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题壁

 

539681e1g5c55ea2d94af.jpg

如果我死在这里,

朋友啊,不要悲伤,

我会永远地生存

在你们的心上。

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

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

他怀着的深深仇恨,

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

当你们回来,

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

用你们胜利的欢呼

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

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

曝着太阳,沐着飘风:

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

这曾是他唯一的美梦。

日寇侵占上海后,戴望舒辗转来到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戴望舒名声大、人缘好,由他主持报纸副刊自然很有感召力,海内外进步作家郭沫若、艾青、茅盾、沈从文、郁达夫、萧军、萧红、娄适夷等人都成了《星座》专栏作家或撰稿人。戴望舒利用手中阵地,凭借港岛特殊环境,编发了大量宣传抗日的文学作品,使《星座》成为流亡海外的中国人心中的“星座”。由于《星座》办得好,《星岛日报》自然声誉日隆、订户大增,很快跃为香港主流媒体。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日军侵占香港及南洋诸岛。戴望舒因主持《星座》副刊“对抗皇军”被捕入狱,《星座》也被迫停刊。在狱中,这位昔日“雨巷诗人”威武不屈,写出《狱中题壁》和《我用残损的手掌》等战斗诗篇,寄托了一位中国文人的铮铮铁骨。戴望舒1950年去世。

《狱中题壁》是一首现实主义诗歌,诗义一目了然。诗的第一节,诗人假设自己会死于监狱之中,却劝告朋友们:“不要悲伤”,伤感的情绪中仍然有盼望:“我会永远地生存/在你们的心上。” 到了第二节,诗人的情绪转为激愤……对于日本侵略者的深深仇恨。而第三节中, 当“你们回来”,高唱着凯歌,在欢庆胜利的呼声中,牺牲者的灵魂将会高高扬起。第四节继续着第三节的感人至深的盼望,表达了一个躯体被囚禁却热爱阳光与自由的灵魂的梦想:“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 /曝着太阳,“ 沐着飘风”。

“题壁诗”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并不少见。戴望舒的《狱中题壁》明确以“朋友”为阅读者,隐秘地传达出了双重含义: 一、 写给朋友的诗竟需要题壁, 表明了身陷黑暗潮湿的囚狱中的失去自由的状况; 二、 同时也表明了诗人为了民族大义、慷慨赴死的决心和对胜利终会到来的信心。《狱中题壁》一诗的情绪由伤感流向激愤再流向悲壮, 真切地传达出诗人面临死亡时的心情, 并以一个个体的境遇与心情映射了整个中华民族誓死抗战的精神.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