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书山觅画魂

微信图片_20230410214041.jpg

李元瑞先生创作照


——记画家李元瑞

大凡书画家都有一两枚自己的喜欢的“闲章”,这些闲章虽小,却往往可以窥见名人的处世境遇、志向,领略到作者艺途甘苦和思想情操,趣味盎然。

齐白石老人早年做过木匠,成名后作画常用“鲁班门下”一印,以示不忘昔日的贫苦生活。他有一枚闲章“我欲九原为走狗”,是取自他的自题诗“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雪个、老缶分别是名画家朱耷、吴昌硕的别号,“三家门下转轮来”,体现他博采众长的好学精神。

李元瑞也有几枚闲章。“水云间”“西园书屋”等闲章,道出他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而他的“学到老”“七十后作”等闲章,又体现了画家为艺术而献身的甘苦。

认识李元瑞十分偶然。那年,我写《监利传》,要找民国慈善家李卓栋的史料,在湖北省志、监利县志几经查找无果。正当我一筹莫展,诗人李雁说李卓栋的后裔住在监利县城。

微信图片_20230410214018.jpg



在一个泥土干湿,知了声歇,阳光穿过满城绿色的下午,我们来到一间门窗深扃的桃色房子前,正在迟疑之际。一位年高德茂,貌甚癯雅,音甚洪亮的人,从我们背后跃至前面,他就是李元瑞,中等身材,穿着对襟的中式服装,面色冲淡平和,丝毫看不出七十有八。

房子搭建在露台假山、亭阁、喷泉、荷花、蔓藤、四季花木点缀其间,南北相持两屋舍。北之画室,一椅、一案、一茶墙上悬挂山水奇峰独耸、飞泉溅石,仿佛给人身临其境,在崇山峻岭之间神游。南则博古陈列着纵横两排形状各异梅瓶、广口瓶、冬瓜瓶、美人肩藕瓶、莲子瓶、葫芦瓶等,其中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的白瓷,亦有纯净高雅,墨落幽芳,纯静中透出丝丝雅韵的青花瓷,釉色淡雅清丽,有如“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施薄冰盛绿云”,瓷瓶上活泼热烈、恣意奔放的画,是李元瑞在景德镇手绘烧制而成。

李元瑞家学渊博有成为画家之才的条件。他的爷爷李卓栋是恒升振商号的大当家收藏有大量的明清古画;满腹经纶任湖南省永顺县知县其姑父饱读诗书,亦是晚清侯补知县,只是没有等到侯补的缺,大清王朝已灰飞烟灭。

微信图片_20230410214007.jpg


师范毕业,分配到京剧团从事舞台美术的设计与绘制工作。那时的舞美设计没有高科技作背景,完全靠手绘,无论演员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还是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一定要与其高度吻合。在师傅们的言传身教下,积累了大量的绘画经验。我见过他手抄家谱的钢笔字,字体脱胎于王右军之小楷藏筋抱骨,寓刚于柔一万余字,英气绝伦,飘逸自然,没有一个错字或更改的痕迹,其认真严谨之韧劲,非一日之功。

机会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1981李元瑞对荆州花鼓《海峡情》舞台美术的设计,获湖北省首届戏剧节银奖,让他在小城一举成名。尔后,出任图书馆馆长,才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书画理论知识。

微信图片_20230410214026.jpg



李元瑞山水画,水墨为道,赋色为器,色墨之间,径渭分明;用墨奇、重、拙,每一落笔,浓抹重抹,根本不考虑空灵,完全凭多年的创作实践,让空灵在笔尖墨缝中生发出来;亦不考虑滞涩,搦管挥毫,运用自如,滞涩刻板的毛病,在不经意间就成了优美的线条。我见过他画的四屏山水画,层次分明,大气磅礴却又粗中有细,落笔细腻又不失干脆,每一笔都赋予画作灵气,让人在山水间移步换景,驱山走海、气韵生动在眼前。

他画的《晨曦》,牧童骑在牛背上,鸟儿欢快的地在天空飞翔,一头小牛犊跟在母牛后面,似乎要吃奶,这静中有动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晨曦初拂,田野地春潮涌动,万物同苏的那种郁勃生气,而笔墨又那么劲爽洗泺。其所作《嫣红欲醉》,在狂风的吹佛下,牡丹花叶随风飘扬,唯有一枝含苞欲放的牡丹,像端庄的淑女,颔首垂眼,不随风而舞。这种画法,可能与其人生阅历有关。

小时候,他遍览家里收藏的一些字画及瓷器上的画偶尔也会临摹一两张。虽然这些文物在“四旧”运动中被毁,却从小在他心中埋下了画画的种子。他参加工作精于磨砺,无论是作花、作叶,画躯干,恣纵自如,每笔如椽,每点如石,像临阵执戈一样,朱朱墨墨,敢作敢为,书卷金石之气,镗鞳满纸。诗人许玲琴说:李元瑞先生的画作充满张力,像隆起来的鼓,有‘嘭嘭’之声。”

其作品笔墨挥洒之处,直抒胸臆。一幅幅作品都在李元瑞笔下变得个性殊异,妙趣无穷,既饱含着对观察生活、深入生活以及热爱生活的艺术追求,又展现了他将万物化为心象寄托情思的文人志趣。

微信图片_20230410214034.jpg



在宣纸上作画之余,时常琢磨如何在光滑、立体瓷器上表现自己高超的技艺后来,他发现在瓷器上纸上完全不同。瓷器的魅力在于烧制时的不确定性,有的会炸裂开,有的色彩会不理想,只有出窖后才知道成功与否。而且在瓷器上作画难点也不少,除了要协调平面与曲面的关系外,还要考虑在素坯上作画,很难观测到色彩的深浅变化,几乎全是灰色的一片,只能凭经验来判断。

经过多次的探索与实践,逐渐明白在瓷坯上作画,考验画家的作画技巧和控制能力。于是,他思考如何将整体工艺与瓷器绘画艺术相结合,经过无数次的失败磨砺,终于掌握在瓷坯上作画的技巧与方法。他一笔笔的勾描,一下下点染,胸中天地,落笔精彩,经过炉火的洗礼,浴火重生,变得像玉石一样充满灵气,兼具坚质和柔美。

花甲之年,他跟齐百石当年一样开始变法,吞吐弃纳在不断汲取先人艺术造化的同时,更视山水的自然之境为师,时常外出写生,与自然对话,胸有丘壑,将将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一切,澄思渺虑,迳情一挥,笔端笺素间,千姿百态、绰莹称奇。其工笔画作力逼象形象真栩栩如生。跃然尺幅间活灵活现,安详自然,超凡脱俗。他笔下的花卉素雅艳泽,色彩渲染,不绘其真而展其鲜。

微信图片_20230410214051.jpg



耆耋之年还每天胼手胝足,不计报酬的作画,这些无得失之念,无荣辱之计的胸襟,让其画风自成一格。这些艺术作品无论是挂在客厅、卧室、会议室,都迸发出浓烈的生机与活力展现高超的绘画技巧。细观其画,感觉心静生慧,格调高古,画中或对弈抚琴、或策杖独行的高士便是他生活中隐逸精神的写照。

人生就像在瓷器上作画,有很多不确定性。有的在毛坯期间被浓墨重彩所误;有的在勾勒过程中被淘汰;有的在烧制过程中自我炸裂;有的在浴火重生中兼具坚质和柔美。李元瑞大致属于后者他醉心丹青,几十年如一日笔耕墨耨于以明轩这方砚田,乐此不疲,寂然守候着他心灵的这片净土。生性淡泊的他,坚定地朝着国画艺术的云山秀水之间求索,愈行愈远……

微信图片_20230410214100.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彭四平,湖北省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监利人,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中国科学院大学),出版学术著作《激励心理学》《寻找新闻的向度》《站在湖北看中国》、传记文学《记者穆青》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