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母亲遗像
——清明祭母亲
清明时节,
泪雨纷纷。
故乡东南山坡上,
长眠着我慈爱的母亲。
最是一年肠断处,
芳草萋萋双亲坟……
杜鹃泣血啼,
声声感人心。
母亲墓前,
石碑清冷。
儿女饮泣长跪拜,
凄凄惨惨欲断魂。
子侄含泪燃香烛,
叠叠冥钱,缕缕清香
……
我携来一份非常的报纸,
缓缓放进升腾的火苗中,
那报纸上载有我撰写的祭文———《追忆慈母泪满襟》。
这是儿女追思的书信,
更是儿女郁积的心声。
母亲呵,你可知儿女
无尽的怀念,
深深的苦痛。
母亲呵,你在天上知否?
没妈的孩子多么伤心。
常恨阴阳难穿越,
只盼梦中常迴萦,
儿女愿倾此生所有,
购回慈母返回的旅程……
追思绵长,溯源而上,
母亲一生的行程,
历尽坎坷,饱尝艰辛,
她诞于美丽的浙江金华市,
她曾有一个温馨的家庭,
可人生无常,苍天无情,
在她稚少时就承受失母之痛,
我可敬的外公茹苦含辛,
将苦命的女儿抚养成人。
冬去春来, 浪漫青春。
她热恋上一名青年军官,
就是我那耿直的父亲。
一双爱侣,
情投意合,
齐眉举案,
相敬如宾,
越珠楚璧,
温润晶莹。
作者父母合影遗照
性格决定命运,
命运总是捉弄人。
那个年代翻卷的庐山风云,
吞噬了父亲的灿烂前程。
禀性忠直的父亲,
因为不合时宜的言论,
被谴返回鄂东穷山村。
面对突如其来的厄运,
母亲谢绝了亲友和部队首长的劝告,
毅然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
默默收拾行装,
陪伴蒙难之侣踏上遣返苦旅,
如同俄十二月党人的妻子,
陪伴丈夫流放寒冷的西伯利亚。
这无疑是艰难的行进,
这也让俗世凡尘震惊,
但,这才是女性的光辉,
这才是忠贞不渝的爱情!
在鄂东的小山村,
生活现实的冷酷,
让母亲猝不及料:
面对的是:
人生地不熟,
语言又不通,
农活不会干,
甚至小麦韭菜都分不清,
还有永远做不完的家务琐碎
和缺米少柴的困境。
然而,母亲虽柔弱,
却蕴藏着执着和坚韧。
艰困的岁月中,
母亲,很快学会了
割谷、插秧、砍柴
种菜、做饭、养猪……
因为母亲深知:
人生,就是一场艰难的修行。
难忘1980年初春,
阳光温暖了冻僵的人心。
部队终为父亲平反昭雪,
一家人自此迁往县城。
家父躬耕赤壁,
弘绍东坡文脉。
铁骨豪情依然在,
一簔烟雨任平生。
母亲从乡小学调往黄州任教,
成为一名培育花木的“园丁”。
驱散了心中的阴霾,
她满怀喜悦,
种桃种李种春风,
传道授业,教书育人。
她为人正直善良,
待人真诚热情。
尊重同事,
爱护学生。
被人们称为:
好老师、好“园丁”。
她乐善好施,广播慈仁,
仿如转世的观世音。
1996年,母亲退休赋闲。
离开了热爱的三尺讲台,
步入怡享天年的含饴岁月。
“停车坐爱枫林睌,
霜叶红于二月花”。
本该山一程,水一程,
静享好山好水好心情。
可是,上天竟然不悯人,
母亲迟暮之年,
数病缠绕,身心憔悴。
让儿女咽泪忧心。
2010年8月27日
是个黑色的星期五
病魔无情地夺走了母亲的生命
母亲呵,年仅69岁,
匆忙告别人生。
子欲孝而亲不在。
儿女肝肠寸断,
悲痛万分。
常言道:
母亲在,
家就在;
母亲走了,
坍塌了温馨的大家庭。
自此的日日夜夜,
惟思念如不息江河
眼前常浮现:
母亲那舒心的笑容。
耳畔常回响:
母亲那亲切的叮咛。
多少回梦中喊妈妈,
醒来泪水湿透枕巾……
跪拜坣前,
哀思潮涌。
泪洒祭文,
长歌当哭。
寸草之心,
难报春晖。
不舍与慈母道别,
泪水再次模糊我的眼睛。
我祈祷:
她老人家在上天,
再没有病魔缠绕,
再没有世事纷纭。
我期盼:
来世我还做她孝顺的儿子,
她永远是我慈祥的母亲……
2021年 清明时节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易晓寒,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黄冈市黄州区作家协会原主席、巴河文化学会顾问、退休公务员。有部分散文、随笔、诗歌、报告文学等文艺作品散见于各级报刋、网络,曾获湖北省好新闻一等奖,论文获全国特等奖。主编了新闻作品集《浪花集》,已出版诗文集《爱是阳光》。个人简介已被录入巜鄂东当代人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