜,如目视贤德先祖。
亭子
一轮明月,照彻古今。几缕清辉,浸染风景。风景的深处是我们心灵的栖息地。
有多少种不同的感知者,就有多少种世界。“看山看水独坐,听风听雨高眠”。只有心包太虚,才能俯仰皆得。
总祠广场左右两侧,各建有功德亭。浅灰色的捐款功德亭,呈六角形,六个角上都是用翘角做成的六条龙头,栩栩如生。底下四周的亭檐是用白色的花岗石镶制而成,各具特色。亭子的下部,有六根灰色石柱,古香古色。抬头仰望,亭子壁部红色撰文显得多姿多彩。在石凳上,能够看到总祠的每一处风景,美丽如画。亭子的西面是一个进出口,其他三面都是亭壁,坚硬的石材,平行四边形,篆刻藏头对联:
俊彦才智孝先祖乃人杰,
明言身正献寸心是族魂。
正文“谢俊明先生,生于1957年7月,祖藉广东梅州,后入香港藉,中国人民政协13届政协委员、中华谢氏联谊总会会长、香港湖北总商会总会长、武汉亚州实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先生首创中华谢氏联谊总会以来,广联海内外谢氏宗亲,新建中华谢氏总祠,编修中华谢氏总谱,开展海内外谢氏联谊活动,已为中华谢氏总祠捐巨资709万元,对中华谢氏总祠作出了彪炳千秋的贡献。”
俊明亭相对应的左侧,为“铠宇亭”。“亭壁刻字谢铠宇,又名谢招修,生于1965年2月,中华谢氏联谊总会副总会长,浙江省政协委员,名门实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所辖15公司,先生自幼聪慧,青年毕业于名校,创办企业,事业有成!先生热心于公益,其事迹屡见报端,为新建中华谢氏总祠捐款550万元。
广场左侧为永信亭。“惟仁惟义 永信百善孝当先;至诚至恭 长仰众尊祖为上”。谢永信为湖北稻花香集团副董事长,宜昌三峡物流园董事长。为总祠捐资达100多万元。
广场
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天上的云和霞,心中的花和草,都是一样的秋色春风。
中华谢氏总祠是全球谢氏宗亲身心向往的地方,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广场中心,屹立着国旗、会旗和彩旗迎风飘扬着的旗杆。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辉,相得益彰。会旗中央为会徽,设计为黄色。规格为:长192厘米,高128厘米。会徽居中,寓意谢氏大家庭团结和谐,黄色寓意与会徽设计相同。
广场入口右侧,横卧在基石上吸风饮露的巨大石碑,尽显无畏与坚强。碑石被打磨抛光,赤色、蛋黄、蛙青、乳白等条纹相互穿插,形成网状,如霞光变幻般奇特,色彩鲜艳夺目。石面光亮,纯洁无瑕,受人青睐。巨石碑高2米,宽5.6米,厚0.4米。它横卧在高0.53米,厚0.82米,宽6.38米的基座上。巨型石碑的正面,是江西谢文军的《建祠赋》,字近千言,描述祖徳,代代传承。背面镌刻《谢营遗址简介》,红色字体,正倚交错,大大小小,开开合合,线条粗细变化明显,跌宕有致。石刻湖南谢五八注释《诗经.崧高》。作为我国文学光辉起点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至公园前6世纪)的诗歌。多方面表现了二千多年前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具有文学性,也具有现实性,史料性。
“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申伯还南,谢于诚归”。《诗经.大雅》之《崧高》,完整记述了申伯创建了都城谢邑,赞美了申伯的贤良品格及君王对他的信任和重视。
广场右侧第二通巨碑,象巨人卧姿,高2米,宽5米,厚0.75米。是山东谢小品所撰《谢氏赋》,赋文表述了谢氏的渊源和发展,歌颂谢氏旺族和列祖列宗美德。诗意对仗,引人入胜。其书法刚柔结合,笔走龙蛇,行云流水,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表现形式。其背面是中华谢氏联谊总会会徽,端端正正,令人尊崇。会徽中间以谢字为主体,配中国红,上冠以中华谢氏联谊总会八个中文字,下配以英文中华谢氏联谊总会,周边配以黄色,寓意谢氏根植中华大地,播迁世界,枝繁叶茂,兴旺发达!总会会徽于2013年1月28日经报国家版权局批准依法享有著作权。
广场左侧石碑上是一首湖北谢仲成流传甚广的现代诗《我不会忘记,我是谢氏的子孙》,诗意隽永,情真意切。是啊,我们都不会忘记是谢氏的子孙。广场左右两侧的诗赋,古韵新诗,更显我谢氏文脉深厚,
整个广场灰色方型水泥板嵌面,纹路直线,十分美观。阔大的广场,能容纳三千人活动。祠前两侧一对雄姿英发的石狮,护佑我谢氏万世永昌、岁岁平安。
门厅
鸟的出路是天空,船的出路在海上。一朝风月,万里晴空。我们可以把这里当作地理坐标,会有更广阔的视野空间。泰山不辞土壤,大海不弃细流。
同姓一族的总祠,一般分三进,第一进称仪门,也叫门厅,第二进称享堂,第三进为寝室。门厅是祭祀时供鼓乐之用;享堂是祭祖举行祭祀礼仪和宗族议事的场所;寝室便是用于供奉祖先牌位。祠堂门厅的重要功能是珍藏宗谱。宗谱是一种通过记传、论志、图表等形式,将宗族的血缘亲疏、辈分、家规、家法等情况和谱系记载下来,以为本姓宗亲们掌握、遵照的特殊史籍。
总祠入口的正门,是一座厅堂式的建筑构架,是一个建筑序列的起初。所有参拜先祖之人,都必须从此而入,这是一个家族极为尊显之地。总祠门厅宽敞明亮,罗马立柱。门厅两开双扇门,门正面装置深红木格,背面镶嵌白色玻璃与木格紧贴,古今结合,古朴典雅,左右两侧壁柜装饰简朴实用。谢氏书作字画,谢氏企业产品,谢氏纪念品均可在此展示。
高高的白色楼柱和青灰色的瓦顶,凸显门楼气派。它由两层青瓦翘脊组成,翘起的脊像舒展着翅膀飞翔的雄鹰。从门厅两侧后角处扶栏上门楼,门楼朝广场面有两米宽的走廊,其装饰别开生面。走廊石质围栏高一米,每隔1.7米置立柱一根,每根立柱顶,置立花棒,高0.30米,立花棒上浮雕盛开的梅花八瓣,花形逼真。
有一个金色“谢”字,高1.8米,象征我赫赫谢氏立于四方。
二楼的文化展厅,可以说集谢氏文化之精髓,也可视为谢氏文化之博物馆、展览馆,传统与现代俱有,文化与史料并重。
中堂
泉出乎地,地久泉俱久;水生于天,天长水亦长。
天问无对,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无,是众善之首;有,是众美的集合。
亨堂,也称中堂,是巨大的天井,两边有连廊通往后寝(先祖灵位)。第二进进口屹立着高大雄伟的影壁墙,又称“照壁”,古称“萧墙”。它面向第一进开阔繁华的空间,背对雄壮的二进平旷大坝,似一座高大雄伟的屏风,使其不直接暴露在人声喧哗之中。影壁墙的雄姿烘托了宗祠气氛,增加宗祠气势。重庆开州谢震环宗亲组织捐赠的祭祖天地香炉宝鼎两对,名为“龙凤呈祥”,“金玉满堂”,“孝行丁兴”和“善行财旺”,样式高贵典雅,现代与古典有机结合。
装饰
梦里空花已醒,心中一烛明灯。雨水之所以愿意落下,是因为它在天上把满地盛开的雨伞看作莲花。
总祠庭院二进、三进和两庑:“东山高仰孙慈子孝兴吾族,文水远瞻祖德宗功食斯堂”等谢氏文人撰写的15副楹联,谢氏书法家书写的书法、雕刻等艺术美妙结合,博大精深,韵味无穷,篆隶楷草行诸体,或以雄浑刚劲、雍容端朴见长,或以俊逸潇洒、温婉流丽为胜,给人以美的享受。谢氏总祠楹联是宗族文化中的一大景观,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楹联有表现后人重传统、溯本源、崇宗族的;有颂扬祖先、怀念祖先的;有劝诫、激励族人的。
庭院有60株盆景,12个立体花坛。宗祠内的桂花、月季,青松等盆景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小中见大、苍古雄奇、清秀古雅、美不胜收。生机勃勃、宛若天成。千姿百态、赏心悦目、郁郁葱葱、玲珑潇洒、豪宕雄劲、纵横奔放、诗情画意、苍健俊逸、意境深远、清新明快、咫尺千里、精妙和谐。老子云:“不出户牖而知天下。”总祠的盆景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珍品,是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结晶,也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
总祠有壁画80余幅,壁画文采斐然,画笔功力深厚,想象独特。把历史人物的睿智,温和,正直的形象描绘得淋漓细致。壁画描绘了谢氏后生学习古人爱国敬宗的情怀,也描绘一个个忠孝故事,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也有当代价值。通过忠孝人物画来反映谢氏的家国情怀。
文化
一朵花开在时间里,美丽朝上,落叶朝下。
有一朵花开的时间,也有一片叶落的瞬间。“动容扬古道,处处无踪迹”。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同样,谢氏文化也是我们谢氏的灵魂。中华谢氏总祠既是全球谢氏族人祭祀先祖的圣殿,也是展示古今谢氏文化的地方。
时光回溯到2019年的8月2日,中华谢氏文化苑文化建设座谈会成功举行。为推动文化苑文化建设全面启动,在祖地南阳召开现场会议,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时值酷暑盛夏之际,来自全国各地近30名各地谢氏英贤应邀齐聚祖地,参观了文化苑前期建设成果,研讨了后期文化建设实施内容和方案,并制订了中华谢姓精神家园建设远景规划。
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有总会部分顾问、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秘书长14人,有当代书画界谢氏名流、知名教授5人,有部分省市区联谊会负责人及诗人、学者、企业家10余人。
参会代表从全国各地赶赴谢氏文化苑进行了详细观展,大家面对这个心仪已久的建设项目心情激动,情绪高涨,边看边议,兴高采烈,参观拍照。返回南阳开会之时,正值谢氏文化苑大广场华灯初放,来自文化苑周边十里八村的村民们自发组织活动,载歌载舞,人流涌动,甚为壮观,令参会代表为之感叹。
为确保文化苑文化建设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会议成立了文化建设领导组织,组长为全国美协、书协双理事,原镇平县委副书记,总会名誉会长谢先莹担任,副组长由多名副总会长担任。
谢俊明总会长就中华谢氏文化苑后续建设,整体布局提出了立足长远、长期投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最终形成精品工程的新思路,他要求文化专班组要尽快做出规划,列出费用并编制出先后实施内容方案。
中华谢氏文化苑,是谢氏文化最集中的地方。除了祭祀,重要的还是宣传弘扬谢氏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向外界传递中华谢氏的宗族精神、文化精神及历史贡献。谢氏文化建设内容丰富、主题突出。在这里,感受到丰厚的谢氏文化,解读到不一样谢氏文化的传承。
2010年3月6日,中华谢氏联谊总会筹备委员会在武汉亚洲大酒店召开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来自全国近二十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台湾地区一百多位谢氏宗亲,代表着海内外广大谢姓人的意愿,肩负着推进谢氏联谊事业的历史使命,汇集武汉江城,举行了为期三天的中华谢联谊总会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根据筹备工作会议精神,议定了总会会徽,会旗,会歌的设计方案,确定由谢贞超负责会徽,会旗的设计,重庆谢穗九会长负责会歌的征集遴选工作。
谢穗九会长认真负责,曾多次拿着征集稿到武汉筹委会办公室,汇报征集会歌情况,并根据宗亲意见进行修改。
谢穗九宗长热衷宗亲联谊事业,一次在开县修谱收集资料途中,因劳累过度,引发心脏病不幸去世,谢氏宗亲深感悲痛和惋惜。
词作者为重庆谢氏作家谢开平,曲作者为作曲家陈子贤,词曲浑然天成,大气磅礴,由藏族歌唱家演唱。每当在谢氏会场响起,谢氏子孙无不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感念先祖懿德,也怀念谢穂九等为谢氏宗亲工作付出过心血的宗长们!
灵位
最美好的事物,一面联系现实,一面牵手梦想。思念深处,这里的灯与火是我们深情的眼睛。
古人云:“堂构千年业,先灵幸此安”。高大雄伟的中华谢氏总祠第三进一派幽静、肃穆气氛,气魄恢宏。大殿靠壁正中设祖先灵位牌,类似巨型神龛,总高2.95米,底座正面宽1.9米,底座两侧宽1.4米,灵位牌中部宽1.1米,这是总祠中最高大的一块灵位牌。它安放在受姓始祖申伯公巨型雕像前方,上书:中华谢氏列祖列宗之神位。通过与谢氏宗亲多次研讨、反复论证,综合大家意见,在总祠内以彰显我们谢姓鲜明的个性文化为主线,尊重海内外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宗亲的意愿,以他们世世代代所认同的受姓始祖申伯公为主位。根据家谱记载及历代谢氏先祖认可,还有历代名人如欧阳修、王安石、谢安为谢氏修谱所撰谱序都明确无误认定申伯公为谢氏受姓始祖。而在此基础上,请众多历代先祖先贤们的牌位进入宗祠,这样做有利于宗亲认同,族群凝聚,有利于编修中华谢氏总谱中的源流表述。同时,在宗祠显要位置供奉中华谢氏列祖列宗高大牌位也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因为他涵盖了中华谢氏人繁衍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讴歌纪念了各个时代的谢氏民族英烈。基于这一理念,广大宗亲更会顾全大局,站位高远,理性包容,求同存异,以谢氏为荣,以谢氏一家,结束无序之争,无为之辩。
请祖
隐藏一片树叶最好的地点是森林。格超梅以上,质雅品自高。山川无言,嘉木无言,不朽的意志与辉煌,往往就含蕴于无言。
十丈红尘饰锦绣,千朵芙蓉衣华裳。岁在癸卯,吉日良时。总祠巍峨,祥光呈瑞。申伯祖灵,乔移新祠。佑我谢氏国泰民安。
2023年5月9日9时零9分,阳光普照,惠风和畅。礼乐并隆,钟鼓齐鸣。中华谢氏联谊总会隆重举行开光仪式,敬迎中华谢氏受姓始祖申伯公安卧华堂及恭列中华谢氏列祖列宗之神位。为了这一天,万千谢氏聚心力,六载合力建总祠。2022年12月19日午时,谢姓受姓始祖申伯公像恭入中华谢氏总祠。始祖像的恭入,是中华谢氏总祠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全体谢氏期盼已久的喜事,为此,总会高度重视,请专家精心设计,选材精良,力求形神兼备。这次的整个设计,恢复了申伯公四五十岁的造型,更具始祖风采与神韵。
开光仪式上,发表并诵读《祭祖文》后,中华谢氏联谊总会谢俊明总会长及宗亲代表谢贞超、谢贤昇、谢永信、谢元亮、谢东升依次揭幕、敬献花篮、上香献酒,击鼓鸣钟,祈福祈愿谢氏发达、国泰民安。
此前的上午8时,隆重举行恭迎始祖之灵喜迁新居仪式。中华谢氏联谊总会谢贞超常务副总会长恭诵《迎祖文》。原有老祠关闭封存,于新祠延续谢氏祭祀文化。
两项仪式由中华谢氏联谊总会副总会长,祖地南阳谢氏宗亲会会长谢少先主持。
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分会近百位宗亲代表及祖地宗亲共同见证这一光耀千秋的历史时刻。宗亲们返程后,南阳祖地喜降大雨,预示着风调雨顺,谢氏世代隆昌。
吉时开光时,天现祥云,龙降总祠,佑我谢氏!
管理
绕过春天的晓梦,行走在四季里,那些明媚的阳光,生长着、壮大着。
蓝天在上,草木在左,美意在心。前方是万籁俱寂的开阔地。此刻太阳已滑过屋顶,大地格外丰沃富饶。
些许的青苔爬满坚硬的石头,温暖得不露痕迹。幸福,是一次次近在咫尺的守望,正因为每个人都有内心的守望,更应向这种坚守表达崇高的敬意。
盛世修祠,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修祠,也是为了挖掘谢氏的精神品质,如何管理好总祠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中华谢氏总祠、中华谢氏文化苑、古谢园遗址纪念园相继建成后,祖源地东谢营村现己被批准为河南省特色旅游示范村(根亲文化)。宛城区文旅局拟正式批准为3A级景区。并正在策划与宛南多处景点景区合并串联,形成宛南一日游景点中一个特色景区。总祠的管理服务,将为展示中华谢氏人文风采、接待服务回归宗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中华谢氏文化苑,除了祭祀,重要的还是宣传弘扬谢氏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向外界传递中华谢氏的宗族精神、文化精神及历史贡献。
中华谢氏总祠、中华谢氏文化苑、古谢国遗址纪念园一系列彰显中华谢姓古今人文风采的精神家园,如何使其深入持久地发挥它独特的功能与作用,为此,中华谢氏联谊总会对此事也深有远虑,并列入今后总会重点之列。目前已组建了管理机构,明确了岗位职责,细化了管理内容,并考虑了筹捐管理使用的措施,确保这个情系千万谢氏族人的公益文化项目,在后续运转中,涉及维护保洁、综合服务等方面工作做实做细。
结语
那是万千的繁华景致;那是目光深处的远方。
中华谢氏总祠作为仿古建筑,承载了诸多历史、人文、科学、艺术、建筑、民俗等信息,是中国珍贵仿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祠的玻柜,将摆放“家训”、“族规”、“家法”“家史”和改革开放发展史等资料,也包含了以“忠信孝悌”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总祠耀千秋,气派铄古今。
心存家国,立身立德。谢氏家族历来有浓郁的家国情怀,谢氏宗亲历来有报效国家的精神基因。我们正逢其时,身在其中,使命在肩,荣莫大焉。
大善若水,金色奔流。中华谢氏总祠是深深的宗亲情,浓浓的敬祖意,是血脉的连结,情感的纽带。
心怀美好,就会遇见满眼的葱郁和繁华;心向温暖,处处都是耀眼的阳光。
每一串过去的时光总有谢氏宗亲用不同的方式、视角记载它的荣光;每一段曾经的历史,都有“文以化之”的宗亲用不同的笔墨去书写。中华谢氏总祠,就是当代几代谢氏人书写给祖先,书写给我们,书写给后代的无愧画卷、不朽史诗,必将永远屹立于美丽的中华大地上,也将永远屹立在谢氏子孙的心中。
巍巍宗祠,上无愧先祖,下启迪后昆,我们沐浴千秋为傲的时刻;巍巍宗祠,我们一起共享谢氏宗族的尊严与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