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推介·叶 落 无 声

t015ac59ca929cf03f9.jpg




秋风萧瑟,秋雨绵绵。

仿佛一夜之间,曾经的苍翠与金黄便在风雨无情的吹打中纷纷飘零,一叶、两叶……黄叶落满一地,静静的躺着,悄无声息。随着深秋的到来,万物渐渐沉静,落叶纷飞,给人无尽的感慨和思索。年复一年,春去秋来,在永恒的时空里,生命如尘,匆匆而过。自然可以轮回,今秋的落叶将在来年的春光里重生,而人生却只有此生此世,无法重来。“往事并不如烟”。每一次踩着满地落叶,我都会拾起沉重的思绪,在一种寂寞惆怅的心境下,勾起对一个人的苦涩回忆,尤其是他那双忧郁的眼神,常常在我脑海中浮现,久久挥之不去。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一天,一辆北京吉普车在坎坷不平的乡间公路上颠簸,驶入我们大队部。公社干部和公安人员押送一名中年男子下车,与大队干部完成交接后,这名身份特殊的中年男子,被派往我们小队居住。他中等身材,微微佝偻,头发稀疏,脸色苍白,眼泡略显浮肿,眼睛浑浊无神。身着一套洗得发白的蓝色旧中山装,却异常整洁,完全是一副知识分子的模样。后经打听,他名叫汪新元,是城里的一名中学教师,因对时局发表不当言论而被划为右派,遣送到农村接受劳动改造。大家都称他老汪。小队会计安排他在粮仓披屋居住,披屋外搭建了一个简易灶台供他做饭。老汪端出了随身携带的被褥、衣物和锅碗飘盆,算是在此安家。

由于老汪不会干农活,又缺乏力气,劳动计工分无法像男劳力那样计10分,只能按女性标准计8分。老汪成天沉默寡言,埋头干活,淳朴善良的乡亲们对这个落难的外乡人始终心存同情,从不歧视他。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逐渐熟悉以后,年轻的嫂子们甚至跟老汪开起了玩笑,羞得他面红耳赤。

然而,人群中,总有善恶之分。俗话说:“矮子矮,一肚子拐(坏)!”小队长身高仅有一米六,秃头,大嘴,性情凶狠,脾气暴躁。大家都叫他矮子队长,老汪遇上他,厄运便由此开始,挨训受罚成为家常便饭。1974年的一天,稻场上晒谷,上午收工时,矮子队长指派老汪看场。中午,老汪内急去上厕所。恰在此时,矮子队长午饭后巡查发现稻场上有几只鸡在抢吃稻谷,气得他暴跳如雷,破口大骂,吓得老汪提着裤子跑了出来。当晚,小队召开社员大会,矮子队长把老汪叫上讲台,像过去斗地主一样,劈头盖脸的训斥,还宣布扣除老汪三天工分。

t012d70d30956cd7e09.jpg




不幸接踵而至。1976年夏季发生的一件事,彻底将老汪推向痛苦的深渊:三名顽童不顾老汪的再三劝阻,执意要在老汪的灶台上煮青蛙享口福,正在烹煮过程中,恰巧被矮子队长发现,老汪又大难临头。当晚,他又被叫上讲台,在群众大会上作深刻检讨,矮子队长训斥声不绝于耳,还动员大家批斗,并宣布扣除老汪十天工分。人们看到讲台上战战兢兢的老汪眼眶里噙满委屈的泪水。

时光如流水,一年一秋寒。老汪在漫长的岁月里,没有家人相伴,没有朋友看望,孤苦伶仃,承受着孤独的煎熬与痛苦的折磨。

1977年冬天,北风呼啸,寒气袭人。一天上午,社员们不见老汪出工,矮子队长叫人去找,发现老汪大门紧闭,无论如何叫喊,敲门,仍无回应。大家急忙把门撬开,只见老汪横卧床上,已无生命体征,享年63岁。据大队赤脚医生讲,床上被褥凌乱,老汪可能是死于心肌梗塞。可以想象,他独居一室,是在孤立无援、求助无门的情况下猝然离世的。目睹惨状的乡亲们莫不感到痛惜,有的妇女不禁掩面抽泣。

“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犹如一声春雷,惊天动地,让万里神洲阴霾尽扫。1979年春天,春风花草香,青翠满枝头。老汪的平反证书被送达。乡亲们激动万分,奔走相告:“老汪平反啰!”公道自在人心。老汪九泉之下可以安息了!

t013168213d30f86dd5.jpg




风吹落叶已深秋,秋风不懂落叶愁。一片片落叶在空中摇曳,每一片落叶都承载着过往的故事,诉说着生命的真谛:老汪在面对不公和苦难时,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始终坚守做人的底线和知识分子的良知,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斯人已逝,生者如斯。”作为生者应当珍惜太平盛世的美好生活,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我们坚信:历史的悲剧决不会重演!

微信图片_20241205195431.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易晓寒,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原黄冈市黄州区作家协会主席,退休公务员,喜爱写作,有部分论文和文艺作品及新闻作品在全国、省、市报刋、网络发表并获奖。已出版诗文集《爱是阳光》,主编新闻作品集《浪花集》。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