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大别山中一枝梅(上)

——记红安大布纺织技艺省级优秀传承人钟先梅

图片5(1).jpg 

 

我在深圳,对家乡鄂东红安的大布传承没少关注,红安大布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钟先梅的大名早有耳闻。通过网络了解她的优秀事迹,对她的创业精神、传承技艺钦佩不已。5,趁着国庆节长假回红安过节之机,我慕名拜见并专访了她。

先让我对红安大布历史渊源作一简略描述——

大别山之南、长江以北的湖北省红安县,一直以“将军县”闻名于世,如今又以大布手工传统纺织技艺名噪大江南北,传播海内外。红安人文底蕴丰厚,灿烂的非遗文化在这里得以保护、传承和发展,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就是其中的一朵“非遗之花”。

红安大布,又叫土布、老粗布、手织布,亦称家机布、景庄布,以纯棉花为原料,经民间艺人采用传统工艺手工纺织精致而成的纯棉纺织珍品。其主要特点是质地轻柔、爽身、透气保健,花色给人以清新的明快美、格律美、朴实美,雅俗共赏,经久耐磨,防蛀防霉,干净卫生,清洗方便,集民间工艺和适用性为一体,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其传统纺织技艺含量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当地民众的衣着及床上用品的主要材料。红安流传着“最后一碗饭作军粮,最后一尺布缝军装”的歌谣,上演了男将在前方打仗、女将在后方织布送衣的雄壮活剧,生动地描述了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红安人民倾其所有支援红军,用大布为红军将士制作军服、军被的动人情景,歌颂了红安人民在战争年代的无私奉献精神。歌谣里的一尺布就是红安大布。解放后,很多红安籍将军仍然喜欢使用家乡的粗棉大布制作床单、衣服。

图片2(1)(2).jpg

钟先梅在织机上示范


红安大布历史传承可以追溯到千百年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早在南北朝时期,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木兰诗》就记录了黄陂(今武汉黄陂区)织女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赞扬了这位纺织女出身的巾帼英雄。红安与花木兰的家乡黄陂同属大别山一脉,从中可以窥见红安大布的千年历史。明朝黄安(今红安)女诗人王淑洁所著《琼轩集》里有“莺梭柳线织成愁”“欢逢佳景织机梭”等诗句,真实描写了红安大布千百年来在红安民间织女手中流传的情景。

史载,明代理学家李贽先生在黄安(今红安)天台书院讲学时,就用大布制作床单使用和长衫穿着。当时的民间都用大布做衣服、做床单、做围裙,在东南亚、日本都有很好的口碑。又据《红安县志》记载,1908年,日本水野幸吉所著《汉口》一书中写道:“黄安(今红安)的景庄布(即大布)细密、光洁、温暖,亦复耐久,故无论男女,均用以制衣。”生产鼎盛时期,大布纺织业遍布红安城镇乡村,不少人把它作为以“土”(即土布)换“洋”(即洋火、洋油)的商品(俗称“打转计”)。

红安大布今天仍广受国内外的欢迎,尤其是海外华人、东南亚各国人中间倍受青睐,且行销至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国,是红安人赠送外地亲友的三大土特产(包括红安绣花鞋垫、绿茶)之一。

解放前,红安大布有白布和花布两种,还有用类似红安大布织造技艺织成的花汗巾、花带等既作实用品又作装饰品的派生制品。

任何非遗产品,受到世人青睐并经久不衰,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内在原因,其中包含了花色款式、民俗特点,更重要的是质量特色。红安大布,古老焕发新生,传统得以传承,其原因何在?与其他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缺一不可。

第一要素即天时。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文化、非遗物质的传承和发扬,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政策措施,使得红安大布遇到了合适的土壤气候,使得这一古老的传统纺织技艺犹如枯木逢春,迎着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催生出一朵“非遗之花”,在红土地上灿然盛开,大放光彩。从2009年以来,红安大布在国家的政策保护和推动下戴上一顶顶桂冠,殊荣满身,绚丽夺目。

2009年5月,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凭借鲜明的地域特色和适用价值,正式入选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0年,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项目亮相上海世博会“中国元素活动区”。

2012年,红安大布获得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中国具有影响力合作社产品品牌”荣誉称号。

2014年8月,红安大布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传承好红安大布的优秀品质,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宣布对红安县12个乡镇确定地域保护范围。

2015年“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作为代表湖北非遗风采的25个项目之一在“2015·中国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展会上闪亮登场。

2017年10月13日,第二届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红安大布与另一红安特产绣活亮相展会。

2017年12月9日至15日,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暨国际非遗大展在福建泉州重举行。在艺术节非遗展区,汇集了来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非遗项目117个,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作为湖北省四个非遗项目之一参展,受到国内外游客的关注。

2019年9月,红安大布非遗产品荣获大别山(黄冈)地标优品博览暨第二届文化美食节“最受欢迎商品”奖。

地利因素是原材料。红安大布的原材料是棉花。红安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山地资源丰富,南北气候差异明显。红安自古盛产优质棉花,家家纺织,机抒相和,历来就有纺线、织布的优良传统,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红安大布所用棉花为亚洲棉中的孝感“光籽棉”品种,其植株适应红安县的土壤气候,抗逆性强,棉纤维粗、长度短、产量低,适宜手工纺织。红安又属于传统的长江流域棉区,具有独特的小气候特征。红安大布棉纤维种植区,土壤条件适应光籽棉生长,土壤类型为山地黄棕壤,植被保护完好,森林覆盖率高,无明显水土流失,土壤中养分含量较高,土壤无农药及重金属吸附污染,病虫害也极少发生。这些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孕育出红安大布原料棉花的优良品质。

人和因素当然就是人的努力了。原材料好,巧妇才能做好有米之炊。红安大布的历史上溯千年,其原料有很强的地域性,又有其口口相传的传统制作技艺,其产品秉承的独特性很难复制,具有鲜明的非遗特色。在红安,现有成千上万的织女争当巧妇,涌现出众多的传统技艺传承人,精心呵护大布这朵非遗之花,用灵巧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浇灌这朵非遗之花灿烂开放。钟先梅就是红安万千织女中的优秀代表,在红安县,她可是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哩。

图片3(3).jpg

钟先梅在织机上示范


钟先梅,红安县华家河镇人,今年48岁,人称钟大姐十余岁就随母亲学习织布,掌握了从纺纱到上机织布全套织布工艺,能设计各种不同的花纹图案。她是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红安县妇联执委,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湖北省黄冈市地标优品联合会副会长,湖北省红安县将军红土布织锦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数十次代表湖北省暨黄冈市参加全国各地“非遗”手工博览会及妇女儿童服务业展会,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传承人展示奖”“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2015年,钟先梅入选《鄂东人物·巾帼传》,2019年5月入选第七届世界军运会火炬手,2019年10月又入选湖北省“最美芳华·70年70人” 主题宣传教育名单。这些耀眼的荣誉光环,是对她作为红安大布传统技艺优秀传承人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她成为全县妇女致富带头人的极大鼓励。作为一名省级非遗传承人,依托自己创建的土布专业合作社平台,在传播红安大布非遗文化、推介红安大布品牌、传承大布纺织技艺、带动农村贫困妇女就业、助推红安文化产业等方面,钟先梅是一位当仁不让的领军人物。(未完待续)

图片1(4).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程乐淦,笔名南国秋,湖北省红安县人,中共党员,副编审职称。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深圳市党史文献和地方志学会会员、深圳天牛合创意文化有限公司首席编审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培训中心传统文化特聘讲师,退休前在政府机关从事文秘工作。研国学,工诗词,擅书法。散文随笔、诗词歌词等作品见诸全国各类报刊并获奖亦有书法作品多次在深圳书法赛中获奖。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