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推介·遵义白酒:我的杯中王朝

微信图片_20250922194015.jpg

作者进入品酒流程



生命中的缘分,总是妙不可言!就像当年我在茅台镇的酒窖里摸索酱香的秘密,如今回望遵义白酒的版图,竟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江山画卷——茅台为王,珍酒为后,董酒亲王,浓香郡爷,各领风骚!这不是冷冰冰的市场标签,而是岁月酿出的风流韵事,每一杯都藏着山河的故事,等着饮者细细品味。

第一次触摸遵义白酒的脉络,是在老方哥的酒厂深处。这位老酱人总说:“酒如人,各有性情。”这话像一粒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茅台酒,当真是天生的王者!我看着茅台镇工人们赤脚翻动红粮,热气蒸腾中,遵循“12987”的古法:一年光景,九蒸八酵七取酒,每一步都刻着时光的密码。酒液如丝如缎,酱香霸道却不失雍容,一口下去,醇厚得像是赤水河奔涌千年的回响,空杯余香袅袅,三日不绝。

更令我动容的是,他以一滴琼浆改写世界对中国的认知——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茅台摔坛夺金,首开中国白酒国际荣耀的先河;如今,他全球年销超千亿(2023年营收1505亿人民币),海外市场独占鳌头:占中国白酒出口额70%以上,让欧美藏家为一口陈年茅台豪掷千金,拍卖价屡破百万。

这无色无相的传奇,不独是一坛酒,更是中国白酒屹立世界的脊梁,定义了何为“东方酿造艺术的至高标杆”。

茅台酒何止是饮品?他是国宴上的金樽,是外交席间的暗语,是承载半部现代史的玄铁之砣。

我在驻京办那些年,眼见外商为求一瓶茅台辗转反侧——尊贵、荣耀、友谊,全化在一杯琥珀光里,王者气度,不言自明。

珍酒呢,却似一位温婉的故人。记得那年北京推广茶叶,茶席上一位老茶客竟递来一杯珍酒,笑说:“这是你们遵义的‘酒皇后’。”惊讶之余,我轻啜一口,酱香柔柔地裹住舌尖,不像茅台那般磅礴,倒像春风拂过茶山——细腻处能辨出柔滑的肌理,回甘里藏着远山的花果香,空灵却不失端方,教人莫名安心。

后来深入酒史才知,这份温柔背后是浴火涅槃的坚韧:1975年,为响应毛主席“万吨茅台”的宏愿,由郑光先带领的第一代珍酒人抱着茅台窖泥星夜疾驰三百里至遵义北郊,在异地水土的刁难中屡败屡战,在前五年试验酒合格率不足30% 的坎坷里艰难探索,直到1985年方酿出第一滴合格珍酒,十年霜雪磨砺,终在艰辛中重生,副主席方毅誉之为“酒中珍品”。

如今,珍酒年销售额破百亿(2023年达120亿元),以柔韧之肩担起“易地造茅”的历史长歌,如凤凰涅槃,于废墟里历练出帝后的风华绝代。

珍酒,总让我想起师父的话:“结了的道道终是要了。”她从茅台异地试验中诞生,是未竟理想的温柔延续,如帝后般将使命酿成传承。

董酒则是我心中的奇绝!

在源坤品酒课上,我第一次尝到这“亲王”的滋味。校长钟杰举着八角瓶说:“135 味中药入曲的双国密——配方与工艺1983年同列国家机密,全球酿酒界独此一家!”可这位身怀绝技的亲王,偏生一副淡泊性子,不争市井喧哗,诗人白居易的“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说得不是他吗?酒液清亮如泉,香气却似古药铺的陈年柜子,浓郁里透着草木的灵气。入口醇甜绵厚,大曲的雄浑与小曲的温润交融,过喉难忘饮后身轻。比起茅台声震四海,董酒如隐士藏锋:虽市场份额仅占白酒业3%(年销约20亿),却在小众江湖里拥趸忠诚,复购率超60%。有年广东老乡驱车千里囤酒,笑言:“喝董如参禅——懂的人自懂,何须锣鼓喧天?”这般与世无争,反成就其独自强大的底气,一瓶八十年代老董拍卖价逾十万,恰似亲王在静默中自证锋芒:百草曲方非遗瑰宝,每一味药材都像亲王的玉笏,写着中医药的千年大智慧。

微信图片_20250922194112.jpg



至于遵义的浓香酒如湄窖、鸭溪窖等,我唤他们“郡爷”。早年陪父亲酒局时常见,浓香扑鼻,爽净利落,却总少了些惊鸿一瞥的独特性。像偏安一隅的旧贵族,守着自家小窖,虽难比王侯的显赫,却也默默滋养着乡土人情。很早的时候,在遵义老巷的食摊,酒客们倒满一杯鸭溪窖干的是:“咱们老百姓的痛快!”我举杯相和,心知这平凡里,自有它扎根的倔强。

市场如潮,潮起潮落。茅台独占鳌头,价高难求,我曾见拍卖会上,一瓶老茅台引得满堂屏息——王者之风,连尘埃都镀了金。珍酒近年渐起,像深闺佳人初露锋芒,中高端席上,她的柔雅正赢得知音。董酒在小众里自成一国,痴迷者如我,总为那口千回百转的“董香”倾心。浓香郡爷们,虽在边缘,却也是老茶台旁的粗陶壶,自有其踏实的存在。

藏酒,最见酒魂。我的酒柜里,茅台是镇柜之宝,年份愈久,愈显时光的鎏金刻痕。珍酒的老蓝瓷,我存了几瓶,信她如信后花园里迟开的花,静待岁月加冕。董酒呢?一瓶八十年代的老白董,开坛时药香沁脾——亲王的底蕴,愈陈愈显锋芒。至于浓香酒,我偶尔收些地方限酿,不为增值,只为那份烟火人间的暖意。

遵义白酒的江山,是天地人匠共谱的史诗。茅台为王,珍酒为后,董酒亲王,浓香郡爷——这格局,不是冰冷的分类!这是赤水河畔的风、红粮地里的雨、匠人手心的温,在我杯中的流转不息。而我,一个曾经那么不爱酒局的茶人,如今却醉在这千峰竞秀的酒韵里。或许,生命中的道道,终是要这般——以唇齿为舟,渡向山河深处的回甘。

微信图片_20250922194003.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黄晓葵,国家一级品酒师、国家一级茶艺师,国际清酒唎酒师,遵义市酒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