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新洲境内古镇旧街,地处大别山南麓,五云山西面脚下。向南5里许,有一个古老的山村(汉末亦称“孔子河”村)。村庄四周山水环抱,梯田如画,树木萧森,稻馥茶香。自古至今,从河南光州至黄州的“光黄”古道(亦称“官道”),沿着大别山由北向南从村庄正中穿过,发源于五云山的一条弯曲横河,自东向西将山村和古道分为一河两岸。
“孔子河”村据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在2000多年前是个什么样子?我们全然不知!我们也不知道,山村的先民从何而来,他们是千里迢迢赶来还是风尘仆仆路过?我们只知道,当山村的先民们和这里的山水相遇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留了下来,择水而居,世世代代在这里开始编织着生活。他们在山下,在水边,耕读劳作,纺织捕鱼,生儿育女,繁衍生息。
山村的夏天白日炽热,早晚清凉 。人们象往常一样清晨出门,扛着农具,踏着月光,乘着凉爽 ,各自来到山坡梯田、墩坳冲畈,开始了周而复始的田间劳作。人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埋头干活,只有那不时从村庄传来的鸡鸣狗吠,山风呼萧,树林鸟鸣,山坡牛嗥,田埂羊咩,河水潺潺,伴随着人们辛勤耕耘。
一位离“孔子河”边不远山脚下劳作的村民锄下掘得火花飞溅,震得村民手臂发麻。他顿时心跳加速,一个念头急速在脑海闪过,难道挖到“宝”了?好奇之心油然而生!他立刻蹲下身去,用双手扒去上面的松土,然后小心翼翼地向下触摸,只觉得地下的物体粗糙坚硬,凸凹不平,挪之不动,不知是何“宝物”?他只好停止掘土,向四周劳作的乡亲高声呼喊,招呼众人前来一观究竟。
众村民听到喊声,不知发生了什么急事,赶忙从自己的田头地间跑了过来,大家听完描述后感到非常惊喜,你一言我一语地说道,肯定是挖到“宝藏”了!果真是那样,且不是发财了。说完,迫不急待地一起动手,先从四周挖开石土,然后一层一层地卸去上面的覆盖,早有一位细心的村民跑去山溪提来一桶清水,待人们将轮廓挖出后,他用自己的汗巾由内向外慢慢擦洗。人们将他围在里面,所有的目光,一下子全部集中到逐渐露出“庐山真面目”的“宝物”身上!此时,太阳正好冉冉升起,天已明亮,彩色的霞光从树林的空隙射入,五彩缤纷,照耀众人看得清清楚楚。原来地下的“宝物”是一块上为圆首、边框雕刻有龙纹的长方形青石碑。石碑正中由上至下雕有“孔子使子路问津处”八个遒劲、古朴的大字,神奇般地惊现在人们的眼前新洲
新洲问津书院收藏明代《孔子使子路问津处》石雕碑(乃问津书院镇院之宝)
霎时,参与掘碑的村民全都被这八个大字惊呆了!你看我,我望他,似乎都在用眼神询问对方,你知道是什么缘故吗?但是,在场的人没有一个懂得这八个字是什么意识?众人就象窒息一般,现场寂静得出奇。少许之后,才有人陆续开始七嘴八舌地又议论起来,中年后生说,石碑一定是我们的老祖宗埋在山地下面的“镇山之宝”!年长的老人却说,石碑上刻的头两个字就是孔夫子的名讳,很可能是上天赐给我们山村百姓的“文魁福星”……。
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争论不休,猜测不定。唯独年长辈尊的族长一直在仔细观察而未成言语,看着看着,他突然想到了被村民公认的“秀才先生”。此人年近花甲,常年靠在属邑的远近乡村游教私学为生。族长对众人言道,乡亲们都不要瞎猜了,快回去把“秀才先生”请来,看他怎么说。听此言,村民们这才回过神来。人群中一位精明的年轻人快步跑进村庄,正好与准备外出游学的“秀才先生”相遇,年轻人将情况言明,“秀才先生”随年轻人快步来到掘碑处。众人见“秀才先生”到来赶忙让开,“秀才先生”上前仔细地辩识着石碑上的文字,然后用尺子对石碑上下左右进行了一番测量。量完之后,对老族长说,碑上正中雕刻的“孔子使子路问津处”八个字,与我先生留给我的一本《论语》集上记载的“子路问津”典故相符,难道说这掘碑处就是当年孔夫子周游列国适楚时,叫弟子子路询问渡口的地方?如果是这样,这块石碑很可能是我们的先辈为纪此事而立之。族长听完后既惊奇又亢奋,转身对村民高声言道,乡亲们,到底不愧是“秀才先生”,见多识广。现在“秀才先生”等着外出游学,我们还是先将这块神奇的石碑掘起抬回祠堂去,等“秀才先生”游学回来再详细考究报官,大家看行不行?老族长的话音刚落,十几个后生就争先恐后地在老人们的指挥下,井然有序地掘出石碑,用麻绳系好,他们前呼后拥,喊着“号子”,踩着节奏,步履整齐地抬着石碑往祠堂走去。
在河边浣衣洗菜的女人听见男人们的“号子”声,好奇地放下手中的衣服和菜篮,上到河岸观看。只见十几个强壮的年轻男人抬着东西,其他男人们前后左右拥随,看不清那些男人抬的是什么,只是感觉到抬的东西非常沉重!她们边喊边跑的迎了上去。女人的喊声在山村形成重叠的回音,山村的男女老幼闻声不知发生了什么事,陆续向村头祠堂聚集,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又蹦又跳地最先到达,正好看见父辈们在祠堂门前放下一块神奇的“石头”。他们有的玩皮地攀到树上,有的撒娇地爬到大人的肩上看热闹,听着他们听不懂的“神话”,看着他们看不懂的“神碑”,简直就象过年一样。有几位后到祠堂的九旬长者,看了石碑后神秘地私语道,挖碑是触犯山神,若山神发怒,全村人会大祸临头的!话语一出,全场鸦雀无声。妇人们却叽叽喳喳地全都跟着瞒怨起哄,有的还将自己的男人拉着回家,生怕灾祸降临到自己男人的头上。此时人们都无言以对,谁也不敢再说什么,只好悄悄地离开,连年长辈尊的族长也乱了方寸,无有主张......。
时有淮南王刘安得知其属邑大别山南麓的小山村掘出“孔子使子路问津处”石碑的消息,遂下令在掘碑的山村实地建一亭,名“风亭”,将石碑立于亭内,同时择依山傍水之地修建孔庙,以祀纪之,大兴尊孔崇儒之民风。
清问津书院院志绘制的《风亭》图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谢新明,男,汉族,65岁。原武汉文博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市新洲区政协文史委员,新洲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博物馆馆长。现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