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武汉龙泉山记

下车伊始,急于环頋。只见﹕ 艳阳高照,万里无云的蓝天;波光粼粼,碧水连天的湖光;峰岚闱峙,幽谷鸣泉的山色;“三龟”、“九寝”,十二景观的名胜。都充满着浓浓春的气息扑面而来,不知不觉已踏上了,有“龙泉圣地”之美誉的龙泉山风景区。

图片1+1.jpg

“灵 泉 古 市”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长约两千米的明代仿古街、一派古风古色,使人顿觉走进了人类历史的深处,泛起了古时无尽沧桑的烟云。

自汉高祖刘邦,授予武昌为舞阳侯樊哙的封地,死后并葬于天马峰下以来,历朝历代还有四十八位王侯、朝廷高官和大批隐逸之士,都迁到灵泉山隐居,遂成“灵泉古市”。

该市始于汉,迄唐宋而兴。在环山近八平方公里的山谷和盆地上﹕ 或托“灵泉”为寺庙,或得“仙址”为陵寝;或占平川为街市;或依山而建亭、台、楼、阁;或随水而修轩、榭、桥梁。先后建有晴雨灵泉古井、灵泉寺、远眺亭、听松阁、龙龟戏鱼池、大观桥、含山楼、百卉园、万卷书楼、拜寿台、春露亭、秋爽亭等蔚然十二大景观。这些金壁辉煌的古建筑群,都是樊哙(西汉左丞相)、李奚(唐朝宰相)、张芸臾(宋朝大诗人)、沈如筠(元代宰相)、还有杜、曾、董、邹等八大世家所修。这块风水宝地、文人蔚起,曾出过两名状元,三位宰相。被众多文人骚客视为“诗乡福地” 、繁华商都。

“昭 园”胜 迹

走过仿古街,楚昭园便历历在目。明洪武三年间(公元1370),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六子朱桢为楚昭王,王府设在今武昌蛇山的高观山前。朱桢及其后的七代八位楚王,将龙泉山辟为福地仙址,倚山划地构墓筑陵。在两百六十六年间,先后筑了昭、莊、宪、康、靖、端、慈、恭、贺等九世楚王陵寝。与北京十三陵南北呼应。“北有十三陵、南有九王寝”之说也由此而来。该陵墓区为现存少见之完整明代藩王墓寝群,其中尤以天马蜂下楚“昭园”气势更雄伟,规模更宏大,显尽了王侯风范。

图片2+2.jpg

 “昭园”坐北朝南,占地一百六十余亩,高墙合围,呈四方形状,墙里墙外,古木丛生,藤萝攀沿。墙体高约一丈,厚约三尺,周长三里有余,用明代官窑烧制的磨砖砌成,每块重达24公斤。

图片3+3.jpg

正面门楼由三个拱形圆门组成,均用汉白玉、白凡石浮雕砌成,显得十分壮观。从正门楼直达陵寝大殿,主神道宽敞笔直,长百米之多,全用一米见方的白凡石铺就。两边间植苍松翠柏,笔挺威严,神似两列仪仗队或御林军。

图片4+4.jpg

神道尽头是并排的三座金水桥,为单孔券顶式石拱桥。桥面和汉白玉雕刻的九龙头、玉柱、屏栏等均为当年原物。过金水桥直达内红城、稷恩门、稷恩殿、拜台、神帛炉、守灵门。登数十级石阶而上,方见昭王陵墓区和地下宫殿。主神道东、西两旁,各有配殿数栋,城墙两侧筑有东、西城门两座,由东、西两条神道与主神道相通。园内还建有凤凰池,九曲桥和灵泉古井等建筑群,真是目不暇接。

图片5+5.jpg

昭园正门楼外,左侧一开阔地,由昭王之孙朱季淑 (康王),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建一座红墙黄瓦的龟碑亭。以示对昭王之缅怀。四面开有高大的半园形拱门。亭内立有一尊长方形、高一米多、硬石所制的须弥座。上面爬着一只巨大的石龟,背上驼着一块高七米、重约45吨、周边雕刻有双龙戏珠的大石碑。至今,碑文还清晰可见,好生气派。更神奇的是在整个龙泉山陵墓区,与这座龟碑亭对应的还有两座,分别属于靖王和庄王的。这三座龟碑亭相距都是八百六十米,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真是用心良苦。

巍峨昭园,昏镜重磨,丰采再现,学者得一研究场所,民众获此优游佳处,真不愧为荆楚胜迹。

“婆 婆”奇 树

图片6+6.jpg

昭园西南角不远处,有一方园过百米的院墙,中央耸立着一棵参天奇异的大树。当地人称“婆婆”树,其学名“朴树”,属榆科落叶乔木。四月开花,五月果熟。是明洪武年间状元郎、户部尚书曾泰之母所植。据专家考证树龄约六百七十余年。相传楚昭王朱桢要到龙泉山建造陵寝,以压了龙脉为由,要砍伐此树,被村里几个婆婆手挽手,肩并肩,用身体保护下来。后来村民为纪念她们而尊称为“婆婆树”,沿用至今。

近观婆婆树高耸入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的庞大树冠;古朴苍劲,粗壮而高大、数人方能合围的巨形树干;裸露在外,而高出地面两尺有余、从四面八方游向树身的九支长长根系,恰似活生生的九条长龙。它奇形怪状、高高昂起的粗根,酷似“龙头”;它曲曲弯弯、盘根错节的细根,好似“龙尾”;它如网似钩的侧根,紧紧地、深深地扎在泥土中,神似“龙爪”;它方方圆圆,凹凹凸凸的根节疤痕,巧似龙的“鳞甲”。实乃奇珍异树,江南一绝。

树下一侧,立有一碑,上书着“九龙赴会”四个大字。好一个“九龙赴会”的命名啊!真是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引来留影者络绎不绝;摄像者上窜下跳;祈祷者手忙脚乱,向神树求福,高高抛起红布条,垂挂树梢,已示吉祥。凡参观者,无不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远 眺 亭”观 景

楚昭园背后的龙泉山天马峰顶,高耸一亭曰:“远眺亭”。为居高临下、远眺龙泉山风景区全貌,不得不劳其精力,攀其峰 、登其亭。

眼下,没有专门的上山道和石台阶,只借一处泄洪的浅谷而上,两边岩层裸露,碎石满坡。沿途满山灌木丛生,山花烂漫,野果低垂,均无心观赏。只得小心翼翼、目不转睛的登崖爬壁,手足并进,接踵而攀。时而穿行于密林中;时而曝露于阳光下。攀一阵,歇一阵,气喘嘘嘘,汗流浃背。真乃看山跑死马,望亭爬杀人啦!

艰难爬行数十分钟,方才到达目的地。四顾无人,单家独踞。急忙铺下薄膜胶布,有的席地而坐,有的静卧而眠。看报纸,拉家常,吃零食,饮清茶,好生快活。高兴之余,时而攀高枝摘桑椹;时而穿丛林捕彩蝶,童年情趣,一一再现,其乐融融也!

图片7+7.jpg

少歇片刻,我站立于亭阁四周的水泥横栏上,极目远眺:烟波浩渺、盛产武昌鱼的梁子湖,渔帆点点;轻波荡漾、如水上花园的汤逊湖,鸥鸟阵阵;还有那珍珠般的牛山湖、三汊港,朵朵莲花映日红,层层绿荷碧连天。好一幅江南水乡风光屏。

图片8+8.jpg

放眼以“龙”命名的群山(龙泉山、大龙山、二龙山、龙头山、龙嶂峰、龙起云山)等分布在”珠山”两侧,婉蜒起伏,如群龙奔走。众多龙山的高峰腾地而起,似昂起的龙头,拥抱珠峰,形成九龙戏珠之态,气势十分雄伟,好一张山川奇特景观图。

环视整个景区周边,四湖环抱,内藏九王陵寝;两条山脉似双龙对峙,中夹一马平川。山间溪流逶迤,幽谷森然,一条古河纵贯其中,两岸山灵水秀、风光宜人,好一片“世外桃源”的美景。

鸟瞰毗邻昭园西侧的灵泉古寺,庙宇巍峨,殿堂纵横,飞檐挑角,金壁辉煌。晨钟暮鼓悠扬,香烟缭绕升腾,好一处传承佛教的圣地。

…………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旅行者喜名胜古迹,考古者爱陵墓宫殿。龙泉山风景区,这片“九龙捧圣”的吉祥地,每天迎朝阳,送夕晖,热情接待着四面八方游客的光临!

暖风劲吹,夕阳已西垂,旅游者理应归。但龙泉山下、归途两旁,却别样风光美。高岭连着低坡,溪谷接着山背,遍野茅草生,遍地茅穗飞。出没人沉浮,天地人共辉。有诗曰

万枝茅穗迎风舞,千层银浪早腾沸;停车偏爱别致景 ,五月雪花满坡飞。

一日郊游,惊喜相随;感慨万千,人生百味。山穷水尽险,柳暗花明归,游玩须有度,乐极会生悲。

 

注:龙泉山位于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龙泉乡。其山东南北三面环水,东面是以盛产武昌鱼名噪海内的梁子湖,南北则有两条山脉自西向东连绵9公里,与处于盆地中的景区形成二龙戏珠之势,形成风景区内7.6平方公里的幽谷风光带。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