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推介·真正的“牛人”(上)

---湖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刘三多印象

微信图片_20250414103614.jpg

刘三多代表作《老黄年》


 

若不是身临其境,真是难以置信:一位地厅级退休干部,一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86岁高龄的老者,一位自创的一幅画就已售出112万元的艺术家,20多个春夏秋冬,用作接待室、创作室、展览室于一体的竟然是一间仅有40多平方米的“家中客厅”。

肃然起敬中,我对随行陪同的李同学感悟道:“恰恰是这‘三合一’的一块小天地却藏着金矿的沃土,洒满了刘老的心血和汗水,更是体现出了他的艺术价值取向和生命内涵。”

2025年3月24日,连续4个多小时的促膝交谈,从他出生于1939年3月谈至2025年的打算及今后的愿景;从其公开发表的处女作《美帝国主义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滚出去》到大机关为其在湖北省图书馆举办专题书画展及免费编印大型画册1000本。

 

第一次与刘老相见纯属偶然,脑海留下了“六可”印象:可信、可敬、可学、可亲、可爱、可写。

省法院与省图书馆相距步行时间15分钟左右。

因工作需要,我每天读书看报和浏览新闻已成日常习惯。当看到几天后刘三多作品展览将在省图书馆举行的消息就默记了下来。首展那天午饭后,我便从单位步行至省图书馆参观。

微信图片_20250414062457.jpg

作者(右)与刘三多在一起



没想到接近中午一点钟,展览馆入门口还有一位老人座在一张小长条形的桌子旁仿佛在等什么人。“刘老你好!”我认准这位面容清瘦、和霭、慈祥,精神矍铄的老人正是刘三多后,就自报家门,并用快速语气小声说:“我上初中读书路过一九五陆军医院旁地区群艺馆时,我就认识你,你不认识我。只感觉你在开商店,卖美术用品和带人画画。成年后才明白您当时是受委屈,是受打击才这样子的。”

他听到这里随即转身走进一间关着门的屋内,迅即出来时提着一个袋装的画册给我,并书“赠唐业继同志”,签名:刘三多,其中“刘”字的右偏旁利刀竖得特别长,仿佛悄悄地说:“这是本人几十年来签名的特点和习惯呢!”

着,互留了手机号,并互加了微信。我提着他给我的画册,开始步入馆内学习、欣赏、品味他的一幅幅的展览作品。目光所及处,皆是美景,还能联想到千年前的钟声悠悠,感受中华历史文化名人和祖国大好河山的风貌。感受他用60多年心血打造绘就的党的百年奋斗史,新中国建国史,改革开放史,新时代发展史。

出口处,长条桌面上的《留言薄》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被其中的评论和观后感打动,有曾任中共通山县委书记、省监察厅原副厅长马世永的留言:“要学习与宣传 ‘刘三多精神’: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的追求;连接地气,弘扬正能量的风格;艰苦朴素,德艺双馨的境界;服务社会,无私奉献的品质。”

还有天磊国际联盟会长、湖北华磊园林创办人夏臣昂的留言:刘三多是共产党、共和国的足迹、里程碑的全程绘制大师。希望刘三多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希望在全国艺术的最高殿堂将有“国魂绘画大师”刘三多的铜像;希望刘三多寿超百岁!

此时我心想:不虚此行。

返回单位途中又心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为体现向前辈专家学习与致敬的姿态,我多次有意接近刘老。第一次相约到他家拜访,是送一份样刊及稿酬,却意外收获的是“四个没想到”:没想到受到了非常热情的有接有送有水果等招待;没想到他用的家俱全是上世纪80年代过时了的;没想到他拒收稿酬;没想到客厅就似美术馆。当离约定好的时间还差几分钟时,我给他发了一条微信消息:“报告刘老:本人过几分钟可到达您居住的小区啦。”几乎同时收到了他的微信信息:“我已到小区大门口等候,热烈欢迎唐秘书长的到来”。我加快脚步赶到约定地点,他含笑快步与我握手。

我跟着他走进电梯,刘老爽朗又幽默地说:“我是穷画家,住的家是寒舍,不是大众眼中的有钱人。”随他步入4楼的房门一开,发现家中竟然简朴得连茶几、饭桌、写字台是“无”,又是“合”,一张桌子,三种用处。除了一台液晶电视机和电脑略显现代元素外,其他的一切让人想起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刘老似乎看出了我的疑问和心思,他说:“到了我这个年纪,生命倒计时了,不烟不酒不玩牌,衣食无忧,知足常乐,退休工资足够我日常生活和创作了,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无限的艺术创作上就是我快乐的源泉和力量。”听其言,环顾四周,一幅名为《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水彩画正对着入门口,客厅、阳台、走廊挂满了刘三多的心血之作,这里仿佛打造成了别开生面的“刘三多美术馆“。一个个中国故事以画卷形式徐徐展开:《忆苦思甜》《老黄牛》《地下长城》以及缅怀先烈、伟人风范、雷锋之歌、对越反击、五讲四美、香港回归、九八抗洪、北京奥运、汶川抗震、建党节庆、全民抗疫、反腐倡廉等系列作品数不胜数……深感悬挂的和拟展的模版作品,艺术精湛,寓意深刻,是丰硕的事业之果,是不可多得的视觉盛宴和艺术蓝天。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荆楚大地接连闪耀的艺术群星可谓数不胜数,层出不穷。刘三多虽享誉画坛和文学艺术界,但如果不特意了解,恐怕他的“出生苦难史”、“半路出家史”、“三年军人史”和“恋爱史”、“受斗史”及“打著作权官司史”却鲜为人知。

谈起身世之路,刘三多感慨地回忆道:“我出生于旧社会,是在父母从崇阳县躲避日军烧杀抢掠而逃难到嘉鱼县的路上来到人世的。那是一段饱尝饥寒交迫,活命都成问题,我现在都不愿细说的日子。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又在蒲圻和咸宁生活。讲赤壁话、崇阳话、咸安话都很拿手呢。”

微信图片_20250414062506.jpg



刘三多1958年考入湖北大学(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的是经济专业。从一上大学开始,刘三多就格外节约,他的餐票,买一个白菜都要分两餐吃,他中午吃一半,还留一半到晚上。节约的钱,那个时候就买一点书籍资料,拼命看书,并做好笔记。他业余酷爱绘画,将其作为兴趣爱好自学苦练。大三的时候,刘三多家里经济特别困难,不得已申请了退学,从此一路与画笔相伴。刘三多赞叹于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事迹,决心学习与践行“鲁迅精神”,用画笔讴歌真善美,遂潜心专攻画作。他虽非科班出身,却能以一股倔强的“牛劲”坚持刻苦自学,如饥似渴,一头扎进艺术的大海,先后摘抄了国内外的《艺术人体结构》《艺术人体解剖学》等美术著作读书笔记数十万字,同时勤奋练笔,涉猎多个画种:油画、国画、板画、水彩画、钢笔画、速写、素描等,直至登上艺术舞台。他1961年首次在省里展出处女作《雨后放晴》,之后相继展出《展览馆一角》《公园一角》《飞雪迎春》等。上世纪八十年代,相继展出和发表了《最高的奖賞》《丰碑》《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无声的纪念》《黄牛饮》《农家乐》《特区魂》《全面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以及组画《山村》《桂花》《温泉姑娘》等近百幅作品。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并著有《美术基础知识》一书和《探索用美术为农民服务的新路子》等论著,特别邀请他辅导讲课与作画的单位越来越多。

 

刘三多夫妇几十年来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刘三多和妻子吴芳芸的恋爱故事留下一段佳话。原来,1966年11月11日,刘三多等30人被咸宁军分区所辖的7个县人民武装部选送到军分区参加“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集训,一个月内最后剩7个人,一个月后6人走,最后只留下刘三多一个人被借用,并将他的档案转到军分区来了,以工代干,分配在军分区宣传科工作。那时,刘三多画得最多的是毛主席画像,最大的一幅宽2米多,高3米多,曾被军分区的8人抬着游行用。那时各县革委会悬挂的毛主席大幅画像都出自刘三多之手。后来,刘三多在解放军一九五医院大礼堂画一幅很大的毛主席画像时,在脚手架上不慎摔下造成脑震荡住进了一九五医院达半年之久。期间,一边治疗,一边做些力所能及的画画工作。那时一九五医院有军人俱乐部,各科室都有办黑板报的任务,应俱乐部主任邀请,刘三多为他们办了一个美术培训班,各科室选派10至20名医护人员参加。之后,俱乐部主任问刘三多看中了哪个女护士没有?刘三多说,我现在是普通一兵,还没转干,有哪个美女看中我呢?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此时已是连级首长的护士长吴芳芸对刘三多产生了好感和佩服之心,果断委托一名护士向俱乐部主任表示了愿与刘三多谈对象的意愿。可是吴芳芸的父母得知后不同意这门亲事,并说:“你是连级干部,月工资70元,又是模范共产党员,你起码要找一个营级干部吧?”但吴芳芸坚持与刘三多确立了恋爱关系,最终说服了家长,表示同意。一年后刘三多也转为正式干部,定为行政24级,月工资30元人民币。不久他俩如愿步了婚姻殿堂。

微信图片_20250414062524.jpg


 

婚后,吴芳芸作为妻子承担了所有家务,刘三多一心扑在美术事业上,夜以继日,对艺术执着追求,对困难和挫折坚韧不拔。每当创作完一幅作品,吴芳云就是他每幅作品的第一读者,也是第一评委。当刘三多的一幅《清泉·石头·小草》出现在她面前时,她总觉得画面上的藤叶还不够逼真,心想么样“帮一下”才好。有一天,她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围墙边有一株野生的藤蔓,她的灵感来了:这不就是自己想象中的一根藤蔓吗!真乃是,处处留心皆学问。于是,她当机立断,把它连根拔起,带回家了。这可乐坏了丈夫,他赶紧下楼去取土装钵,把这株野藤养起来,煞是可爱。刘三多在画布上记录下它婀娜多姿的倩影,《清泉·石头·小草》修改的画面上,受光部分的叶片边缘,闪闪发亮,生机无限。

 

刘三多谈及他的代表作《老黄牛》《地下长城》的创作过程时让我受到强烈震撼。

41年前的1984年元月3日,为迎接全国大型美展,刘三多奉省文化厅下达的创作任务,深入到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进行为期7个月的艰苦创作。刘三多入村历时7个月之后,其创作的《老黄牛》(油画、水墨画),生动地展现了坚韧不拔的中华民族精神而令人拍案叫绝、彪炳史册。

微信图片_20250414103624.jpg

代表作《地下长城》


刘三多说:当时创作《老黄牛》,意将“牛、人、画、雕”融为一体。“牛”,即要画成一条写实的真牛,使人感到真实活现;“人”,就是把牛人格化,要体现“孺子牛”精神,表现其任劳任怨、默默耕耘的高贵品质;“画”,是使观众一眼便看出其硕大且细腻、边劳作边欢乐、虽黄昏仍精神的动态画面的活牛;“雕”,则是表现出雕塑感,看着是一条立体牛,又似立起的一块碑,好像是黄金和赤铜铸造的金牛。

“为了画好这幅《老黄牛》,我精心构思,然后在乡下与老黄牛朝夕相处7个月。画它时确实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接着介绍道 ,"当时由于已是冬天,看不到犁田的牛。为了画《老黄牛》中的泥土,我只好出钱请农民一次次地犁田,我伏在田埂上仔细地观察、描摹,最后又亲自把犁动的泥土挑进屋内,又是洒水,又是灯光,反复琢磨,硬是花了半年多时间,终于画出了新翻泥土的湿润和沁香,画出了对泥土的独特感悟。在画老黄牛时,不仅形似,更求神似;既重写形,更重立意。"

此时,我脑海中又一次浮现三多先生笔下的把“生活中的牛”描绘成“艺术上的牛”的生动画面:老黄牛累了,鼻子淌着汗,嘴里吐着白沫,需要歇一歇;老黄牛累了,但它依然鞍不解、犁不卸,时刻准备再上征程;老黄牛温情脉脉,夹紧尾巴,任劳任怨。尤其是老黄牛圆鼓鼓的眼睛,长长的睫毛偶尔闪动一下,透射出刚毅、执著的眼光,宽阔的额头,细腻的毛发,鼻梁上欲滴的汗珠,口中的白沫,新翻耕的泥土,都被描绘得逼真、生动、传神,仿佛一头“真牛”在负重前行中朝我们走来。 

这时,刘老从电脑旁拿来一张已装裱好的水印小幅《老黄牛》送给我,并高兴而感慨道:这幅画上还配了当时即兴而作的一首诗,也是我的人生座右铭:“朝披晨露出,晚戴星月归。肩负千斤重,默默苦耕耘。生死求奉献,不争功利名。明知路坎坷,无鞭自奋蹄。” 

在这里,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德艺双馨”?什么叫“十年磨一剑”的真正含义。 

刘三多这幅造诣高深的《老黄牛》赢得了难得的口碑。值此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在展览现场,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曹刚川在刘三多的《老黄牛》水墨画前驻足观看了7分钟,还关心地向湖北文史馆负责人询问了作者刘三多画家的近况,并高度赞扬:“老黄牛脚踏实地的精神,永远不老!各级公务员都应该做人民的老黄牛!”

2000年6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到咸宁视察工作时,特地到时任咸宁市政协副主席的刘三多家,观看并赞赏刘三多的《老黄牛》及近百幅作品后,为刘三多题词:“虚怀当竹 清气若兰。” 

数年来,已有多个省、市、县迫切要求展览刘三多的《老黄牛》,还有一位收藏家愿以6万美元收购刘三多的《老黄牛》,均被婉言谢绝。

 

我好奇地问刘老:“您是否有过一天24小时不休息只顾画画的情景发生?”刘老说:“几十年来,我每年平均有20天通宵达旦为画画,因为艺术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不付出哪来收获?我至今还形成了多个月只理一次发的习惯。”

微信图片_20250414062515.jpg



为创精品力作,他常常熬夜,有时还熬通宵。1974年,新中国成立25周年向全国征集作品,当时在咸宁地区文化馆工作的刘三多,接到这一任务后立即投入了创作《地下长城》。刘老介绍,这幅作品由于送京时间很紧,省美工队派出伍振权与其合作。50年前,我在咸宁市温泉一处低矮的旧平房里,历时3个月,主创完成了大型油画《地下长城》。未料到此作一时红遍全国 。于1974年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975年参加"1972年1974年全国美展部分作品陈列展览",1977年又参加了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5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入选1977年版的上海《美术》课本,入编由国务院文化组编辑的,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作品选集》大型画集,被邮电部印制邮票发行,拍入由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伟大时代画卷》。

他介绍说,这件作品在京展出时,画中鲜明生动、清新秀丽的女民兵形象轰动画坛,其后这件《地下长城》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过3次,并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等全国40多家报刊发表。这幅作品的经典之处,不仅体现了题材的选定与美的诠释,以祖国特定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如一部恢宏大气的史书,记载着祖国前进的历程,奏响了这个时代的最强音,而且在艺术技巧上,调动了构图、透视、色彩等艺术手段,利用视觉距离凸显主体,精准把握观者的视觉角度,营造了一种恢宏磅礴的气势。刘三多感慨道:“《地下长城》如一块丰碑,不仅记录了那个红色的年代,也镌刻着一种熔铸于中华儿女血脉之中的民族精神。”

2007年,刘三多蜚声文坛的代表作品《地下长城》在上海拍卖会上以112万元的高价成交。《地下长城》是刘三多售出的唯一一幅画作,所得画资已用于付清购房款。刘三多对此谈到:当初卖《地下长城》是为了证明自己,因为有些人认为美术作品要远离政治,不认可我的创作。画卖出了就说明我的画也是被市场认可,被大众认可的。

刘三多说: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的画只作为心意的表达赠送给好友,一定会署名。”

 

作者简介:唐业继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正处级退休干部,中国法官文学艺术联合会理事,湖北省法官协会秘书长,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