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挥之不去的昭苏知青小镇

 物在玻璃展柜里发芽

微信图片_20250817143956.jpg


铁皮箱锁孔还卡着1973年的风

煤油灯芯上结的霜,是某夜

零下38℃修水渠时

汗气在眉梢冻成的标点

泛黄的《边疆建设日记》第47页

蓝墨水洇开的不仅是冻疮的痛

还有马灯拖长的影子里

一群人把青春掰成两半——

一半磨成镰刀的刃,割碎荒原的寂静

一半揉进麦粒,在冻土下等待

成为第二代垦荒者的胎记

 

玻璃柜转角,东方红拖拉机的齿轮

仍在咀嚼1965年的苜蓿香

方向盘上重叠的指纹

比任何族谱都清晰——

那些用补丁摞补丁的工装丈量过的土地

此刻正从展柜玻璃渗出

在游客鞋底,长成新的年轮

 

 土炕上的月光没有保质期

微信图片_20250817144003.jpg


民宿的土炕复垦了1970年的温度

旧报纸糊的窗棂滤过的阳光

与当年知青们数过的星星一样多

搪瓷脸盆里的水纹漫过时间

映出两个重叠的清晨

一个是王建国们用雪擦把脸就扛着坎土曼出

一个是穿汉服的女孩举着手机

让美颜镜头追上窗台上斑驳的“为人民服务”

 

粮票墙前,导游的讲解词长出麦穗

“窝窝头”三个字落在电子屏上

某个老人突然摸向口袋

那里曾装着半块硬馕,和母亲寄来的

绣着“平安”的手帕——

现在,手帕在展柜里,硬馕在菜谱里

而他眼角的褶皱,正好盛住

VR眼镜里飘来的,1968年的雪 

 

 遗址在时光里分蘖生长

知青林的云杉已长到当年知青的肩膀

他们种下的第一百棵树,年轮里

藏着上海姑娘偷偷埋的口红外壳

如今树影在观光车上摇晃

像当年马车颠的节奏

向日葵花海里,穿背带裤的孩子奔跑

衣摆掠过的,正是父辈们

在日记本里画过的,理想的形状

 

夜间的露天电影,胶片跳格时

1975年的篝火与2025年的LED灯串

在晾衣绳上相遇

晾着的粗布工装和网红纱裙

被同一场风轻轻掀起

露出相同的,被岁月晒成古铜色的

——土地的掌纹

微信图片_20250817144626.jpg

 

终章当指纹按在时光的契约上

展览馆的电子留言屏亮着

老知青的钢笔字穿过三十年光阴

00后游客的涂鸦在像素里握手

“搪瓷缸里的星空,至今还在我梦里晃”

“VR里的雪落在睫毛上,像你们的故事融

 

而此刻,真实的雪正从天山赶来

掠过当年的地窝子遗址,现在的咖啡馆

暖气与土暖气在砖墙上交换体温

玻璃罐里的麦穗标本,和窗外

正在返青的牧草,同时接住

同一缕,经过半世纪折射的

——垦荒者的目光

1754293445381475.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黄云高,湖北人,1972年高中肄业,回乡参加劳动,先后当过农业技术员,读过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任过民办教师,当过村里会计。1994年下海,到新疆霍尔果斯62团创业至今。



喜欢作者