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从《大冶起义》走出的三位传奇将军

1929年12月14日深夜,湖北大冶发生了一次国民革命反对蒋介石的武装起义(亦称“大冶兵暴”),驻大冶县城的独立第15旅第2团第2营,在该旅中共党组织负责人程子华、白一杰、王愚3人的领导下,在中共大冶中心县委的秘密配合下,发动兵变,打死顽固的5连连长和1排排长,活捉营部官兵,营长朱麻子乘机逃跑,宣布武装起义,接应何长工领导的红5纵攻打县城。在起义过程中,驻扎阳新的白一杰把1营112连拉出来投奔红军,王愚把奉令增援的3营9连全连拉出来投奔红军。据统计,大冶起义中独立15旅2团、44团共有700多名兵官投奔红军。随后,起义部队改编为红5纵队2支队和教导队。

大冶起义取得了极大成功,影响大,在中共起义史上仅次于1931年的宁都起义,被中央军委评价为“模范兵暴”!

大冶起义的主要领导人程子华,建国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名闻遐迩。然而,从《大冶起义》中走出了三位传奇将军,他们是开国少将白志文、肖应裳,中将田维杨,您知道吗?

 

暴动时火线入党的白志文

图片3(10).jpg


1903年10月,白志文出生在河北省易县慕各庄(今龙泉庄)村,父亲是满族镶白旗正五品清朝官员,全家享受朝廷俸禄。1911年清政府垮台后,白家断了皇粮,家境日趋衰弱。官员出身的父亲不会半点营生,只靠母亲给人缝补衣裳和白志文砍柴、采药换几文钱维持生活。1924年因洪水灾害,白家沦为乞丐,两个妹妹卖给富人家当丫鬟,21岁的白志文被迫远离家乡,去陕西参加了旧军队。

当时的军阀部队,长官无故打骂体罚士兵屡见不鲜,白志文身上也留下了永久的伤疤,心里留下了永久的恨。

1927年春天,白志文所在的部队在湖北与北伐军交火,被北伐军打得溃不成军。白志文乘机加入北伐军的新编第11师,有幸结识了连长郭子明(中共党员)。白志文感到郭子明与他人完全不一样,做人很明理,待兵像兄弟,从他那听到不少新鲜事,懂得了不少新道理。郭子明见白志文正直能干,提拔他当了三班班长。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军队铲除共产党员,郭子明等人突然被开除了。白志文和王愚(党员身份未暴露)立即赶到郭子明住处探望,寒暄几句后,郭子明说:“我们准备去找红军。”

白志文一听就心动,说:“连长,我也随你们一起去!”

郭子明笑着拍了拍他肩膀说:“不,你们能坚持就坚持,找准机会把全连拉过来!”

白志文、王愚同声回答:“请连长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不久,新编第11师改编为独立15旅,1929年被蒋介石派到湖北大冶、阳新一带驻扎,准备进剿红军。中央军委紧急指示程子华与何长工领导的红5军第5纵队里应外合,发动兵暴,攻取大冶县城。

起义时,白志文表现积极勇敢,他带着4名战士很快解决顽固的2排、3排排长后,拉出了队伍。党代表王愚根据暴动中的表现与功绩,秘密组织白志文、辛长发、闫景辉等人加入共产党,在党旗下庄严宣誓!

大冶起义是白志文政治生涯中一个重大转折,使他从旧军队士兵转变成为一名中央党员、红军战士,从此跟着共产党踏上了革命的新征程。

白志文一生身经百战,多次受伤,从士兵到将军,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战斗故事。

 

举兵十七人  俘敌两百多

1931年,第二次反“围剿”时,红3军团打到福建建宁,将敌人的一个师围在了建宁土城中。

攻城战斗一打响,连长白志文带领战士迅速冲了上去。建宁土城地形复杂,由于前进速度太快,冲进城内的白志文身后只有17个战士,大部队在后面没有跟上来,他刚想派人去和后面部队联系,忽然听到眼前院里人声嘈杂,人头攒动,敌人准备突围。时间紧迫,来不及向上级报告,白志文双手持两支驳壳枪跃上一高台阶,冲着院里的敌人大喝一声:“不准动,缴枪不杀!我们是红军!”

面对突然出现的红军,敌人有些惊慌失措。机智的白志文大声命令道:“一连攻左,二连攻右,三连上房顶准备机枪扫射!谁不投降,全部歼灭!”

十几名战士迅速冲上房顶和高处架起机枪瞄准……

院内的敌人听到白志文的指挥命令,看到房顶架着机枪,突然静了下来,心想:这是一个营长发出的指令,有一个营的兵力,如果反抗,只会被消灭。顿时,敌人把枪放下举手乖乖投降了。

随即,赶来的战士清扫战场,缴获各类枪支220多支,手榴弹、子弹50箱,还有不少其他军需物资。

白志文带17名战士,未放一枪一弹俘敌200多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军团长彭德怀找他谈话,让他进红军大学学习,并破格将他由连长提升为5师15团团长。

 

牙齿被打掉  手指来指挥

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白志文所在的5师在广昌西部40里外“把口子”,等待伏击敌人。

一天下午,师长李天佑用望远镜望了望对面山头,然后就指着地图给白志文布置任务:“这个山头上有两个营的敌人正在修筑工事,对我们明天的战斗很不利。你的任务把修筑工事的敌人驱逐掉或灭掉!看清楚地形,仗怎么打?相信你有办法。”

白志文立即回部队进行战斗安排,决定从罗家堡村两翼进攻。

晚上,白志文带着部队摸到山顶,发现两个哨兵说笑着,其他的正在睡觉,毫无戒备。白志文挥动着驳壳枪,大喊一声"打!"战士们将子弹雨点般向敌人射去,只用了10多分钟,歼敌几十人,还活捉了十几个俘虏。

第二天天没亮,敌人就向山头攻击,白志文立即安排3营杨营长把部队隐蔽好,自己带领2营迅速直奔山头,换下1营,并交代了1营下山的路线和隐蔽地点。白志文组织部队做好战斗准备。突然听到阵地下面有刷刷的声响,他站起来命令道:"准备手榴弹……"话没说完。敌人的枪响了,一颗子弹从他的下巴左侧穿过,他一下子摔倒在地,满眼金星,鲜血顿时流了出来,牙也被打掉两颗,他的下巴已经脱臼说不出话来,罗元发政委跑上山来,见到团长受伤,赶紧让通信员送下山去。白志文示意阵地的部署自己熟悉,要亲自指挥。就这样白志文不能说话,用伸手指挥着战斗,他让部队用猛烈的火力压制敌人,敌人的冲锋队形一下子被打乱。白志文看着时机已到,伸出三个指头,命令司号员发出号令,这时埋伏在山腰树林里的3营冲了出来,敌人突然受到侧翼攻击,纷纷逃窜下去。白志文这时又伸出两个指头,示意2营出击,司号员又发出号令,此时2营已运动到敌人后面,听到号令,他们对后退敌人一阵射击,敌人被逼进了小山沟里。这时白志文让司号员吹响冲锋号,部队从三面出击,将敌人包围起来,溃不成军的敌人只得举手投降。战斗打死敌人200多人,俘敌200多人,缴获枪枝600多支,子弹70多箱。

战后,白志文被迅速送到军团卫生医院做手术,军团长彭德怀亲自看望他。1934年8月1日中革军委发布命令,表彰有特殊贡献的指挥员,授予白志文三等红星奖章一枚。彭德怀亲自为他授奖,并在大会上表扬了白志文勇敢作战、带伤指挥战斗的革命精神。

 

智取旦八寨 占领延安城

1936年2月,红军主力东渡黄河,周恩来副主席和军委机关及红军大学留在瓦窑堡。白志文被任命为补训师师长,受军委参谋长张云逸指挥,主要任务一是训练新兵,二是负责对中央和军委留守机关驻地一带警卫,防敌袭扰。

7月下旬,白志文接到通知,周恩来副主席要见他。在保安县城的旧窑洞里,周副主席见到白志文说:"白志文同志,你的身体还没有恢复,本该让你好好休养一段时间,可是条件不允许啊!中央驻地在保安,左边几十里有个旦八寨,右边百十里有个宁条梁,由国民党反动军队和地方武装占领,直接威胁着党中央机关安全。尤其是旦八寨,离保安很近,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你在江西经常攻城打土围子,有这方面有经验,现把攻克旦八寨的任务交给你,给你两个团,一个参谋,两个通讯员,明天就出发吧。"临走时周副主席将自己使用的望远镜送给了白志文。

第二天,白志文带领部队赶到旦八寨,当晚接到毛泽东签署的命令:"旦八寨划为军分区,白志文任司令员,黄春圃(江华)为政治委员,负责攻打旦八寨的军事行动。"

旦八寨坐落在一个陡峭的山头上,山下是一片平地,两条河环绕着。向山上望去,烟雾缭绕,旦八寨四周用青石垒起一道坚固的围墙,墙上还有很多枪口垛口,戒备森严。只有一条羊肠小道时隐时现地通到山下河水旁。这股顽匪有 200 多人,不但武器精良、弹药充足,而且还存有许多粮食,匪首是地主团总曹俊章。国民党反动派对这股势力十分赏识,经常派飞机来空投弹药、罐头,轰炸围困他们的红军部队。

白志文观察了很久,反复思索,面对旦八寨土匪占据的地形优势,他感到硬攻是不行的。寨子又高又陡,连云梯都架不上去,只有一条小道被敌人的火力封锁得死死的。他举起望远镜向旦八寨望去,突然,白志文眼睛一亮,紧紧地盯住那条小河,心里有了主意:“断水!”他扭头对参谋长说,"今晚,把一个连队推过河去,在山下构筑工事,堵住他们抢水的道路,再把后山围死,防止他们逃跑!"

白志文立即把作战方案报告给周恩来,周恩来很快同意了他的“断水”战略。围困开始了,按照计划,一个连队占领了小河的对岸,在河边修筑了工事。白天,他们藏在工事里躲避敌人的冷枪,并由大部队掩护他们。晚上,他们出来巡逻,防止寨上的敌人偷水。

一天晚上,20多个团丁挑着水桶下来抢水,被我哨兵发现,打死几个团丁后,其余的扔下水桶逃回了山寨。以后,匪徒在夜里几次下来抢水,但都被红军打了回去。

“断水围困”战略很见效,敌人无法生存下去。

一天夜里,只听寨子里突然枪声大作,白志文果断地判断说,"不好,敌人突围了。"于是赶紧调动部队。原来曹俊章带着手下从寨门上溜下来时,被我哨兵发现,哨兵鸣枪报警。白志文立即命令关中红1团团长贾伟义带两个连迅速追击,不许放跑一个,又令陕北红1团团长郭宝山带一个连去堵截,不让土匪逃到洛川敌占区。郭宝山带着部队一直追到豹子川大树林,终于打死了曹俊章。

打下旦八寨,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粮食,在部队极端缺粮的时候,解决了中央机关的吃饭难题,并扫清了通往延安的道路,解除了对中央机关的威胁。

白志文不用强攻、智断水源围困敌人的战略、战术,不胫而走,得到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称赞。后来,毛主席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文里,还提到了这一战例。

打下旦八寨之后,白志文就接到中央发来的紧急电报,其内容是,西安发生事变,张学良扣押了蒋介石,令白志文带领关中红1团立即占领青化砭,之后前进30里占领延安。

白志文率领关中红1 团连夜出发,马不停蹄地前进。青化砭守敌听到西安事变的消息己经全部撤走,我军未费一枪一弹,就在12月16日占领了青化砭。随后白志文接到毛主席亲自签署命令:"白志文带领所部迅速占领延安,白志文为城防司令,黄春圃(江华)为政治委员。”白志文率部直奔延安。

1936年12月17日凌晨一点多钟,部队到达延安城下。根据情报,因西安事变的发生,守城的东北军部队已撤走,城内只剩下保安队。白志文派了几个陕北籍的战士喊话,"城内的兄弟听着,我们奉张副司令(张学良)的命令进驻延安,你们不要放枪。"也不知是他们真的以为张学良的部队来了,还是慑于我军的威力,便乖乖地打开了城门,和平占领了延安城。

三天后,中央又下达了新的命令:白志文率关中红一团直奔瓦窑堡,牵制国民党高桂滋部,保卫中央机关安全。政委黄春圃固守延安,迎接毛主席、党中央进驻。

新中国成立后,白志文调任华北军区军政大学任总队长,1950年任河北省军区石门军分区司令员。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上,都没有超过他在延安时期的职务,甚至是降级使用。他坚决服从安排,毫无怨言。

1955年白志文被授予少将军衔,而与他同期的团长、师长都被授予了中将甚至上将军衔,有人建议他去找找老领导,可他却说:"革命几十年,身边倒下了无数战友,我的老上级3军团参谋长邓萍、师长彭雪枫、洪超都牺牲在战场上,我几次负重伤,抬过我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牺牲了,没有他们哪有我白志文?能活到今天授个少将已经很幸运了。再去争名利、争地位愧对牺牲的同志啊!"

1986年4月3日,白志文因病在保定逝世,享年83岁。

 

 

15岁起义的“娃娃兵”肖应裳

图片2(9).jpg


肖应裳,1914年出生在陕西长安农村一个贫苦家庭,父母无力还债,将13岁的他卖给地主家“打长工”。地主家里的“长工”干的是体力活,小小年纪的肖应裳因完不成工作量经常挨打受饿……

1927年的一天深夜,肖应裳逃出地主家,跑到西安参加了旧军队。当时正值北伐军攻打旧军阀的时期,混战之后,这个不被人注意的“小兵伢”被编入了北伐军新编第11师,后改编为独立15旅。这是国共第一次合作,该旅有不少共产党员,有公开身份的,有地下不公开身份的,肖应裳就在地下党王愚的连队。肖应裳见到王愚就像见到亲人一样,王愚把肖应裳当小弟对待,两人关系十分亲密。

1929年,敌独立15旅举兵进入大冶,准备围剿红军。独立15旅中的党组织接到上级命令准备武装起义。

有一天,王愚把肖应裳叫到营地外聊天。王愚说:“假如我有一天不在这里了,你打算怎么办?”

肖应裳果断回答:“你是我哥,你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王愚说要去找最重要的人。肖应裳问:“是不是找‘党先生’?”

王愚问:“你怎么知道?”(党先生是当时北伐军中的暗语,指共产党)

肖应裳回答:“在武汉时,我就听说过党先生,这个人很伟大很了不起吧!”

王愚笑着说:“党先生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是为穷人打天下的,叫共产党!”

肖应裳很认真地说:“那我也要参加共产党,为穷人打天下!”

王愚说:“好!很好!但你只有15岁,入党年龄不够,可以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王愚见时机已成熟,告诉肖应裳武装起义的事。

肖应裳听后很来神,“听大哥的,你说怎么干我就怎么干!”

大冶武装起义前的11月,肖应裳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到1932年,18岁的肖应裳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城战役显神威

肖应裳的军人素质与政治素质不断提高,不久任红3军第3师7团排长,1933年任瑞金红军学校连长,1934年,任红军干部团连长,是陈赓看好的年轻干部。

1935年1月,中央红军在遵义市易水县西部土城镇与国民党军队打了一场大战、恶战,从1月7日开打到24日攻占土城。激战半个月,敌我双方伤亡损失相当,史称“土城战役”。

土城战斗的开始,中央干部团是预备队。由于中央军委二局截获的情报把“旅”字翻译成了“团”字,低估了敌人的兵力部署,使我军伤亡惨重。在紧急关键时刻,毛主席、朱德决定迅速调出干部团上阵参战。

干部团是中央红军的预备干部精锐,个个身手不凡,威猛强悍,枪法之准,打得敌人魂飞魄散,一阵功夫,就把敌人打得溃败了下去。

毛主席在望远镜里看到干部团作战的场面,高兴地说:“打得好!打得好!陈赓可以当军长!”

在交战时刻,有一股敌人正在向红军前线指挥所靠近,连长肖应裳立即意识到,朱德总司令正在指挥所,立即对身后的战友说:“不好!大家随我来!”

他带着十几个人快速摸到指挥所前沿右侧,准备拦截伏击!

朱总司令突然看到敌人向指挥所冲来,立即命令身边几个人爬上高处,从警卫员身上抽出一支20响盒子枪。“别慌,等敌人靠近了再打!”

敌人离指挥所前沿只有几十米了,朱总司令喊:“打!”领头几个敌人倒下,立即,敌人的机枪“哒哒哒”响起来……

正在紧急关头,肖应裳带十几个同志突然拦腰杀了过去,对着敌人就是一顿猛烈而又凶狠的射击……除了逃跑几个外,其他的均已消灭。

朱总司令高兴地对干部团肖应裳等同志们大喊:“好样的,多谢啰!这里没有事啦,你们继续往前打!”

 

渡江之前抢渡口

长征前在云南宿营的一个半夜,肖应裳正在查夜,碰上了周恩来副主席,“首长好!还没休息啊!”肖应裳说。

周恩来笑着说:“你也不没有休息吗?我睡不着呀!”随即,周恩来让肖应裳到他住的地方坐坐。周恩来问:“你们5连还有多少学员?”

“土城战斗伤亡了一半,现在还有120多人。”肖应裳回答。

周恩来说:“你们5 连在遵义土城打得很好,朱总司令表扬过你们,要保持这个光荣呀!”周恩来请肖应裳吃夜餐。肖应裳受宠若惊,周副主席这么关心5连,是不是有什么任务?

果然,第二天团长陈赓把肖应裳叫去交代任务!“中央决定我军北渡金沙江,把抢夺皎平渡口的任务交给了我们团,我团以2营为先遣支队,你们5连为前卫连,时间紧,任务艰巨,必须确保!”

“请团长放心,坚决完成任务!”肖应裳回答后,转身回到连队。第二天一早,肖应裳带着5连一口气赶了130多里地,来到金沙江畔。当时天色已晚,稍作休整后,不声不响地解决了江边的保安队,掌握了渡船。夜深,肖应裳带领1排、2排一同过江,一上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了毫无防备的岸上守敌,整个金沙江渡口全部控制在5连手中。

原来,中央同时布置安排了红1军团在龙街渡口过江,红3军团在洪门渡口过江,中央机关红军在金沙江渡口过江。前两处过江均未成功,结果红1、红3军团均在5连掌控的金沙江渡口过去的。肖应裳为中央红军“一渡赤水”立下了功劳。

 

 

身经百战铸忠诚

长征途中,有很长一地段被马家军一个骑兵营跟踪不放,成为红军队伍中一个“尾巴”。这个“尾巴”对暴露红军队伍和行军安全造成了威胁,陈赓把“砍尾巴”的任务交给了肖应裳。

肖应裳带领5连在一处“狭窄”地段阻击马家军骑兵营,经过激战、巧战,顽强打击,勇敢进攻,击退了马家军,终于砍掉了“尾巴”,解除了威胁,确保了队伍的行军安全。

1936年,肖应裳调任红1军团第1师司令部任作战参谋。

抗日战争时期,他任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作战参谋,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涞源支队队长,第3团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是聂荣臻手下的得力干将,参加了平型关、黄土岭战役和百团大战。

解放战争时期,肖应裳任晋察翼军区第2纵队4旅旅长,第8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49年任19兵团65军副军长,参加了正太、清风店、石家庄、太原、兰州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肖应裳任19兵团军长,宁夏军区副司令员。1951年任志愿军第65军军长,志愿军副参谋长。回国后,任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

肖应裳先后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0年8月8日病逝,享年66岁。

代表党和国家喉咶的《新华社》评价:“肖应裳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我军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生。他党性高,作风正派,忠于党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一生艰苦奋斗,忘我工作,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了中国共产、中国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人民军队的优秀指挥员,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授衔时正师升正军的田维杨

图片1(12).jpg


1955年,党中央为全军评级授衔,根据在革命战争中的功劳、功绩和职务评定,授衔了首批开国将军。其中175名中将军衔中,有这么一位传奇将军,解放战争时期是一名师长,授衔时却是正军级开国中将。

他,就是大冶起义时走出来的、被毛主席多次表扬的田维杨。

湖北枣阳市吴店镇皇村有山有水,人杰地灵。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就出生在这里,皇村因此而得名。

1906年,田维杨出生在皇村一个普通家庭,7岁进入私塾读书,因家贫困,10岁停学为地主打长工谋生。地主苛刻,经常虐待佣人,田维杨受尽了折磨。从小懂事的他,不服压迫,立志要走出不一样的人生。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鄂北特委在枣阳领导了鄂北起义,田维杨见机参与其中,他父亲、两个弟弟一家5人都是起义队伍的成员。鄂北起义后,由于敌人疯狂镇压,一年后,参加的人被屠杀,他父亲被敌人活活打死,他的弟弟也被抓进牢房。田维杨被迫逃离,去寻找共产党,在这一路上千辛万苦,为了谋生,他在武汉加入了国民革命军。

1929年初,田维杨在部队派驻大冶地区“围剿”红军。田维杨想:这不是他要走的路,逃离会被当场打死!怎么办?转念一想,既然是剿红军,肯定会接触到共产党,那时趁机逃到共产党的军队,比无目标去寻找容易多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谁知,他所在部队里有地下党,正准备组织武装起义,地下党的人早就知道田维杨参加过鄂北起义,便找到田维杨。田维杨得知这个秘密消息后,非常高兴!态度坚决:“跟着共产党参加武装起义”。

1929年12月14日,大冶武装起义成功,田维杨被编入红军队伍,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灌阳阻击战  白刃拼敌人

田维杨参加红军,表现突出,作战勇猛。1930年,红军攻打长沙,时任排长的他,带着全排战士冲在前列,拼命杀敌。战后被提拔为连长。

长征开始前,田维杨在红3军团第5师师长李天佑的手下任13团1营营长,长征开始后,中革军委给红3军团的任务是部队的右侧担任前卫,在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湘江时,第5师在广西灌阳地区阻击敌人。

灌阳阻击战是一场任务艰巨的血战。敌军兵强马壮,装备精良。红5师在李天佑师长的带领下,全凭顽强的斗志和勇敢的精神,阻击敌人的猛烈进攻。在最为紧急时刻,田维杨下令全营上刺刀,与敌人进行白刃战,面对面厮杀,全营战士勇猛顽强,经过一番殊死搏斗,红5师以伤亡2000人的代价击退了敌军,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师长李天佑拍着田维杨的肩膀说:“你营是好样的!”

 

飞鸿借渡口  渡过北盘江

长征途中,红军强渡大渡河,强渡乌江战役广为人知。但付出了很大代价。红11团团长邓国清、政委张爱萍带领部队在贵州镇宁县白层渡口渡过北盘江时却毫发无损不为人们所熟知,那就是1营营长田维杨的智慧和谋略,击退渡口守敌所致。

1935年4月,中央红军先遣团11团部分红军在贵州镇宁县六马坝夺取花滩渡口,渡过北盘山,但因这里的地势险峻,不适合大部队行军,这是当年太平天国石达开走的那条死路。于是中央军委再给先遣团下达任务,改道抢占贞丰的白层渡口,并架设浮桥,保证大部队通过北盘江。团长邓国清命令田维杨带领1营,完成此项任务。田维杨带领部队迅速来到白层渡口地段,找老乡打听情况后得知:守卫渡口的敌人一个营,营长叫叶清文。

田维杨想:一个营攻打一个营,打下夺取渡口没问题,但耗费时间与兵力、财力,又有繁重的架设浮桥任务,时间来不及,不如智取一试。

他向敌营营长写了一封信:“贵军叶营长先生,红军只是借渡路过,不会久留,请你提供方便,河水不犯井水;如果不允许,统统消灭!请你识时务,作选择。”

短短几句话,恩威并施,分量之重!

叶清文收到信后,沉思了一会:自己一个营的兵力对付数万红军,那是鸡蛋碰石头,思来想去,不如自保。于是他选择了为红军让路,派副营长黄斗章到红军驻地谋划,提出一个要求:请红军像模像样朝天放一阵空炮,随后他们就撤走。田维杨当即答应。

田维杨带领部队到渡口,命令部队朝天放了一阵实炮,敌人果然撤走。田维杨迅速组织人马搭建浮桥。不久,红军主力过来,三天三夜时间,顺利渡过了北盘江。

这是田维杨的飞鸿借渡,使红军在长征途中毫发无损的渡江,是足以永久铸刻历史丰碑上的光辉一页!

 

政治工作好  主席表扬他

1938年5月,田维杨从抗大毕业,任八路军第115师教导大队总支书记,12月第115师第685团改称鲁豫支队,田维杨任参谋长。不久又任苏鲁豫支队独立大队政委,与大队长胡炳云一起参加反“扫荡”作战。12月29日,田维杨带领部队不顾长途行军疲劳,在江苏丰县崔庄对苏北“剿共”伪军第1集团军第1师展开作战,歼敌800余人,师长王献臣带卫队侥幸逃脱。借此胜仗之机,田维杨一边开展强大政治攻势,一边组织策反工作,促进沛县伪头目籍兴科率手下1700人反正,投入八路军。

1941年皖南事变,八路军第5纵队整编为新四军第3师,田维杨任第7旅副旅长,在师长黄克诚的带领下参加抗日战斗。

1945年抗战结束后,新四军第3师奉命前往东北战场,划归东野4纵,田维杨任4纵第11师师长。在此间,田维杨对部队的政治工作做得好,纪律管理得很严。当时正值苹果丰收季节。田维杨要求全师部队严格纪律,不允许拿百姓的一个苹果。11师做到了。

后来这件事毛主席得知后,对田维杨及11师提出表扬:“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有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那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

辽沈战役期间,东野4纵的任务是守卫塔山,作为11师师长,田维杨战前对全师讲话,无论付出什么代价,一定要完成上级给予我们的任务。塔山之战是一场恶战,11师正面阻击敌人,以大无畏的精神,完成了阻击任务。

东北野战军被整编为第四野战军后,田维杨任41军122师师长。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田维杨升任41军军长。

1952年,全军评级时,向当事人征求意见,田维杨非常谦虚,他给有关部门写信:“由于自己能力弱,水平低,请评正师级或副军级足矣。”

上级部门经过仔细审核后,依然按照正军级评定。1955年,授田维杨中将军衔。

田维杨先后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77年他因病去世,享年71岁。 

2023年6月20日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