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爱民大寨行
2023年4月24日,利用到山西省农信系统做“大兴调查研究”讲座机会,赴大寨村做了一次调查,圆了我多年的一个梦。
到大寨去,一直是我的念想。我长期做农村工作,总想跑遍中国“五大名村”,大寨村、小岗村、南街村、华西村、还有个村民小组叫官桥八组。后面四个村(组)都去过,去小岗村做过一次税费改革方面的调查,到南街村参观南街方便面厂、印刷厂等村办企业,在华西村召开的座谈会上还讲过话,驻官桥八组蹲点工作一年。其实后四个村(组)加起来都远不及大寨当年的名声。也曾有个机会可以看大寨却给错失了,十年前赴山西晋中讲课,讲完课之后去哪里“逛”一下呢?朋友们推荐去了平遥古城,返程上飞机的时候,忽然得知大寨就在晋中,失之交臂,扼腕遗憾。
到大寨去,是我们那代人的向往。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熟悉,大寨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学习的榜样、是中国农业农村的一面旗帜。大寨村是山西省昔阳县的一个小山村,地处太行山腹地,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七沟八梁一面坡”,历史上“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愚公精神感动了上帝,但上帝并没有帮助移走门前“两座山”。大寨人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治山治水的农业奇迹,大寨精神感动了党中央和毛主席,1964年,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从此全国农村掀起了一场长达16年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全国人民也包括上小学初中读书的我,都知道大寨“苦战七条沟”“三战狼窝嘴”的故事,大寨党支书陈永贵当上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成为历史奇迹。那时的大寨和陈永贵确实神奇,也被神话了,中国人喜欢造神又特别敬神,对大寨这个“神寨”和陈永贵这个“神人”,我打心眼里“神往”。
本想独自悄悄访大寨,实实在在做调研,省农信社的朋友一定要陪,说是听了我的课还不过瘾,要跟着实地学习如何做调研,昔阳县农商行行长任梦梅说她熟悉大寨,可以当向导。那行吧,一起调研、相互促进。
三晋大地乍暖还寒,前几天下了两场雪,但见一路青山绵绵白雪皑皑,我衣服穿得有点单薄,但心里热乎着。
一路奔驰,从太原出发个把小时便到了昔阳,一会儿便看到了山坡上“农业学大寨”的鲜艳红旗和高高树起“大寨”两字的村部大楼。小车没有在村部停留,直奔虎头山,这如同大寨人“先治坡,后治窝”,我们也来个“先看坡,后看窝”。
停车下来,路旁立着大寨艰苦奋斗纪念碑,上面介绍:大寨村坐落在太行山松溪河畔,全村219户,533口人。半个多世纪以来,大寨人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听党话、跟党走,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硬是用结满老茧的铁手,把“七沟八梁一面坡”旧貌换新颜。
有向导带着我们,沿着一条凸凹不平的石块路上山。为什么不整成一条平路呢?向导说,这里经常下雨下雪,整成平路易滑倒;也是提醒游客,这些铺在路上的石块就是大寨人造田垒坝的石块。
第一个“景点”,周恩来总理纪念亭。当年毛主席号召全国农业学大寨,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乔石、田纪云、朱镕基、李岚清等都来大寨参观学习,周总理三次来大寨,小平同志两次来大寨。全国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纷纷来大寨参观学习,人数高达千万。国外友人也来,共有134个国家和地区2344批25633人参观访问大寨,其中有6个国家元首。周总理用三句话归纳大寨的“根本经验”——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毛泽东思想武装的原则,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他带着外国友人来,是因为这些外国友人向中国提出要给他们支持粮食和物资的“天价”要求,是要现场告诉他们,我们解决温饱问题不容易,千捧汗水一颗粮,这些友人来参观后也很“知趣”,“打折”提要求,“随便给多少”。这是大国总理的智慧,值得所有领导人借鉴参考。国与家一样,结交重义不重利。中国不是一块唐僧肉,不能为争取那些“穷朋友”而任由他们“狮子大开口”,任何领导任何时候都要如同珍惜家里钱一样珍惜中国人民的血汗钱!
第二个“景点”,叶剑英元帅题写的三个大字“虎头山”。这字写得,苍劲老到、端庄大气、鲜艳夺目、入“石”三分。这是虎头山的标志,游客们依次照相留念。叶帅在大寨住五天,作诗八首。其中一首:
火车飞跃看车头,永贵领班争上游。
莫道丰收来得易,斗争场上渡春秋。
大寨真经取不完,全民奔向虎头山。
中流击楫争先渡,共产仙乡唱凯旋。
毛主席曾说“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这首七律平仄工整,通俗易懂,还有点“打油诗”的味,这就叫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到大寨写诗,要让大寨人民看得懂记得住。
第三个“景点”是两个大水池。亩田大小,园环形状,用作浇灌,亦是风景。这是当年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的成果,至今仍在发挥抗旱防涝的重要作用。搞农村工作的同志都知道,如今农业仍然吃的是毛主席的饭,是毛主席时代挖的河、修的泵站,有关资料介绍,全国农村水利建设一半以上是“农业学大寨”时期的建设成果,“农业学大寨”对于改变农业生产条件、解决农民吃饭问题、推动农村发展是有重大历史贡献的,大寨的带动引领作用是功不可没的。所以,小平同志曾旗帜鲜明地说“学大寨没有错”。
第四个“景点”是陈永贵的墓地,也是一条“纪念长廓”,像瀑布一样,从虎头山上铺到山下。上头一个圆坟,一块石碑,底下一座雕像,中间自上而下228级青石台阶,分三组,两组72级,两组38级,寓意陈永贵72年人生、38年党龄,下端一组8级,寓意北京工作8年,“此中有真意”,大寨人民对老书记有心了!陈永贵对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特别是用艰苦奋斗的精神推动农田水利建设是有贡献的,可以说他是那个时代的“中国农民之王”。他在大寨更是神一样存在,神一样供奉。这个高规格的墓地是后任书记郭凤莲送给老班长的礼物,也是大寨人民的精神依托。记得有位诗人写,有的活着,他却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陈永贵是永远活在大寨人民心里的好书记,虎头山上有石碑,群众心里有丰碑。
第五个“景点”,郭沫若纪念碑。大学者大文豪郭沫若与大寨有关系吗?关系深着呢!他对大寨可谓“一见钟情、至死不渝”。1965年12月7日,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率科学院研究人员访问大寨,向大寨学习,也给大寨人民送科技来了。郭沫若一眼就瞧中了大寨是他生命的归宿,他临终遗言,把骨灰洒在大寨的虎头山上。这多少让人不懂,为什么不像其他中央领导把骨灰留在应该安放的八宝山?为什么不像古今达官贵人“魂归故里”把骨灰撒在老家四川乐山呢?古人写“人生只合扬州死”,郭老就想着死后守护大寨田,与陈永贵作伴,和大寨人民在一起。此情感动天地、感动山河、感动大寨!经大寨村党支部、村委会研究决定为郭沫若立碑纪念。有人笑说,学贯中西的“大文豪”和没上过学的“大老粗”安葬在一起,他们能谈得来吗?错了,只要心在一起,没有谈不来的。可以想象,九泉之下,郭老可以给陈老补上识文断字这一课,陈老也可以教郭老如何种田垒坝造梯田,说不定这会儿,两位阅尽人间沧桑的“愚公”“智叟”正在一个说一个写共创《新愚公移山》长传呢!
纪念碑后刻有郭老写的两首诗,其中一首“颂大寨”:
全国学大寨,大寨学全国。
人是千里人,乐以天下乐。
狼窝成良田,凶年夺大熟。
红旗毛泽东,红遍天一角。
有些人对郭老的诗褒贬不一,特别是对那首《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更有异议。我倒认为,诗歌为时而著、为事而作,你看这首诗,就为大寨人民唱赞歌,比那些“风花雪月、自娱自乐”的诗好多了。
下山途中还有一景,孙谦纪念碑。孙谦谁?山西省作家。他多次来大寨、写大寨,他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大寨英雄谱》影响很大。把作家的墓和陈永贵的墓、郭沫若的墓“三足鼎立”于虎头山头,供人们凭吊参观,足见大寨人民“讲感情”,这也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知恩图报。
我忽然有诗兴涌动,像是喝多了酒要涌出来似的。抬望眼,风起云涌天地雄浑,表里山河气势磅礴;低头看,遍地积雪正在融化,满山松柏傲然挺立;朝下观,新旧民居排列整齐,远近村庄错落有致;往后想,大寨精神不会过时,乡村振兴特别需要!有了!我跟同事们说,想了一首诗,念给大家听:
风云激荡山河雄,虎头山上雪消融。
艰苦奋斗旗不倒,大寨精神永远红。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余爱民,系中国银保传媒顾问,华中农业大学兼职教授、湖北省政研会调研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