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法官协会秘书长唐业继印象
人物名片:唐业继,1963年生,祖籍湖北武汉,1980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先后任湖北省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助理审判员、审判员、研究室副主任。2002年至今,先后任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宣传处干部、法官协会副秘书长、秘书长、二级调研员。40多年来,他忠诚事业,爱岗敬业,勤奋从业,坚守职业,取得了“七六五四三二一零”的工作业绩:七次嘉奖;六次省、地(市)荣誉称号,其中1997年获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事厅“湖北省优秀法官”称号,2021年获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省普法办“2016至2020年全省普法工作突出个人”称号;五次三等功;四次二等功;三次“优秀共产党员”,其中1995年获“湖北省咸宁地区政法战线优秀党员”称号;二次连续3个年度获评“优秀公务员”;一次最高法院“荣誉天平奖章”;工作40余年零违纪零处分。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辛勤耕耘结硕果
唐业继在审判机关这个工作岗位上,几十年来感受春风秋雨,感受成功与曲折,感受大浪淘沙,感受布衣劳作,感受挑灯夜战,感受流水年华,感受激扬文字的快乐。由此他成为法院系统的获奖专业户,数量多、种类多、层次多。用数字来概括,就是“个十百千万”、“五四三二一”这串数字密码。
个,即自始自终不离不弃自己的工作岗位,由此带来工作岗位的重大变动,由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调到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这个新的工作岗位;重要奖励十多次装入个人档案袋(盒):五四三二一,即先后5次荣立三等功,4次荣立二等功,3次被授予湖北省和法院系统法治宣传先进个人荣誉,2次被评为政法系统和高院机关“优秀共产党员”,1次被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人事厅授予“湖北省优秀法官称号”,1次荣膺最高人民法院颁发的一枚“金天平”荣誉奖章;百篇以上的文章、稿件先后获地区(厅)级以上单位组织评比的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撰写的各类文稿达一千多万字;公开发表的新闻类、文学类、摄影类、调研类稿件达一万余篇(幅)。2011年7月1日,建党90周年华诞。这天,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有史以来破例为唐业继举办了法制宣传作品展,那时他将这些成果分类汇编成90本作品集和新闻摄影作品90幅展出。省人大原副主任李其凡题词勉励:“宣传事业,继往开来。”《人民法院报》《湖北日报》《楚天法治》等10余家报、刊、台、网发表了消息和通讯。省法院钟华平等10余人撰写了评论文章在《湖北法院网》(内网)推出。
省法院原执行指挥中心主任钟华平对笔者说,大凡我们开始一项工作,在按“头”的意志完成时,孜孜不倦、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吊儿郎当、应付差事、敷衍塞责等等态度,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选项,这里有一种工作姿态在显现。姿态的正确与否,与结果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姿态决定着结果。唐业继是以什么姿态工作的呢?以我在部队新闻写作与宣传工作从业10多年的经验看,新闻从业者最能说话的是成果。唐业继展示给我们的是《护堤柳》《永远的怀念》《我与个十百千万的情结》和《我的五六七八九藏品》《天平之歌》等等90本文稿集子,这些成果是无言的,却又是有声的,它在宣告一个事实,从业者有一个良好的姿态。良好的姿态是一种优良的状态,它折射出的是强烈的进取心、自强不息、乐于奉献和甘于寂寞。
这些成绩的取得,唐业继说心里话,这是组织上培养、领导上关怀、老师们帮助、同志们支持的结果。笔者和大家认为,取得以上成绩,如果唐业继没有“拼命三郎”的精神,没有看淡名和利的工作态度,对工作没有敬畏和敬业精神断然是不可能持之以恒的。
1984年10月,唐业继从部队退伍后的第7天,就接到通知到地区民政局上班。原来咸宁地区民政局复退军人安置办从他的档案中得知他是部队的“笔杆子”,又是中共党员,就有意将他留在民政局以工待干。起初他的工作就是打杂,收发报纸杂志,送阅机要文件,下达会议通知,准备会场布置。
那时,咸宁地区所辖蒲圻、阳新等7个县、市,有时会议通知多,他要打一整天电话。会议通知下达后,还要为在地区局机关召开的会议准备会场,冬天的会场除了准备相应的茶水外,还要用煤烧炉子,要把会场搞得暖暖和和的。为了准备引火材料,他常到锯板厂弄些锯末、泡花或到附近的山上捡些干树枝,这样一点就着。有时没弄到,只能用木材引火。木材难以引着,于是他自费买点柴油什么的带到单位浇在上面,这样一点也着。所以,大家进来开会的时候,会议室里总是暖阳阳的,温馨的会场受到了大家的好评。时间不长,他又被安排到新的科室去工作,他总是干一行爱一行,同志们都对他的敬业态度给予了赞美。
1985年夏,全国法院系统公开招干。唐业继以高分被录取,成为咸宁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名司法警察兼书记员。两年后任命为助理审判员,他开始在民事审判庭办案,他综合所调解和判决的多起离婚案,业余时间写成论文,并在《湖北法制报》上发表,受到了院领导和同志们的重视。他在该庭担任助理审判员2年多,办理离婚、继承、债务等上诉案件60余起,合格率100%。在参加全省民事审判战线统一考试中名列前茅。
院里看他是块好料,含金量、含法量、含墨量都不错,于是将他从民事庭调入政研室从事文稿工作。有过爬格子经历的亲朋好友听说后,就对唐业继讲,吃文字饭的人中间传有一段老话“自从进了调研科,身体开始就滑坡,头发往下落,眼睛往里窝”、“前世作了恶,今生搞写作,写又写不好,推又推不脱”,你现在撤出来还来得及。唐业继跟亲友们讲父亲给自己取名字的故事,讲自己如何爱好这个文字“万斤油”……朋友们听后,有的点头,竖起大拇指点赞;有的摇摇头说,既然乐意吃这碗瓷瓦子饭,到时不要怪我们没有提醒你!
一到政研室,他就如鱼得水。凭他的敏感, 他觉得,身兼法官和作者,在将法院和审判信息变为面向社会的宣传职能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种优势体现有四点:一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先知先觉;二是能独家有效地发掘其中的意义与作用;三是能较好地准确、及时把握其中的尺度和界定;四是对某些拿不准的问题可随时找身边的资深法官请教,就地取材。社会上一些媒体的所谓法制作品给人总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原因就在于没有这种优势。他用纪实文学写成的《“江南大盗”的覆灭》《荒唐的报复》《发财梦成断魂曲》《密码箱的秘密》《走向深渊》等一大批源自本地法院审理的大要案件的审判纪实,经《人民法院报》《湖北法制报》、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等报刊台采用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受到了法律界和宣传部门的一致好评。在这些作品里,他不仅具体、深度地剖析了罪犯走向深渊的过程及原因,也展示了人民法院及广大政法干警为维护法律尊严、惩恶扬善、严肃执法、秉公办案、司法为民的精神风貌,让这些案件的审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着教育公民遵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现实意义。
他在为写好审判纪实《一个被铜臭腐蚀了灵魂的大款》而进行的调查中发现,这个被判处死刑的大款,曾几何时,善良的人们对他的发迹投来疑惑的眼光,而丧失人格的“傍大款”者们却把他作为“潇洒的改革者”进行吹捧。于是,他在作品里对此也有间接的批判。与此同时,唐业继在这一时期所写的诸如《一个女性怎样犯了强奸罪》《不该发生的悲剧》《亲生父母杀逆子》和《发一封信打赢一场官司》《为了一张车票 丢了一条人命》等一批以案说法的案例通讯也开辟了一条颇受读者喜欢的宣传法制的新路子。发表在《人民司法》《学习与辅导》《湖北审判》《咸宁报》等国家、省、地级报刊上的一首首似小溪流淌、欢唱的诗歌,一篇篇如清风吹拂、荡漾的散文,抒发着一代又一代的法院干警执法生涯的甜酸苦辣与乐观情怀。几年间,他在全国各级报刊台上被采用的数以千计的新闻报道,把人民法院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建设的各种信息传递给社会,既宣传了法院,也宣传了法制。至于他为法院内部简报所撰写的调研材料和有关信息,则直接为领导决策和应用法学的研究提供着可资参考的依据。他撰写的《咸宁地区青少年犯罪现状、原因及对策》被评为咸宁地区政法战线首届优秀调研论文二等奖。时任地委委员、政法委书记作了重要批示。他总结、采写的《咸宁地区两级法院行政审判成效显著》,被最高人民法院《法院工作简报》采用。他是打破了咸宁法院历史上还没有上过最高法院工作简报的零的记录的第一人。
后来,他被任命为中级法院研究室副主任之后,他更加用勤奋的笔反映那些埋头案卷、奔走村庄的法官们,用火热的心去填补缺憾,去努力耕耘,去攀登新的高峰。他居于两室一厅的旧式瓦房时,曾邀请分管副院长廖慕杰等领导和同事去浏览他自编的“杂志"。后来,廖跟许多人说,唐业继的“自编杂志”真多,为了能陈列开,他腾出了一间房,书柜沿墙摆了一圈。那里边,有他悉心的剪报,有他发表的文稿,有他搜集多年的各种学习、工作与创作加工的资料。粗略估计,总不下几千万字。更让他感慨的是,唐业继的家成了文字的海洋。如果没有妻子的全力支持,他是不可能的!唐业继常说:“非常感谢妻子的长期支持与帮助,立功奖章和证书里有她的功劳与奉献……”
咸宁中院原研究室主任王力对笔者说,唐业继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是他在学习、写作方面非常舍得花钱,他爱写作、更爱买书阅读,曾记得在咸宁中院一起共事时,他家书房的藏书就非常丰富,四面墙壁全部摆满了书柜,我曾业余时间向他借阅过《红楼梦》《隋唐演义》《资治通鉴》等古典名著。唐业继非常朴素,从未穿名牌服装,从不嗜好烟酒,他在生活上和为人上都是一样的朴素、淡泊、真诚。他的成绩来之不易,作品、真品、佳品、人品,是他父辈的传承、个人的不懈努力、以及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鼓励合力所致。唐业继调到省高院工作后,写作一年一个台阶,新的业绩硕果累累,在全国法院系统宣传干部中,他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有许多中、基层法院邀请他作法制宣传培训讲座。他总是乐于助人,虚怀若谷,在全省法院系统有相当一批同志成为他的“笔友”和“粉丝”。他对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始终是那样执著,乐此不疲。他的精神世界始终充实,写作发表文章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是常人所无法体会到的。
从1987年至1999年间,他一头扎进文山字海里,几乎是5+2、白加黑,没有星期天。1988年婚假没休完就提前5天上班,把一切时间都投入负责、采写编发《工作简报》《情况反映》《法院信息》和综合材料、专题材料、领导讲话、总结报告以及法制宣传、司法统计、文书档案、上传下达等任务,据统计,他经手撰写和发表及编辑的调研信息、统计信息、宣传信息、综合信息等信息稿件达2300余篇,600余万字。期间,他在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创办了《鄂南法院报》,合办了《楚南文学》专号。这12年里,他立二等功2次,立三等功3次。“连续三年优秀公务员”1次。还多次被评为“全省法院法制宣传先进个人”。有一年他同时被湖北农民报、湖北电力报、湖北公交安全报、工商周报等10家新闻媒体和上级单位评为年度“模范(优秀)通讯员”。
功章和奖励证书的背后是唐业继的超负荷付出的汗水和心血。1991年2月,他小孩的脚不慎被自行车绞了,伤势比较严重。因为当时工作紧张繁忙,他毅然要妻子向单位请假一个月,照料小孩上医院打针、换药,整整一个月没有拿到一分钱的工资。而他则一心扑在领导交办的公文材料、新闻报道上,常常工作到深夜才回家。
特别是1996年8月下旬的一天傍晚,那天刮起了大风,妻子因为关窗户,手背不幸被突然破碎下来的玻璃砸破,血流不止,到医院缝针包扎后十多天不能下水。在此期间,他又当爹又当妈洗衣做饭,接送小孩全包在他身上。而《鄂南法院报》又不能耽搁出刊时间。这个刊物虽然是内部刊物,但麻雀虽小肝胆俱全,组稿、编排、画版、录入、校对、印刷等一系列工序都由他来完成。因此,他一般从白天忙到晚上,又从晚上干到转钟,中午经常是靠在椅子上眯几分钟,又到了上班时间。
3个月的撰稿任务,需要在1个月内完成,这块硬骨头谁来啃?一般人总会摇摇头,表示难以完成。可唐业继想都不想,就点头拿下。这是1996年3月的事。那天,领导安排他在短时间内完成《咸宁地区公安司法卷(审判章)》的任务,并交待时间紧,任务重,既要快,又要好。他当时刚患重感冒出院,身体极度虚弱,可当他想到政研室人手少,自己不干那就是人家干,说不定困难比他还大。于是咬咬牙,又拿出他常用的“憨办法”,那就是每天提前上班,推迟半个小时下班,晚上再开几个钟头的“夜车”。功夫不负勤奋人,硬是在一个月内把一万多字、涉及到咸宁地区法院从1965年组建到1995年的各种数据“盘顺”了。
他充分利用一切闲暇时间,用文学作品去讴歌法治、法院、法官。在咸宁中院时,个人出版了内刊书籍《法庭内外》,与蒲圻法院肖鸿清合作,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散文诗集《护堤柳》,在全区第一批加入咸宁地区作家协会人员中有他的名单。以后陆续创作并获奖了一系列的诗文,如《致英年早逝的法官》《山泉》《天平之歌》《唱好“三歌”给党听》等,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人民法官爱人民的感人形象。1993年12月,在中共咸宁地委政法委组织的庆祝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文艺晚会上,他自编自导自演的快板书《中国桥》好评如潮,获评优秀节目奖。1994年在参加的咸宁地区地直机关庆祝建党73周年党的知识竞赛活动中,被地委政法委选为政法组代表队一号选手参加决赛一举夺冠。1996年被咸宁地委政法委抽调工作3个月,期间采写、编发的《政法要情》和调研报告多次受到地委、行署主要领导的批示。
唐业继不但会写,还能讲课,更善于用心采访。1994年6月,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武汉举办了全省法院首届通讯报道骨干培训班。唐业继在此次培训班是学员也是教员,还是业余记者和作家。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时任宣传干部的董正彪说:“我有幸和业继同学分在同一个小组分别任组长、副组长,我协助他开展相关事宜,实在受益匪浅。”
全省法院首届通讯通讯报道培训班
唐业继在培训班上讲座
董正彪介绍,培训班学习的内容丰富多彩,学习的方式形式多样。除了外请著名专家讲课,也请内部学员当老师。唐业继作为典型学员代表上台讲座。他畅谈的题目是《多写稿 快写稿 写好稿 ——谈谈我10年发稿2000余篇的体会》。记得主要内容有:业余写作“三舍得”,即舍得奉献的精神、舍得智力投资的精神、舍得虚心求教的精神;提高采用率“三讲究”,即讲究针对性、讲究快速性、讲究标题制作;写作准备“四落实”,即思考、采编、草稿、修改;收集素材“五方式”,即看、记、听、问、游;拓宽法院新闻报道面“五结合”,即多种体裁相结合、多种宣传媒介相结合、多种级别相结合、多种力量相结合、短文章与长文章相结合。他讲的都是亲身体会,亦是经验之谈,很契合学员们的学习需求。他这个“教员”传的是“真经”。他的一个多小时的讲授精彩纷呈,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个个聚精会神。
唐业继与董正彪单独谈过心中的想法:这次培训班含金量很大,又特别接地气。徐迟、刘富道、张其军等大咖、名人亲临授课,本身就极具新闻和文学价值。唐业继心想:何不抓住这一难得机会面对面采访一下几位大师,分别只谈2、3个最想问的问题,时间都不超过10分钟,再请他们书写一句精彩的经验之谈留作墨宝多好?于是,他利用课后至午餐丁点儿休息时间,通过请示组织该培训班的负责人——省高级人民法院宣传处处长吴中全的同意和引荐,他的采访很顺利。不久,唐业继分别以《是文学给了我青春——访著名作家徐迟》《诀窍是琢磨——访著名作家刘富道》《贵在有个性——访著名摄影家张其军》分别在《人民法院报》《新闻人物报》《文艺生活报》《黄石日报》《咸宁日报》等报刊发表。广大学员见此无不从内心觉得他才真正是通讯骨干培训班学员中的有心人!他的敬业精神和成绩无不令众人钦佩!
省法院原法官协会办公室主任夏建国对笔者说,诚然,唐业继既不是 “天才”也不是“超人”,他只是我们法官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他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如此不菲的成绩,正如鲁迅先生曾说的:“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无须赘述,唐业继同志这几十年来的节假日和八小时之外是如何度过的,因为经验告诉我们:成功者奋斗的故事大体都是相同的。人民法院是一架严密的国家机器,我们每个人都是它的一个零部件。为了整体的需要,许多时候我们个人可能无法选择自己的岗位,但我们却可以选择自己的工作姿态。我们在为唐业继高兴和祝贺的同时,更应该鼓足心劲:向先进学习,努力在我们各自平凡的岗位上争创佳绩,为党旗增辉添彩!
在省法院院史馆第三版块《重要工作》栏目展出的第一幅大型照片,即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办公大楼全景图,那是唐业继在13年前用尼康F5胶片相机精心拍摄的。为了拍好这张照片,他险些失去了生命。原来审判办公楼有23层,高138米。占地面积大。近距离拍照效果图不好看,到对面马路行人道上仰拍还是不如意,更谈不上“最广阔的新闻视野和最高超的摄影技巧”。于是,他想到楼对面的单位宿舍楼顶找个位置拍照。经与物业管理负责人联系同意后,他拿到了楼顶锁铁门的钥匙,但一上到楼顶试机,“视角问题”解决了,新的难题又出现了:相机取不了审判办公大楼全景。于是,他通过友情求助借来了配套的“鱼眼广角镜头”,一试,似乎尚差那么“一步”,他小心翼翼步行到楼顶最边沿取景刚刚“入围”。他双眼紧贴相机取景框,一手握相机机身,一手对焦调速按快门。当他拍照完静心往脚下一看,禁不住头上冒出汗珠,顿感“好险啊,捡了一条命!”若拍照时脚再往前挪几公分,哪怕“一拳头”距离,肯定身体失去平衡,就会坠楼“机毁人亡”……
风雨如磐,可总有人民法官巡逻坚守在抗洪大堤上,如护堤柳把根扎在大堤上;管涌如魔,张着凶盆大口,企图吞噬堵涌的人群,这其中有法官组成的抢险队,在管涌面前,他们一个个义无反顾地跳进去,用自己的身躯换来大堤安澜;大讯如敌,驻扎在长江沿线的干警们日夜忱戈待旦,时刻奔赴战斗,谱写了一曲曲生死考验、保堤护民的颂歌……
1998年9月24日,唐业继撰写的长篇通讯《风雨同舟度危难》在《人民法院报》刊登了一整版,本文塑造了一支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用生命保障大堤安全的法官群体形象,其中有身先士卒的法院领导,死命保堤的英雄集体和突击队员,全力以赴的后方留守女法官,让人们对湖北法院这支有战狼血性的队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他之所以写得如此生动逼真,全凭他敏锐的嗅觉,深入扎实的现场采访,一双穿行于抗洪队伍中的铁脚,这才有了这篇气壮山河,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洪颂歌!
这次抗洪抢险,唐业继除了发表这篇长篇通讯外,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共在各级媒体发表稿件90多篇,其中在《人民法院报》刊发头条4篇,对战斗在抗洪一线的法院干警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唐业继也光荣地荣膺二等功。
鉴于唐业继的表现,早在1997年,唐业继还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法官”等殊荣。
在咸宁中院,不少干警这样评价唐业继,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即使是闲暇时间,他也在琢磨如何为大家服务。如他在门卫那里悄悄放置了5个一:一幅报架、一副乒乓球拍、一支打汽筒、一副象棋、一把雨伞,不仅方便了大家,还给他人带去了温暖,这事好长时间大家都不知道,一直以为是公家的呢!而唐业继则一字未提,他认为以这种方式答谢和回报他结婚时,全院干警都去参加了他的婚礼,这样做心里踏实,也有点意思和人情味道。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唐业继从小就从父亲那儿受到的教育,长大后,凡大家在自己的工作、法院的事业发展上对自己有过帮助的人,他都念念不忘,并在日常工作中加以回报。
“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没有任何组织和领导安排我写一篇新闻稿,但我不吝惜星期天,不顾家务事缠身,天一亮就起床,一大早赶到现场第一时间完成了新闻稿并传到了人民法院报总编室,第二天见了报。这既是为了写而写,又不是为了写而写。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感恩马克昌、悼念马克昌、学习马克昌、缅怀马克昌!’”
唐业继与马克昌(右)留影
2011年6月27日,《人民法院报》头版偏头条位置刊发了消息《马克昌遗体告别仪式在武汉举行 王胜俊等发去唁电并敬献花圈 张军熊选国出席》,二排标题、四个段落、千字篇幅。写这篇报道的人正是唐业继。
那天,马老出席了在武汉召开的首届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唐业继对他进行过采访,马老与他合过影,还题过字:“心连法院干警,加强法治宣传”,对此唐业继非常感激,深受其惠,视若珍宝收藏。当他得知马老去世的消息时心情无比难过,他决心化悲痛为力量,首先就是要参加他的追悼会,同时满怀深情地写一篇新闻稿。
唐业继在新闻稿中写道:“今天一大早,武昌殡仪馆沉浸在一片哀思之中。庄重肃穆的大厅前方悬挂着马克昌慈祥含笑的遗像,鲜花丛中安卧着马克昌遗体,两侧摆放着社会各界送的花圈。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湖北省和武汉市的有关领导,有关高级人民法院负责人,以及有关高等学校、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的负责人,学校现任校领导和老领导,校内有关职能部门和院系的负责人、师生代表、马克昌的亲属、生前友好及学生等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新闻稿中还写道:“上午9时,遗体告别仪式开始。仪式由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李健主持,校长李晓红介绍了马克昌生平。马克昌1926年8月12日出生于河南省西华县。1946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武汉大学,就读法律专业。1950年毕业留校,同年被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专业攻读研究生,1952年毕业返回母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79年8月,马克昌受命协助韩德培教授共同重建武汉大学法律系。1980年10月,他受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的邀请,参加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起诉书的讨论,并受司法部委派担任该案被告人吴法宪的辩护人。1983年,担任法律系主任,1986年担任法学院首任院长。”
新闻稿最后段落中写道:“马克昌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始终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秉公办事、刚正不阿,在挫折中矢志不渝、坚持真理。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昌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著作和论文,对新中国刑法学体系和基本理论的创建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教61年来,为我国培养了大量高级法律专业人才。”
就这样,唐业继通过此稿,通过《人民法院报》40多万订阅者,最好地表达了他心目中的愿望和对法治宣传事业不懈追求的拳拳之心。
唐业继本来有获得提拔的机会,但这个机会却让他从手缝中“溜”走了。省法院机关纪委书记曹志记述了这件事情:“唐业继同志始终如一地以宣传工作为重为荣为乐。那是2009年11月的一天,全国法院纪检监察业务培训班在武汉结束,已经劳累的我,正准备休息,突然手机响了,原来是唐业继打电话询问培训班有关情况。他说,正在写宣传稿,明天要见报。说完此事已是深夜11点钟。也正是第二天,省高院举行省法院中层副职岗位竞争上岗笔试。他因为那几天得了重感冒,又打针又吃药,抱病参加考试,写字手发抖,象个刚入幼儿园的小朋友,可想而知笔试成绩如何‘怕见不得人’,最终与副职无缘。事后,我安慰他说:‘你没请一天假提前复习,又带病工作是吃亏了些!’他很淡定地回答‘吃亏是福,赠人玟瑰,手留余香。以一个平常心对待,感谢同志们的理解与支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