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雪浪润天府

83871_995096副本.jpg

“岷山导江“。历史上岷江曾被认为是长江正源,曾与长江共享”大江“之名。因其雄奇磅礴的气势,雪浪奔涌的豪情,灌溉成都平原,哺育巴蜀儿女,造就天府之国。

岷江干流长711公里,贯穿阿坝、成都、眉山、乐山等地,最后在宜宾汇入长江。都江堰以上为上游,都江堰至乐山为中游,乐山以下为下游。岷江是蜀地重要河流之一,流经成都平原,与沱江水系及众多人工河网一起组成都江堰灌区。都江堰的修筑,使蜀地成为“天府之国”。

岷江上游是汶川。汶川的关键词是08地震和大熊猫。地震毁掉了一个旧汶川,而中国现代化的伟力,和强大民族意志,又造就了一个崭新坚强的汶川。

“大熊猫之乡”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汶川县西南邛崃山脉。20万公顷的面积分布着100多只大熊猫。大熊猫是国宝,它萌萌的形象,在世界各地拥有大量粉丝,好莱坞的电影《功夫熊猫》里的爱吃面条的熊猫阿宝,是很多小朋友的偶像。

在美国的亚特兰大,熊猫夫妻伦伦和洋洋享受着相当“奢华”的生活。每周一至周五,一个小分队专门在方圆160公里以内的1500多个“农场”为其挑选食材;这些食材不能被喷洒农药,更不能生长在受污染的水源附近;在小分队收集回来的200多种食材里,“挑嘴”的居民大概也只对其中20种感兴趣。除了大熊猫,恐怕再不会有什么物种有资格每天享受这种国宴般的待遇了。

这对夫妻随心所欲地变换口味:不同的季节得吃不同的竹子;有时,夫妻俩会只吃一种竹子,但一周过后,却连这种味道都懒得再碰;甚至即便是同一种竹子,有时也得来自同一产地才可以。

除了小部分大豆饼干和苹果当做“饭后甜点”,伦伦和洋洋的主食就是竹子,它们每周要吃掉整整180公斤。仅在2004年,动物园花在它们日常起居上的开支就超过了50万美元,“真是太能吃了”。

两位素食主义者的胃口令整个动物园黯然神伤。园长吃惊地发现,大熊猫的饲养成本甚至比该园第二“高消费”的动物大象高出5倍多。

不过,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在一篇文章里描写大熊猫在美国的生活:“公众迷恋这种‘吃竹子的熊’,简直就跟迷恋摇滚明星差不多。”

伦伦和洋洋的最年幼的宝宝被命名为“阿宝”,名字取自电影《功夫熊猫》里那个圆滚滚的武林高手。说不定这其中也蕴藏着动物园美好的祝愿——亲爱的小朋友,学学阿宝,少吃点竹子,多吃点面条!

岷江中游为都江堰市。都江堰是属于岷江的传奇。

岷江水量大,入成都平原后,流速陡减,易淤塞决口,中下游经常发生水灾。秦昭王时,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利用无坝引水原理,兴建的都江堰工程2000多年来一直有效消除水患,至今灌溉面积达40余县。。抗战时期,日军17次轰炸成都,对都江堰未投下一颗炸弹。因其运用自然弯道形成的流体引力,自动引水、泄洪、排沙,无需大坝。故即便扔下几十吨炸弹,也难以破坏。

都江堰由三大工程构成:鱼嘴分水堤将岷江上游之水在枯季6成分入用于灌溉的内江,4成导入用于排洪的外江;汛期则4成流往内江,6成导往外江。第二个工程是飞沙堰。世界上任何一项水利工程,最大天敌就是泥沙淤积。都江堰能畅流两千多年,得益于飞沙堰。汛期它可利用洪水自身的巨大能量,将巨石泥沙排向外江。第三个工程则是形如瓶口的水道——宝瓶口。引岷江之水到成都,须在玉垒山上打开一个缺口。李冰用大火烧红岩石,再用来自岷江上游的雪水泼浇。冰火相激,岩崩石裂。开凿宝瓶口工程,用了整整八年时间。

堰边山坡上原有纪念蜀王的望帝祠,后改祀李冰父子。后人称此祠为二王庙。人民是历史的书写者,蜀地人民不需要一个多愁善感的帝王,他们需要的是像李冰父子这样造福百姓的实干家。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金庸武侠小说里的青城派,剑走偏锋,辛辣狠绝。而现实中,青城山确实道观兴盛,香火鼎盛,却没有这样令人神往的江湖。

说到眉山,就不能不说“三苏”。

苏轼人称谪仙,其人诙谐豪迈,其文雄奇飘逸。其弟苏辙也以文章名世,与父亲苏洵,兄长东坡同列唐宋八大家。清代宰相张鹏翮题于眉山三苏祠大门对联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这幅对联简约有力的概括了三苏父子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苏洵即是三字经中所言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的男主角。苏洵二子,长者为苏轼,即苏东坡,号子瞻。次子苏辙,号子由。父子三人皆入唐宋八大家,堪称千古美谈。

古代极重取名,作为一代文豪的苏洵,为自己的两个儿子取名,自然也花了不少心思。苏轼,苏辙的名字中间又有什么讲究?

苏洵到二十七岁方发奋读书,二十九岁生下苏轼,三十一岁生下苏辙。在苏洵年近四十的时候,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名二子说》,明确提到自己为两个儿子命名的原因。

两兄弟的名,都和古代马车有关。

“轼”是古代车前用作乘车人扶手的横木。轼者,饰也。父亲希望才华横溢、天性洒脱的苏轼,能懂得察言观色,掩饰真心,学会保护自己。“辙” 就是马车行走留下的印迹。苏洵认为,马车有功,与车辙无关。车翻马死,人们也怪不到车辙身上。“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苏洵希望苏辙甘于平庸,不要身处风口浪尖。

人之常情都是希望子孙富贵显达,可堂堂“八大家”之一的苏洵为何希望儿子学会掩饰真心,甘心平凡呢?

这就要说到苏洵坎坷的求官的经历了。

后人提起“三苏”,多称道“一门三进士”,甚至有人认为三苏是同时考中进士,其实不然。苏洵二十余年屡试不第,而嘉佑二年,父子三人一起来到京师,在那一科中,苏轼和苏辙兄弟高中,而苏洵则没有提及。或许是苏洵不屑于和儿子同科考试。当两个儿子一考即中之后,苏洵不无感伤的写道:“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进士功名对于儿子来说,如此轻而易举,对于苏洵来说,却是那么可望不可即。

那么,以苏洵之大才,为什么二十年科举不中呢?除却宋代进士一科选拔名额较少,一般一科就是二三十人的因素外,最重要的就是源自苏洵倔强傲岸、无所顾忌的性格了。苏洵晚年虽然彻悟,对于功名不大在意,可看到两个儿子少年成名,前途远大,苏洵心中又是欢心又是担忧。相对而言,长子苏轼才华横溢却又锋芒太露,待人真诚却又心无城府,见识卓绝却又不屑韬晦,许多方面和苏洵很像。正是看待了长子苏轼这个性格特征,苏洵才说“吾惧汝之不外饰也!”次子苏辙虽然才学略逊兄长,可性格沉稳许多,颇像端庄宽仁的夫人程氏,反倒让苏洵放心。

嘉裕二年,苏轼以《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高中进士第二名。主考官欧阳修亦甚赞赏,认为应列榜首,但欧阳修对该卷中引述的典故有疑惑,乃列为第二。发榜揭晓,方知是苏洵之子苏轼。当苏洵带领苏轼来拜谢欧阳修时,欧阳修当面问苏轼文中用典故出自何书。苏轼说出自《三国志》。欧阳修回家查遍《三国志》也一无所获,百思不解。再问苏轼。苏轼含笑回道:“恩师,学生先讲个《三国志》曹操夺取幽州的故事。袁绍战败,曹操掳获袁绍之子袁熙的妻子赐给其子曹丕,孔融闻之,甚为不满,即修书给曹操,信中编了一个故事,说周武王伐纣后,掳获了妲己,便赐给其弟周公旦。曹操见信后迷惑不解,史书都记载妲己被姜子牙杀了,怎会被周武王赏赐周公旦?但孔融是当代大儒,想其话必有据。当曹操见到孔融时,问起此事,孔融答道:‘我以今日之事揣测古人,只是想当然,并无出处。’曹操为之心服。学生文中所说典故,如孔融一样,也是想当然耳,敬请恩师见谅。”欧阳修听后,不禁肃然起敬,赞赏苏轼喜读书、善用书,文章必将独步天下,名扬四海,视苏轼为不可多得的奇才。

后来,苏轼因直言己见,在新旧两党的争斗中秉持自身的原则,不同流俗,结果新党执政时遭遇“乌台诗案”,黄州之贬,新党上台是又被贬海南,饱受飘零之苦。而苏辙虽然一度受到兄长苏轼的牵连,却能够三缄其口,懂得明哲保身,是以苏辙名声虽然不如兄长,可元佑年间却官至门下侍郎,拜相执政。一切正如苏洵所料。

后来,苏轼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期望:“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洵对儿子的期望与此相同,用心可谓良苦。

有宋一代,后世公认苏轼文学成就最高。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岷江到了宜宾,就要汇入长江了。岷江口的宜宾,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酒都,五粮液即产于此。

中国国家博物馆有一块“泥巴”,貌不惊人,却价值连城,它即是宜宾五粮液古窖泥,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泥池酒窖泥,自明朝以来一直未间断使用,每一克里都含有几百种约10亿个参与酿酒的微生物,堪称罕见的“活文物”,现代科技尚无法复制。

大渡河是岷江最长支流,比岷江正流还长337公里。

大渡河畔,凌云山麓,有尊大佛历经千秋风雨,笑看来舟过客。

大佛头与崖齐,俯瞰三江,附膝端坐,气魄雄伟,体态庄严,是我国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坐像,比称为世界第一大佛的阿富汗的帕米秧大佛还高出18米,应为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大佛耳中可站两条大汉。肩宽可做篮球场。脚背上还可围坐百余人,1个趾甲可并坐2人。大佛始刻于唐开元元年,由名僧海通创建,前后工程进行了约90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据传当年修此佛之目的,是为了减煞三江合流之凶猛水势,避免沉船事故的发生。

为了制服江水,海通和尚立志开凿一尊大佛来镇住水妖。首先便是资金问题。海通和尚为了筹集资金,四处化斋,积少成多,经过数年努力,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开凿之日,万众瞩目,喜形于色,但地方官吏却趁机刁难,声称要收取建造和保护费,否则不让开工。海通和尚十分气愤,斩钉截铁地说:“你们可以拿走我的眼珠,但不能拿走佛财!”地方官吏面带嘲弄的神色说:“你要真给我们眼珠,我们就不要你的佛财!”海通和尚马上拿出尖刀,自剜其目,用盘接住,捧到官吏面前。地方官吏大吃一惊,吓得赶紧逃离现场。海通和尚忍住剧痛,一挥手,大佛立刻开凿。海通和尚死后,他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经过90年的努力,乐山大佛终于耸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流之处。

近年当地发现乐山大佛背后的山像睡佛,乐山大佛正好建在睡佛的心胸之处,寓意更加深刻。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